收藏 分享(赏)

甘草附子汤医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5105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草附子汤医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草附子汤医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草附子汤医案【方药】甘草二两(炙)(6 克)附子二枚(炮,去皮,破)(12克)白朮二两(6 克)桂枝四两(12 克)【煎服】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解说】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以筋骨剧痛拒按,不得屈伸为特征,以甘草附子汤温阳散寒,祛湿止痛。方中桂附同用,既可散寒止痛,又可固表止汗。附子用量较桂枝附子汤为轻,原因是桂枝附子汤证为风湿留着肌表,利于速去,故附子用量较大;本证是风湿留着关节,病情更深一层,难以速去,

2、故减附子用量,意在缓行。朮附同用,则健脾燥湿,温阳化气。桂甘同用,振奋心阳,治短气、小便不利。药仅四味,实为疗风湿之良方。【运用】一、寒痹刘渡舟医案:杨某某,男,42 岁。患关节炎已三年,最近加剧,骨节烦疼,手不可近,并伴有心慌气短、胸中发憋,每到夜晚则尤重。切其脉缓弱无力,视其舌胖而嫩。辨为心肾阳虚,寒湿留于关节之证。为疏:附子 15 克,白朮 15 克,桂枝 10 克,炙甘草 6 克,茯苓皮 10服 3 剂而痛减其半,心慌等证亦佳。转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又服 3 剂,则病减其七。乃书丸药方而治其顽痹获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108)按语:本案用甘草附子汤主要是在辨证中抓住了两

3、个关键:一是周身骨节烦疼而不可近,寒湿也;二是心悸气短、胸满阳虚也。本方正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之功,特别适用于心脾肾阳气内虚,而寒湿邪气外痹关节;或卒受寒湿,外伤筋骨,日久致阳虚者。据报导,临床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理想。二、真心痛(冠心病)黄道富医案:林某,女,55 岁,1984 年 9 月 6 日初诊。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前区疼痛,胸中闭塞,胸痛彻背背痛 彻心,感寒更甚,气逆痞满,心悸,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四肢冷痛,尤以左臂内侧骨节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小便不利下肢微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脉沉迟。心电图查检 ST 段下降。此 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累及心阳

4、,上焦之清阳不宣中焦之浊阴上逆。主以宣畅心阳、通降胃浊之法。处方:炙甘草、元胡、薤白各 15 克,炮附子、白朮各 10 克,桂枝 6 克。服 7 剂,汗出恶风已止,关节冷痛减轻,胸痛若失。继以前方为汤,朱砂养心丸成药常服,善自调理。1 年后随访,已能参加一般家务劳动。 (陕西中医 1990;(3):126)按语:医门法律)云:“ 胸痹总由阳虚,故阴得乘之。甘草附子汤中附子辛热助阳,桂枝辛温通阳,二药合之,振奋阳气,以散阴寒之邪;甘草、白朮补土培中,以提防下焦阴寒上乘。又恐本方宽胸理气之力不足,故加薤白、元胡以助之。本方虽无治胸痹之记载然有治胸痹之契机,径用不疑,果获大验。三、久热不退李一立医案

5、:郑某某,男,50 岁,1984 年 11 月 23 日初诊。发热三十五天,经输液、抗菌、解热及中药等治疗未效。现诊:体温持续于 375385C 之间,恶风寒,肢体疼痛,渴而不欲饮,短气汗出,周身困乏,小便短少。平素嗜酒,酒后周身舒畅。察其舌淡苔腻,脉沉而细。此属风湿相搏证。方用:附片、桂枝各 10 克?白朮、甘草各 8 克,茯苓 15 克。3 剂药后,病获痊愈。 (吉林中医药 1986;(2)“30)按语:本案乃表里俱虚、风湿相搏之证。表虚风侵,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里虚湿存,故见短气乏力、渴不欲饮、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而细。风湿相搏则肢体疼痛。当用甘草附子汤解表温里,祛风化湿。药中病机

6、,三投而瘳。四、便血黄道富医案:庞某,男,55 岁,1988 年 3 月 12 日初诊。患者素有上腹部阵发性隐痛反复发作 5 年,近 3 日来,感受风寒、饮食不节,引起发热汗出,恶风,全身酸痛,脘腹隐痛喜按,得热则舒,小便清长,大便色黑而溏。证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大便隐血试验(+H+)。证属中焦虚寒,气血亏耗。治以温阳散寒,养血止血。处方:白朮、炙甘草各 10 克,炮附子 6 克(先煎),阿胶 15 克(烊化),田三七 5 克(磨兑服),桂枝 3 克,水煎温服。服药 2 剂后,腹痛减轻,便色由黑转黄,面色好转,精神渐增大,便隐血试验(+)。守方

7、继服 3 剂而愈。随访 1 年未复发。 (湖南中医杂志 1989;(4)“35)按语:寒邪直中脾胃,中阳不及反搏,便虚于寒威。中焦虚寒,脾阳不固,则大便色黑而溏,又兼有发热、汗出、恶风表证,故以甘草附子汤温阳解表,加阿胶、三七以止血,是属固本之中兼治标之法。【补述】对本方证的认识有两种意见。以医宗金鉴为代表的,则拘于条文中“风湿 二字,认为本方是驱风湿之邪的汗剂。以章虚谷为代表的,则认为本证是脾肾两虚、营卫虚极、表里皆虚、邪痹不出,本方是大补脾肾之阳,不必散邪而寒湿自去。我们认为章氏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本方共四味药,附子配白朮,而有朮附汤之义,用以扶阳气而驱寒湿,故能治身体痛、骨节痛。桂枝配甘草,即桂枝甘草汤之义,用以振奋心阳,而治短气与小便不利。所以,从小便不利、汗出恶风、短气等证来看,本证实为风寒湿三邪伤于心脾肾三脏,正虚而邪恋。至于方后注云:“得微汗出则愈,并非桂枝发汗的作用。尤在泾说得好, “云得微汗则解者,非正发汗也,阳复而阴自解耳。其说当从。 (摘自新编伤寒论类方10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