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仁者爱人.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4822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者爱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仁者爱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仁者爱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仁者爱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仁者爱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仁者爱人,阅读前四则: 1、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思考“仁”的思想内涵包括哪一些?,【原文】,(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重点字: 1:入则孝 2:出

2、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而达人8:能近取譬 9:仁之方也已,孝顺父母,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止,仅,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 达:使达,比喻,实践仁,动词,“仁”的具体内涵包括哪些?,仁的根本:孝悌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的基本原则:忠恕忠: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最高境界:圣(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3、,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于丹,一、阅读后七则,注意重点字词。,二、分析后七则 :前几则我们分析了“仁”的基本内涵,那么对于“仁”要怎样实践呢?,(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5.42)师冕见

4、,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来探讨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5.26)师生三人各言其志: 子路是侠士,喜善好施,乐于助人,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5、憾。 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 孔子是“圣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正是理想的大同社会,老、中、青三代各有所属,社会一定稳定。,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来探讨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1.言志 :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2.问人:重人不重财 3.于有丧者侧:尊崇礼 4.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5.见齐衰者必趋 :恻隐之心 6.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仁爱之心 7.管仲:大仁义,回顾小结,什么是“仁者爱人”呢?“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

6、遍和谐。 小结:孔子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他自己也是这么去实践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竭泽而渔”。 我们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亲近自然万物的圣人,一个心地善良的哲人, 对万物生灵有仁爱之心。,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孔子之所以这样做,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仁者爱人即要求人人都学会关爱别人。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善待自然,善待动物,这些都是“仁”的具体表现,其实“仁”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

7、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孔子主张志士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二、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

8、,是无父也”?,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有上下尊卑。 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 说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着根本区别 (一强调等级、一强调平等),四、说明下面句子宾语前置的情况。,(1)于斯三者何先? “何先”,即“先(去掉)哪一个”。 (2)晨门曰:“奚自?” “奚自”,即“从哪里(来)”。 (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孰与”,即“与谁” (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谁与”,即“与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5)未之有也。 “未之有”即“未有之”。 (6)岁不我与。“我与”即“与(等待

9、)我”。 (7)莫己知也。 “己知”即“知(了解)己”。 (8)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莫之知”即“莫知(知道)之(他)”。,是,之作宾语复指成分,提宾,(9)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责备)尔”,“是”系指示代词复指“尔”。 (10)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那里去”,前一“之”,指示代词复指“公山氏”。,以,(11)曾是以为孝乎?“是以”即“以是”。 (12)吾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 (13)仁以为己任。“仁以”即“以仁”。,通假字,入则孝出则弟 吾其被发左衽矣,弟:通“悌”,尊敬兄长,被:通“披”,词类活用,1、己欲立而立人 2、己欲达而达人 3、敝之而无憾 4、愿无伐善 5、老者安之 6、冕衣裳者与瞽者 7、虽少 8、子钓而不纲 9、弋不射宿 10、不能死,使立 使达 形作动,把用破旧 形作名,长处 使动用法,使安心 名作动,戴着礼帽穿着礼服 形作名,年轻的人 名作动,用纲取鱼 动作名,栖宿中的鸟 为动用法,为而死,特殊句式,1.吾道一以贯之。 2.何谓也?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4.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后、宾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