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章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科学系苏堪宇,2,大纲内容,(四)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3,要求学生了解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主要包括: 第一节 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 第三
2、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第一节 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和学生发展。,5,一、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两方面。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对课程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形态更与课程内容具有血肉般的联系。,6,二、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是基础,是影响课程系统的根本性要素,它往往以两种并行的方式影响课程:一是通过政治意识、政治权力等中介因素影响课程,一是直接影响课程。,7,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横向分析指在同一
3、时期不同性质的文化对课程变革的影响,纵向分析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态的文化对课程变革的影响。,8,四、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使知识陈旧率提高的同时,也使得知识总量急剧增加。占有何种知识以及如何占有知识成为学校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信息社会,除去掌握基础知识以外,学校及其课程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教给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2)课程内容必须谨慎选择,在记忆材料上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3)要引导学生能使用和改变信息;(4)学生学会对形势做个人分析,做出正确决定;(5)学会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6)注重创造性教育。,9,五、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一)学生身心发
4、展规律(1)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的设置;(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设计;(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教材的编制。 (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制约着课程的总体水平和各科教材的广度、深度与难度。,10,第二节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变革与超越的时代。在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总结经验教训、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勾画未来的蓝图。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课程领域的革新,事实上历次重大的教育改革都是从课程改革开始的。,11,一、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5、和目标,(一)世界课程改革的背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日益向教育领域全面渗透,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课程改革也面临着压力与动力并存的局面。世界各国的教育本身也是成功与失败并存。教育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任,迫使教育者对教育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主导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12,基本指导思想:,第一,教育民主化思想。 第二,教育回归生活。 第三,人本主义思想。第四,终身教育思想。第五,建构主义理论。第六,多元智力理论与成功智力理论。如上几种教育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体现出了平等性、生活化、个性化、发展性、多元化等特点。,13,(二)
6、课程改革的普遍理念与目标,总的说来,发展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各个国家都是相通的,都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第二,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三,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第四,重视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第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14,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分析,由于各国的课改情况不同而且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了解许多内容,所以下面将选取一些有共性的东西进行介绍。,15,(一)课程管理走向权力分享,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演进和政府力量逐渐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无论是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还是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
7、都越来越关注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与民主化,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课程管理无论“统得过死”还是“放得过宽”,都不利于课程自身的良性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集权与分权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状态以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16,(二)整体设计课程结构,当今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结构的改革,它是处理和解决升学与就业、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打好基础与发展个性的症结所在,世界各国为实现课程结构整体的全面性的功能并克服传统分科课程单一结构的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了致力于优化课程结构的教育改革。主要发达国家首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类型进行了调整与完善,使课程结构改革
8、朝着向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并充分体现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国外的经验表明,从影响学科构成的因素(主要是教育目标、学科发展本身的特点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进行超越单门学科的“学科群”的分类及其构成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不同课程的功能、特点及其年级地位。从国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中小学课程设置的一般趋势是:小学低年级倡导综合课程,高年级以后强调分科课程,高中后期阶段又倡导更高层次上的综合课程,其中小学综合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出于儿童认知特点考虑的,而高中综合课程的设置则主要基
9、于现代学科的综合化发展趋势。,17,(三)改进教科书制度,教科书作为学校各门学科的主要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主要发达国家也非常关注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18,(四)改善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改革是一体化的整体过程,在传统的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中一般仅仅考虑课程的编制而忽略了它的实施和评价等环节,现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充分认识到了课程实施的功效。因为只有通过课程实施才能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理想或观念层面的课程发挥出实际的功效并对社会与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当前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的要求,主要原因就在于并未充分重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或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认识
10、不够。课程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目标或方案的执行过程,涉及了教育甚至社会的诸多领域,其多维度与多层面的状况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从宏观上看课程实施是在教育主管部门或课程决策机构领导下的多种力量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新教育理念的推动等原因,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将加强而对教师的依赖将降低,大多数国家已经或正在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并开始重新重视学习过程和科目内容间的平衡,鼓励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以及基于活动的课堂计划等能力。,19,(五)健全课程监控与反馈机制,课程改革能否发挥应有的成效必须经过监控与反馈才能得知,也
11、只有通过这一环节得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进行调整与完善并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具体地就是指系统或局部的课程评价。在体制这个层面上,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国家考试、教育官员的定期督导和监督、国家或地方机构进行的调查和检核等,通过对关于政策声明的课程文件分析、与有关股东进行的批准会议、考查一些学校的试点研究、咨询教师、观察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表现等将获得的信息作为课程改进基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20,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尤其主要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除了重新厘定课程目标以外还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科书、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涉及“课程”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历时长久
12、、规模浩大的改革。,21,第三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 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22,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一)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素质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江泽民指出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
13、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三)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3,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 课程设置的现代化 学习历程的个别化 学科之间的综合化,24,(二)国内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建国以来,虽然先后进行了七次课改,但仍然存在着:(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大有市场。(6)课程评价过
14、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难以适应当地实际。(8)基本都是必修课,选修课太少甚至没有,缺少职业技术课,各门学科的课时比重不协调。(9)人文社会学科比重过低。,25,案例及分析:,在长春发生的一个中学生悲剧。某中学的一个优秀学生,突然昏迷,住院一周后不幸死亡。医生诊断为疲劳过度而致。后来,专家们看到这个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发现他早晨4点起床,家长: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好,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也为他提供条件参加各种辅导班。学生:学习成绩总是想排第一,总是将后面的学习内容提前学习。思考:中小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走向生活服务;使学生
15、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有责任感、有生存本领的人。中小学教育存在哪些误区?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态度、责任心的培养;重结果不重过程;内容过繁,学生负担重。,26,(三)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同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27,(四)新世纪以及加入WTO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新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基础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学习
16、社会的悄然到来,要加速发展经济,必须培养新型人才。而人才标准的国际化,教育信息全球化,教育参与市场竞争等,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同时,WTO带来的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重组,需要重新考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等方面的改革。,28,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一)改革开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近些年来的探索与实验课程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浙江、山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验,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形式、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 (三)课程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9,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
17、每位学生的发展!,30,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31,(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
18、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提出适应终身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33,(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课程功能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课程结构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
19、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4,3.课程内容的改革目标。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5,5.课程评价的改革目
20、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的改革目标。根据我国当前发展差异极大、文化多样的具体国情,教育要发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是改革的必然方向。而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因此,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36,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一)新
2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新课程改革的结构 (四)国家课程标准 (五)教学过程的改进 (六)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七)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八)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九)教师的培养与培训,37,(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
22、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8,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23、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9,(三)新课程改革的结构,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3、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
24、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飞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重点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等)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40,(七)发展性的课程评价,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
25、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41,(九)教师的培养与培训,1转变教育观念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教学观:提倡自主探索;学习指导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作学生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2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建立新的学校文化和
26、教师文化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教师之间建立合作与交流的文化。,42,美国课程,(一)美国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美国国家教育部对中学教学有总体教学大纲,但各州在执行时有相对的灵活性,从总的方面看,其特点是课程多、面广。美国中学课程包括13个领域,开设130种课程:农业、商业/技术、选修课、历史/社会学、家政、工业技术、数学、体育、职业教育、科学、乡土教材课程、影视技术和表演艺术等。在中学四年中,学生可任意选择学习,只要修满学分就可毕业。,43,(二)美国选修课的特点,一是多样化。21世纪的人应该是现代的人,即能掌握现代化科技,具有现代化的思维的人。开设门类繁多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与
27、现代化最新科技结合,如帕索尔高中共开设130门选修课,真可谓“百花齐放”。这反映出美国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求得生存打基础。如有的学生可能数学不好,但他的汽车修理课学得好,掌握一定的修理技能,这就为他毕业后的工作创造了条件。,44,二是主动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集中表现在主动性上。而采取学分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即学生以自己的优势选择学习课程以发挥个性特长。在130多门选修课中,其中必定会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在此科目上有所造就,所以选修课能扬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学生在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取
28、得的成果时,他们内心会充满喜悦,增强信心,就会把学习看作是愉快的事情了。,45,三是实用性。注重实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是美国中学选修课程的另一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学不同的课程,同时也可以跨年级学习。这样,可以通过几门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们都能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如学汽车修理的学生掌握了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并能对汽车的发动机、刹车等常见的故障进行检修,有的学生很可能会由此成为汽车工程师。还有一门“生活技能课”(living skill),旨在对生活中常见的衣食住行问题给予学生指导。如食品与营养的关系、健康问题、财务管理、服装与面料等。课上学到的知识、观点技能都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46,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