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4668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共 5 页第 1 页 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内容摘要】 贾宝玉是红楼梦是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 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财力创造的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 的全新的不朽典型。他 “聪明灵秀”但无意于对贵族家庭之身扬名,他追求平等自由,尊重他人的个性,热爱女性,对她们充满了博爱之情。【关键词】 贾宝玉 自由 平等 博爱 叛逆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浩瀚的传统文明中,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成为一朵奇葩,闪烁着长久的光芒。可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和优美的艺术意境令人赞叹,耐人寻味,征服了一代一代的

2、读者,成为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典范和最高峰,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极富文采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封建大家庭兴盛时期的真实生活场景,刻画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小说中有姓名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形象,至少也有几十个人,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伶官等等,这些人物虽等级各异、性格各异、形象不同,但是个个充满了离奇的色彩,成为一个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探讨的话题。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主人公贾宝玉就应该是首当其冲,可以说做为全书的中心人物,他贯穿全书始终,也使曹老先生着力最多,寄托最深,倾尽心血和才力打造的一

3、个艺术形象,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 ,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 。因而,可以说,贾宝玉是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贾宝玉这一人物的认识。一、追求平等和自由,尊重个性。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

4、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共 5 页第 2 页 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

5、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着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贾 宝 玉 对 个 性 自 由 的 追 求 集 中 表 现 在 爱 情 婚 姻 方 面 。 封 建 的 婚 姻 要 听 从 父 母之 命 , 取 决 于 家 庭 的 利 益 。 可 是 贾 宝 玉 一 心 追 求 真 挚 的 思 想 情 谊 , 毫 不 顾 忌 家 族 的 利 益 。他 爱 林 黛 玉 , 因 为 林 黛 玉 的 身 世 处 境 和 内 心 品 格 突 出 集 中 地 包 蕴 了 生 活 环 境 里 所 有 女孩 子 一 切 使 他 感 动 、 使 他 亲 爱

6、的 客 观 与 主 观 的 特 征 。 他 和 林 黛 玉 的 相 爱 , 是 以 含 有 深 刻社 会 内 容 的 思 想 感 情 为 基 础 的 。 反 之 , 这 种 爱 情 与 封 建 主 义 的 矛 盾 , 又 成 为 他 步 步 克 服自 身 的 劣 点 和 弱 点 , 日 益 发 展 他 进 步 的 思 想 性 格 的 主 要 的 支 持 力 量 和 推 动 力 量 。 这 个 以叛 逆 思 想 为 内 核 的 爱 情 , 遭 到 封 建 势 力 的 日 益 严 酷 的 压 迫 。 按 高 鹗 的 续 写 , 林 黛 玉 将 泪尽 而 逝 , 贾 宝 玉 将 在 她 去 世 之

7、时 与 薛 宝 钗 结 婚 。 薛 宝 钗 的 性 格 和 婚 后 的 生 活 使 他 彻 底绝 望 , 他 终 于 弃 家 出 走 , 回 到 渺 茫 的 虚 无 之 中 。 二、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对女性有博爱之心。红楼梦反复写了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对女性有博爱之心这些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 “太虚幻境”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之前,别人就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 ”后来书中又写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

8、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又一次,当晴文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 ”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 “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这就是鲁迅所概括的:“爱博而心劳” 。也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 。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共 5 页第

9、3 页 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所谓“爱博”或云“博大的爱”似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这爱所及的对像也就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惟其“博爱” ,所以“心劳” 。设想贾宝玉心目中仅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碌!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在贾宝玉的“行状”中简直多不胜举,俯拾即是。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 、为其

10、理妆,而且“劳心” 、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 ”但因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 ,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香菱因斗草弄脏了石榴红绫裙之后,他让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也是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意外之意外”的体贴和尽心的机会。后来他又把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至香菱说他“使人肉麻” 。可见宝玉并不因为钟情林妹妹而一叶障目,无视其他众多女儿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怀,可算得较为博大的。即

11、以其对林黛玉的爱而言,如果仅属单纯的,也不至于“劳心”到那种地步。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这边,一曲葬花辞尚未吟罢;那边,早已恸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体察最深,感受最切。贾宝玉的“多所爱”的确包含了对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关切。这种性质的爱,或许就叫人道主义吧!三、思想叛逆。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

12、凭借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共 5 页第 4 页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 ,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 。这种“不思进取” ,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

13、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 ,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 ,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 ,亦可见其性情。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人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

14、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 、五经 ,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从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里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环。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环,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环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世俗男性为主干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

15、己的思想感情和爱情倾向。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明白曹雪芹用他的高度的想像力所创造的石头故事的深刻寓意,以及那个通灵宝玉究竟实质是什么。原来问题的核心是:贾宝玉处于荣国府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于特别高特别殷切的希酬要求;贾宝玉不愿走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人生道路,但又对自己“一技无成” , “半生潦倒”感到悔恨;他是富贵闲人,希望在自由自在,任性逍遥,但有“爱博而心捞” “无事忙”就像警幻仙姑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家经国,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个人物就是处在这样纠缠不解的矛盾痛苦中。所谓顽石幻化通灵宝玉,无非就是对于这种纠缠不解的矛盾的解释。这就是说:贾宝玉的本质,对于封建贵族家庭来说,本来只是无用的顽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赋,却又使他在贵族家长心共 5 页第 5 页 目中是“宝玉” 。真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参考文献:1 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年第三版 2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海三联书店于 2008 年第一版3 张俊.宝黛爱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红楼梦学刊.1981 年第二期4 刘心武.刘心武揭密红楼梦. 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年 12 月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