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以学生为主体”的本来面目 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易先明 431400“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它常常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则很难看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是班主任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这时,班主任不再是什么“主导” ,而俨然成了“主管”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也不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那么,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呢?我认为,一方面要坚持班主任的主导性原则班主任要突出其主导地位,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要切
2、实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平等公正。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往往是知者或知之较多者,而学生往往是不知者或知之较少者,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往往会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优越感,从而以权威自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这又往往会使教师或“格外垂青”一些优秀学生,或“冷若冰霜”地看待所谓的差生;或受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观念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以训斥的态度。如此一来,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会相当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也就无影无踪了。因此,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不要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而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所有的学生面前,适时地给学生以恰当的指点。另外要承认学生有差异,要公正地对待每一
3、个学生,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公正平等有利于培养师生亲密无间的感情,为教育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师生间无所谓“权威” ,无所谓命令与服从,这当然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提,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无疑,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突出也就有了基础。其次,宽厚无私。宽厚,就是对每一位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学生能够宽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一举一动;无私,就是将自己的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也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本领,还包括自己的生活经历,既有成功的经验,也要有失败的教训。古语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把自己变成活生生的教材,让学生在班主任的身上不仅能学到文化知
4、识,还能学到处事的生活经验,汲取到人生教训。因为宽厚,学生会不怕失败,也就敢于尝试,敢于主动参与实践,敢于表现自己;因为无私,会让学生觉得他的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从他那里可以获得真诚的帮助、长足的进步,因而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主动要求进步。如此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自然能够充分调动出来了。其三,以身作则。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把老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其道德修养、知识水平、言行举止等,不仅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成天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更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论是修身,还是治学,班主任都应该注意通过“润物细无
5、声”的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如果一个班主任做到了上述三个方面,那么他的“主导”地位也可以说已经基本确立。但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还远远不够,还应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班主任除了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处不赘述)以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怎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民主进程的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早已非昔日学生可比,他们个体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思想也日趋活跃,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再是以前那种唯唯诺诺式的一族。班主任再搞那种“一言堂”既不合时宜,也不符合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深化
6、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班级是我们自己的班级,让学生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争做班级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班级的每一件事。另一方面,就是要放心、放手、放权。所谓“放心” ,就是要充分信任学生,不要担心学生把事情办“砸”了;所谓“放手” ,就是要给学生以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不要给他们以过多的条条框框,以致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谓“放权” ,就是要给班干部以充分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在不违反大的原则下开展各种活动而不需要向
7、班主任请示。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建立一个由学生民主选出的、在学生中说话能算话的班委会。班主任要和学生一样参与选举,不得“事不关己”而作壁上观。可以说,一个班级是否管理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委会是否有战斗力。因此,作为班主任,他的最重要的工作,首先就是组建好班委会。除了高一新学期第一届班委会是班主任指定以外,往后一直到高三,我班的班委会都是自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而产生的。由于得到班主任和学生的认可,他们在工作中十分积极主动,学校、年级布置的任务,他们基本能主动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完成。他们在学生中说话十分有份量,当班主任不在场的时候,以班长陈鑫为首的班委会几可相当于班主任。其次,制定由全体学生通过的
8、“班级公约”作为奖惩的依据。班委会成立后,可由他们起草“班级公约” ,交全班学生修改、补充并完善,使之能合理有效地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制定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要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比班主任发出的“禁令”更具“法律效力” ,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也会主动自觉地遵守,即使出现违反公约的行为,班主任的批评教育也有了依据。高二年级一天午休时,学生汪桂福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找到我家里向我承认错误,原来他们一时兴起在教室里玩篮球,不小心把日光灯管打破了一根。根据“班级公约” ,他们自己掏钱买了一根灯管换上,还在班委会主持下,主动在班上公开检讨。其三,每学年
9、初,班主任要和班委会一起依据学校、年级、团委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本班工作目标和计划。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把自己手中的各种“权力”分解下放给班干部,明确分工,定人定职,各负其责,由班干部签订目标责任状。高二时,针对理、化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摆尾的状况,学习委员舒静会同理、化科代表开展“1+1,手拉手”互帮互学的活动,一直到高三五月调考。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我班总体成绩不错、但尖子生在全年级缺乏竞争力、年级前 10 名不能确保的状况,学习委员就牵头开展“培优”活动,让班上前 10 名的同学每周利用两个单位时间,在辅导室开展小组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疑难问题或集体思考解答,或集中请教科
10、任老师。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在 2001 年高考中,潘鼎同学以 689 的高分,不仅夺得新洲区的理科状元,还获得全武汉市理科第五名的佳绩。理科综合高考成绩全班人平由高二时的末流一跃居年级第三,为全班过重点线率达 62%、高考总分人平达 560 分、居年级第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四,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由班委会和学生代表一起分阶段总结、检查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完成情况。然后依据“班级公约”给予相关班干部以相应的奖励或惩罚。高二时,卫生委员因十分喜欢打篮球而导致教室卫生质量下降,且卫生工具多次遗失。学生代表在班会上公开批评,弄得这名卫生委员只好自费补齐工具并辞职。此后,班干部再也没有谁敢玩忽职
11、守。不过,班主任应该注意的是:在“放权”的同时还应适当地回收,不能放任自流,必要时还要给班干部作些“指示” ;既要教班干部工作方法,又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决不可只看其工作业绩而忽视其缺点,尤其要防止工作出色的班干滋生骄横和狂妄的习气;任免班干部既不能搞“终身制” ,也不宜搞“轮流坐庄” ,不仅要让学生明白, “干部”没有特权,既可上也可下,还要让学生明白, “干部”唯有“德” 、 “才”者居之。班主任如果放心、放手、放权,就容易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容易体现,学生就能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得到锻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年来,我带的班级,不论是卫生、体育,还是课外活动,在整个高中阶段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誉,且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2001 年高考各项指标在学校中均列前三甲。总而言之,我认为, “以教师为主导”的“导” ,就是“导演”的意思,老师就是起着“导演”的作用;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体” ,就是“身体力行”的意思,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切该让他们自己体验的活动。班主任如果既坚持班主任的主导性原则,又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那么所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不单纯体现在教学当中,还体现在班级管理中,更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6.25.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