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年 级 初一 学 科 语文 版 本 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 马 狼编稿老师 靳育红【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马 狼二、重点、难点分析马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 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3. 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狼1. 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2. 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3. 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像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与之斗争,去争取胜利。三、新课讲解马1.
2、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 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 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 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 40 年时间写成 36 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 动物史 人类史鸟类史 爬虫类史 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
3、。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 ,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 文即其人 ”,就是从布封的名言“ 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第
4、 2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2. 词语积累正音:剽 pio 悍 hn 窥 ku 伺 s 疮 chung 痍 y 遒 qi 劲 妒 d 忌 j 觑 q 畸 j 形点拨:“觑”不要误读为 x,“畸”不要误读为 q。词义:(1)剽悍:勇猛,强健。 (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创伤。(5)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6)遒劲:雄健有力。(7)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3. 整体把握: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
5、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 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 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第三、四、五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马和人的关系问题:“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呢?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一、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二、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
6、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 “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位“舍己从人”的“ 朋友”的呢?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人类对马的奴役。人类训练它,教育它,无非让它更具奴性、更多束缚而已。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概括了人对马的“情意”。不仅如此,人们还怕这样也扼杀不了马的伟大的天性,还要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即使它想回归原始的状态,也是不可能了, “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 “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
7、”。人类已经把马彻底地摧残了。更悲惨的是,被摧残的马,又从人类劳役的工具,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 , “摆阔绰”“ 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 ,马成了人类的玩物。人们常说马是人类的朋友,如果在“朋友”华美的概念下是这样的内涵,那么,我们只好承认: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我们所见的“马” ,已经不是真正的、原始意义上的马了。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文章用了三个段落,分别从三个方面描摹大自然中的野马。第 3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 “因不受羁勒而感觉
8、自豪”“ 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被赋予 “强壮、轻捷和遒劲” 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美德:天性“绝不凶猛” ,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4. 深入剖析:
9、(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首先, “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一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一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2)第二段中,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
10、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 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狼1. 作家简介:蒲松龄(公元 16401715 年)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他早年热
11、衷功名,但是多次参加科举不中,在家乡做了四十年的教书先生。坎坷的遭遇,贫困的生活,使蒲松龄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把长期积累和搜集的民间传说,经过精心地创作,写出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被誉为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还写了很多诗歌、散文、俚曲和关于农业及医药知识的通俗读物。2. 词语积累正音:窘 jing 苫 shn 眈 dn 瞑 mng 尻 ko 黠 xi 隧 su词义:(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 从:跟从。第 4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 (4)屠大窘 窘:闲窘,处境危急。(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
12、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8)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 瞑:闭眼。(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12)屠暴起 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16)狼亦黠矣 黠:狡猾。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句义:(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点拨:重点理
13、解“并”“故”等词语。(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隧”。(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1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第 5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3. 整体把握: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
15、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
16、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 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 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 转视”“断”等,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4. 深入剖析:(1)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
17、”,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 译
18、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第 6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
19、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0 分钟)一. 基础知识与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缀行(zhu) 眼睑(jin) 栅栏(zh ) 假寐(m i)B、眸子(m ) 悲怆(chu ng) 苍穹(qing
20、) 畸形(j )C、抽搐(ch ) 剽悍( pio) 窥伺(ku) 阔绰(chu )D、遒劲(qi) 妒忌( d) 疮痍(chu ng ) 庇荫(b)2、下列短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斑斑驳驳 衣衣不舍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B、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石破天惊C、叽叽喳喳 一慨不理 相得益彰 心甘情愿D、团结御侮 生意葱茏 苍苍莽莽 技巧闲熟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一改往日消沉的情绪,又变得奋发上进了。B、春节前夕,街道两旁的垃圾得以全部消除,大家可以心情舒畅地过年了。C、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的消费结构,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D、老师为教育学生绞尽脑汁,消耗了
21、大量的精力。4、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A、改革开放 20 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B、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C、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5、下列四组对话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甲:昨天我生日,你送我一枝笔,十分感谢。乙:那枝笔挺贵的,是精品商厦买的,希望你喜欢。B、甲:你的作文没话说,全班第一。乙: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是天天写日记的!C、甲:谢谢您给我让座。第 7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乙:没关系。帮助老人,这是我应该做的。D、甲:欢迎您下次再光临我们的商场。
22、乙:你们这里服务态度好,下次我一定光临。6、下列提供的下联,能与上联“有关国家书常读”组成对联的是( )A、春满乾坤福满门。B、无益身心事莫为。C、夜雨瞒人去润花。D、无边光景一时新。7、请你认真探究历史教科书中关于“马”字的演变图示,根据要求写出探究结论。(1)从汉字的起源看: (2)从汉字的发展看: 8、概括下列语段的寓意。春天雨水勤,田里小苗长得很好。但是,你再看看田垅上的杂草,由于雨水多,也长得不错,正跟庄稼争水分和养料吃,但这不要紧,把它除掉就完了,可不能因为草多,就抱怨雨水多。该语段寓意: 二. 阅读:文段一: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
23、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填空:狼选自_,这是一部_(体裁) ,作者是_朝的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缀行甚远_ (2)顾野有麦场_(3)目似瞑 _ (4)一狼洞其中_(5)前狼假寐_ (6)
24、狼亦黠矣_ 第 8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字:其 (1)恐前后受其敌_ (2)场主积薪其中_(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 (4)屠乃奔倚其下_4、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每句标一处)( 1) 场 主 积 薪 其 中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5、翻译下列语句:(1)其一犬坐于前。_(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 6、从文中摘录三句表现狼奸诈狡猾的句子:_ _。7、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_文段二:梦在田野中,在一条清澈的溪流岸边,我见到一只鸟笼,那笼子是由能工巧匠
25、精心编织而成的。笼子的一角躺着一只死去的小鸟,另一角有一只小罐,里面的水早已喝干,还有一只小罐,里面的米也早已吃完。我站在那里,默无一言。我侧耳谛听,仿佛那死去的小鸟与汩汩的溪水声中有金玉良言,启迪我的良知,探询我的心灵。我细细察看,于是知道,那小鸟在溪水旁,却曾因为干渴作过垂死挣扎;那小鸟虽在生命的摇篮田野中,却曾由于饥饿而同死亡作过斗争。这就犹如一个富翁,被锁在金库里,饿死在钱堆中。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那笼子忽然变成了一具透明的人形,那只死鸟变成了一颗人心,那心上有一处深深的伤口,从中流出滴滴殷红的鲜血,伤口的四周宛如一个悲伤的女人的嘴唇。随之,我听到伴随滴滴鲜血,从那伤口中传出这样的话音:
26、“我就是人的心,是物质的俘虏,是尘世人间法规的牺牲品。在美的田野中,在生活源泉的旁边,我被关进了人们为诗人制定的法规的樊笼;在美德的摇篮里,在爱情的手中,我默默无闻地死去。因为美德和爱情的果实都不许我享用。我向往的一切,根据世俗之见,都是可耻的;我追求的一切,拿人们的成见去判断,都是可鄙的。”“我是人的心,我被囚禁在世俗陈规的黑暗中,从而变得衰弱;我被幻想的锁链羁绊,奄奄一息;我被遗弃在文明迷宫的角落里,默默地死去。而人们则缄默不言,视而不见,第 9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只是微笑着站在一边。”我听到了这些话语,看见它们是出自那颗受了伤的心,连同鲜血滴滴。在那之后,我没再见到什么东西,也没再听
27、见什么声音。1、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美好的梦,小鸟的梦呢?它却遭受怎样的不幸?_。2、“这就犹如一个富翁,被锁在金库里,饿死在钱堆中。”这句话比喻什么?_。3、此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 。4、作者看到死在生命的摇篮田野中的小鸟,产生怎样的想象?_。5、请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我就是人的心,是物质的俘虏,是尘世人间法规的牺牲品。_。我是人的心,我被囚禁在世俗陈规的黑暗中,从而变得衰弱,我被幻想的锁链羁绊,奄奄一息,我被遗弃在文明迷宫的角落里,默默地死去。_。6、对小鸟的不幸,“人们则缄默不言,视而不见,只是微笑着站在一边”。这是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看法。_。第 10 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试题
28、答案】一、1、B(眸子(mu) ) 2、B(A、依依不舍;C、一概不理; D、技巧娴熟) 3、B 4、A(改“增强”为“提高 ”) 5、C 6、B 7、 (1)汉字的起源跟实物有关(或“最初的汉字是对实物的描摹。 ”) (2)汉字的发展过程是由繁到简或笔画越来越少。 8、事情总是有利有弊的,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二、文段一:1、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清 蒲松龄2、 (1)紧跟 (2)往旁边看 (3)闭眼 (4)钻洞 (5)睡觉 (6)狡猾3、其:(1)两狼 (2)麦场 (3)屠户 (4)柴草4、 ( 1) 场 主 |积 薪 其 中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5、略6、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29、于前 (2)目似瞑,意暇甚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 (1)狼的本性是凶恶、狡诈而又愚蠢的,它虽奸猾,却远不如人机智、勇敢。另外,邪不胜正,胜利总是属于正义的一方。(2)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文段二:1、小鸟的梦就是在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然而不幸的是这只小鸟被囚禁在由能工巧匠精心编织的鸟笼中,失去了飞翔的天空,又不知为何躺在了“清澈的溪流岸边”,死在了生命的摇篮田野中。 2、比喻小鸟虽在溪水旁却曾由于饥饿而同死亡作过斗争。 3、想象奇特瑰丽,文字优美动人。 4、把笼子想象成一具透明的人形,把死鸟想象成一颗人心,把心上的伤口想象成一个悲伤女人的嘴唇,把伤口流出的鲜血想象成从伤口传出的话音。 5、人类社会有不少人屈从于编织的类似鸟笼的东西,失去了美德而成为金钱的俘虏不少人被世俗陈规囚禁而变得衰弱,终日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它们被世俗扼杀,被幻想羁绊,最终被文明遗弃,默默地死去。 6、意思对即可。供参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殊不知下一个不幸的就是自己,人们就是在冷漠中循环地承受着不幸。此文唤醒人们要拥有爱心,关心他人就如同关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