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杜甫的诗与情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905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的诗与情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杜甫的诗与情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杜甫的诗与情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杜甫的诗与情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杜甫的诗与情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杜甫的情感世界探索杜诗虽然突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对黎民百姓的关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但杜甫在现实世界中生活,他也有着一般人的情感,而且他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杜甫有着对人生的热爱与憧憬之情。年轻的杜甫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二十五岁时,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的他,登上巍峨秀丽的泰山,高声吟唱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字字洋溢着杜甫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也蕴含了他的豪迈旷情和远大抱负。可见,杜甫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憔悴者,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对前程充满希望,渴望建功立业!杜甫有着深切的建功立业之情。他在仕途失意,弃官

2、入蜀之后,吟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以松柏长青象征武侯英名长存,以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可变相对照。杜甫仰慕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忠贞之心和不朽业绩。当时安史之乱未平,国难仍殷,杜甫拥有强烈的报国之情,却报国无门,心痛不已!可见,年近半百的他依然想建功立业,平乱报国!杜甫有着对大自然的极度喜爱之情。五十一岁的杜甫,在春暖花开之时,独步江畔,高兴地唱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技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细细品读,好像就能嗅到浓郁的花香、看到翩翩起舞的

3、彩蝶、听到黄莺动听的歌声。春花之美和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跃然纸上,生动怡人。从此诗可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轻松愉悦之情。固然可见杜甫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杜甫有着对家乡深沉的思念之情。公元七百六十六年,战乱频繁,民无定所。在秋风萧飒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天的菊花开放,这无限的秋景引发了杜甫的伤心之泪,他把对家乡的思念和爱都寄托在一艘小船上。深秋时节,寒意逼人,白帝城上的暮色中人们还在忙着洗布帛,赶制寒衣,由此透露出游子无衣的凄凉之感,令人唏嘘不已。

4、此时漂泊异乡的杜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杜甫有着对人生孤寂、身世飘零和体弱多病的无奈之情。杜甫晚年在夔州,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且体弱多病,不禁满怀愁绪。逢重阳节,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景激起了身世飘零的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给人的是一种宁静的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但也能品味出一种悲壮感,看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杜甫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凄凉悲伤是重重叠叠,无以复加的。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杜甫年迈多病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杜甫有着对妻子、儿女的至真至爱之情。公元七百五十六年,杜甫困居长安,夜里望月思家: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

5、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中女儿尚小,不知想念父亲,也不知母亲看月意何在;家中的妻子独自望月,云鬓湿了、玉臂寒了而不知。可见,妻子深夜在闺中伫立之久、思念之切,忘情之至。夜里杜甫和妻子各自望着月亮而深含泪水,我们在他们的眼泪中看到了杜甫深沉的爱情。在离乱中,杜甫依然对妻子家小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深婉动人。杜甫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公元七百五十九年,杜甫弃官,携家流寓秦州,最笃于兄弟情谊的杜甫在凄清孤寂的秋夜吟道: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戍鼓声犹在

6、耳旁,接着传来孤雁哀鸣,不禁牵动诗人思弟之情,一字一咽,字字血泪。乱后家乡阻隔,音讯不通,望月愈久,思弟之情愈切。家已不存,兄弟们生死难卜, 怀念弟兄,感慨万端。悲切中可见杜甫对兄弟的关切和深情,感人至极。杜甫有着真挚的友情。天宝三载,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识,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他们又同游齐赵,驰马射猎,赋诗论文,相爱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相别,写了赠李白予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痛饮“二句,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他思念李白,写

7、下了梦李白二首,语言凄惨,忧思深重。尤其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等句,情深意切,真切感人,既表达了他为李白牵肠挂肚的情景,又说明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 诗论云:“真朋友必无假性情。通性情者诗也,诗至梦李白二首,真极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当也。杜甫有着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乱中黎民疾苦的关切之情。天宝以后,唐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杜甫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痛吟道: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边庭流

8、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末已。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诗中字字含泪,句句含血,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杜甫有着对民众生活的关心和担忧之情。上元二年(761)秋,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于是吟唱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重情的字句,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豪情。可见杜甫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从杜甫的一生的情感可知,杜甫的情感是丰富而又深沉的。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亲人朋友,杜甫都是一个情种;不论是对黎民百姓,还是对江山社稷,杜甫还是一个情种。杜甫一生好像都尽最大努力去付出,将自己的心血和精力全部倾注于自己的感情。可能正因为这样,杜甫才过早地苍老了,给世人留下一个憔悴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