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疗学一、什么是蜂疗?利用蜜蜂及其产品(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蜂毒、蜂房、蜂尸体、蜂幼虫、蜂蛹等)供人体医疗保健的方法称蜜蜂疗法(Api-therpy ),简称蜂疗。蜜蜂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Naturopathpy) 。中国幅员辽阔,蜜蜂资源丰富,养蜂历史悠久。由古以来,蜂疗在中国传统医学和民间医疗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蜂疗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疗法。简单地说,蜂疗是用家养蜜蜂的螫针,刺到病人体表有关“作用点”为病人治疗疾病的方法。内行人一提起蜂疗,第一印象便是: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被蜂蜇得呲牙咧嘴,而医生则随时担心被蜂蜇。蜂疗医学是利用和研究用蜂针、蜂毒和蜂产品及其制剂防治疾病的一门学
2、科。它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与中医学、中药学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卓越的疗效,在传统医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利用蜜蜂采集物、分泌物以及蜜蜂幼虫、蛹和成虫等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已有3000 多年。古代人取食蜂蜜、蜂幼虫和蜂蛹而了解到蜂蜜,就已不自觉地接受蜂疗保健了。蜜蜂出现的年代,根据 1983 年在中国山东莱阳市北泊子和临驹县山旺发掘出土的蜜蜂化石,考证在中国东部 2000 万年前就已有蜜蜂的存在了。最近又有新的发现,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科学家在美国新泽西发现的一块琥珀中,发现一只保存完好的属于 8000 万年前的蜜蜂。所以昆虫学家推测,最原始的蜜蜂一定
3、生存在比 8000 万年前还早得多的时期。中医中药的专著、辞典有中药大辞典 、 中医大辞典 、 中药大全 、 中草药大成 、名医名方大全 、 新编药物学 、 药典等医药书籍中,也对蜂毒及蜂产品的药性、药理及临床应用等作了详细的记载。对蜂疗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特别是蜂针疗法发展比较快。二、中华蜂疗保健历史悠久:历代医药方书的记载及释义:中国现存的治病古方书五十二病方 ,是 1973 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的公元前 2 世纪的手写帛书,其中有两处用蜂子、一处用蜂蜜治病的配方。蜂疗早在公元前 770 年的东周时期,人们就开始用蜂螫治病。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
4、记载了蜂疗法。成书于 2000 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 365 味药材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类,将蜂蜜、蜂蜡和蜂子列为上品药,无毒,可长期服用,兼有治病和保健功效。蜂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蜂蜡“味甘、微温,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创,益气不饥不老” 。蜂子“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赢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公元前 2-1 世纪,收录了 365 味药材,将蜂蜜、蜂子和蜂蜡列为上品,并指出“蜂蜜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
5、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志强身轻,不饥不老,延年”等论述。汉代,医圣张仲景(150219 年) 著伤寒杂病论记有世界最早的栓剂处方 “蜜煎导方”可治疗虚弱病人便秘,还有在金匮要略中治蛔虫腹痛的甘草粉蜜汤和用蜂蜡治痢疾的处方。晋代,葛洪(约 281341 年)是制药化学和养身保健的先驱,他提出用蜂蜜可治疗烫伤,以蜂蜜制剂医治眼疾;用蜂蜡治疗犬咬伤等。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学家陶弘景(452-536 年)) 将蜂蜜区分为山岩间采集的石蜜、树上蜂巢产的木蜜、土中蜂巢采集的土蜜以及人家养蜂产的白蜜。指出以蜂子浸渍的酒敷面,可保持皮肤细嫩、有光泽。用蜂蜜等蜂产品美容和保健, “年逾 80 而壮年”
6、 。姚僧垣(499583 年)在医方中提出以蜂蜡配合猪肝和蛤粉可治夜盲症。现代医学证实夜盲症是因机体缺少维生素 A 所致,而猪肝和蜂蜡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每 100g 蜂蜡含维生素 A 约 4000 单位。贾思勰于公元 540 年前后写成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中记载, 当时有官方开办的蜂蜜食品加工厂“蜜煎局” 。书中还介绍了多种蜂蜜食品,如蜜姜、蜜梨、蜜瓜、蜜饼、蜜煎鱼和蜜苦酒等制造方法。隋唐时期:百岁名医甄权(541643 年) 享年 102 岁。他指出,口含浸以蜂蜜的大青叶可治疗口疮。他用生姜汁和蜂蜜治疗痢疾。他在药性论中记有“蜂蜜常服面如红花” , “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 , “治瘁心
7、痛及赤白痢,当做浆倾服一碗止,又姜汁蜜各一合,水和顿服之” 。他认为蜂蜜是滋补剂,常服有益于身体健康。 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581682 年) 享年 102 岁。用蜂蜜治咳嗽、气喘、抗衰老,并作为自我保健,他他提出治疗咳嗽的处方为:生姜 1000 克榨出姜汁,加蜂蜜 500 克煎成浓膏。如兼有气喘症,在上述处方中可加杏仁。孟诜(621713 年)食疗本草蜂蜜条载“身体发热,四肢不适,饮蜜汁一碗,甚佳 ”,“蜂蜜能医治肠胃不适和口疮,常服能使耳聪目明” , “医治眼疾以白蜜最好,其次为木蜜,岩蜜较差” “用生姜汁蜜膏治疗头癣很有效” 。敦煌石窟保存下来的食疗本草残卷,尚存食物 26 种,其中包括
8、“石蜜” 。葛洪、孙思邈先后提倡使用温热蜂蜡外敷治疗扭伤和受风寒引起的腿脚转筋。 841 年,刘禹锡在所著书中详细叙述了蜂蜡疗法:按患处大小,将布或绸剪成宽 20cm左右,把熔化的蜂蜡涂在布上,趁热缠在患处,外面再裹上一层布。蜡冷后更换。如果是受风寒,可用温热的蜡布裹脚心处,还可兼裹手心。利用熔化的蜂蜡热敷于人体,通过局部和全身效应以医治疾病的蜂蜡疗法,中国晋唐时代已逐步完善,比法国萨脱福(Barthe de Sandford)于 1909 年倡导的石蜡疗法早 1000 多年。蜂蜡疗法简便易行,适应病种多,效果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蜂疗技术。宋代由太医院编辑、 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992 年
9、) 在食疗养生抗老方中重视使用蜜、蜡和蜂巢。第97 卷食疗养老诸方中收藏作为滋补强壮剂的“白蜜煎丸”方用白蜜、猪脂、麻油和地黄,久服令人面色红润、有光泽。第 94 卷有用蜂蜡和蒲黄(香蒲花粉) 制成药丸,服后可耐饥;书中还首次记述了蜂巢的保健功效。李呆(11801251 年)著食物本草记载用蜂蜜、糯米饭、凉开水加酒曲酿制的蜜酒治风疹和头癣。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 年) 著本草纲目 ,详细记载了蜂产品的治病处方。其中第 39 卷的蜂蜜、蜂蜡、蜜蜂子词条都增加了用它们配制药剂的处方。在土蜂词条记载了土蜂巢的药用:土蜂巢一个、蛇蜕一条,用黄土泥包裹,烤干,磨成粉末,每服3g,用酒送
10、下,可治脓疮。李时珍阐述蜂蜜作为药剂有 5 种功效:清热、滋补、解毒、滋润、止痛。 生蜂蜜是凉性,所以可清热;加热过的熟蜂蜜为温性,故可以滋补身体;蜂蜜有保持水的吸湿性,所以可滋润肌肤,有润肠通便之功;味甘甜,可作为佐剂,去除其他药物的苦、酸、咸味;蜂蜜作用缓和,故能解除胃痛和疮伤痛。名医孙一奎(15221619 年)在所著医书中收集了民问用蜜蜂成虫治病验方,其中有用蜜蜂治疗淋巴腺结核的两个验方。方以智(1611 一 1671 年)的物理小识卷五载”药蜂针“的配方与用法。取黄蜂的蛰针加硫磺、冰片、麝香,置疮面上,以火点燃灸以患部。邝璠于弘治七年(1494 年)著使民图纂汇编了民间应用蜂蜜治病的
11、处方和加工蜂蜜的方法。清初名医喻昌(15851682 年 )在所著医书中记载用蜂蜜、牛酥、杏仁配制的医治咳嗽的处方。各族人民的成功经验: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技术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宝贵遗产,各民族又有其独特的经验和发现。云南省西部德宏自治州和南部西双版纳自治州是傣族人民聚居区,傣医药发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傣医古籍手抄本档哈雅聋(大医药书) 中有利用大蜜蜂蜂巢、小蜜蜂蜂窝的枝杆和孔雀毛配方治疗颌部湿疹的记载。傣族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采用小蜜蜂蜂窝作配方。1985 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傣医传统方药志收载古验方 111 个和常用傣药 105种。古验方中有 3 个用蜂蜜配方。如,取小蜜蜂蜂窝枝、海螺、象牙,
12、用米汤水各取一定量,内服,治腰、腿、胸背痛;取蜂蜜适量,调酒服,治消化不良、腹泻等。吉林省朝鲜族群众认为蒲公英蜜和花粉,有去湿明日、健胃运脾和利水作用,对治疗胃病有很好疗效;月苋草蜜和花粉具有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很有效;桔梗蜜和花粉能润肺祛痰、清喉止咳,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效果良好。满族人民喜甜食,习惯用蜂蜜制作保健食品,如糕点中的萨其玛、蜜果子、蜂糕及蜜渍果脯等。满族帝王贵族膳食中蜂蜜用量相当大,东北林区有专职采收蜂蜜的“蜜丁” ,椴树林区有专门饲养蜂的“蜂户” ,沈阳皇宫内设有“蜜库”和“熬蜜房” 。17 世纪中期,皇宫每年收贡蜜 25003000kg。藏医应用蜂产品治病
13、也有独特经验。 从 4 世纪开始撰写,经过多次补充的藏族医书四部医典 ,传世版本是 11 世纪修订的,书中收载蜂蜜、蜂蜡、蜂蜜酒、野蜂和大黄蜂入药,全书载有蜂蜜处方 100 多个,有的还标明生蜂蜜、野蜂蜜等入药规格。四部医典第三部第 61 章皮肤病治法,载有用蜂蜜、茜草膏医治面痣、雀斑、粉刺的方法;第 74 章妇科病治法介绍了复方蜜剂坐药,食用蜂蜜酒可治月经不调,第 86 章除多处叙述用蜂蜜配方外,还记述食用蜂蜜酒、野蜂入药和大黄蜂取汁或假灰外用的配方,治疗四肢创伤;第 90 章养老摄生方有 4 个蜂蜜配方,认为蜂蜜是花的精华,能滋润皮肤。四部医典第四部 311 章记述的汤剂、丸剂、膏剂、药油
14、、珍贵药品等均有使用蜂蜜的配方;第 8 章煅制剂用蜂蜜做药引; 第 10 章关于药酒的配制分蜂蜜药酒、单方药酒和复方药酒三类,具体记述了蜂蜜药酒的配方和制法。中国海南省盛产的“益智花蜜”和“飞机草蜜” ,被黎族人民成功地用于医疗保健。“益智花蜜”具有壮腰益肾的功能,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老人尿频和儿童遗尿;“飞机草蜜”治疗腹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效。三、当代中国蜂疗保健事业:蜜蜂健康之友:千百年来,蜜蜂及其产品用于医疗保健和摄生美容, 已在中国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1958 年 2 月 14 日人民日报发表“蜜蜂健康之友” 。1960 年朱德委员长热情赞誉蜜蜂是“人类健康之友” 。蜜蜂酿制的蜂蜜和采
15、集的蜂花粉是营养保健食品,兼有多种医疗功效。蜂胶含有的挥发物和多种黄酮化合物,具有药物学活性,能促进创伤愈合和组织再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剂。蜜蜂分泌的蜂王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高级保健品:蜂蜡作为传统中药材,它的医药用途广泛。蜂巢药剂对防治鼻炎和肝炎等疾患有效。蜂毒针剂用于蜂蜜过敏者脱敏和防治某些疾病。蜂毒药膏是使用方便的外用剂型。蜜蜂幼虫、蛹和成虫均可入药。雄蜂蛹及其提取物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安神的功效,并能增强机体耐力和免疫功能。蜂王幼虫及其制剂既是滋补品,又对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和白细胞减少症等患者有治疗功效。利用活蜂作蜂针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蜂疗保健方法。对于残疾人、离退
16、休人员和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养蜂活动是一项调节情绪、消愁解郁的工娱疗法。露天养蜂场的日光、空气、地理、气候和植被等诸多自然因子构成一个独特的疗养区;打开蜂箱,充满蜂蜜和蜂胶的芳香气味的微气候和让蜜蜂按人的意志加工的药物蜜、强化营养素蜜,是珍贵的蜂疗保健手段。蜂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中国蜂蜜、蜂蜡和蜂幼虫用于医疗保健和养生美容历史悠久。50 年代中国纷纷开发利用蜂毒、蜂王浆和蜂胶资源,并对其医疗保健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957 年 12 月中国养蜂发表了“蜂毒疗法概述” 。1959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李俊副所长主持在北京召开三次蜂王浆、蜂毒研究协作座谈会。 1959 年 7 月、印发了蜜蜂健康
17、之友单行本,附首次协作座谈会纪要。 1959 年 9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编印王浆、蜂毒、蜂胶医疗性能的研究资料 。1959 年 11 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养蜂研究协作会议,房柱应邀作“养蜂副产品的医疗价值”专题报告,蜂产品医疗应用纳入全国养蜂研究协作计划。1960 年 6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主持在北京第二制药厂召开蜂王浆、蜂毒学术交流会。北京、浙江、上海等省、市组织蜂王浆、蜂毒科研协作,随后,北京、上海、陕西、福建等省市的一些药厂陆续生产出蜂王浆、蜂毒制剂。1962 年 9 月,中国昆虫学会在杭州召开了有关蜂螨和蜂王浆、蜂毒的养蜂学术讨论会,印发的蜂王浆、蜂毒资料选编中收载
18、 8 个省、市的 36 篇论文报告,交流了蜂王浆、蜂毒、蜂胶和蜂蜜的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海中山医院丁训杰、熊汝成、王赞舜等和华东师范大学周绍慈实验证明,蜂王浆具有促进机体造血、促进坐骨神经和肾脏组织再生的功能,以及护肝作用;蜂疗临床进展较快。天津小白楼医院、江苏省连云港市淮北盐务局工人医院(疗养院) 等单位继续进行蜂胶医药应用和实验研究,开发蜂针疗法和蜂毒作用于神经系统等实验观察。70 年代,中国蜂疗药剂“蜂皇胎片” 、 “鼻炎灵”(蜂巢制剂) 和蜂王浆中药复方问世,“北京蜂王精”畅销中外。北京医学院和北京第四制药厂等单位,在研究蜂王浆药理作用和开拓剂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2
19、 年,在甘肃省武威县,东汉墓中出土了 92 枚竹木简牍医书治百病方 。这批东汉早期墓葬品,是 1900 多年前( 公元 2588 年) 的遗物。其中可辨认的约有 36 种医方,介绍的多种丸剂是用白蜜调合药粉制成的。蜜丸迄今仍然是最常用的丸剂。武威医简中有多处介绍治疗咳嗽的蜜丸方和汤剂。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中,有公元前 2 世纪的古方书五十二病方 ,其中有两处用蜂子,一处用蜂蜜治病的配方。1979 年 6 月,中国养蜂学会成立大会及学术报告会上有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参加蜂产品利用和蜂疗组学术交流。1980 年 11 月,成立了中国养蜂学会蜂产品医疗专业委员会,房柱
20、、周崧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了蜂产品利用学术讨论会,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70 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以蜂产品医药应用为主的学术交流,会议印发了蜜蜂产品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应用方面论文资料集两册,33 万字,同时发行专著蜂胶的研究与医药应用和译本当代蜜蜂疗法 、 蜂胶的奇迹 。80 年代,在传统的蜂产品护肤、美容应用的基础上,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地研制出多种添加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蜡和蜂幼虫的护肤、美容和日用化妆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医药学家叶桔泉教授热情呼吁开发利用蜜源花粉为健身、祛病、防老之用。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于若木指出:“花
21、粉是植物的精华,也是人类宝贵的营养源,它的开发利用必将造福于人类、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蜂花粉的医疗保健功效为众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1984 年 3 月,在连云港举办的中国养蜂学会第三期蜂产品讲习班上,开了花粉专题讲座,同年 9 月,中国科协新型营养源花粉食品讲习会在连云港举行,来自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63 名代表进行了学习交流,为开发利用蜂花粉培训了技术骨干。为普及蜂疗和蜂针医术,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从 1983 年1991 年,共举办14 期专业培训班,其中蜂产品讲习班 3 期,蜂产品质检讲习班 1 期,蜂花粉讲习班 1 期,蜂针和蜂疗培训班 9 期。来自 2
2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00 余名学员接受了培训。80 年代韧,中国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开展了蜂针疗法和蜂疗保健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纷纷建立蜂疗医院、研究所和诊所。例如连云港市蜂疗医院、成都蜂疗医院、中南工业大学的博仁诊所、锦州延安路蜂疗医院、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蜂疗科、安徽维尼纶厂职工医院蜂疗科、广州 177 个心医院男性科蜂疗室、广西博白县蜂疗点穴诊所、石家庄市蜂产品联合医疗所、北京市顺义县蜂疗医院等,在蜂疗临床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19851990 年,中国养蜂学会先后在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召开了 4 次蜂疗专业学术研讨会,其中 1985 年 5 月连云港会议和 1989 年
23、 4 月巢湖会议产生第二届和第三届蜂疗专业委员会,1987 年 5 月与中国生物化学会在连云港市联合召开蜂毒专题学术研讨会,1990 年 10 月是由成都蜂疗医院承办的蜂疗临床学术讨论会。蜂疗专业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广泛交流,有力地促进了蜂疗事业的发展。为传播国内外蜂产品和蜂疗科技信息,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于 19821985 年编印蜂产品文摘3 期,共 24 万字,1986 年刊印蜂产品与蜂疗报 17 期。长沙工业大学校医陈伟长期从事蜂针疗法,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总结,著有蜂针疗法 (1990 年出版) 。陈阐述了 130 多个蜂疗作用点的机理,介绍了收治面神经炎、枕神经痛、脑血管神经性头痛
24、、臂神经痛、肩周炎、三叉神经痛、风湿病、类风湿病关节炎等病。南京药学院主编的药材学 (1990 年出版)比较详细的记载了蜂毒和蜂针的医疗功效和方法。为适应蜂疗事业的发展,1991 年 6 月,经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通过,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保健专业委员会,兼用中国养蜂学会蜂针疗法研究会名称。房柱、张碧秋长期从事蜂疗的研究,成绩卓著,著有中国蜂针疗法 (1993 年出版) ,是蜂针治疗的专著,论述全面,特别是对蜂针与经络全息论作了详细的论述。王金庸、王孟林、王润洲主编的中医蜂疗学 ,详细论述了蜂产品的起源与作用,介绍了 80 余种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开创了
25、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范例,对中医蜂疗理论、蜂疗保健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均有启迪和补充作用。葛凤晨、孙哲贤主编了蜂毒疗法 ,2000 年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西医病名方式描写了蜂毒对各病的治疗。李万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编了蜂毒疗法 ,2002 年 1 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阐述了蜂毒治疗的规律及方法,以中医病名为主的蜂针治疗。陈恕仁(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分校中医教研室教授)主编了蜂针疗法教学录象带、VCD 教学光盘,生动详尽地描绘了蜂针的治疗原理及各种治疗,深受广大蜂疗爱好者的欢迎。甘家铭(原蜜蜂杂志主编)主编了蜂疗挂图(2002 年出版) ,汇集了蜂产品及蜂针
26、疗法等多种防治方法,图文并茂,形象而生动、直观地展现了蜜蜂的多种用途及人们养蜂的情形等。中华蜂疗保健的国际影响:中国传统医学和各族人民在蜂疗保健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深受国际蜂疗界的重视。中国“关于蜂胶医疗效用的研究”论文曾参加 1978 年 9 月在南斯拉夫召开的第 3 届国际蜂疗学术讨论会交流,被编入会议论文集,并在国际养蜂工作者协会联合会出版的养蜂活动发表。80 年代以来,中华蜂疗保健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学者的蜂疗论文先后参加1982 年 11 月北美蜂疗学会第五届年会,1987 年 8 月第十届国际药理学会议,1987 年 8 月和 l 989 年 10 月第 31 届和 32 届
27、国际养蜂大会交流,同时中国蜂产品制剂连获两届国际养蜂博览会金奖。为弘扬蜂针医术,房柱于 1991 年 1 月,应韩国蜂针疗法研究会的邀请,出席韩国第十届蜂针研修会,作“蜂疗概论”和“蜂针临床”特别讲演。受日本蜂针疗法研究会邀请,1991 年 10 月出席日本第 25 届蜂针研修会,作“蜂针诸概念”和“花粉临床应用进展”特别讲演;1991 年 11 月在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为韩国蜂针疗法研究会举办了国际针灸蜂针研修班,20 名研修生结业。中华蜂疗保健和蜂针医术是中国医药宝库的一部分,它将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四、蜂针疗法:(一)蜂毒的来源: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
28、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垫刺时由蛰针排出。人工要集蜂毒,目前多采用电刺激蜜蜂取毒法,它靠电取蜂毒器来完成。蜂毒以前是中央首长专用药, 1993 年前国内无自己生产的蜂毒注射液,主要靠进口蜂毒注射液,价格昂贵。1 支蜂毒注射液为 60-80 美元。一般人在经济上承担不起。(二)蜂毒的理化性质 :蜂毒是一种透明液体,刚排出体外的毒液呈透明的淡黄色,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pH 为 5.0 5.5,比重为 1.1313。每只蜜蜂每次排毒液 0.10.4mg,最多达 0.8mg。在常温下很快就挥发干燥至原来液体重量的 30%40%,这种挥发物的成分至少含有 12 种以上的可用气相分析鉴定
29、的成分,包括以乙酸异戊酯为主的报警激素,由于它在采集和精制过程中极易散失,因而通常在述及蜂毒的化学成分时被忽略。蜂毒极易溶于水、甘油和酸,不溶于酒精。在严格密封的条件下,即使在常温下,也能保存蜂毒的活性数年不变。(三)蜂毒的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成分很稳定。它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偿、碱性和酸性磷酸、磷脂 A2、葡萄糖、多肽类 apamin(蜜蜂神经毒素) ,还含有苦干种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胆碱、蚁酸和儿茶酚胺类(正肾上腺素、多巴胺) 、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磷、碳、硫、镁、铜、钾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约占干蜂毒的 50%,蜂毒神经肽占干蜂毒的 3
30、%。蜂毒中的酶类多达 55 种以上,磷脂酶 A 攬2攭含量占干蜂毒的 12%,透明质酸酶含量约占干蜂毒的 2%3%。由于蜂毒中含有蚁酸、蛋白质、挥发油等成分,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疏通经络、活血生肌,改善局部血流循环的作用,故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炎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四)蜂毒的生物学作用和毒性:1.蜂毒的生物学作用:人体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现肿胀、充血,皮肤温度升高26,有烧灼感。这只是蜂毒局部产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还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变化。蜂毒及其组分蜂毒肽、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显的亲神经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蜂毒明肽可
31、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蜂毒具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蜂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片的 70 倍。临床证明,蜂毒对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认为蜂毒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调整物质代谢,从而促进神经本身的修复。 蜂毒液所含肽类、酶类、生物胺类高浓度的细胞毒素及挥发性成分均具有医疗活性,并有调节神经系统、通经活络、消炎止痛、 抗风湿等作用。蜂毒进入人体,可抑制大脑皮质支配区的疾病兴奋灶,切断了疾病的恶性循环,使神经中枢恢复正常,紊乱的代谢得到纠正,从而使病人很快恢复健康。蜂毒对呼吸系统的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
32、影响。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血压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应。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动物大脑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蜂毒可引起动脉血压降低的交应,主要与磷酯酶 A 攬 2 攭有关。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并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蜂毒中的心脏肽和蜂毒明肽有类似于异丙肾上腺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作用的持续时间远较异丙肾上腺素长。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强,在极低的浓度(1/10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其机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 A 能增强血红细胞壁的浸透能力,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渗透压降低,致使细胞裂角产生“胶体渗出性溶血“ 。蜂毒在体内或体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
33、时间明显延长。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减少由于辐射所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提高动物的成活率。蜂毒有保护和复苏造血细胞的潜在作用,防止因辐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脏的退化现象。蜂毒抗辐射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蜂毒肽、磷酯酶 A 攬 2 攭、透明质酯酶、酸性磷酯酶以及致敏原 B 和 C。2.蜂毒的毒性:蜂针液是蜜蜂对付其它生活机体的自卫性毒物,蜂毒对哺乳类动物的作用最强,健康人同时接受 10 次蜂蜇可引起局部反应;同时接受 200300 只蜂蜇会引起中毒;短时间内蜇 500 次,可致人死亡。大多数人会对蜂毒产生免疫力。常受蜂蜇的蜂农一旦产生免疫力,即使同时遭
34、受数百只蜂蜇也不会发生任何中毒症状。人体一次接受 200300 只蜜蜂螫刺才能出现以亲神出神经和溶血为主的毒性症状,7001000 只蜜蜂同时螫刺可致人死亡,一般死于呼吸中枢麻痹。但是每个人对蜂毒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有个别人对蜂毒过敏, ,一只蜜蜂螫刺即表现强烈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或出现严重的致命性反应,因此,临床上使用蜂毒时和青霉素一样,对过敏者采用纯净蜂毒涂作诊断性皮试和脱敏治疗。 根据中医“适量为药,过量为毒”的理论。 临床使用蜂毒的治疗剂量很少,因此,说蜂毒应用对人体来说具有很强安全性,蜂毒是一种良药,药用量及中毒量或死量相差悬殊。虽为毒素,实为良药。而且毒副作用极少。(
35、五)蜂毒的临床应用:蜂毒治疗各种循环系统疾病:蜂毒在国内外的利用和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大学者兼医生盖佗(Galen)就记述了蜂毒治疗疾病的方法。到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蜂螫疗法,并对蜂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蜂毒被广泛地利用治疗多种疾病,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工作涉及循环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蜂毒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有增强心脏收缩,抗心律失常,改善减弱的心脏功能及预防全国全身性血管衰竭的作用;蜂毒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抗凝血和降低血液黏滞性的作用;蜂毒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作用。因此,蜂毒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 高血压 苏联学者巴地那(Boldy
36、na) 报道,用蜂毒制剂治疗、期高血压病的 36 例,有 31 例血压下降 1040mmhg,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全身症状显著好转,头痛、耳鸣和头昏减轻消失。科诺年科用蜂毒治疗高血压患者 830 例、血压降到正常范围的 289 例,显著降低有420 例,无效的为 121 例,取得了有效率为 85的疗效。姚慈幼用蜂毒治疗高血压患者 48例,结果治愈 13 例,疗效良好 28 例,症状改善 2 例、无效 1 例,余 2 例未能完成疗程、有效率为 93.7%。 高脂血症、高粘血症 北京市顺义县蜜蜂医疗科学研究所王孟林、方新连用蜂疗(蜂毒注射液、服调脂灵) 医治老年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 547 例,其中
37、单纯高脂、高粘血症 116 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66 例,合并心血管病 138 例,合并脑血管病 127 例,蜂毒针剂车隆穴位注射,每日 1 次,每次两穴各 1.25ml;蜂针直接穴位,每日 1 次,每次两穴各 3 针,留针 15 分钟后取针,同时服蜂产品制剂调脂灵。连续治疗 4 周为。一个疗程,其间休息两天,经 2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 471 例(86.11),显效 40 例(7.31) ,好转 28 例(5.12 ),无效 8 例(1.46%),总有效率 98.54。在随访 5 年中,仅有 14 例因冬季进食丰盛而复发,复发率为 2.56。 血管性头痛 河北石家庄市蜂厅医院郑凯明等用蜂针疗
38、法冶疗血管性头痛 31 例,疗程较长,2 个月左右,用蜂总量 21675 只,有效率 100,治愈率达 97.66。江苏省扬州市汤汪医院陈荫诒用蜂针治疗血管性头痛 36 例,病程 124 年,平均病程 8 年;发作次数最多为每月1015 次,最少 2 次,采用每日或隔日 1 次蜂毒穴位庄射和活蜂散刺,10 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 35 例,好转 1 例,总有效率 100,冶愈率 97。南京军区司政医院丁老贤用蜂针疗法和蜂毒注射,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70 例,总有效率为 98,临床治愈率为 70。 脑血管疾病后遣症 河北成安县人民医院蜂疗科唐金贤等用蜂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遣症 126 例,以意蜂循穴
39、蜂螫、散剌,从 2 只蜂开始逐步增加到 1035 只,24 天蜂针 1 次,10-15 次为一个疗程。经治疗 24 个疗程,多数患者偏瘫、失语、患肢浮肿、流涎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肌力显著增强。新疆石河子市中医医院刘忠玲用蜂针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 42 例,病程最短 6 个月,最长 2 年,均取得初步疗效。其中 6 例典型病例,治疗后经 210 个月随访观察,证阴蜂针冶疗不仅可以促进意识和言语机能的恢复。而月能促进肌力的恢复,3周内肌力恢复度。3 个月后,例 5 恢复了工作,例 2、3 生活基本自理,例 1、4 病情有明显好转,例 6 临床症状改善。 肢端动脉痉挛(雷偌氏症 ) 空军兴
40、城疗养院罗铁阳等用蜂针治疗肢端动脉痉挛 54 例,均为女性,病程半年至 14年。经用蜂螫刺穴位治疗后,治愈 28 例(51.9%),显效 12 例(22.3),好转 12 例(22.3%),无献 2 例(3.7%),总有效率 96.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河南开封蜂疗保健门诊部薛国圈用蜂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15 例,病程半年至3 年;同时侵犯双下肢者 8 例,左下肢 4 例,右下肢 3 例。经用意蜂在病变区 5mm 点刺,每只蜂针刺 4 次,每次留针 4 秒钟,隔日蜂针 1 次。经蜂针治疗 30 天冶愈 9 例,45 天治愈 3 例,82 天治愈 1 例,98 天治愈 1 例。 主动脉
41、内膜炎、动脉硬化 蜂毒对动脉内膜炎和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十分令人满意。苏联医务工作者用蜂螯直接成功地治疗 40 名患主动脉内膜炎的男性患者,仅一人无效,有效率达 97.5。尤其对一期或二期的主动脉内膜炎的疗效更好。苏联医务工作者还用蜂螫直接治疗外周血管粥样硬化60 例,仅一人无效,有效率 98.3。 心绞痛及心肌梗塞 沙林尼阔夫报告,用蜂毒制剂治疗 43 例心绞痛及 13 例心肌梗塞病人,结果除 2 例因发生血压过低现象停止治疗外,其余全部治愈或好转。综上所述,蜂毒对循环系绕有多种药理作用,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故对循环系统多种疾病有良好疗效,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蜂针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42、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心脏。常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和大关节病变。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肘、髋等大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及触痛,疼痛无定处,呈游走性,即原来侵袭的关节症状减轻后,其他关节又开始出现症状,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症状固定在一个关节的时间约 1272 小时,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 3 周。同时,关节疼痛的部位有时还可伴有皮肤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蜂毒对本病有效,最初蜂毒治病的发现就与治好关节炎有关。蜂毒中的蜂毒多肽等多种有效药用成分,可直接抑制炎症,抑制肿胀,蜂毒还可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43、,促使人体定点释放 DHE 对抗风湿和类风湿因子,同时蜂毒肽对 N-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使突触内兴奋传导障碍,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 10 倍。用药方式:用蜂毒注射液在疼痛关节周围进行深层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每次 1-2 支,多点注射,也可根据中医穴位选点注射。治疗方案:用活蜂蜇刺,每天用蜂 1030 只,蜇刺相关穴位,或者蜇刺阿是穴(痛点),即在疼痛的关节周围蜇刺。经验表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每天 23 只蜜蜂,剂量略微不足,疗效不好。采用 10 只以上蜜蜂蜇刺,则效果显著。蜇刺时,一个穴位可用 3-5 只蜜蜂。全身游走性关节疼痛时取以下穴位:足三里、外关、昆仑、合谷、后溪、环跳、命门、
44、委中、大椎等穴位;肘关节蜇刺曲池、手三里、天井、肘髎、巨骨、曲池等穴;踝关节蜇刺太溪、解溪、丘墟、昆仑、三阴交等穴位;膝关节蜇刺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梁丘、血海、鹤顶等穴位;髋关节蜇刺环跳、秩边、悬钟、阳陵泉、居髎、承扶等穴位;脊柱关节背部蜇刺大椎、陶道、身柱、大杼、风门、灵台、夹脊穴、阿是穴;脊柱关节腰部蜇刺肾俞、腰阳关、飞杨、志室、委中、夹脊穴等。蜂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尤以 3040 岁为多。绝大多数病人有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至膝以下的放射痛、麻木,少数 L34 突出病人为腰痛伴大腿前方放射痛,但如果仅腰痛无腿痛或仅伴臀部或大腿后方痛者,则多不属此
45、症;仅腿痛无腰痛,也可能是间盘突出症。然而,其它病变如肿瘤、炎症波及神经根也有腰腿痛,却不是椎间盘突出症。除了少数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或游离于椎管并有粘连时,其腰腿痛可为持续性外,大多数病人是间歇性痛。因此,对持续性痛者应首先排除炎症、结核或肿瘤等。大多数病人的疼痛有规律性,活动时痛加重,静止时减轻;翻身、站立时加重,卧床减轻;下午比上午重,白昼比晚间重;咳嗽及大小便腹内压增加时痛加重。腰腿痛病史多较长,数周、数月或数年,反复发作,时重时轻,而对于长时间疼痛不减轻或是进行性加重的病人则应考虑其它疾病,特别是腰椎骨肿瘤。本病用蜂毒有效,蜂蜇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环跳、养老、昆
46、仑、伏兔、阿是穴等。也可用蜂毒注射液对脊椎旁肌肉封闭。蜂堑每次取 35 穴,每次用蜂 520 只。710 天为一疗程,本病要坚持治疗 56 个疗程才有效,不能轻易放弃治疗。马铃薯片贴敷治蜜蜂蜇伤:对局部炎症具有消炎、止痛、消肿作用。此法经济、简便,值得试用。蜂针蜇刺治疗甲沟炎:(注:对蜂毒过敏者不能用此法。 )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药物常不敏感,所以治疗有一定难度。手触摸各种物体机会甚多,触到的致病物质大增而指甲沟又是藏垢纳污的地方,潜有大量种类繁多的致病菌。 蜂螫治疗甲沟炎的方法:每次用中蜂 1-2 只或意蜂 1 只,将螫针对准病变部位或邻近的皮肤轻压,让蜂毒注入机体,等待 2-3
47、天后局部肿胀开始消退,再进行第二次治疗。有的病例只经过 1 次治疗而愈,有的则要经过 3 次方可治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蜂疗方案:病因病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青壮年的动脉和静脉的一种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病变本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常见。病理改变首先是血管内膜增厚,随后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后血管完全阻塞。通常病变首先出现于肢体动脉远端,如胫后、胫前、尺、桡、足弓、掌弓、趾、指等动脉,病变进一步发展才累及股动脉和肱动脉等。病变节段和正常部分之间的界线非常分明,伴行静脉常同时受累,一般都较轻。晚期,血管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硬化。 临床表现:患者几乎都为男性,年龄在 2545 岁间,病程缓慢
48、。典型症状有间歇性破行,伴患肢怕冷、麻木、刺痛。足趾有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卧床时加剧(静止痛) 。后期出现足部坏疽和溃疡。 影像学表现:四肢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阻塞部位和侧支循环情况,可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表现颇为相似。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可发现管腔变狭小,至后期一段血管呈完全闭塞。在闭塞处之上管腔较光滑、无充盈残缺现象,其血管并不呈扭曲状。血栓闭塞住脉管炎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都可产生侧支循环。鉴别诊断:需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鉴别。有人认为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时,侧支循环血管虽多,但较细小,其有效程度不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以蜂针疗法治疗方案:取病变部位和周围的穴位,用蜂螫。一般以 15 天
49、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 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取穴:下肢前缘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解溪、冲阳、内庭。下肢后外侧,委中,阳陵泉,承山、绝骨、昆仑、足临泣。配穴:如有气滞血淤,加檀中、隔俞、血海。如有热毒蕴结,加曲池、合谷、八风。如有气血两虚,加关元、太渊、血海。操作:每日或隔日 1 次,连续治疗 10 次,休息一个星期。蜂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肩周炎又叫肩关节周围炎或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因此病多发生在 50 岁左右,有人称它为“五十肩”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肩部受风寒而致,故称为“漏肩风” 。又因患病后常见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又叫它“冻结肩”或“肩凝症”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常因肩部慢性劳损、退变或一次急剧的创伤,引起肩部软组织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或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正气下降,再加复感风寒湿邪的侵袭,使之筋凝气聚,气血凝滞,筋失濡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