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淳安三脚戏.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6447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淳安三脚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淳安三脚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淳安三脚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淳安三脚戏【江南非遗编辑】 “三脚戏”源自江西采茶戏,因每个剧目只有二、三个角色,演员只有一丑一旦一生三个脚角,故名“三脚戏” ;因淳安县古属睦州,故解放后取名睦剧。三脚戏约于清末明初搬上舞台演出,所演多为小戏,反映农民、小商和小工业者的日常生活,表演载歌载舞,唱腔多为民间小调,乡土气息浓郁,为广大群众受欢迎。解放后,仅存一个专业剧团,其改编传统剧目牧牛等曾参加全省戏曲会演而获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专业剧团撤销,现仅存极少数业余剧团偶尔演出,急需对代表性剧目和演出进行录像保存。戏剧概述淳安民俗素尚歌舞,每到春节元宵,市井乡间均有演傩神戏和表演各种歌舞的习俗,跳竹马尤为盛行。清光

2、绪年间,湖北黄梅采茶戏和江西赣东采茶戏传入浙西后,与民间歌舞跳竹马(竹马班)相结合,以采茶戏的剧目、曲调及表演形式,融合本地的民间音乐、地方语言及风俗习惯,由歌舞向戏曲演变,于清代末年逐渐形成浙西的地方小戏三脚戏(通常是生、旦、丑三个脚色演一出小戏,故名) ,又叫睦剧,睦剧是全国少数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浙西山区。其表演特点自然、活泼、粗犷、朴实,以表演生活、生产动作为表现手法,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又名“睦剧” 。 “三脚戏”与湖北“黄梅采茶戏” 、 “花鼓戏”和江西“采茶戏”有渊源关系。因每个剧目只有二、三个角色,演员只有一丑一旦一生,故名“三脚戏” ;因淳安县古属睦州,故解放后取名“睦剧

3、” 。三脚戏约于清末明初搬上舞台演出,所演多为小戏,反映农民、小商和小工业者的日常生活,表演载歌载舞,唱腔多为民间小调,乡土气息浓郁,为广大群众受欢迎。解放后,仅存一个专业剧团,其改编传统剧目牧牛 、 南山种麦等曾参加全省戏曲会演而获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专业剧团撤销,现仅存极少数业余剧团偶尔演出。历史发展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 ,开化菖蒲乡宋村徐龙福(淳安人)最早开办“三脚戏班” 。经徐龙福传艺,遂安、淳安一带有了一批三脚戏艺人。此后,三脚戏在淳安扎根、发展。前期多为半农半艺的业余班社,仍保留竹马班的形式,但增加了三脚戏剧目的演出。这种又跳竹马又演戏的班社,称“三脚戏竹马班” ,一般

4、有生、旦、丑等四五个演员和两三个敲锣鼓的人。后来,出现了三脚戏艺人组织的半职业性班社,不跳竹马而专门演戏。这种日趋职业化的戏曲班社,称“三脚戏常班” ,农闲季节到外地农村草台、祠堂庙台演出。常班一般有七八个演员 (增加了正生、正旦、老生、老旦等)和三四个敲锣鼓的。民国初期,淳安已有三脚戏竹马班十多个,三脚戏常班一二个。20-30 年代,三脚戏竹马班发展到 50 多个(最多时达 90 多个) ,三脚戏常班发展到 10 个左右。这是三脚戏的鼎盛时期。当时,三脚班最活跃的地区是新安江南岸的淳安东乡、南乡和西乡一带。民国元年(1912 年) ,徐龙福的徒弟留章荣、徐樟寿先后到遂安大源村传艺,办起了“大

5、源三脚戏班” ,开始与狮子班(先舞狮子,后表演杂技和武术)结合。到第二代班主余庙苟时,改为与竹马班结合,白天跳竹马,晚上演三脚戏。三脚戏竹马班一般都叫某某村竹马班或新年班(即在新年期间演出的班社) 。三脚戏常班则少有固定班名,五班名的常班都以班主的姓名称班名。比较著名的有淳安方仕进班,其班底大多是当时淳安较有名的三脚戏演员,如小生朱百祥、小旦江德高、小丑方樟顺、正生邵陆家、正旦江苟苟等。到 40 年代,由于三脚戏常班没有整本大戏以及大戏班的一套规矩,不能演会戏,不能进城市,难以维持演出。三脚戏日趋衰落,三脚班逐渐减少,艺人大多弃艺归田。当时,有的常班改学徽戏,间演徽戏剧目,或用徽调唱三脚戏剧目

6、,艺人称其为“半班” 。抗日战争胜利后,常班多转为半班。民国 36 年(1947 年) ,淳安地区最后一个三脚戏常班解散,半班也只能在山区演出。演出剧目传统剧目分大戏和小戏两类:大戏有“二十四本” ,基本上是 24 个折头,如马房逼女 、 蓝桥会 、 张三开屠 、 拷打红梅 、 金莲送茶 、 山伯访友等;小戏则有”十四八出“,如三矮子牧羊 、 卖花线 、 南山种麦 、 看相 、 补缸 、 看花灯 、 下南京 、 偷笋 、 补背鞳等。新中国成立后,淳安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有南山种麦 、 牧羊 、 补背鞳 、 看花灯 、 下南京 、落布 、 拣郎 、 金莲送茶 、 花园记 、 乌金记 、 莲花庵等 12 个。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剧目有雨过天晴 、光辉的旗帜 、山谷朝阳 、 新安江人 、 密林丛中 、 铁门关等;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有海瑞斗赃 、 海瑞审石头 、 方腊起义 、 方百花等。从另外剧团移植演出的现代戏有 72 个,移植演出的古装戏有 65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