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棒状杆菌属 夏佩莹 陈登宇,棒状杆菌属是一群革兰染色阳性杆菌,菌体形态特征是在其一端或两端常呈棒状膨大,故名,归属放线菌科。,棒状杆菌属概述,棒状杆菌属种类繁多, 主要有: 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 假白喉棒状杆菌(C.pseudodiphtheriticum) 干燥棒状杆菌(C.xerosis) 化脓棒状杆菌(C.pyogenes) 溃疡棒状杆菌(C.ulcerans) 假结核棒状杆菌(C.pseudotuberculosis) 溶血棒状杆菌(C.haemolyticum) J-K群棒状杆菌(C.jeikeium-CDC group JK),G+杆菌、一端或两端膨
2、大成棒状 染色不均匀,两端浓染或有异染颗粒 无鞭毛、无芽胞 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 白喉棒状杆菌致病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条件致病菌,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致病物质(一)白喉外毒素 毒力强,130ng/kg可使人死亡 抗原性强 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棒状杆菌噬菌体,一、临床意义,作用机制: A亚单位可使细胞延伸因子-2(EF-2)灭活,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作用特点: 毒性作用大,1分子能杀一个细胞 作用于多种细胞,心肌、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体 肿瘤细胞对此毒素敏感,(二)索状因子 细菌表面的一种糖脂,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的呼吸与磷酸化 (三)K抗原 -细胞壁外面的一种
3、不耐热糖蛋白 -抗吞噬 -有利于细菌在黏膜表面的定植,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临床表现 细菌-上呼吸道粘膜,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炎症: 炎性渗出,坏死,纤维蛋白 假膜窒息 毒素血液全身中毒症状 外周N-N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心肌-心肌炎,白喉假膜,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成人-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易感者: 15岁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免疫性:,锡克试验(Schick test) (白喉外毒素皮内试验),调
4、查人群在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白喉是否产生免疫力 根据外毒素与抗毒素中和的原理,以少量白喉外毒素测定机体有无相应抗毒素 缺点观察时间长、操作繁琐,不易进行广泛测试,致敏红细胞凝集试验 测定血清中抗毒素水平 0.1ml血清,倍比稀释+外毒素致敏红细胞37、1h 敏感度可达10-4单位,简便快速,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白喉类毒素 DPT混合疫苗: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白喉抗毒素+白喉类毒素 -治疗:抗毒素+抗生素 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使毒素在与细胞结合以前被抗毒素中和,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G +细长微弯的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异
5、染颗粒形态上的鉴别特征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1000,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537 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 生长最快,6h即生长,1012h长出灰白色、湿润、有光泽的光滑型菌苔/菌落,菌体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连续传代可保持形态和产毒性能不变,BAP中菌落,BAP: 菌落灰白色、光滑型、直径12mm、有狭窄溶血环(轻型) 多次传代后菌体变为球型,亚碲酸钾BAP:选择鉴别培养基 黑色菌落鉴别依据 不同菌型还原能力不同,呈现黑色或灰黑色菌落 根据菌落特征及生化反应特点可将本菌分为:重
6、型、中间型、轻型,白喉棒状杆菌 在亚碲酸钾BAP中菌落,液体培养基: 生长较好,但菌型不同其生长特点也不相同,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果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甘露糖,一般不分解蔗糖,吲哚 (-)、硝酸盐还原(+)、触酶(+)、氧化酶(-)、明胶液化(-)尿素(-) 重型能分解淀粉、糖原、糊精,迟缓分解蔗糖,抵抗力:,对干燥、寒冷和日光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细菌强,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3个月 对湿热和消毒剂敏感,5%石炭酸、1:1000升汞1min,1001min、6010min均可灭菌 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磺胺不敏感,三、微生物学检验,分离出白喉杆菌,并证明其毒力标本采集
7、:分泌物取双份 如不能及时检验,标本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毒力试验,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 23张涂片G染色、异染颗粒染色镜检初报“直接涂片检出形似白喉杆菌”早期诊断 -用无菌棉拭子浸以动物血清,采集标本,3710h,涂片染色镜检提高阳性率,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37、812h 涂片染色镜检 -检出率要比直接涂片高,有助于快速诊断 亚碲酸钾BAP:37、2448h,黑色菌落 BAP:轻型有溶血环,应注意与溶血性链球菌鉴别,鉴定:,形态染色、菌落特点、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尿素酶、硝酸盐还原鉴别棒状杆菌属不同的种白喉: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 (-),毒力试验(鉴定致病菌株的重要依据),体外法: 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毒力测定) SPA协同凝集试验 对流电泳,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对流免疫电泳,体内法 :用豚鼠作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第二节 类白喉棒状杆菌,共同特点: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菌体较粗短,着色较均匀,很少有异染颗粒 -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外耳道、外阴、泌尿道和皮肤等处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鉴别生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