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都在经济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使用。,二、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四、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如何平衡国际收支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第二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水平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
2、构。,一、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支出(1)政府购买(2)政府转移支付,2财政收入 税收与税率,增加政府购买或转移支付,增加税收,图示:税收与税率变动引起IS曲线的移动,二、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导致利率上升以致私人投资被挤出。,图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R,LM,IS1,Y,Y1,R1,挤出效应,G增加,Y3,三、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经济的自动稳定器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失业救济金以及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也叫做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3、,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而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2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也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需求管理”“逆经济风向行事”,四、功能性财政和预算盈余,在西方国家,原有财政预算平衡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 功能财政思想否定了原有的传统预算观点,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
4、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就是功能性财政。,第三节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或者利率)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一、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就是除中央银行外的所有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当局。它统筹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作为货币发行的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量的定义(1)M1:由现金和支票存款构成,即M1=CU+CD(2)M2:在M1的基础上,还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
5、他存款。 即M2=M1+LD=CU+CD+LD=CU+D (其中D表示存款) 即M2=CU+D (3)M3:在M2的基础上还包括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2、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单位,(1)公众:现金存款比率(cu),(2)银行:准备金存款比率(re),准备金(RE):主要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随时取款与结算的需要,商业银行要在所吸收的存款中留一定的资金,这个资金称作准备金。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Vault Cash)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款比率: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西方国家,一方面为了防止银行破产,另一方面也为了控制银行贷款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对所
6、有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有统一的准备金-存款比率的规定。 必要准备金=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即规定一个最低准备金要求。 银行的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称作超额准备金。即超额准备金=现有的总储备-必要准备金,公式推导,(3)中央银行:高能货币(H),也称为货币基础,高能货币包括公众、银行的现金以及其他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2)货币乘数的公式:货币乘数(I)= (cu+1)/(cu+ re)货币乘数(II)=1/re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0)货币乘数(III)=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假定商业银行把超额准备金都贷出),(1)含义:指货币存量与高能货
7、币存量的比率。,(3)货币乘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乘数不变或完全可以预期的话,中央银行通过控制高能货币准确影响货币供给量。但实际上cu、re因素的变动不可预期,央行无法准确地决定货币存量,对经济的调节不令人满意,这正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困难。,4、货币供给机制,假定:(1)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既定;(2)公众持有的现金数量等于0(即没有现金从商业银行体系中流失);(3)超额准备金都贷出去。 法定准备金率=20% 货币创造乘数=1/0.2= 5,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存款 人 银行 活期存款增加额 银行贷款 借款人 新增准备金甲 A 100 80 乙 20乙 B 80 64 丙 16丙 C 64 51.
8、2 丁 12.8丁 D 51.2 40.96 戊 10.24 ,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 = 100+80+64+51.2+ =100(1+0.8+0.82+0.83+0.8n) =500,货币乘数的作用是两方面的:(1)当原始存款增加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多倍扩大。 (2)当原始存款减少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多倍收缩。,1变动法定准备率经济出现衰退: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刺激投资增加,经济恢复增长。 经济出现过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减缓。,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2贴现率政策,贴现
9、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经济出现衰退: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刺激投资增加,经济恢复增长。 经济出现过热: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减缓。,3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经济出现衰退:央行买进有价证券(投放货币),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刺激投资增加,经济恢复增长。 经济出现过热: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
10、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减缓。,小 节,上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特点是简单但不轻易使用;贴现率的特点是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是操作灵活,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的提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1、菲利普斯(英)研究了英国从18611957年相关统计数据,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但本人只在统计数据中得到了证实,没有一个完整
11、的理论解释。,2、过度需求模型,加拿大经济学家利普西(Lipsey)的过度需求模型予以理论上的解释,把劳动市场和菲利普斯曲线相联系。,即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是劳动市场上对劳动的过度需求的增函数.,过度需求模型(续),在劳动市场上对劳动需求的增长使失业率下降;使雇主之间争夺劳动的竞争,结果使货币工资率上升。,3、萨缪尔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1)工资是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以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 即=g(U) (2)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决策的工具。,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三、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果把预期问题考虑在内,菲利普斯曲线将有短期与长期之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因为对通货
12、膨胀的预期而发生移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则可能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图10-7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LPC,0%,2%,4%,2%,4%,A,B,C,D,E,u,PC0,PC1,PC2,四、各经济学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凯恩斯主义者:在短期,失业率与通胀率存在交替关系,因而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用的。货币主义: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胀率有交替关系,但快于凯恩斯主义的PC线的调整.而长期中没有这种交替关系,因而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理性预期学派:无论短期与长期中,通胀率与失业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而宏观经济政策无用。,思考题,1财政政策对抵消各种干扰经济运行的冲击有显著的作用,请问有哪些具体的财政政策?并简要阐述它的运用。2.何为自动稳定器?说明他们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3. 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有哪些?4.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概念: 货币乘数 法定准备金率 必要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货币基础 贴现率 菲利普斯曲线 收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