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1、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 ) 。A 财政收支平衡 B 物价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充分就业 E 国际收支平衡2、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包括( ) 。A 道义劝告 B 再贴现政策 C 存款准备金政策 D 公开市场政策 E 利率限制3、凯恩斯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变量是( ) 。A 货币供给量 B 消费 C 利率 D 物价4、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时,应考虑( ) 。A 可控性 B 可测性 C 相关性 D 抗干扰性 E 适应性5、货币政策常用的中介指标有( ) 。A 货币供给量 B 存款额 C 投资额 D 总需求 E 利率6、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
2、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7、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8、当中央银行在国债市场上买进国债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9、在货币政策一般性工具中,最灵活最重要的是( ) 。A 再贴现政策 B 准备金政策 C 公开市场政策 D 选择性政策10、最猛烈、最具有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 再贴现政策 B 公开市场业务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11、间接信用指导包括( ) 。A 优惠利率 B 信用配额 C 道义劝告 D 窗口指导12、货币政
3、策时滞又可以分成( ) 。A 直接时滞 B 间接时滞 C 内部时滞 D 外部时滞13、由于( )的存在,货币政策从制定,实施到产生效果需要一段时间间隔。A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B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C 货币政策工具 D 货币政策时滞14、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 。A 法定存款准备金 B 再贷款政策 C 再贴现政策D 公开市场业务 E 利率调整15、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 )之间的关系。A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 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C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D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16、较为完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 ) 。A 资产结构变动效应 B 财富效应 C 信用可供量效
4、应 D 国际贸易效应返回 辨析题1、 ( )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对象。2、 ( )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有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提高。3、 (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总是一致的。4、 (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给量影响较大。5、 ( )公开市场政策工具可以经常使用。6、 (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不一定通过利率来传导。7、 ( )如果商业银行“惜贷” ,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会受到影响。8、 (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9、 (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不包括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5、10、 ( )货币学派反对将货币政策作为经济的微调工具,主张实行“单一规则”,即保证货币供给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率。11、 (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12、 (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都是在二级市场而并非一级证券市场进行的。13、 (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业务的变化过程属于内部时滞。14、 (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返回 名词解释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再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 公开市场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
6、制 货币政策时滞 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 认识时滞 行动时滞 间接信用指导返回 简述题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由哪些部分构成?4、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是什么?5、选择性的控制工具包括那些内容?6、货币政策效应的干扰因素包括哪些?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特点,如何配合使用?返回 论述题1、试述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2、试述西方各学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返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CDE)2、 (BCD )3、 (C)4、 (ABCDE)5、 (AE)6、 (B)7、 (A)8、 (A)9、 (C)10、 (C
7、)11、 (CD)12、 (CD)13、 (D)14、 (BE)15、 (C) 16、 (ABCD)二、辨析题1、 (T )2、 (F )3、 (F )4、 (T )5、 (T)6、 (T)7、 (F)8、 (F )9、 (T )10、 (T)11、 (F)12、 (T)13、 (F ) 14、 (T)三、名词解释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和结构来影响实际经济的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要达到的经济目的。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调整再贴现范围,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调整货币
8、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外汇、债券等资产以调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机制。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经过的时间。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外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认识时滞认识时滞是指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行动时滞行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间接信用指导间接
9、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四、简述题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目标之间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矛盾。(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的存在,说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主流的看法是稳定物价属于紧缩性政策目标,经济增长属于扩张性政策目标,二者存在矛盾。(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由于影响国内经济因素与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因素各不相同,中央银行同
10、时实现这两个目标较为困难。(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举措会对国际收支带来方向不同的双重影响;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往往需要压缩国内总需求,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根据奥肯法则,在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之差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正相关的。2、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后,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使最终目标发生预期的显著的变化,一般通过以下机制来传导:(1)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因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和收益
11、率的变化,人们要调整资产结构,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会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生变化。(2)财富效应,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财富的变化,以至于影响消费行为的变化,最终影响经济增长。(3)授信限制效应,某种( 扩张或紧缩) 货币政策的实施,会改变授信条件,以至影响信贷规模,从而影响经济增长。(4)预期效应,是指人们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果导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化。(5)国际贸易效应,是指由于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导致本国利率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汇率,进而影响到净出口,使总需求发生变化。3、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由哪些部分构成?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
12、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称为认识时滞;(2)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4、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是什么?选择中介指标主要需要符合以下一些标准:(1)可控
13、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2)可测性。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3)相关性。要求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4)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5、选择性的控制工具包括那些内容?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
14、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3)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5)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6、货币政策效应的干扰因素包括哪些?(1)时滞因素,即客观经济现状需要实行某种货币政策,一直到该政策实施以后其效果明显显示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它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一般需要6个月至两年的时间,它影
15、响货币 政策效果的发挥。(2)理性预期因素,就是人们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来理性预期将来货币供应量、物价等经济因素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调整会抵消货币政策效果。比如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希望刺激经济的增长,但企业预期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它不去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提前提高产品价格,这就抵消了货币政策效果。(3)政治因素,就是某些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它可能使中央银行偏离正确的货币政策,甚至使货币政策部分失效。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特点,如何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财政是无偿性收支,对经济的影响是直接的,政策实施以后见效快、
16、时滞短,扩张性政策效果好,紧缩性政策有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经济的衰退。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政策实施以后见效慢、时滞长,扩张性政策效果较差,紧缩性政策效果较好,因此两者要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使用,要视经济情况而定,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要采取双紧的政策,但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在通货紧缩时,要采取双松的政策,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通常较好的搭配是财政较宽松,货币稳健。五、论述题1、试述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三大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
17、,另一方面货币乘数缩小,这样减少了信贷规模和信用扩张能力,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反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时,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还具有告示效应,告诉人们今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使人们调节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货币政策的要求。(2)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一方面减少了商业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资金,另一方面,加大了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抑制了再贴现的规模,从而抑制了信贷规模,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样再贴现率也有告示效应。(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
18、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则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卖出有价证券,则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运用得比较多的工具。2、试述西方各学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用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其中也包括货币政策,始于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建立。凯恩斯否定了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关于经济人是理性人的假设、关于供给可以创造同等需求的论点以及市场本身的机制即可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论点。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必然的,因而必须由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予以补足。至于国家所应采取的,他认为在当时应是财政政策,而金融政策则无力扭转过度萧条的局面。
19、而且认为,通过财政政策所实现的需求扩张,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进一步的发展,就其政策主张来说,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的配合采用,有可能熨平资本主义的周期波动,消灭危机,并实现成长、就业和稳定诸目标的协调一致。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年代的实践说明,国家干预的结果却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到了 70年代,又出现了“滞胀 ”的局面,即就业已不能用通货膨胀的代价来换取通货膨胀存在的同时却是经济停滞和突出的失业问题。货币学派强烈反对凯恩斯学派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认为国家的过多干预阻碍了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从而促成经济紊乱。货币学派认为
20、,相机调节货币供给的金融政策,由于要在长期时滞之后才能生效,那么是否有效实际上难以肯定。而且多变的金融政策还会加剧经济的波动。他们论证,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动,从长期看是相当稳定的,因而他们的货币政策主张是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在 70年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还有供给学派。他们同样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但同时还重新确认供给决定需求这一古典原理,认为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所以,他们主要的政策主张是通过降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产出。由于不认为在需求方面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决定了他们的货币政策主张是单一的稳定。随后,理性预期学派得到很大的发展。他们重新确认西方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生活中的主体是“理性人”的假设。所谓理性人是指他们都会尽力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合理的预测,并按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决策。他们认为,只有靠出乎微观主体的预料,宏观政策才能生效,但要使所有人长期受骗是不可能的。微观主体预期对货币政策具有对消作用。他们也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认为这只会造成政策不稳定的感觉并加剧波动。他们的货币政策主张与货币主义一样,强调政策的连续性,要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应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