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门弄斧的故事篇一:成语故事_班门弄斧【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出处】明梅之涣题李白墓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涣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一天,梅之涣来到采石矶附近的李白墓边,发现墓的周围题满了诗,而有的
2、根本就不像诗,即不对称,也不押韵,拙劣无比,梅之涣气愤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 (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梅之涣讽刺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 。这样, “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篇二: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班门弄斧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 。李白是举世闻
3、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太不自量力了。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 ,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实, “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
4、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篇三:班门弄斧的故事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 。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