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2,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2003年教育部实施“千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评选1500门),相应地北京市教委启动“五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在质量工程一期建设的基础上,2006年教育部提出拟在2006-2010年5年间再评选3000门国家精品课程(包括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军队院校等) 2003年评出151 门课程 2004年评出300门课程 2005年评出299门课程 2006年评出374门课程 2007年评出660门课程 2008年评出650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数量 北京市精品课程数量,2003-2008北京市及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数量情况统计,本科 高职 本科 高职,
2、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精品课程的评选,目的是要引导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主动开创,发挥特色; 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以此促进学校整体课程建设; 重在建设与培育。,*一、课程建设的意义,*二、精品课制定原则的思考,*三、的基本思路及 主要内容,*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细胞,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载体。课程是一种文化传递,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总结,又是现代发展前沿的反映。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课程是学校的中心,它维系着执教的教师与在学的学生
3、,以及学校与之相关的行政和管理;它展布在课堂、野外、实验室、实习基地;它沟通着科研、生产、文化、机关。而这一切都是着眼于人格的养成,*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通过建设精品课程的导向, 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以推动不同学科建立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一所学校里,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成一批具有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大范围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
4、良好氛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也是学校对全校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主要方面,课程建设持之以恒,1986年清华大学本科重点课程建设与一类课程评选的决定。提出“科研上要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教学上要抓好一批重点课程,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具体规划出,10年内要建成45门校级“一类课程”,让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够经历十多门“一类课程”的学习。,*课程规划举例-,清华大学精品课建设现状分析,“一类课程”是清华大学 优秀课程称号,“一类课程”的评选标准是:教学效果好;师资队伍好;教学条件好。,*课程规划举例-,清华大学精品课建设现
5、状分析,清华大学精品课建设现状分析,2001年清华大学关于设立并实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工作意见建设百门精品课程,推进课程整体水平提高,初步建成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规划举例-,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评选条件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能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理念;能够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课程教师整体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课程规划举例-,清华大学精品课建设现状分析,14,2
6、001年学校实施“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在116项立项在建课程中,对于工科学生而言,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共有79个学分,专业基础课已占到要求学分的50%。,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如果能把这些课程都能建成精品课程的话,那么工科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学习的精品课程学分约占到其应修总学分的70%左右。,清华大学精品课建设现状分析,*课程规划举例-,入选市、国家精品课程情况,共入选北京市精品课86门,国家精品课71门 共涉及课程98门,分布在校内31个院系和教学单位,课程类型涉及面广 精品课程的布局结构与培养方案对比,截止2008年,结构和对培养方案覆盖分析,外语,两课,体育,人文任选课,数学, 物理,
7、化学或生物,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电子技术,设计与制造12学分 热与流体11学分 力学与材料11学分 测量与控制6学分,专业必修和限选、任选课程,大机类培养平台现行方案,35学分,36学分,24学分,40学分,9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36学分),人文社科公共课(35学分),机类平台和信息技术基础(49学分),主要结论,大机类培养平台现行方案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修满120学分公共平台课程。按大机类培养平台现行方案的实施,截至2008年,学校可以提供110学分的优质课程用于学生学习,占总学分的91.7%。 学生在本科阶段课程学习的总学分是144学分学校可以提供优质课程的学分已占到其应修总学分的80%左
8、右。,*课程建设的意义,21,主要结论,公共基础课入选多,学生受益面大,有利于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 技术基础课占有相当比例,有利于按大类培养平台课的建设; 入选课程均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和支持,很多课程可从“校级一类课”开始追溯; 名课与名师、名教材、教学成果奖之间相互耦合、关联程度很高,甚至互为因果,以课程为主线抓教学建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的意义,22,精品课的课堂教学 -公共基础课,23,精品课的课堂教学 -技术基础课,24,主要结论,已当选精品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不平衡; 表现最突出的是精品课程中,对学生覆盖面大、课堂数多的课程,各个课堂之间参差不齐,差异很大
9、已当选的精品课,建设重点要从教学条件、课程要素建设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转移; 已当选的精品课还必须进行校内定期复审和日常监督。,课程建设要有:调研分析、建设规划;政策保证、实施措施;成果检验、持之以恒。,*课程建设的意义,26,课程建设的规划包括: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整体目标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有反映本校课程和教学应具有的特色而制定的建设目标; 有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而规划的总体布局; 有为提供支持、服务、考核、激励而建立的科学、可行的管理办法等等。,*课程建设的意义,* 何谓精品课程,从大处看,所谓精品课程就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10、的优秀课程;,精品不同于凡品。出类拔萃才能谓之为“精”。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对于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建树:1、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发人深思,启思明智; 2、教学相长,不断地启迪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望,引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格; 3、效果深远,辐射宽广。,*课程建设的意义,结构力学,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是学校的品牌,2003年获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并获得了最高分。课程负责人袁驷教授本人获北京市和国家级首届名师奖。在教
11、学、教材、教师、课程这几个主要方面,结构力学都拿到了国家级的最高奖。“教书育人是教师一生所追求的境界”、 “当教师就是要有种奉献精神。得奖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置身于荣誉之外而甘于奉献,这是做教学工作的一种境界” 。,*课程建设的意义,在这种超脱的心态下,在为达到“境界”彼岸的追求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必然是不同寻常的“精品”。 所以,精品是一种意识,精品是一种精神,精品是一种追求,精品是一种境界 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就结构力学而言,精品课“精“在哪里?,*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要精益求精精在点点滴滴; 精在方方面面; 精在前瞻的创新; 精在科学的远见精品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教书育人的责任,一种引领
12、潮流的责任,一种模范示范的责任,*课程建设的意义,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数字教学技术 的重要性,传统教学的理念迁移教学内容的多元呈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图文声像影;教学内容的表示称为立体化的。教学存储媒体的立体架构以纸质为载体的原子式媒体,以光电介质为载体的数字式媒体,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式媒体。原子、数字、虚拟的集成组合,带来教学媒体的立体架构;带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课程建设的意义,数字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教学研究成果与数字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成果互相渗透,产生新的综合效果,既体现教学改革的发展,又体现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设计创新;有利于激发兴趣、启迪思
13、维、引发创意例如 混沌保密通讯 混沌加密器,*课程建设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物理课程后,设计了一个保密通讯的软件,将蒙娜利莎画像打成碎片,利用奇异吸引子,吸到“英语学习”中,形成一个保密文件,发送出去,接受方利用密钥将文件解密,还原为蒙娜利莎画像。 这种深度的科学兴趣持续了五年之久。现在设计出了“混沌加密器”。,*课程建设的意义,数字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精品课程建设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对学生的能力增长
14、、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现实的。数字技术与学科的结合所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新的教学能力,营造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网络化是重要的支撑。,数字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课程建设的意义,对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数字表达的评估标准的思考,表达的准确性-对学科的内核和特征的把握、对于表述 对象的理解的程度和理论的深度 ; 学科的差异性-遵循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色,同时要注意学科的沟通和融合; 突出重点-在恰当的地方、用合适的手段 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引发创意; 文化品位-适度的人文色彩,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哲理、美学、艺术); 自主表达与自主调动-为教
15、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方便。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教学水平的结合,能更充分地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数字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课程建设的意义,* 二、制定原则的思考,一)、力图科学地反映“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内涵) 二)、引导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主动开创,发挥特色 三)、要科学、简要、可操作 【举例】,力图科学地反映“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 = 教学内容 + 教学环节+ 教学表达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具有的突出优势-体系和架构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并多有创意; 内容有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同时还是教与学切磋相长的汇萃,要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恰当合理
16、的布局和设计,以及学科交叉和文理交融;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引导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主动开创,发挥特色, 要科学、简要、可操作,简要地体现出精品课程“高水平”的实质内容; 对教学改革的深化有鲜明的导向; 能够使课程的特色得以主动、充分地展示; 使评估专家的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得到较好地发挥。的考察项目要宏观、精炼,既要使参加评选的课程和评估专家都便于操作,又应该对各类学校的课程建设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举例】-培育新兴学科课程,为适应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的构架和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体现时代特色。使学生能顺应时代要求,其全面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学校要
17、主动规划、积极支持新兴课程的生长和培育。 80年代中期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03年国家精品 90年代初期 生命科学导论 2003年国家精品 1998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6年国家精品,为推进研究型教学,学校还立项建设了一批以项目训练(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重组力度大的系列课程、交叉学科的新型课程、英文授课课程、能体现研究型教学方式的实践教学课程等,努力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造良好条件。,*三、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
18、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实践环节,* 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境网络教学,* 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
19、五个方面)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 其教学效果,* 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学生评价意见课堂实录,关于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独有的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内涵;是存在的价值和水平的体现。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用大,并得到学校内外多数同行的认可、学生受益。课程的特色大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
20、1)体现在总体上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思路; (2)体现在解决课程内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上; (3)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从申报表的课程描述,深入理解指标内涵,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改革的理念 与思路;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产生的影响与效果,从申报表的课程描述,深入理解指标内涵,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新颖,激发思维;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
21、性、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 践的关系处理得当;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教书育人,从申报表的课程描述,深入理解指标内涵,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选用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习提供较好的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从申报表的课程描述,深入理解指标内涵,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
22、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对学生的能力增长、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申报表的课程描述,深入理解指标内涵,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信息采集与处理是: 真实的多渠道的全面的科学的,一、课程体系结构,本课程包括以下10个专题: 第一讲、河姆渡骨耜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第二讲、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 第三讲、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 第四讲、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 第五讲、四羊方尊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 第六讲、妇好偶方彝与青铜时代的
23、礼乐文化 第七讲、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与二十八宿的起源 第八讲、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 第九讲、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第十讲、 周礼、周易与故宫北京城以上10讲,涉及古代农业、音乐、服饰、天文、冶铸、建筑等学科,以及江南地方文化和礼乐文化等重要问题,据此,可以构建一个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上古文明体系。,案例-,近百年的文物考古研究,展示了一个无比灿烂的古代中国,内容极为丰富,本课程从纷繁的资料中选择了10件(组)足以刷新世人对文化中国评价的文物,构成10个专题,来介绍学术界的研究过程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例如,以往学术界多认为亚洲稻系起源于印度,中国稻作是从印度传入的,而河姆渡遗址的发
24、现,改变了这一说法,其后湖南澧.表明中国是亚洲稻系的原生地。,案例-,又如,以往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上古音乐不发达,七声音阶是从巴比伦传入的,而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国早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了七声音阶,并且掌握了今人难以置信的精确的音孔定位技术。又如,以往学术界多人为二十八宿起源于西亚或者印度,中国很晚才出现这一天文体系,而曾侯乙墓中国二十八宿出现的年代可能早在7000年前。,案例-,又如,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显示的吴越地区的冶金技术,。这些“世界第一”,足以引起学生的自豪之情。 此外,本教材还通过殷墟妇好墓和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介绍独具中国特色的青铜文化和玉文化。这些专题涉及到古代农
25、业、音乐、服饰、天文、冶铸、建筑等学科,从而构建起一个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上古文明体系。,案例-,精品课程的评选,对于申报参加评选的课程既是对长期建设成果的检验,更是一次总结、挖掘、升华本门课程的建设理念使其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视申报工作,进行正确地引导也是学校推进的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建设需要常抓不懈。而精品课程更是需要精心规划、培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完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锤炼提高,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60,要搞好学校本科教育,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索; 要有理性。 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要有全局。 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总结; 要有积累。 需要赤诚的爱心和追求; 要有奉献。 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要有毅力。 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要有凝聚。教育是利在国家、功在千秋,保证人类生命延续,民族昌盛的伟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