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骨腔,开口于鼻腔。窦壁内衬以黏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鼻旁窦有 4 对,左右相对分布,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有温暖、湿润空气及对发音产生共鸣的作用。上颌窦是人体最大的鼻旁窦。它是第一个发育的副鼻窦,约在胚胎 10 至 12周时,筛上颌窦的黏膜(筛漏斗的前身)开始向外侧凹陷形成上颌窦的原基。上颌窦呈锥形,主要由五个壁构成。前壁薄而凹陷,称为尖牙窝,行上颌窦 Caldwell-Luc 手术时需经此处进入上颌窦腔。在尖牙窝的上方、眶下缘之下 12,正对瞳孔有一骨性孔称眶下孔,眶下神经和同名血管由此穿出。后外侧壁与翼颚窝及颞下窝毗邻。内壁为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大部分
2、,在接近鼻腔底部处的骨质较厚,愈向上方愈薄,在下鼻甲附着处最为薄弱,内壁的后上方临接后组筛窦,称为筛上颌板。上壁为眼眶的底部。底壁相当于上颌牙槽突,常低于鼻腔底部,为上颌窦各骨壁中骨质最厚者。有关正常上颌窦的解剖学研究,主要是尸体标本和 CT 图像两个方面。其中对于尸体标本的研究是通过做成冰冻头颅,用刨削机做薄层的头部连续水平断面,或用游标卡尺对上颌窦的有关结构进行测量,或利用软件(图片对位软件、边界提取软件、三维重建软件) 在各个连续断面上对上颌窦的轮廓线进行识别、标记和提取,并赋予不同的色域(RGB)值进行分割, 完成上颌窦的三维重建 1,然后对上颌窦的有关结构进行测量。由于人体标本珍贵稀
3、少,不能满足研究者对大样本的需求,且测量工具有所限制,致使各研究者所测量的结果相差很大。对上颌窦的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的测量。姜平等对 15 例成人组上颌窦进行研究发现,上颌窦上下径为 2.650.85,左右径为 2.220.76,前后径为 3.160.93 2。曲德伟等人对 3 例标本的上颌窦左右侧分别进行测量。左侧上颌窦上下径为 38.300.50 ,前后径为 44.930.12,左右径为 43.670.70;右侧上颌窦上下径为 38.700.50,前后径为47.870.8,左右径为 44.370.42 1。刘焕亭等人对 8 例标本,做了上颌窦前壁到各解剖标志之间的间距
4、,包括眶下孔到尖牙窝、眶下缘、颧上颌缝最外点、鼻棘之间的距离;上颌窦内侧壁各边界的长度和解剖标志间的间距,包括内侧壁的上、下、前、后边界;上颌窦口与上颌窦前壁、后壁、底壁间的距离;上颌窦后外侧壁边界到各解剖标志的间距,包括后外侧壁前、下、上边界和上颌窦后外侧壁至尖牙窝、鼻棘、上颌窦内口间的间距 3。上颌窦的软组织结构,包括血管,神经等,主要也是通过头颅标本来研究。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外侧壁进路行翼腭窝和颞下窝手术,具有暴露清晰、视野宽敞、光源充足和创伤轻微等特点 4,5。此外还有文章报道关于上颌窦的后外侧壁的测量结果。如:眶下血管神经束距上颌窦顶的距离、眶下神经长度、直径;眶下动脉的长度、直径;
5、前、中、后上牙槽神经的直径 6。上颌窦的前壁经翼颚窝通路,是主要至颅底中央病变的通路,由于内镜手术的视野限制,并且整体观较弱,手术指引完全靠解剖标志来定位 7。因此,对解剖标志的测量和距离尖牙窝的均值,对于手术更有现实的意义。以尖牙窝作为一个标志点,给各个解剖标志提供一个直观的距离。解剖研究有上颌神经长度、直径,上牙槽后动脉的长度、直径,翼管动脉的长度、直径 8。由于上颌窦底壁与上颌牙关系密切,上颌窦底壁至各不同牙槽嵴间距的观察与测量,对上颌骨种植义齿的手术进路、深度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吴银洲等利用只有第二磨牙或只有第三磨牙或完全没有磨牙的成人完整上颌骨,测量了上颌窦底壁至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槽嵴
6、顶,上颌窦底壁至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牙槽嵴顶的距离 9。有关上颌窦的上壁和内侧壁的单独研究还较少,鲜有报道。随着影像学和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基于 DICOM 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快速直观地对医学影像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及三维表面重建。因此,准确直观地对活体上颌窦进行重建和测量就成为可能。多层螺旋 CT 以其扫描范围广、速度快、X 线剂量低、扫描层厚更薄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平面重组成像(MPR) 由于图像层厚薄,间距重叠50 %,图像具有高清晰度和连续性,结合冠状、矢状位,对上颌窦的病变可了解得更为全面。在观察图像时需要调节窗宽窗位,最佳显示上颌窦各壁及其毗邻关系 10。
7、有关上颌窦 CT 影像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很多报道。通过 CT 的三维重建,可以分别测得冠状面、矢状面、轴位面的有关数据。张兴等利用Simplant 软件可以直接读取 CT 的 DICOM 数据格式,在个人电脑上进行图像重建,生成多层次的多平面影像,并可以通过对阈值的选定,以不同的颜色标记和描绘不同的解剖部位,单独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上颌窦二维多平面影像和三维立体影像,通过对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的连续观察,选取出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的最大径线值并进行测量,同时利用该软件的容积测量功能分别对左右上颌窦的容积进行测量 11。前后径(35.12 3.47) ,上下径(39.58 2.96),左右径
8、(32.142.50),并测得了上颌窦容积均值为(15187. 16 596.12)。Pernilla 等总结了关于上颌窦的一些测量:(a) 体积、(b)最大深度( 前后径) 、(c)最大宽度、(d)在轴位图像上的上颌窦骨壁的厚度、 (e)上颌窦前壁到皮肤表面软组织的厚度。分别进行了双侧上颌窦的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了男女性别差异的比较。其中左侧上颌窦容积女性为 143 3,男性为 186 3;右侧上颌窦容积女性为 154 3,男性为 187 3,男女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前后径男女性也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将此次由 CT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同以前用多普勒超声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认
9、为这些数据可帮助多普勒超声进行上颌窦炎症的分期。最近由手动分割的 CT 数据在机器人帮助的内镜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定义,分割的 3D 模型也是必须的。总共 50个预先选择的 CT 数据,在由 24 个标记点 150-200 个控制的平面被分割。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各鼻窦的体积。其中右侧上颌窦的体积的平均值是17.4 3,左侧上颌窦的体积平均值是 17.9 3 12。利用此法 Uchida 等测得右侧上颌窦的高、宽、长的平均值分别是 35.7,25.9,30.3 13,Barghouth 等测得右侧上颌窦的高、宽、长的平均值分别是 36.36.2,27.54.2,38.83
10、.5 14。导致上颌窦发生炎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鼻腔的气流不通畅。导致鼻腔气流不通畅的因素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的肿瘤、囊肿等。其中有研究显示,中上鼻道的息肉,导致上颌窦炎有 107 例,阴性4 例。中上鼻道的黏膜肿胀导致上颌窦炎 11 例,阴性 1 例。中鼻甲的肥大,导致上颌窦炎 3 例,阴性 0 例 1516。鼻甲是起源于下鼻甲鼻侧壁的部分,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组鼻甲,下鼻甲是所有组鼻甲中最大的,掌管了大部分的气流通过,并起到湿润、加热、过滤空气的作用。通常扩大的下鼻甲是导致感染及过敏的很重要的原因。通常会由鼻中隔的偏曲来进行代偿。鼻甲由一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通常是由一层厚的
11、、有血管的颗粒组织。增大增厚的鼻甲黏膜可能会导致鼻腔呼吸的阻塞 17。临床上已有实践证明,鼻内镜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有良好的效果。这可能与缩小肥大的下鼻甲,以利于鼻腔通气;恢复下鼻甲在鼻腔内的正常形态;恢复正常的鼻阻力有关 18。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 19。在上颌窦炎性改变的情况下,做各解剖结构的测量,研究泡状鼻甲与鼻中隔偏曲对副鼻窦疾病的发生关系。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单侧还是双侧泡状鼻甲的情况下,泡状鼻甲的发生与鼻中隔偏曲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泡状鼻甲的发生同鼻中隔偏曲没有相应的统计学联系 20。鼻中隔偏曲对上颌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影响很大,鼻中隔偏
12、曲角度越大,OMC 病变发生率越高 21。对于鼻中隔高位偏曲和鼻窦炎的发病关系, 32 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高位偏曲 22 例;62 例鼻窦炎患者中,伴鼻中隔偏曲 42 例,其中高位偏曲 23 例;45 例中,宽侧发生鼻窦炎 31 例,狭侧 26 例;只强调鼻中隔高位偏曲者鼻腔狭侧易患鼻窦炎是欠公正的 22。参考文献1 曲德伟,李幼琼,郭京丽,等。中国人鼻旁窦三维重建及测量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366-368。2 姜平,王鹤鸣,王生福,等。鼻旁窦的年龄断面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 1987,20(6):521-523。3 刘焕亭,刘军,费昶,等。经上颌窦手术入路的应用
13、解剖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18(6):379-381。4 Roche PH, Fournier HD, Laccourreye L , Mercier P.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infratemporal fossa using the transmaxillaty approach J. Surg Radiol Anat. 2001,23 : 209-213.5 Alfieri A, Jho HD, Schettino R, Tschabitscher M.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to the pterygopal
14、atine fossa: anatomic study J. Neurosurgery . 2003,52: 374-380.6 陈合新,徐睿,许庚,等。上颌窦后外侧壁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1):865-866.7 Hitotsumatsu T , Rhoton AL Jr . Unilateral upper and lower subtotal maxillectomy approaches to the cranial base: microsurgical anatomy J. Neurosurgery, 2000, 46: 141
15、6- 1452.8 王云峰,隋军,李晓江等。上颌窦前壁入路翼腭窝手术的解剖学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9):869-872.9 吴银洲,胡圣望,张一兵等。100 例上颌窦底壁形态及至各牙槽嵴顶距离的观测研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11(4):155-15710 熊小强,刘宝良,周乐夫。16 层螺旋 CT 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8,25(3):6-711 Pirner S, Tingelhoff K, Wagner I,etc. CT-based manual seg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
16、aranasal sinuses 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9,266:50751812 Uchida Y, Goto M, Katsuki T, Akiyoshi T . A cadaveric study of maxillary sinus size as an aid in bone grafting of the maxillary sinus floor J.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8,56:11581163.13 Barghouth G, Prior JO, Lepori D, Duvoisin B, Schny
17、der P, Gudinchet F Paranasal sinuses in children: size evaluation of maxillary, sphenoid, and frontal sinuse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roposal of volume index percentile curves J. Eur Radiol .2002,12(6):14511458.14 张兴,庾晓伟,陈松龄等。基于螺旋 CT 影像的计算机辅助重建及测量上颌窦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2010,26(2):220-222.15 钟兴,
18、李恒国,齐玲俊等。鼻腔和鼻窦炎性疾患的 CT 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19(8):481-483.16 Leandro Castro Velasco, Lisandra Megumi Arima, Romualdo Suzano Louzeiro Tiago. Assessment of symptom improvement following nasal septoplasty with or without turbinectomy. Braz J OtorhinolaryngolJ. 2011,77(5):577-83. 17 Pittore B, Al Safi W,
19、Jarvis SJ. Concha bullosa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an unusual cause of nasal obstruction J. Acta Otorhinolaryngol ltal. 2011,31:47-4918 姜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切除术疗效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47.19 田惜光。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7):416.20 The Incidence of concha bullos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asal septal deviation and paranasal sinus disease. Stallman JS et al. AlNR Am J J. Neuroradiol 2004,25:1613161821 孙正良,王荣光,杨伟炎等。鼻中隔偏曲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CT 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6,31(5 ):294-296.22 叶传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11(11):50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