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年小平读书笔记百年小平读书笔记篇一: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读后感“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虚构市镇马孔多的兴衰在一系列的遗忘和孤独中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 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也许是第一遍阅读的缘故,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作让我有些懵懂。1965 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 ,1967 年 6 月 29 日小说发表。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
2、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 ”百年孤独里描述的一个几乎神话般的小镇马孔多,这是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缩影,是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是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小说中的布恩迪亚家族延续了 100 多年,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他们在自己的孤独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迪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
3、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虽然他们孤独的表象一样,但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乌尔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这个经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独。乌苏拉的丈夫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二儿子奥雷里亚诺的孤独是人性的孤独。何塞整天忙着搞科学试验,发誓要让愚昧、闭塞、落后的马
4、孔多小镇富裕起来。他倾其财力、智力,但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从未想过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独一生,最后因发疯被绑到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奥雷里亚诺一生发动了 32 次战争,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也不明白不关心自己声名显赫,他最终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鱼的工作间结束了一生。乌尔苏拉的大儿子何塞. 阿卡迪奥的孤独是兽性的孤独。他的生活里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没有了,他身上没有人性的痕迹。乌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塔的孤独是爱情的孤独。她心里有如岩浆般炽热的爱情,也多次与爱情相遇,但每次都坚决地拒绝,用冰封住火热的心,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在诅咒与怨恨中,在
5、渴望与拒绝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迪亚后代们重复着前人的故事,亦重复着先人的孤独。还有连乌尔苏拉也分不清的何塞布恩迪亚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何塞布恩迪亚第二像奥雷里亚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里亚诺第二则像何塞布恩迪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难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吗?这是一个深深的讽刺。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这个家族的循环的孤独命运再一次显露无疑。然而依然有人逃脱了这个命运,那就是俏姑娘蕾梅戴丝。她精美绝伦的长相并没有让她在情欲横飞的小镇沦为男人的玩物,相反却成为爱慕她的男人无法逾
6、越的障碍,因为他们都面临着最大的恐惧死亡;她接受了所有的命运,命运也没有愚弄她,或者是没法愚弄。最后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近乎神话的结局她牵着白色的床单飘向天空。白色的床单也许象征着高尚的灵魂。她摆脱了这个家族的孤独而莫名其妙的“升天” 。虽然是初读这本书,虽然书中情节琐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虚,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不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宗旨,但还是感受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之魂,这也应该是书中马孔多小镇的孤独,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也许孤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与生俱来的,是永远无法走出的。小说的结局布恩地亚家族连同小镇马孔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
7、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队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孔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百年小平读书笔记篇二: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陈晓璇财政与
8、税务学院2120130632读国富国穷有感财政学老师曾推荐我们读国富国穷 ,光看书名,以为通篇是国家政治和经济学知识的书籍,正发愁于经济理论晦涩难懂,不料想,文章体现出“世界史”的特色,更多是一种对各国历史方方面面的叙述介绍。可以说,本书跳出了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从地理、文化、制度、体制等诸多影响因素出发,对历史进行观察总结。这种新视角的关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框架,无不吸引着我的阅读,并有利于拓展知识的视野,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富国为什么会富,穷国为什么会穷,为什么一些穷国赶上了富国,为什么一些穷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以及为什么一些领先的国家会被赶超” 。对我而言,本书中“天朝帝国:停滞与
9、倒退”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他们的光辉普照周围低等种族,这些低等种族向他们乞求光明,通过膜拜和进贡,而获得某种地位”这是书中的句子,生动地写出了古代中国夸张的、不真实的民族自豪感。正当闭关锁国的中国人沉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时,西方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蜕变,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已产生重要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给予封建时代下的手工业生产以重大的冲击,给予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来飞跃的发展,一个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渐壮大,通过殖民掠夺,侵略他国以获取最大的利益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先是西方传教士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交通工具来到了中国,力图传播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宗
10、教,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于时间的正确认识及运用的科技机械钟,将其进贡给了天朝的皇帝,目的在于传播科学技术,以及显示西方宗教的优越感。可是,愚昧无知的清政府不懂得对这类科学技术加以研究,以推动国家的发展。除此之外,愚昧的“天朝帝国”将其重要发明火炮运用于娱乐;尽管后来将火炮运用于战争,但是在战场上,火炮发射的时间长,射程短,对发射手的危害远远大于敌方。这些在当今看来可笑之处,正是当时清政府统治腐败的写照,沉醉于“天朝上国”美梦的后果。康熙大帝在当时是相对开明的君主,但当提及学习西方科技时,他还是淳淳教导他的臣民:“即使西方的某些方法跟我们有所不同,甚至是对我们方法的改进,但是都不新颖,因为都是来源
11、于中国,如数学来源于易经等等。 ”改进就是对清王朝统治的威胁,就是对“天朝上国”的否定。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封建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天子”的言行就是“真理” ,假如最为开明的君主可以接受西方科技,并主张积极学习,将西学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话,中国一定可以发展得很好,而不至于形成落后被动挨打的惨淡局面,历史也许可以改写。但是,历史已然,我们应该积极吸取历史教训: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更离不开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只有将时代潮流、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生产力与自己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这本书揭示的很多关于自信和谦卑的
12、哲学思想也值得我们深思。民族和个人一样,往往被一种自尊和自豪感迷失了方向,不能认清楚现实。事实上,自信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自信变成了一种阻碍进步的力量,自信就变成了自负,这样的自信就是有害的。个人的自信往往带来的是低估了困难,不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无法正确衡量自己的真实能力,更不愿意放下架子去向那些优秀的人学习,而且,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往往在社会转型或者剧烈的变化面前变成盲点,只想听自己想听到的,只想看自己想看的,对外界的新鲜事物视而不见,不愿意学习新事物,不能面对变化。这种自尊和自大就变成了阻碍个人进步的力量。这时候,必须面对一场灾难和危机之后转型,老实的面对现实,彻底根治自己的问题。事实上,
13、我们很多过去的经验往往是债务。中国在 13 世纪处于第一,在这之后明朝却闭关锁国,自称为天国,看不起欧洲人,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外面的都是蛮夷。这种民族优越自豪感与其说是自信,更不如说是内心的不安全感,尤其是过去一直当第一的人,突然某天发现自己原来的经验已经没用了,现在要放下架子去向过去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这种感觉是痛苦的。我们的明朝皇帝和后来的清朝皇帝,就被这种盲目的民族优越感迷失了判断力,无视欧洲发生的变化,结果最终在1840 年被英国人打开了国门,当时参战的林则徐说:“即使是关公秦琼来也必败无疑,两国的武器的差距太大了。 ”前面的闭关锁国其实还来自于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封闭,统治阶级害怕引入的
14、“传教士和欧洲的武器会破坏王朝的统治根基,于是中国在这种妄自尊大的状态下(中国和欧洲的差距从此拉开了)活了几百年,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药救了。从 1840 年到 1911 年,是晚清王朝,也是中国历史最黑暗,民族遭受外寇欺辱的几十年,这个时候,中国国内还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清王朝一方面要借用外寇保命,一方面也在内部提倡改革,很多晚清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案,例如百日维新,“师以长技以制夷” 。但都由于统治阶级的否定而取消了,一方面是害怕变法威胁政权,另一方面还要忍受外强的欺辱,腐朽的晚清政权终于在 20 世纪初走到了尽头,中国进入了一个列强纷争的年代,那几十年,中国战火不
15、断,纷争不断,最终代表人民广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统一了中国。这是新生的开始,国内建设发展了几十年,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孤立,和前面的明朝和清朝政府类似的,闭关锁国,意识形态上极端的封闭,于是另一个衰败开始了,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 “毛泽东思想”变成了一种盲目的狂热,国内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到文革结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体系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这时候,一位开明的政治家邓小平出现了,他也是一个务实的和现实主义政治家,不因意识形态的差别而选择朋友,主动改革开放,这才有了今天中国的重新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共同原因在于包容和开放,对新事物敏感,兼收并蓄。这几个
16、国家都是因为主动冒险开辟了殖民地而实现了全球扩张,提倡重商主义,在国内资源不发达的情况下用殖民地的原料充实了自己的经济。但落后的原因也在于不务实,不能面对现实,有些国家还有宗教的统治,对新事物排斥,养尊处优,听不得反对的声音,结果都因此而落伍。日本和德国是另外两个例子,尤其是前者,日本人也许是世界上百年小平读书笔记篇三:邓小平传读书笔记一代伟人永垂不朽邓小平传读书笔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邓小平等于伟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以前我们一直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但他究竟伟大在何处,我只是听到赞美的套话,也只能反复的引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今,我不再幼稚地看待这个问题了,读了邓小平传后,
17、我对邓爷爷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不但知道他为我们所作的巨大贡献,还更多地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思想与经验等等。 邓小平传这本书更多的是从侧面记载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来反映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书的开篇介绍的是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书中记载到, “毫无疑问,邓文明非常关注国家政治,他所参加的哥老会当时正参与四川的保路运动。他让他的儿子和弟弟到法国去的行为就是关心政治的一种体现。对他来说,了解四川和整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并不难。到了 20 世纪初,大多数城镇都有了电报局,大量地方报纸和杂志的发行是当时的一个特色。村中父老相传,他到茶馆里喝茶的时间很多,而茶馆正是交流地方和国家新闻的中心” 。邓文明是一位爱
18、国人士,所以他送儿子去法国这一举动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一个做父亲的远大抱负、爱国心以及他对整个世界形势的了解。他把期望寄予邓小平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对祖国有所作为。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在钢铁厂做散工,睡眠颠倒,饮食无常。今天从煤车向下运煤,明天则搬运钢板。一会儿推铁屑,一会儿又要去拉钢条。工作一天,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浑身象散架一样,茶饭不思。特别是上夜班,对不满 17 岁的邓小平来说,更是苦不堪言。后来邓小平离开钢铁厂,在饭馆当招待,在火车上,码头运送货物,搬运行李,在建筑工地推砖,扛水泥,以及做清洁工,清扫垃圾等。总之,邓小平不论轻活,重活或脏活,累活,也不论杂工,临时工,邓小平碰到什么就干什
19、么,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所得收入勉强糊口。我想这样的经历对他为日后的革命事业有非常大的影响。革命是艰苦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又怎能胜任如此重要的职责呢。邓小平就是在这种贫困、不安定的环境下投身政治活动的。冷酷的现实,使邓小平原来出国留学时的理想化为泡影。但是,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一代伟人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邓小平刚到法国时是
20、一位爱国青年,对国家的状况感到忧虑,渴望获得工业技能,寻求实行工业化的途径,从而实现所有爱国者所向往的国家的富裕、强盛。当他离开法兰西时他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背和职业革命家。作为一名革命家,他已经在几种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开始是刻蜡纸的工人,然后担任过杂志的编辑、中国学生和工人中的宣传员,党的支部的首脑。他还学会了怎样适应在警察的监视下和在政敌中间工作。这些丰富的工作经验无不为他的革命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邓小平整个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他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年代,他对外国人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抱有极大的兴趣。他同时还显示出他很重视两种观念:世界不能忽视中国,中国也不能自绝于国际社会;如
21、果中国不向世界学习,就没有希望很快发展起来。世界的发展确实能验证当初他的理念是正确的,只叹惜如果那时的领导人与国民都有这样的意识那现如今的中国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邓小平传介绍了许多历史事件,历史已经过去,但伟人的作为我们永远铭记。长征快要结束时,邓小平病得很厉害。据说他患了伤寒而且很重,当他到达陕西时,已病得不能骑马或走路了。病好后,他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代主任。这是提拔,也是他在此后十六年一直从事的工作。他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以后的十六年中,他的名字传遍全党和全军,并且表明他有资格成为一名国家的领导人。书中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他既是一名政治军人,同时又是一个军人政治家。作为一名政治
22、军人,他的工作是确保军队响应政治教育和训练。作为一名军人政治家,他的工作是确保党了解军队实际,而不会对军队要求太多或太少”。他的经验使得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他的性格又使得他很适合军队生活。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是在他的这些丰富的经历下,在 20 世纪,这个中国革命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世纪,在这样大动荡的年代,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1)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 年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时,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
23、军的全面工作。(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 年 9 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 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3)建国时候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改革开放时期197
24、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
25、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 1997 年和 1999 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是的,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时刻以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26、平的大局为重,在任何问题和困难面前都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心怀坦荡、不气馁消沉,不畏缩退让,而是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未忘记过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和责任。他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然而,在称赞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事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背后的艰辛与努力。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还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相信所有了解过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的人都会被他那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动和鼓舞。(1)首先,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
27、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2)其次,在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 65 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3)最后,在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
28、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 。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 ,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这三次政治打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来势凶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连三次的严厉、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往往就会一蹶不振,悲观丧气了。然而,邓小平在这些困难面前却越挫越勇,用顽强地毅力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颗乐观的心态,以国家的命运和大局为重,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借鉴。同时,继续坚持事实就是的正确路线,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导致在“三落”之后最终出
29、现了“三起” 。 ,这是对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智大勇。因为他政治生涯中著名的“三落三起” ,西方媒体称他为“打不倒的小个子” 。邓小平说:“我一生问心无愧!”;他还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 ”;他还说过:“我是刘少奇之后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是副统帅 ”?他的第三次复出就是在1977 年打倒四人帮后,在叶剑英等元老们的努力下,他恢复了被打倒前的一切职务。随着邓小平的复职,一个天才的和不平常的政治家回到了中国的领导层。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个王者按照孟子的观点不仅仅是称王称霸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能够恩于当代,
30、泽被后世的具备一定道德基础和政治伦理的领袖。公元一四七八年,中国正处于明朝明宪宗的统治,这个皇帝的昏聩是明朝全面走向衰败的开始,五百年之后,也就是公元一九七八年,还是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中国人民在一位叫邓小平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吹响了崛起的号角。不管我们怎么否认,邓小平都是毛泽东的优秀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也是毛泽东最为优秀的学生和战友,小平的政治生涯早已深深打上了毛泽东的政治烙印。他和毛泽东一样都有一种非常宝贵的政治眼光-务实。在一九七八年,邓小平接手的是一个混乱已久、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文革十年不但打倒了“走资派” ,也打倒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大家早就厌倦了不厌其烦的说教,转而回头看看,原来口口声声
31、要拯救世界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竟然就是我们自己。适时,如何整顿国家、收拾人心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再次面临历史上的又一次的生死存亡的抉择。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究其实质应该是阶级斗争,有时候也正是因此模糊了阶级和阶层的界限以致于扩大化,让人民群众吃足了苦头。但是邓小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如何建设中国改造中国共产党的新纲领,那就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里面有两层涵义,一层就是发展中国的实力,另一层就是在发展中改造我们的党。后者是重心。中国共产党从斗争党进入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之后怎么样转换自己的角色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过思考,写出来论十大关系 ,然而,他没有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反而走到了自己的这个学说的反面,最后栽了跟头,邓小平吸取毛泽东的教训,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之时,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尽快的适应自己的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新角色,那就是从斗争党改变成为全民党的伟大历史任务。切实的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人民的未来扎实的结合、融合起来,不能把自己独立或者割裂开来,也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的联系起来时,这个几乎具有百年历史的执政党才可能继续发挥他的积极作用。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是准备把邓小平的这个世纪观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