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 50 例.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1057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 50 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 50 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 50 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腹痛 、腹 胀 加重 , 血 、尿淀粉酶等持续增高 , CT 检查胰腺周围边缘不规则 , 并较入院时加重 , 或胰腺坏死组织较入院时增加 , 病情呈加重趋势甚至死亡 , 或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或转外科手术治疗者 。5 结 果显效 11 例 , 有效 8 例 , 无效 2 例 , 有效率为 905%。其中 1 例转往上级医院 , 1 例因高龄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 MOF) 而死亡 , 余 19 例病情平稳 , 达到预期效果而转入普通病房继续专科治疗 , 后期随访 19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6 讨 论中医学认为 : 急性胰腺炎与饮食不洁 、暴饮暴食 、酗酒 、外邪侵袭 、情志失畅有关 ,

2、 以肝 、胆 、脾 、胃功能失常为主要病机 。该病多为湿热蕴结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腑气不通所致 。“六腑以通为用 ”, 对本病的治疗 , 应以通腑泄热为主 。急性胰腺炎属于少阳阳明合病 , 病位多在肝胆与胃肠 。大承气汤方中大黄苦寒降泄 , 泻热通便 , 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 为君药 ; 寒热虽去 , 燥热犹存 , 故芒硝作为臣药 , 咸寒入阴 , 润燥软坚 , 通利大便 , 与大黄合用 , 咸苦降 , 相得益彰 ; 实热内阻 , 腑气不通 , 则见痞满 , 六腑以通为用 , 胃气以降为顺 , 故以厚朴 、枳实为佐使 , 苦辛通降 , 行气除满 , 破气消痞 。大柴胡汤方中柴胡清轻 ,

3、善于宣透 , 能疏解少阳郁滞 , 助少阳之气外达 ; 柴胡与枳实为伍 , 疏利少阳 , 通腑降气 , 可疏通胆胃之气 ;柴胡与黄芩相伍 , 可和解少阳 ; 黄芩与大黄为伍 , 荡涤瘀热 , 清泻胆胃 , 可通下腑实热结 ; 大黄与枳实为伍 , 可内泻热结 , 利胆止痛 ; 佐以生姜 、半夏 , 可运脾燥湿 , 和胃止呕 , 诸药合用 , 清疏通降并举 , 湿热瘀结同去 , 共奏和解攻里 、泻热利胆之效 , 可用于少阳阳明并病 、胆胃腑实热结之证 。上述观察显示 : 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增强治疗效果 , 提高治愈率 ; 中医药的广泛参与

4、, 扩展了急性胰腺炎治疗手段 , 体现了中医简 、便 、廉 、验的基本内涵 。7 参考文献 1 王兴 鹏 , 李 兆申 , 袁耀宗 , 等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13, 33( 7) : 530 2 覃祥耀 急 性胰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内蒙古中医药 , 2014, 33( 3): 136 137 3 孟 秋菊 , 吕 冠华 急性胰腺炎的病机演变与中医证治思路探析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4, 24( 2): 116 4 苏清兰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整体 护理急性胰腺炎病20 例临 床 观 察 J 实 用 中 医 内 科 杂 志 , 2013, 28

5、( 19) : 88 5 魏 引廷 , 朱 海冬 , 周克振 , 等 中药如意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13, 19( 9): 1062 6 李 铁强 , 邓 碧珠 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13, 29( 6): 446 7 侯 晓华 急 性胰腺炎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32 8 吴少祯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1: 187收稿日期 : 2014 08 13; 修回日期 : 2014 09 08( 编辑 田晨辉 )文章 编 号 : 1001

6、 6910( 2014) 10 0038 03 临床 报 道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 50 例王素 萍(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 河南 郑 州 450004)摘要 目 的 : 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 。方法 : 50 例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给予口服中药( 黄芩 、龙胆草 、炒白术 、桔梗 、茯苓 、陈皮 、橘络 、车前草 、薏苡仁 、白鲜皮 、川芎 、丹参 、郁金 、石菖蒲 、焦山楂 ) , 中药煎汤外洗 ( 厚朴 、蔓荆子 、白芷 ) , 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 : 痊愈10 例 , 显效 30 例 , 有效 8 例 , 无效 2 例 , 有效率为

7、 96 0%。结论 :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脱发 ; 中药内服外洗 ; 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 576 文献标志码 : Bdoi: 103969/j issn1001 691020141022脂溢 性 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 , 中医称发蛀脱发 , 是一种具有遗传基因参与的 、且依赖雄激素作用的特征性脱发 1。本病男女均可发病 , 多见 于 男性 , 发病年龄多见于 20 30 岁 , 表现为头顶毛发稀疏脱落 , 呈 “V”字形脱发或 “O”字形脱发 , 头部皮脂83 中医 研 究 2014 年 10 月 第 27 卷 第 10 期 TCM es October

8、 2014 Vol27 No10腺分 泌 旺盛等 。目前 , 临床上治疗方法多以口服抑制雄性激素的药物和外用米诺地尔溶液为主 。2009年 10 月 2012 年 9 月 ,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 50 例 , 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 50 例 , 男44 例 , 女 6 例 ; 其中 20 25 岁 4 例 , 26 30 岁22 例 , 31 35 岁 16 例 , 36 40 岁 7 例 , 40 岁以上1 例 。2 病例选择标准21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 新编中医皮肤性病学 1中发 蛀 脱发 ( 脂溢性脱发 ) 标准 。22 西医诊断

9、标准按照 皮肤性病学 2以及 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 性病分册 3中脂溢性脱发标准 。3 治疗 方 法中药内服 , 药物组成 : 黄芩 10 g, 龙胆草 40 g, 炒白术 15 g, 桔梗 10 g, 茯苓 20 g, 陈皮 10 g, 薏苡仁30 g, 橘络 10 g, 车前草 10 g, 白鲜皮 10 g, 川芎 10 g,丹参 10 g, 郁金 10 g, 石菖蒲 10 g, 焦山楂 15 g。水煎服 , 1 d 1 剂 , 分早 、晚 2 次口服 。连服 2 个月为1 个疗程 。中药外洗 , 药物组成 : 厚朴 40 g, 蔓荆子 40 g, 白芷 40 g。煎水外洗头部 , 浸湿后

10、用毛巾包裹头部30 min, 然后再清洗干净 , 每 2 日 1 次 。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 头发完全长齐 , 无脱落 。显效 : 头发无脱落 , 但仅有部分长出 。有效 : 头发无脱落 , 但未见生长 。无效 : 头发仍然脱落 。5 结 果痊愈 10 例 , 显效 30 例 , 有效 8 例 , 无效 2 例 , 有效率为 960%。6 病案举例患者 , 28 岁 , 2011 年 7 月 3 日初诊 。主述 : 头发脱落近 2 年 , 近日脱落明显增多 。患者食欲差 , 眠差 , 头皮瘙痒 , 平均每天洗 1 次头发 。症见头发呈油腻状 , 且新生毛发较为细 、软 , 容易脱落 , 毛

11、发稀疏 ,头顶部已经隐约可见头皮 。舌红 , 苔黄腻 , 脉滑数 。西医诊断 : 脂溢性脱发 。中医诊断 : 发蛀脱发 , 属湿热证 。治宜清热除湿 , 健脾益气 , 芳香开窍 , 重镇安神 。中药内服 , 处方 : 黄芩 10 g, 龙胆草 20 g, 茯苓20 g, 陈皮 10 g, 橘络 10 g, 车前草 10 g, 白鲜皮 12 g,薏苡仁 30 g, 川芎 10 g, 丹参 10 g, 石菖蒲 10 g, 龙骨15 g, 珍珠母 15 g。1 d 1 剂 , 早 、晚各 1 次温服 。中药外洗 , 处方 : 厚朴 40 g, 蔓荆子 40 g, 白芷 40 g。煎汤外洗 , 2 d

12、 1 次 。半个月后头发脱落减少 , 头发油腻消失 ; 2 个月后 , 有部分头发长出 , 头发不再油腻 ,效果良好 。7 讨 论脂溢性脱发的中医辨证一般分为湿热证和血虚风燥证 , 本研究主要针对湿热证 。湿热证患者多脾虚生湿生热 。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下降 , 势必会影响到水谷精微等的吸收 , 长期如此 , 则无充足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血液 , 因此 , 进一步导致脱发 ; 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 , 导致水湿潴留于体内 , 湿聚则阻滞气机 , 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 ; 湿聚容易生热 , 导致湿热内生 , 皮肤油腻即是湿热内盛的表现 。黄帝内经 中 “发为血之余 ”“脾胃乃后天之本 ”指出了“发 ”

13、与 “血 ”的关系 , 以及脾胃功能与 “发 ”的关系 。许克昌 外科证治全书 指出 : “蛀发癣 、头上渐生秃斑 , 久则运开 , 干枯作痒 , 由阴虚热盛 , 剃头时风邪袭入肌腠搏聚不散 , 血气不潮而成 。”从阴阳 、气血 、痰湿 、外邪等方面论述了脂溢性脱发的原因 。脂溢性脱发的发病与湿 、热 、瘀 、风有较大的关系 。汤保玉主任认为 : 治疗脂溢性脱发当清热除湿 ,同时芳香开窍 、活血祛瘀 , 才能使邪去发生 。钟以泽教授认为 : 脂溢性脱发除湿热之外多与脾虚有一定关系 , 当在清热同时加重健脾除湿 、利水渗湿药 , 祛邪与扶正同用才能达到疗效 。中药内服方中黄芩清热燥湿 ; 龙胆草

14、清热泻火 ,除湿 ; 炒白术补气健脾 , 燥湿利水 , 止汗 ; 桔梗补气 ,同时引药上行 ; 茯苓 、薏苡仁健脾除湿 , 利水渗湿 ; 陈皮理气健脾 ; 橘络宣通经络 , 行气化痰 ; 车前草 、白鲜皮利水渗湿 , 清肺化痰 ; 川芎 、丹参 、郁金活血化瘀 ,行气解郁 ; 石菖蒲开窍宁神 , 化湿和胃 ; 焦山楂消食化积 , 活血散瘀 。综观上方 , 补气健脾 、除湿化痰 、活血化瘀 , 使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痰瘀尽去 , 则毛发自生 。外洗方中厚朴 、蔓荆子 、白芷芳香化湿 , 使药物从表皮来祛湿 。内外相结合 , 疗效显著 。但由于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 , 到 40 岁左右 ,

15、 遗传基因的表达会使毛发再一次缓慢脱落 。这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医学手段所无法逆转的 , 所以此种治疗又有一定的年龄上的局限性 。8 参考文献 1 欧阳 恒 , 杨 志波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M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0: 464 466 2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M 7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93中医 研 究 2014 年 10 月 第 27 卷 第 10 期 TCM es October 2014 Vol27 No102008: 181 182 3 王 陇 德 临 床诊疗指南 :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4: 157 158收稿日期 : 2

16、014 05 13; 修回日期 : 2014 08 05( 编辑 马 虹 )文 章 编 号 : 1001 6910( 2014) 10 0040 02 名师 高 徒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临证运用东垣代表方剂经验*周生 花( 河南 省 中医院 , 河南 郑州 450002)摘要 张琪教授为国医大师 ,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 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70 余载 , 精通多家学说 , 临证经验丰富 , 并屡有创新 。介绍张老继承东垣学术思想 , 并灵活运用东垣代表方剂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经验 , 以期对张老学术思想的传承有所借鉴 。关键词 张琪 ; 李东垣

17、; 升阳益胃汤 /治疗应用 ; 益气聪明汤 /治疗应用 ; 中满分消丸 /治疗应用 ; 当归拈痛汤 /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 : 289 文献标志码 : Bdoi: 103969/j issn1001 691020141023张琪 教 授为国医大师 ,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70 余载 , 精通多家学说 , 临证经验丰富 , 并屡有创新 。张老崇尚东垣 “补脾治后天 ”之学说 , 临证时常从调补脾胃来治疗多种疑难杂病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 , 受益匪浅 , 现将张老临证运用东垣代表方剂经验介绍如下 。1 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汤原书中主

18、治脾胃虚弱 、湿热留恋 、肺失所养 、表气不固之证 , 症见怠惰嗜卧 、四肢不收 、体重节肿 、口苦舌干 、饮食无味 。方中黄芪 、人参 、甘草补益肺脾之气 , 辅以柴胡 、防风 、羌活 、独活等风药升阳除湿 , 白术 、茯苓 、半夏健脾和胃化湿 , 黄连清滞留之热 。张老凡临证治疗以脾胃虚弱 、清阳不升为主证者 , 多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 以该方治疗肾病综合征 、内伤发热 、飧泄 、血尿等辨证为脾胃清阳不升之证 , 亦获良效 。例 1 患者 , 男 , 16 岁 , 2012 年 6 月初诊 。主诉 : 肾病综合征 3 年余 。现症 : 面色萎黄 , 头晕 , 神疲乏力 , 纳差腹胀 , 肢

19、体沉重酸软 , 眼睑轻度浮肿 , 双下肢浮肿 , 舌淡红 , 苔薄白 , 脉沉细 。尿常规检查示 : 尿蛋白 ( + ) 。血常规检查示 : 清蛋白 28 g/L。中医诊断 : 水肿 , 辨证为脾胃虚弱 、水湿内停 。治宜健脾化湿利水 。给予升阳益胃汤加减 , 处方 : 黄芪 30 g,党参 20 g, 柴胡 15 g, 防风 10 g, 羌活 10 g, 独活10 g, 白术 15 g, 茯苓 20 g, 半夏 15 g, 黄连 10 g, 泽泻15 g, 白芍 15 g, 山药 20 g, 薏苡仁 30 g, 生姜 15 g, 大枣 5 个 。每日 1 剂 , 水煎服 。服药 7 剂 ,

20、浮肿渐消 。上方随症加减 , 服药 2 个月余 , 患者水肿完全消失 ,尿蛋白转阴 。按 本例患者以肢体浮肿为主要表现 , 证属中医学 “阴水 ”范畴 , 系脾肾亏虚引起 。张老根据该患者伴见神疲乏力 、纳差腹胀等脾胃虚弱表现 , 辨证其病机为脾虚失运 、水湿内停 , 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 。张老认为 : 李东垣治疗内伤杂病重元气 , 重脾胃 , 倡导风药的运用 。风药质轻性浮 , 有升散之性 。用风药升发脾胃清阳 , 可使清阳得升 , 浊阴得降 , 升降相调 , 则脾胃健运 , 水湿渐消 。2 益气聪明汤益气聪明汤原书中主治脾胃气虚 , 致患内障 , 目糊 , 视物昏花 , 神水变淡绿色

21、, 次成歧视 ( 复视 ) , 久则失明 , 神水变成纯白色 ; 亦治耳聋 , 耳鸣 。方中人参 、黄芪补气 , 升麻 、蔓荆子 、葛根升清阳 , 黄柏泻相火 , 芍药敛阴和营 。张老用此方治疗低血压 、脑动脉硬化症及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 凡症见头昏眩 、气短声微 、心悸怔忡 , 甚则视物不清 、眩晕欲仆 、苔润舌白 、脉象沉细或沉弱 , 均可运用 ; 若辅以补肾之品 , 可获良效 。例 2 患者 , 女 , 48 岁 , 2012 年 7 月初诊 。主诉 : 头晕目眩 2 个月余 。患者平素操劳 。现症 : 头晕目眩 , 神疲乏力 , 耳鸣 , 面色 白光 白 , 舌润 , 苔 薄 白 , 脉沉弱 。中医诊断 : 眩晕 , 辨证为脾肾气虚 。治宜益气升阳 , 兼以补肾平肝 。给予益气补脾升阳 , 兼补肾之剂 , 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 处方 : 党参 20 g, 黄芪30 g, 升麻 15 g, 蔓荆子 15 g, 葛根 15 g, 黄柏 10 g, 白芍 15 g, 川芎 15 g, 当归 15 g, 熟地黄 20 g, 山茱萸04 中医 研 究 2014 年 10 月 第 27 卷 第 10 期 TCM es October 2014 Vol27 No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