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以下是医学界公认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患者是否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 第二,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通俗说法就是对某件事有正常反应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有病了。 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就是说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时候,患者是否性格大变,是否行为混乱。此外,区分心理疾病和精神病的标准是是否有“自知力” ,要是患者意识不到自己的不正常, 那毫无疑问就是有病,需要去精神科治疗,连心理咨询都不用了。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 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 畴需要由具有
2、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 幻视等)或妄想;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解释,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 然不能被人理解。2 精神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解释:知情意要协调一致
3、,面对高兴的事悲伤就是不一致的表 现。3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以后是相对稳定的, 在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个性突然异常就违背这个原则.ABC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 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简单的说,A做一件事,B某个人对这件事的要求,看法,结果,过程各种非实际的要求(比如完美,只能符合自己发展那条路,否则就是 X)C结果,以及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