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贾谊公文初探.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0713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谊公文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贾谊公文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贾谊公文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贾谊公文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贾谊公文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贾谊公文初探黄 晨 莫恒全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摘 要 贾谊的公文体现了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汉初公文的最高成就。从贾谊公文写作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其一,公文写作担负着“经国之大业”的历史重任,它的社会作用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赋所不能比拟的;其二,要使公文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公文写作主体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其三,贾谊公文的文学性、议论性只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历史现象,不能据此将其误读为“文学散文”或“政论文” ,现代公文不能盲目地模拟其公文的“文学化

2、”手法及其论证手法。关键词 贾谊;公文;文学散文 ;政论文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7656 (2012)01-0053-05 收稿日期2011-11-26.西汉贾谊的公文,在文心雕龙 中多处得到刘勰的肯定和赞誉。可是,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中国文学史和相关著述,往往只把贾谊“定格”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对于贾谊在公文写作上的杰出成就、历史作用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却往往被忽 视或者是“误读”了。 为 此,文章旨在探讨贾谊 的公文写作, 使人们认识西汉这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公文家。1 贾谊的公文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文共 58 篇,后收 录于新书,系西 汉

3、 后 期 刘 向 整 理 编 辑 而 成 ,已散佚不全。 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出版了 贾谊集校注。 该书以新书为基础,将议论文收录为 “甲编”,又载录贾谊的“赋”为“ 乙 编”, 另将 汉书中载录的贾谊的疏奏为“丙编”。因此贾谊 集校注在新书的 58 篇的基础上增为 70篇。现列表如下:表 1 贾谊作品分类一览表文体类别 作 品篇数所占比例议论文 过秦论、宗首、数宁、 藩伤等 58 82.9%辞 赋 吊屈原 赋 、鹏鸟赋 、旱雲 赋 、虚 赋 、惜誓 5 7.1%公 文 陈 政事疏 、论 定制度 兴 礼 乐 疏 、论积贮 疏 等 7 10.0%由上表看出,贾谊的议论文数量最多。除去最

4、为有名的过秦论上、中、下 3 篇, 还 有新书中的宗首、数宁、 藩伤、 藩强、 大都、 五美 、制不定、 阶级、俗激、 时变、 孽产子、 亲疏危乱、 解悬、 威不信、势卑、 保傅等 55 篇。这 55 篇政论或杂论中的一些章节,与治安策大体一致。这种现象,前人曾产生了一些争议。有的 认为新书是“伪书” 。但很多学者经过考证,普遍以为新书基 本 上 保 持 刘 向 编 辑 的 原 貌 ,不 能 因此 否 定 新 书 为 贾 谊 所 作 。不 过 其 中 可 能 有 后 人 改动 之 处 ,也 就 是后人从治安策 里分离出来,凑成五十八篇之数。因此,以贾谊集校注 为研究文本,还是可靠的。贾谊的作品

5、除议论文、辞赋之外 ,公文占 较大比重。贾谊的公文文体主要是“疏” 类,此外还有“ 策”文 1 篇。贾谊的 7 篇公文是:陈政事疏、 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 请封建子弟疏、 谏铸钱疏、 上 都 输 疏 、谏立淮南诸子疏。其中, 陈政事疏 (又名治安策)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文心雕龙 奏启中说:“自汉以来,奏事或称 上疏 ,儒雅继踵,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晁错之兵事” 182这不仅说明了“ 疏” 作为公文的合法性,也对贾谊的公文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奇怪的是,当代学术界往往把贾谊 的“疏”当做“ 文学作品” 来解读。比如,由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这样介绍贾谊的作品:

6、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贾谊另一类有特色的散文诗疏牍文,其中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 2176-177这本中国文学史教材将贾谊的公文文体混为文学文体,不仅混淆了公文文体与文学文体的概念,而且忽视了贾谊作为出色的公文家在公文写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必须明确, 历史上的公文文体,不该用现代的文学理念把它们“ 文学化”了。“疏”作为汉代开始推行的公文文种,其公文的文体属性是不能混淆的。徐望之公牍 通论指出:“疏,通也。下情陈达于上谓之疏上,始于汉 。其体亦奏之一 类,故后乃称奏曰奏疏,自唐宋迄清,均有之,民国始废。 ”318中国

7、古代文体总揽中也对“疏” 做出解 释:“臣属向皇帝奏事的文书。 汉代,称呈进皇帝陈述政见的文书为疏, 汉书 贾谊传 :谊数上疏陈政事。 42230”5 266这说明:贾谊在公文写作方面尤其是“疏” 的写作成就 尤为突出。 现在学术界将贾谊的论积贮疏等公文作品“文学化” ,是不顾及“ 疏”这一文体的公文属性的表 现。“策”作为汉代出现的一种特殊公文,也不该把它“ 文学化” 。文心雕龙议对说:“ 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对策者,应诏 而陈政也。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 ”187中国古代文体总揽:“策,是臣属向皇帝陈述自己政治主张的文书,汉代贾谊的治安策 (又名陈政事疏),为陈述己见献策之文。以后将皇

8、帝的策 问称制策,官府取士的试题称诗策,自行献策上 进的称进策,回答皇帝的提问称对策,统称为策。 ”5265“策 ”即策文,始于汉代,是 议 这一公文的 别体,它有特定的用途。由此可见,学术界将贾谊治安策当作“文学散文 ”来解读,无疑是混淆了文体的界限。贾谊的公文写作的内容和形式, 是其自身才华、抱负和当时社会大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汉初社会存在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而具有王佐之才的 贾谊不可能无动于衷。正是矛盾重重、百业待兴的汉初社会背景,为贾谊提供了施展才华指点江山的历史机遇。 而且, 为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西汉王朝推 进了公文改革, 规范了公文写作,将秦代推行的上行文“ 奏”一分为四:“

9、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 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 议以执 异。 ”9406贾谊不是处在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他是心系社稷的朝堂忠臣,这样.的身份使得贾谊的公文写作多以“奏疏” 类的为主, 上奏皇帝为朝庭出谋划策,为巩固西 汉王朝服务。从 贾谊的公文作品,可以清楚的看到汉初的社会矛盾和 问题,看到贾谊杰出的才华和思想主张,看到汉代公文的规范性及其特色。2 贾谊公文的思想内容贾谊的公文,充分发挥了公文“经国济世”的重要作用。贾谊 洞察世事的敏感思维和 “济世救国”的思想,这在著名的过秦论中就有突出的体现。虽说过秦论不是公文,但它的思想主张自始至 终都与贾谊的公文作

10、品息息相通。如果说过秦论体现 了贾谊政论家的气质,那么论积贮疏和治安策(陈政事疏)就代表了贾谊作为一位优秀公文家的风采。2.1 削侯集权贾谊生活在的汉文帝之世,正是 西汉王朝趋向兴盛之时。但是,贾谊 却透过表面的繁荣,看到了西汉王朝所隐伏的不稳定因素边疆有匈奴之患,内部 则有藩王之乱。在 这种局势之下,贾谊因此上疏,痛陈政事,主 张把削弱藩王势力以维护中央政权的统一作为重要国策。汉书 贾谊传曰:“ 是时,匈奴 强,侵 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 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42230这段文献,反映了贾谊在公文写作中主张“削侯集权 ”的一个重要社会原

11、因。贾谊的公文主张“削侯集权”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这得力于他对社会问题 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的开头,就表现了这位公文大家冷静的头脑和犀利的眼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6 427贾谊在一片“天下已安已治 ”的欢 呼声中挺身而出,观察敏锐, 敢于

12、指出“安定” 表象后面所潜藏的社会危机,这就说明, 优秀的公文并不仅仅 是表达技巧和格式规范的问题。贾谊认为,诸侯王的存在及其势 力的逐渐扩张, 是危害西汉政权的首要因素。 陈政事疏 指出: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恩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6429这一段分析可谓入木三分。贾谊 引古论今, 善于对比分析: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王, 尚且“十年之间,反者九起” ,一年也不得安宁;文帝与藩王之间,既“非亲角材而臣之也”, “又非身封王之也”,因此,诸

13、侯势力的膨胀,势必危害国家安定和政权的稳固。贾谊又举例论证说明:把异姓王叛乱的原因归结为同汉王朝( 即刘氏)关系疏远,这是 错误的。他说: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6429贾谊认为

14、,正因为给予了诸侯王相当大的土地和 实力,才导 致不管他们是同姓还是异姓,都很可能反叛。因此,贾谊 得出的结论是:“疏者必危, 亲者必乱”。据此,贾谊向文帝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 张: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於髋髀之所,非斤则斧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后世诵圣。 6429-431贾谊指出,汉王朝必须要用权势 法制去整治诸

15、侯王势力扩张这一弊病。根据“大都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贾谊提出了“众建 诸侯而少其力”的治国方略,建 议实行 “割地定制”,逐步弱化诸侯王的势力,从而扭转“尾大不掉”的弊病,使国内的形势得到好转,国家得到治理。这一个治国方略,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 远大谋略。2.2 重农返本论 积 贮 疏 是 代 表 贾 谊 公 文 思 想 的 另 外 一 篇 典 型 作品 ,其 中 的 “积 贮 者 ,天 下 之 大 命 ”的 思 想 ,今 天 依 然 闪 耀着 光 辉 。要 分 析 论 积 贮 疏 这 篇 优 秀 的 汉 代 公 文 作 品 就要 先 了 解 它 的 上 疏 背 景 。据 汉 书 食 货 志

16、记 载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71127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予民休养生息和 “重农抑商” 的政策,到 汉文帝时,社会 经济逐渐恢复,但商贾、地主

17、侵夺农民,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因破产而纷纷流入城市,成为工商业的佣工或无 业的游民,官僚、商贾 的淫侈之风也日益增长 ,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的积贮,很不利于西 汉封建政权的巩固。 在当时北方匈奴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 贾谊就向文帝上了这份奏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贾谊学识丰富,特别是具有法家革新的思想,所以敢想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在论积贮疏中有充分的体现。 论积贮疏开头: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18、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6 440-441经过对现实社会危机的透辟分析, 贾谊充分地论证了储备充足的物资对于内安社会、外御 强敌的必要性,因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思想主张: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编,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19、窃为陛下惜之。 6441贾谊在公文中敢于正视现实,揭露时弊,具体地 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和改革措施, 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2.3 重德教兴礼制如果说贾谊的治安策侧重于国家安全统一问题,论积贮疏侧重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那么, 论定制度兴礼乐疏则侧重于政治教化问题。 在许多朝臣大呼天下太平的时候,贾谊却以拳拳忠心 和政治家的眼光, 透过表面看到了潜藏在繁华下危害汉初中央集权统治的一些深层问题。贾谊初召为博士,即上论定制度 兴礼乐疏。在 这篇疏中,贾谊分析总结了秦王朝迅速崩 溃的历史教训,痛陈西汉初期礼义废坏的现象,并向文帝提出建 议:汉 承 秦 之 败 俗 ,废 礼 义 ,捐 廉 耻 ,今 其 甚

20、者 杀 父 兄 ,盗者 取 庙 器 ,而 大 臣 特 以 簿 书 不 报 期 会 为 故 ,至 于 风 俗 流 溢 ,恬 而 不 怪 ,以 为 是 适 然 耳 汉 兴 至 今 二 十 余 年 ,宜 定 制度 ,兴 礼 乐 ,然 后 诸 侯 轨 道 ,百 姓 素 朴 ,狱 讼 衰 息 。6440贾谊思想以儒家为主,也杂有法家、黄老的成分。因此,在贾谊 的治国思想中,对于礼教自然十分重视。他认为长幼尊卑的道德规范缺失, “风俗流溢,恬而不怪, ”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礼义教化制度进行约束。为此, 贾谊提出 “宜定制度, 兴礼乐” 的治国主张,从而“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 有序,六亲和睦”, “诸侯 轨

21、道,百姓素朴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这种主 张,自然有着 历史的进步意义。贾谊的重德教兴礼乐思想,同样 在治安策中有所体现: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 6433疏中直陈汉初“弃礼 谊,捐廉耻”的社会现象,都充分说明了贾谊对于德教礼制的重视。这些思想, 对于巩固汉初政权都是十分有利的。虽 然这些建议在当时没有得到充分的施行,但他为之后的文景之治 奠定了基础。总 之 ,治 安 策 、论

22、积 贮 疏 与 论 定 制 度 兴 礼 乐 疏 分别 代 表 了 贾 谊 公 文 三 个 方 面 的 治 国 之 策 ,它 们 各 有 侧 重 ,但 又 相 辅 相 成 ,表 达 了 巩 固 西 汉 政 权 、维 护 国 家 统 一 的 共同 主 题 。从 公 文 本 身 的 作 用 来 看 ,贾 谊 所 上 疏 奏 在 当 时 虽没 有 全 部 被 汉 文 帝 施 用 ,但 是 ,在 以 后 的 景 帝 、武 帝 期 间 ,这 些 革 新 政 治 和 解 决 社 会 问 题 的 建 议 逐 渐 得 以 实 施 ,并最 后 为 汉 朝 达 到 鼎 盛 作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3 贾谊公文

23、艺术特色及成就贾谊公文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自古至今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 谓:“贾生俊发,故文 洁而体清。 ”文心雕龙奏启又称, 贾谊奏疏 “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182贾谊 的治安策等作品,也被鲁迅称为“西 汉鸿文。 ”849的代表作。可以说, 贾谊公文写作达到了汉代公文的最高水平, 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 文化遗产,其影响力和 历史意义极其深远。.3.1 说理缜密说理的缜密性,这是贾谊公文的主要特点 之一。 贾谊公文多在强烈对比中论说事理,注意多方 论证, 层层推演,使文章具有既明晰又缜密、详实的特点。例如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

24、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6440-441“仓 廪 实 而 知 礼 节 ”为 名 人 名 言 ,“一 夫 不 耕 ,或 受 之 饥 ,一 女 不 织 ,或 受 之 寒 ”为 俗 语 谚 语 ,它 们 都 成 了 贾 谊 的 理论 论 据 ,这 就 从 理 论 上 阐 明 了 粮 食 储 蓄 对 于 巩 固 封 建 政权 的 重 大 作 用 。接 着 联 系 现

25、实 ,指 出 西 汉 建 国 近 40 年 长期 存 在 的 问 题 :“生 之 者 甚 少 ,而 靡 之 者 甚 众 ”, “公 私 之积 ,犹 可 哀 痛 ”,这 是 有 目 共 睹 的 事 实 论 据 。“兵 旱 相 乘 ,天下 大 屈 ,有 勇 力 者 ,聚 徒 而 衡 击 ”,这 又 是 一 个 铁 的 事 实 !这 样 ,贾 谊 通 过 理 论 论 据 和 事 实 论 据 的 结 合 ,充 分 进 行 论证 说 理 ,最 后 水 到 渠 成 地 提 出 了 全 文 的 中 心 论 点 ,即 这 篇公 文 的 治 国 方 略 :“夫 积 贮 者 , 天 下 之 大 命 也 ”。刘 勰

26、 说 过 :“论 如 析 薪 ,贵 能 破 理 ” 168。这 公 文 就 是 “贵 能 破 理 ”的 典 范 ,其 论 证 之 缜 密 ,由 此 可 见 一 斑 。3.2 善于比喻贾谊的公文,继承了战国之文“比兴取象”的形象性手法,多以比喻说理。 治安策其公文的典范之作,更是颇具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通过详实生动的比喻来分析时事政治,论述自己的思想主 张,使深奥 难懂的安邦治国之策通俗化形象化了。如, 治安策反映诸侯王势力膨胀的危害,其文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肿也,又苦跖

27、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肿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6431在这段文字中,贾谊以疾病来譬 喻中央集权面临的弊端。 “一 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 ”,这就形象地反映了诸侯王势力膨胀的危害;“ 病非徒肿也,又苦跖盭”,又进一步形象地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西汉中央 政权面临的问题形象化了,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心惊肉跳!3.3 语言丰富多采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惟 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 849这说明, 贾谊公文具有丰

28、富的文采。贾谊公文的“文采” ,在于大量选用巧用排比、对 偶、比 喻 等许多文学的表现手法。在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至於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舩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6 427再如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 6441其 中 的 “可 为 痛 哭 者 一 ,可 为 流 涕 者 二 ,可 为

29、长 太 息者 六 ”,“以 攻 则 取 ,以 守 则 固 ,以 战 则 胜 ”使 用 了 排 比 。“抱 火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比 喻 形 势 的 危 急 ;用 “髋 髀 之 所 ,非 斤 则 斧 ”比 喻 权 势 、法 制 不 可 缺 ;用 “天 下 之 势 方 倒 县 ”比喻 夷 夏 关 系 颠 倒 ;用 “度 江 河 亡 维 楫 ”比 喻 经 制 不 定 。“何 为而 不 成 何 招 而 不 至 ”运 用 了 反 问 的 修 辞 手 法 。这 些 文学 表 现 手 法 的 运 用 不 仅 使 为 文 生 动 感 情 充 沛 ,而 且 有 股强 烈 的 气 势 ,使

30、得 感 情 表 达 更 加 的 真 切 。无 论 是 述 评 史 实 ,或 是 议 论 时 事 ,还 是 阐 述 理 论 问 题 ,大 都 以 简 明 扼 要 、质 朴无 华 的 语 言 来 表 现 丰 富 而 深 刻 的 思 想 内 容 。在 贾 谊 的 公文 里 ,语 言 的 富 丽 和 简 洁 常 常 是 天 衣 无 缝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它 们 构 成 了 贾 谊 文 章 的 语 言 特 点 。贾谊公文的三个特色,反映了我国公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古代公文的议论性和文学性都相当浓厚。出现这一现象,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汉初是我国公文通过国家政权推行文体规范化初始

31、阶段,也是我们研究公文写作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在这一个时期,贾谊公文写作受到 战国诸子议论文的影响,受到汉赋铺张扬厉文风的影响,那是在所 难免的。总之,贾谊的公文全面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体现 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标志着汉初公文的最高成就。汉代是我国公文通过国家政权推行文体规范化初始阶段,也是我 们研究公文写作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贾谊的公文正具有开两汉公文文风的历史作用。 贾谊公文富有着现实意义, 其进步思想与文学特色的巧妙融合 ,使贾谊公文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我们要正确 认识贾谊在公文方面的成

32、就和贡献,同时还要正确认识贾谊 公文的文学性这一.个公文写作的历史现象。从贾谊 公文写作的实践活动和艺术成就,我们应当得到如下启示:其一,公文写作担负着“经国之大业”的历史重任,它的社会作用是那些抒 发个人情感的诗赋所不能比拟的;其二,要使公文 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公文写作主体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其三,贾谊公文的文学性、议论性只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历史现象,现代公文不能盲目地模 拟其公文的“文学化”手法及其论证手法。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文已经独立成为 一种文体类别,不再是古代公文与文学、议论文相互混 杂的年代了!参考文献1黄霖.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3、.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徐望之.公牍通论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4班 固 撰 , 颜 师 古 注 .汉 书 八 传 M( 二 ) .上 海 : 中 华书 局 .5徐兴华等.中国古代文体总揽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6王渊明,徐超.贾谊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7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四志(一)M.上海:中华书局,2008.8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黄 晨,女,广西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通讯作者莫恒全,男,壮族,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 文心雕龙 、文体学研究。责任编辑 方再新T

34、he Study of Jia Yis Official WritingHuang chen Mo Hengquan(School of Literature ,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1)Abstract Jia Yis official writing manifests his profound political thought and foreseeing strategy for ruling the nation. It also represents the positiv

35、e attitude to the life of the intelligent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Han Dynasty, which is the founding period of feudalism in China. It is regarded as the hallmark of the best official writing in the early years of Han Dynasty. The implication of Jia Yis official writing is as follows: official writ

36、ing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ruling the nation, which cannot be compared by those poems expressing the personal feelings; official writing should play its role in the society; the literariness and argumentation in Jia Yis official writing cannot be copied in modern official writing.Key words Jia Yi; literature essay; argument ess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