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王问太公曰:“立【确立某种名分,此处译为“任命” 】将之道【方法,途径】奈何【怎么样】?”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国家】安危,一【全,都】在将军。今某国不臣【臣服】 ,愿将军帅【率领】师应【对付】之也。 “将既【已经,以后】受命,乃【于是】命太史卜【占卜】 ,斋【斋戒】三日,之【到】太庙,钻灵龟【一种占卜方式】 ,卜吉日,以授斧钺【斧与钺,泛指兵器,军权的象征。亦泛指刑罚、杀戮】 。君入庙门,西面【面向西】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拿】钺持首【顶端】,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控制,掌管】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
2、见其虚则进,见其【代指敌人】实【强大】则止。勿以三军【军队的统称】为众【多】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轻视】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将以受命,拜而报【回答】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朝廷中。留中:留在宫中。 】御【统治,治理】 ;二心不可以事【侍奉】君,疑志【犹豫不决】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独掌】斧钺之威【代指军事大权】 ,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答应】臣,臣不敢将【率领,领兵】 。 ”君许之,乃辞【辞别】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因此】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士气】厉【扬起】青云,疾若驰骛【奔
3、驰的骏马。驰,车马疾驰】 ,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在国外,状语后置】 ,功立于内【在朝廷,状语后置】 ,吏迁【升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灾祸】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好】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武王曰:“敢【谦辞,冒昧】问其目【条目】?”太公曰:“将,冬不服【穿】裘【皮衣】 ,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遵守礼法】 ,无以【无法】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狭窄险要的关塞】 ,犯【遇到】泥涂【通“途” ,道路】 ,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驻扎】 ,将乃【才】就舍【就寝】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吃饭】 。军不举【点燃】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就】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箭】石繁【多】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开始】合【交锋】 ,士争先赴。士非好【喜欢,愿意】死而乐【乐意,以为乐】伤也,为【因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清楚地,状语后置,翻译时放在“知寒暑”之前】 ,而见劳苦之明【明确地,状语后置】也。 ” (节选自六韬立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