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 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大汇编江西省江西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115 题。 (10 分)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
2、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释】匡:辅助。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上:指汉成帝。张禹:汉成帝的老师。将:拿。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辑:连缀。旌:表彰。1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 分)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1)廷( ) (2)已( ) (3)易( )131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 分)1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 分)1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 分)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第
3、 1215 题(12 分)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 ) (2)竟复具一德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白者频来顾视之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
4、(3 分)无锡市赈 灾 (节选) 钱泳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 ti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 )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
5、俗之厚,今不若古哉!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嘉庆十有九年 (2)窃见赤地数千里 (3)爨(cun )无薪 (4)远近咸便矣 9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苏以数谏故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1)被灾尤剧。 (1 分) 译文: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译文: 1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 (2 分)答: 宁波(四)能言之鸭陆龟蒙 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时有内官 ,经长
6、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乃将表示之。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盏。临行询之,竟解何言语。陆曰“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注释】陆龟蒙:晚唐诗人。内官:宦官。23.古汉语词典中“修”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乃乘小舟,修表章”中的“修”最恰当的解释是【 】(2 分)A.修饰 B.整治 C.书写 D.学习24.文中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就做了这样的表示。 B.于是拿表章给内官看。C.就表示一下态度。 D.于是表示要上告。25.“内官惊而且惭”,其中“惊”“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内官是
7、怎样的人?(4 分)金华(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 (2 分)A 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21阅读本文和下列
8、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山 东 省 淄 博 市(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 1113 题。 (5 分)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 也!”崇宁、大观 间,海外诗 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9、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气索:气短。不韵:不雅。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 分)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 分)前后类如此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翻译下列句子。 (1 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1 分) 嘉兴(三) (9 分)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
10、榜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 ”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注释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 分) (1)以史记对 (2)遂取书阅之 (3)不数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 分)亦不见佳,读之何益?22、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3 分)。义乌市(三) (分)余尝游于京师侯家 富人之园,见其所
11、蓄 ,自绝徼 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 ,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 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 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侯家:王侯之家。蓄:蓄养,收藏。绝徼:极远的边地。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芟(shn):割。槁:干桔。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然( )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 )焉 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
12、思。 (分)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2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分)台州市(三) (10 分)钟 繇 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 ,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 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 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 ,如厕 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 ,最妙者八分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钟繇(y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对
13、文字书法很有研究。韦诞:魏书法家。蔡伯喈(ji) :东汉人,工书画。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如厕:到厕所去。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八分:汉字书体名。2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诞惜不与( ) 及诞死 ( )遂得之 ( ) 皆书象之 ( )24理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A、或以钱币乞之 B、皆以美于徐公C、卷石底以出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5文章写了钟繇痴迷学书的哪些表现?请作简要概括。 (3 分)答: 。湖州市(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 20 一 22 题。 (8 分)昔有长者子 ,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
14、,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售:卖出去。 直:通“值”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1)方得一车 方: (2)以其贵故 以: (3)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是: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2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绍兴市(三)(12 分)南霁云
15、威武不能屈唐韩愈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注释】
16、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浮图:佛塔。愈:韩愈自称。相语:告诉我。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 (3 分)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 B 虽食,且不下咽(即使)C 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7、 (4 分)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意思: 此矢所以志也。意思: 18、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箭射浮图、 。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 (2 分)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2 题。(一)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二)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
18、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注克:约定。 白:告诉。 审:确实。 乖违:做事不合情理。赍(ji):携带。牒:文书。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 (详细)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 (赞成)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
19、分)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 分)遵义市伦 奉 公 尽 节 , 言 事 无 所 依 违 。 诸 子 或 时 谏 止 , 辄 叱 遣 之 , 吏 人 奏 记 及 便 宜 者 , 亦 并 封 上 ,其 无 私 若 此 。 性 质 悫 , 少 文 采 , 在 位 以 贞 白 称 , 时 人 方 之 前 朝 贡 禹 。
20、然 少 蕴 藉 , 不 修 威 仪 ,亦 以 此 见 轻 。 或 问 伦 曰 : “公 有 私 乎 ? ”对 曰 : “昔 人 有 与 吾 千 里 马 者 , 吾 虽 不 受 , 每 三 公有 所 选 举 , 心 不 能 忘 , 而 亦 终 不 用 也 。 吾 兄 子 常 病 , 一 夜 十 往 , 退 而 安 寝 ; 吾 子 有 疾 , 虽 不省 视 而 竟 夕 不 眠 。 若 是 者 , 岂 可 谓 无 私 乎 ?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 分) 辄 叱 遣 之 辄 : 时 人 方 之 前 朝 贡 禹 方 : 然 少 蕴 藉 然 : 若 是 者 是 : 岂 可 谓 无 私 乎 谓 :
21、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或 问 伦 曰 : “公 有 私 乎 ? ” 吾 子 有 疾 , 虽 不 省 视 而 竟 夕 不 眠21.你 怎 样 看 待 第 五 伦 的 “私 心 ”? (3 分 )丽水市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22、的词。 (3 分)(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3)奴以米易酒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终不扬其过也。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 分)湖北省武汉市(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7-10 题。(15 分)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大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
23、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塌子沟:淤泥深坑。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 分) (1)军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绝 (3)此去西南十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
24、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分) 陕西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12 分)盂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舍人:门客。错:同“措” ,放弃。曹沫:春秋鲁庄公时
25、武士。铫鎒(yo nu):农具。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 )(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 ),(3)尧亦有所不及矣 ( )(4)则谓之不肖 ( )评分标准:每词 1 分,计 4 分。共 4 分。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 不若鱼鳖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 故物舍其所长食之不能尽其材 C 而来害相报者时时而间进 ID. 乃弗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19.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
26、相同的一项( )(2 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湖北省宜昌市一、观山 水之美景( 16 分)甲文游太和山日记徐霞客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竟止坞中曹家店。注解:逾:跳过,越过。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舂”
27、通“冲” ,下坠。乙文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 ) ,如盖( )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注解: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戛(ji):摩,摩娑。7 “记”是我国古代
28、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 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 分)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 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9分别解释 甲 乙两文中加点的“溯” 、 “蹊” 、 “及” 、 “旦”的意思。 (4 分)10根据文意,将“张” 、 “竖” 、 “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 的括号里。 (2 分)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2 分)12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中也有
29、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2 分)13翻译下边的句子。 (2 分)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黄冈市(五)【阅读古典文化】阅读下面甲乙 两段文言文,完成 2124 题。(12 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30、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n) 粥不充,日昃(z )始食,遂大通六经 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孤:幼年丧父谓之孤。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世家:身世。南都:地名。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日昃:太阳偏西。六经:指诗 书礼 乐 易 春秋六部经书。慨然:形容慷慨激昂。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1)腰白玉之环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31、的一组是( )(2 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 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 辄以水沃面D.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其如土石何( 选自 愚公移山)23.翻译句子(2 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 (要求填写两个) 。(4分)南宁(二)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32、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员。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 (2)悔不穷问 穷:_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_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_湖北省黄石市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
33、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注】忭(bin)欢乐 荐饥:连年饥荒 二三子 :你们 优游:悠闲自得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 分)予至扶风之明年( ) 既而弥月不雨( ) 以属客而告之(
34、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13、 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 (2 分)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 众
35、必害 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 而又行以逆道, 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 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 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 ,馀各以功次坐, 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 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 ,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注释】害:妒忌,怨恨。报闻: 汉代制度 ,
36、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 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 表示作罢。 突:烟囱。上行(hng) :上位。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而又行以逆道 道: 道理 B. 宜以时抑制 宜: 应该 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 拜访 D. 终亡火患 亡: 通“无”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译文:_(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译文:_ _5.“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分) 答: 天津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37、14-16 题。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 “何故?”对曰:“ 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释:陈:国名。 洫:护城河 宁国:楚国大臣。 罢:通“疲”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楚庄王欲伐陈 伐: 民怨上矣 上: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16.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 (3 分)江苏省盐城市乙梁君 出猎,见白雁群。梁
38、君下车,彀弓 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 1 2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 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 3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 之,曰:必以人祠 , 4 5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 6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 梁君:即魏国国君。 彀 gu
39、弓:拉开弓。 御:车夫。 卜:占卜,古时迷信活 1 2 3 4动。 祠:祭祀。 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5 6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3 分)(1)白雁群骇_ (2)言未卒_ (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_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_(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_1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 分)_江苏省连云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15 分)【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
40、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分)A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其比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骑千余,卒数万人D久之不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9、用现代汉语翻
41、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 分)(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 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4 分)(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2009 年沈阳市11下文选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阅读后回答问题。 (12 分)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 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 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
42、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 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 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 而去。【注释】田:打猎。后写作“畋(tin) ”。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檀(tn)子:人名。下文“朌(bn)子” “黔夫” “种首”均为人名。泗上:泗水之滨。特:仅,只。怿(y):高兴、快乐。(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若寡人国小也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使守南城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则道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魏惠王惭,不怿而去。(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吾 臣 有 朌 子 者 使 守 高 唐 则 赵 人 不 敢 东 渔 于 河(4)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 分)德州市(三)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