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州市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期中历史卷命题人:黄蕾;审题:徐瑶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分数:共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
2、,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4、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
3、要有经济作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5、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 9 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部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6、俞森的荒政丛书卷 5 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
4、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7、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8、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 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9、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
5、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10、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 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 ”若
6、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2、下表反映的是 1895 年与 1913 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 1895 年 1913 年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来源:Zxxk.Com17 亿 57 亿 生活消费品占 85%,生产资料占 15%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 96%,工业品中4%来源 :Z+xx+k.ComA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民族工业发展落后 D经济逐渐
7、丧失独立地位13、1919 年 6 月 9 日, 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 。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C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 D肯定工人的爱国行为14、1929 年到 1933 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自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这反映出( )A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 B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C经济
8、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 D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15、 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材料说明( ) 来源: 学*科*网 Z*X*X*KA专利权的授予促进经济发展B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C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经济发展D工商界的实业救国思想促进经济发展16、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 156 项重点工程、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 1978 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 557 亿元增
9、加到 6846 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17、毛泽东于 1956 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表明新中国( )A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出探索 B已成功完成对私 营工商业改造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产生怀疑 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18、下图为某本书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些数字是当时 产量的如实记录 B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C这反映出
10、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 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环江县亩产“13 万斤”卫星放出前后鹿寨县“日产 20 万吨生铁”卫星上天真相斤城县“日产煤 67 万吨”卫星纪实石江州区农业公共食堂兴衰记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20、1988 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
11、济增 长率在 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21、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 7 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22、1978 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12、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 30 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 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 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23、邓小平指出, “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 )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 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24、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
13、巴” 、 “满奴” 。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第 II 卷(共 52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贫贱富贵,男女老少,人人必需。自秦蜀守李冰识脉穿井,封建政府就控制,垄断井盐,为其政治、经济利益服务。材料一:(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
14、之急” “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19材料二:郡国多不便于 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三: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 ,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 然后教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
15、,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杜佑通典食货十(1)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述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并说明它的利弊。(11 分)材料四:井盐是促进宋代四川经济繁荣和商品发展的重要因素四川井盐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按南宋初年年产六千万斤,斗米斤盐计算,可折合六百万石米,解决近百万人的饭食问题。而宋代四川人口最高数,为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的二百六十四万余户,七百五十一万余口(注:朝野杂记甲集卷 17) 。来源: 学科网 ZXXK文同在丹渊集卷三四, 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中说,井盐县的“豪者一家至有一、二十井,其次亦不减七、八” , “每家须役工匠四、五十人至二、三十人” 。 煮盐所需柴薪,仅陵井
16、盐每年就要三十八万余束,须仁寿等四县百姓供应,更大大超过了煮盐工匠的人数。此外,遍布全川的运输和出卖井盐的商人,盐贩和脚夫,其数也不会少于生产盐井的工匠。总上三种直接间接从事井盐生产和经营的劳力应不少于三、四万人。富顺监产盐,致“邦赋弥崇,人以是聚,国以是富” , “百姓得其富饶” ,商派辐凑,成为“奠梁蜀之东,为水陆之会” (注:舆地纪胜卷 167。 ) 。大宁监产盐, “一泉之利,足以奔走四方” 。 (注:舆地纪胜卷 181。 )使地处深山绝壁,乱石萦绕,僻在夔峡,土地所产不及他郡的夔州,成为川东最富之地。(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宋代井盐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表现(6 分)材料五:四川货殖最巨者
17、为盐大盐厂如犍、富等县,灶户、佣作、商贩各项,每厂之人以数十万计,而沿边之大宁、开县等厂,众亦以万计。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十(富荣盐场)担水之夫约有万盐船之夫其数倍于担水之夫。担盐之夫又倍之盐匠、山匠、灶头,操此三艺者约有万以巨金业盐者数百家。李榕十三峰书屋文稿卷一(大宁县)工匠外来者多,平日无事,不足以养多人至盐场筒、灶工丁逾千人,论工受值,足羁縻之 光绪大宁县志卷一其人有司井、司牛、司篾(竹皮, 薄竹片) 、司梆、司漕、司涧、司锅、司火、司饭、司 草;又有医工、井工、铁匠、木匠 温瑞柏盐井记(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清代四川井盐业的特点(8 分)26、(12 分)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战期
18、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好景不长。有人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如下: 表现 说明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由于一战爆发,西方各国不可能继续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市场的拓展。 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有利因素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日本妄图独霸中国,加大对中国侵略,激起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自然经济的抵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不利因素 日本对华侵
19、略加剧 一战期间,日本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请依据以上表格,找出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另外两个有利和两个不利条件,并加以说明 。(12 分)请考生在第 27、28 两道历史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15 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 “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 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 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
20、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 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 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8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7 分)28、(1
21、5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2 年 2 月 23 日,梁启超给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写信,他说:“旧革命派自今以往,当分为二,其纯属感情用事者,殆始终不能与我公合作但此派人之性质,只宜于破坏,不宜于建设政府所以对待彼辈者,不可威压之,威压之则反激,而其焰必大张;为由利用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健全之大党,则必求之于旧立宪党,与旧革命党中之有政治思想者矣。 ” 但在同一封信中,他又坦言:“既以共和为政体,则非有多数舆论之拥护,不能成为有力之政治家善为政者,必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夫是以能有成。今日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
22、整齐严肃之治。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 ” 摘自袁伟时著昨天的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给袁世凯的政治建议。(9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该建议的历史背景。(6 分)彭州市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期中历史卷参考答案命题人:黄蕾;审题:徐瑶1、选择题1- 5 AADCB 2-10 CBBDA 11-15 CDABB 1620 BADBB2124DBBC25、 (25)(1)政策:政府垄断铁器和盐的生产、买卖,禁止民间经营,违者要受到政府惩罚。(2 分)利弊: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军事开支,增强国力(3 分);限制商人势力,抑制兼并,维护统治秩序。(3
23、分) 政府生产的铁器质次价高,强迫人民购买,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 分)(2) 可以解决四川百万人的饭食问题;解决就业问题;带动产盐区经济发展;(6 分,每点 2 分)(3)清代四川的井盐业十分发达;盐场的生产体系和规模扩大,雇佣的专业盐工已超过万人;盐业资本家与雇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盐场内容的生产过程已存在比较细密的、以技术要求为基础的分工。(8 分,每点 2 分)26、(12 分)来源: 学科网示例一:有利因素:民族资本家的努力。 (1 分)说明:一战期间,受“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身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
24、发展。 (2 分)示例二:有利因素:各种实业团体的建立。 (1 分)说明: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有利于筹集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规范企业管理,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2 分)示例三:不利因素:国内政局动荡。 (1 分)说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妥协卖国,对内独裁专制,政局动荡不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2 分)示例四:不利因素:广大民众购买力低下。 (1 分)说明:近代中国,中国人民深受几重压迫,大多贫困,购买力弱。 (2 分)27、 (15)(1)原因:汉化的契丹贵族提倡;汉学家建议;吸收前代经验;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一点 2 分 ,答对 3 点给 8 分)(2)意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蒙古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一点 2 分,答对 3 点给 7 分)28、 (15 分)(1)建议:对革命派保持警惕;反对用暴力手段对付革命派;利用立宪派和革命派中有政治思想者构建两党制的政治框架;名义上尊重舆论,实际上主导舆论,行开明专制。(每一点 2 分,答对 4 点给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