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参考.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559514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克思主义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并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 21 世纪的地位?马思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崇高的还会理想。2. 如何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3.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不

2、可战胜,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一、就新事物和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时因为各要素功能已不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时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其合理的、仍然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

3、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第三、这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4. 矛盾的基本属性,特征和作用?对立和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5. 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4、关系和意义?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矛盾的共个、绝对相得道理,是真正不能掌握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和个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6. 量变、质变及其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好连续性的中断。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 0 然结果。

5、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7. 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8.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存是社意内容的客观来源,社意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意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所以,社意根源于社存,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事物现实世界的反映。9. 感性、理性认识及其关系?感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

6、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辩证统一联系。首先,理性依赖于感性,理性必须以感性为基础。其次感性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最后,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10. 如何理解和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个过程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

7、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这种运动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11. 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不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足在于相对简单化;僵化;失衡;波动;分化。12. 什么事是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的途径?剩余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工人劳动强度。13.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跨国公司的发

8、展提供了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十一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4. 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史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5.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社会改良和趋势?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

9、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绝对了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 “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中资产阶级和物产阶级两大阶级。16. 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有哪些? 阶级斗争,革命,改革。17.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弊端是集中过多,管的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社会主

11、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是银行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承诺过度上遏制了转步重崖合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指出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们,推动者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18.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19.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