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 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学年地方课程教学实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课程理念,根据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 结合我校各 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
2、情况, 进行安全、环境、 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 自然、 热爱家乡、热爱 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1、安全教育方面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
3、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 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 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2、环境教育方面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 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 乡的环 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 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
4、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3、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 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 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 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三、教情分析 我本学期担任初三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虽然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初次接触地方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教学集体备课, 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把握 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教学
5、任务。四、学情分析初三共有学生 50 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 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 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五、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素养。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 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
6、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 资料分析活动。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6有条件要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 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六、教学进度表六、教学进度表周次 教材内容 课时数1 食品安全和环保家居 12 绿色消费 13 现代农业和清洁生产 14 文明旅游 15 乡村和城市 16 美在和谐 17 绿色建筑 18 海水淡化和汽车尾气处理 19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110 创建绿色校园 111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12 当心吃不得法 113 用药有方 114 传染病的发生与预防 115 SARS 给我们的启示 116 谨防上当受骗 117 机智应对暴力侵犯和性侵犯 118 毒祸猛于虎 119 对毒品说不 120 花季的握手 121 理智应对校园暴力 1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