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E-Learning与现代教育技术,冯晓晴南京大学教育技术中心,2,美国2000年教育技术高层论坛提出了“Digital 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的计划。该计划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指导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推动社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3,当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把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教育是以信息化为特质,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观念人本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而E - Learning正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产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E-Learning的特征E-Lear
2、ning中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5,什么是E-Learning,E - 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6,一、E-Learning的特征,数字化 网络化 多媒化 智能化,从技术层面上看,7,教材多媒化 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 管理自动化,从教育层面上看,8,教材多媒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形象化与动态化。,9,资
3、源全球化:计算机网络可以使最大范围的教育资源链接成信息的海洋,供用户共享。,10,教学个性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11,学习自主化:利用计算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协作式学习。,12,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包括学习者的咨询、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等。,13,二、E-Learning中的教与学,在 E-Learning中,教师的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名指
4、导者、设计者、合作者和研究者。,14,指导者: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或课程,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15,设计者:E-Learning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需要重新研究课程的设计与编制,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的结构以及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等。,16,合作者: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合作者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与理解。教师除了是E - Learning的指导者与设计者之外,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取长补短。,17,研究者:在E
5、- Learning的教学方式中,对课程的研究和编制、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等,有很多新的问题有待教师去学习和研究。,18,在E - Learning中,学生的角色也从传统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更独立、积极、主动的信息选择、接受和加工主体,在此过程中,逐渐萌生出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协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学习以及自我构建式学习。,19,三、现代教育技术在 E-Learning中的有效运用,E - Learning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字化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起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促进了E - Learn
6、ing学习方式的形成。为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E - Learning中的有效运用,必须建设全新沟通机制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20,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首先应该优先考虑与E - Learning密切相关的条件,如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其次应该重视应用,环境的建设要以应用为目的。,21,判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应用,看应用的程度以及应用背后所支撑的教育理念。,22,硬件的建设一方面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和应用水平,不能盲目追求先进,另一方面不能以设备的购置为终点,培训、应用以及推广工作也是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23,数字化学习的
7、资源,开展 E-Learning的关键之一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建设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中,硬件设备是基础,软件资源是关键。,24,数字化学习的方式,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是E -Learning的物质基础,而新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是E - Learning的思想基础。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包括前面提到的学习过程中教 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等。,25,南京大学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育模式,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新型现代教育模式。,26,教学应用,网络基础,教学资源,27,网 络 基 础,建设目标:建设
8、高速千兆主干网络;提供相当数量的宽带接入端口,解决教师和学生高速上网问题;装备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提供大容量高性能的教学数据库服务器,并达到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8,29,教 学 资 源,推进基于Web的教学模式 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 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库 建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30,31,教 学 应 用,教师通过网络协助备课和讲课;学生借助网络复习功课、查阅资料、完成作业,进行讨论与交流,实现网络化的读、写、议。,32,南京大学e-class网络教学支持系统,33,结束语,E - 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并不是信息社会中教学活动的唯一形式,也不是发展的终点。我们需要研究包括E - Learning在内的各种新的教育现象,探讨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34,谢 谢 大 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