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闸北区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卷九年级理化试卷 2016.4物 理 部 分(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约 60 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 16 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今年元旦至今,上海气温变化较大,最低温度接近A22 B12 C2 D8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A木星 B水星 C金星 D地球3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大气压强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经过长
2、期适应,人类已经适应的大气压强值约为A100 帕 B1000 帕 C10000 帕 D100000 帕4机动车鸣号所产生的声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鸣号声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时间5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情况极为常见,如图 1 所示的杠杆中不能省力的是A用撬棒撬箱盖 B用滑轮提取重物 C用手推车运送重物 D用扳手开启瓶盖图 16如图 2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 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在变阻器中间位置,当电键 S 从断开到闭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
3、变大7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后运动 2 秒,甲运动 6 秒时通过的路程为 6 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2 米,在图 3 所示的三条图线中,乙的图图 2F2F1AC DBA一定是图线 a B一定是图线 b C可能是图线 b D可能是图线 c8如图 4 所示,水平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去部分液体,抽去液体后,使两容器中液体的高度均为 h。若此时甲、乙剩余部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两容器中甲、乙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 、p 乙 和压力 F 甲 、F 乙 的关系是Ap 甲 p 乙 , F 甲 F 乙 Bp 甲 p
4、 乙 , F 甲 F 乙Cp 甲 p 乙 , F 甲 F 乙 Dp 甲 p 乙 , F 甲 F 乙二、填空题(共 23 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9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1) 伏,当标有“220V 40W”字样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 (2) 安,白炽灯工作时消耗 (3) 能,转化成内能。10用手推墙,手也受到墙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 (4) 的,如果脚上有滑板车,人就会运动起来,这时,人有 (5) 能(选填“动”、“重力势”或“弹性势”),人从运动到静止,人的惯性 (6) (选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11如图 5 所示,同时用力 F1 和 F2 匀速提起相同的重
5、物 C 和 D,两个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若以物体 C 为参照物,物体 D 是 (7)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滑轮 (8) 可以看作省力杠杆(选填“A”或“B”);若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力 F1 (9)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10 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2 库,通过它的电流为 (10) 安;若它两端的电压为 24 伏,其电阻为 (11) 欧;在长度方向,将该导体截去一段后接入原电路,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它的电流将 (12) (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13重为 10 牛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 12 牛、向上的压力为 16.9 牛
6、,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13) 牛,体积为 (14) 米 3。当物体在水底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合力为 (15) 牛。14在图 6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灯泡 L 不亮,故障发生在电阻 R、灯 L 上,其他元件仍保持完好。用一个完好的小灯替换原来的灯泡 L 后,小灯 (16) (选填“一定发光”、“一定不发光”或“可能发光”)。图 3 图 4图 5在原故障电路中,将电流表 A 与灯 L 位置互换后,电压表 V 的示数不发生变化,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17) (写出所有可能情况)。15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
7、象。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为了探究液体中影响分子扩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用烧杯、冷水、热水、酒精、胶头滴管和红墨水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酒精和水如图 7(a)、(b)所示,在两杯液体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两杯液体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同。然后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如图 7(b)(c)所示,同样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热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短,冷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长。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比较(a)和(b)两图可知: (18) 。比较(b)和(c)两图可知: (19) 。三、作图题(共 7 分
8、)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16在图 8 中,重为 4 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G。17在图 9 中,画出物体 AB 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AB。18在图 10 中,根据电源的正负极,标出通电螺线管的 N、S 极和磁感线的方向。图 8 图 9 图 10四、计算题(共 26 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9质量为 0.4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 20,求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 水 4.210 3 焦(千克)】(a) (b) (c)图 6 图 720把重为 20 牛的物体匀速提升到 5 米高处,用时 40 秒。求拉力所做
9、的功 W。拉力所做功的功率 P21. 如图 11 所示,实心正方体 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的重力均为 64 牛,A 的边长为 0.2米,B 的边长为 0.3 米。正方体 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A。正方体 A、B 的密度之比。若在正方体 A 和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 V 后,A、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p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 V 的取值范围。22. 在图 12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12 伏且保持不变。电阻 R1 的阻值为 20 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 2A”字样。闭合电键 S。求通过 R1 的电流 I1。若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10、的阻值为 50 欧时,求干路的电流 I 总 。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从 30 欧开始,两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变阻器 R2 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均为 10 欧,求两个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五、实验题(共 18 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23弹 簧 测 力 计 是 用 来 测 量 (1) 的 大 小 的 工 具 , 在 “探 究 杠 杆 平 衡 条 件 ”的 实 验 中 通 常 用 弹 簧 测力 计 来 探 究 动 力 和 阻 力 , 在 杠 杆 支 点 (2) ( 选 填 “同 侧 ”或 “异 侧 ”) 情 况 下 杠 杆 平 衡 的 条件 。 “测 定 物 质 密 度 ”的 实 验 中
11、 , 除 了 要 用 到 量 筒 , 另 一 个 主 要 的 实 验 器 材 是 (3) , 它 工 作时 相 当 于 一 个 (4) 杠 杆 ( 选 填 “省 力 ”、 “费 力 ”或 “等 臂 ”) 。24. 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他们都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 A 点 ( 50 厘 米 刻 度 处 ) 且 保 持 不 变 , 如 图 13 所 示 。 现 有 焦 距 为 10 厘 米 或 15 厘 米 的 凸 透 镜 可 选 择 。图 11图 12A2A1一位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在光 具 座 另 一 侧 68 厘 米 刻 度 处 的 光 屏 上 得
12、到 一 个倒 立 、 缩 小 的 实 像 , 则 凸 透 镜 的 焦 距 可 能 是 (5) 厘米。另一位同学先后两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 13 中距 B 点 6 厘米处(B 点位置为 30 厘米刻度处),在 凸透镜的 (6)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光 屏 , 可 在 光 屏 上 得 到 大 小 不 同 的 两 个 像 。比 较 两 次 所 成 的 像 , 当 蜡 烛 置 于 光 具 座 上 (7)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 透 镜 的 焦 距 可 能 是 (8) 厘米。 25. 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发现一小灯泡额定电压模糊不清,老师告诉他此小灯的额定功率是0.5 瓦。为了确定该灯
13、的额定电压,他选取了电源(4.5 伏)、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和若干导线,并参照“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进行实验。他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操作规范,闭合电键后观察到小灯发光较暗,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1.3 伏和 0.16安。他继续实验,发现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中点时,小灯功率刚好为 0.5 瓦。 实验所用的变阻器最大阻值是 (9) 欧。 请求出该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保留计算过程) (10) 26. 某同学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与二个分力大小、合力的方向与二个分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利用橡皮筯、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研究。橡皮筯的原长为 AB
14、,在F4 牛的拉力作用下橡皮筯从 AB 伸长到 AC,如图 14(a)所示;换用二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橡皮筋的 B 点,保持二个弹簧测力计用力的方向不变(与拉力 F 的方向相同),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F1 和 F2,这时,也能使橡皮筯伸长同样的长度(BD=BC),如图 14(b)所示;保持二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不变,三次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橡皮筯伸长同样的长度,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一中。接着,使 F1 和 F2 沿相反方向同时拉橡皮筋的 B 点,三次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橡皮筯伸长同样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与前面实验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二中。图 13(a) (b) 图 14表一:实验序
15、号 拉力 F1(牛) 拉力 F2(牛) 拉力 F(牛) (F 1F 2)(牛)1 3 1 4 42 2 2 4 43 1 3 4 4表二:实验序号 拉力 F1(牛) 拉力 F2(牛) 拉力 F(牛) (F 1F 2)(牛)1 5 1 4 42 6 2 4 43 7 3 4 4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11) 。根据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比较 F 和 F1、F 2 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12) ,合力方向为 (13) 。根据表二中的实验数据,比较 F 和 F1、F 2 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14) 。实验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方法为
16、 (15) 。九年级理化试卷物理学科期中练习卷参考答案(2016.4)题 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一、16 分 1D。 2A。 3D。 4A 。 5B。 6C 。 7C。 8B 。二、23 分9. 220;0.18;电。 10. 相互;动;不变。11.静止;B;大于。 12. 1.2;20;增大。 13. 4.9;0.0005;5.1。 14. 可能发光; R 断路、L 短路、R 断路且 L 短路。15.(体积相同)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扩散的快慢不同;(体积相同)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第 14、15 题,每格 2 分)三、 7 分 16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各 1 分,共 3
17、 分。17虚线、箭头、对称和 A B 共 2 分。 18标出 N、S 极和磁感线方向,各 1 分,共 2 分。19( 4 分 )Q 吸 cmt4.210 3 焦/ (千克)0.4 千克2033600 焦 4 分20( 4 分 ) WF sG h20 牛5 米100 焦 2 分 PW /t 100 焦/40 秒2.5 瓦 2 分21.( 9 分 )p =F/S64 牛/0.04 米 2=1600 帕 3 分m Am B A: BV B:V A 27:8 3 分用 pA=pB pF/S 列式计算 V=0.0051 米 3 所以当 0V0.0051 米 3,p Ap B 当 V0.0051 米 3,
18、p Ap B 当 00051 米 3V0.008 米 3,p Ap B 3 分 22.( 9 分 )I 1U/R 112 伏/20 欧0.6 安 3 分 I 总 I 1I 20.6 安12 伏/50 欧0.84 安 3 分R 2=30 欧时, I212 伏/30 欧0.4 安 I 总 0.4 安0.6 安1 安R2=40 欧时,I 212 伏/40 欧 0.3 安 I 总 0.3 安0.6 安0.9 安R2=50 欧时,I 212 伏/50 欧 0.24 安 I 总 0.24 安0.6 安0.84安两个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均为 0.1 安和 0.06 安。R2=20 欧时, I212 伏/20
19、欧 0.6 安 I 总 0.6 安0.6 安1.2 安R2=10 欧时, I212 伏/10 欧 1.2 安 I 总 1.2 安0.6 安1.8 安两个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均为 0.2 安和 0. 6 安。四、26 分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 总扣 1 分。23 ( 4 分 ) (1)力 (2)同侧 (3)天平 (4)等臂24 ( 4 分 ) (5)10/15 或 10 (6)右 (7)24 (8)1025 ( 3 分 )(9)20 欧(10)2 伏或 2.5 伏 pUI (本格 2 分)0.50 瓦U 额 (4.5 伏U 额 )/10 欧 U 额 2 伏或 U 额 2.5 伏把 U 额 2.0 伏舍去。五 、18 分26( 7 分 )(11) 调零 (12)二力之和 (13) 与二力方向相同(1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本格 2 分)(15)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 (本格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