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本章内容: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技术创新方法,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提出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以及技术创新与技术产业化等问题,这些构成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研究的新内容。,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技术的本质 (一)关于技术的各种定义,不同的人对技术的理解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技术定义。许多经济学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哲学家曾从不同角度给技术下过多达上百种定义,似乎没有完全相同的。,1、方法技能说指经历熟练过程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技艺 。把技术理解为人们的一种能力。日本学者村田富二郎
2、认为:技术是“在生产现场中,直接或间接被充分利用的,只有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所具备的能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早期对技术构成要素和技术本质理解的反映,看重技术活动中人的经验积累和精神因素,相对忽视科学理论和物质手段的作用。,2、劳动手段说 技术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手段,诸如器具、工具、机械、装置、工厂建筑、附属建筑等一切加工工作中的手段 。 相川春喜明确将技术定义为“劳动手段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劳动手段,还包括了手脚大脑等人的身体器官。 劳动手段说把技术主要归结为物质范畴,显然忽视了科学理论在技术因素中的地位。,3、知识应用说 技术是人们在生产性实践中对客观规律的有意识的应用 ; 由日
3、本物理学家武谷三男和技术论学者星野芳郎等人,在批判“劳动手段说”过程中提出;主张技术应当是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小类。 这类观点首先看到了科学理论在近代以来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技术与科学的密切联系;但却否认了技术本身的相对独立性,把科学与技术同一化了;我们在技术发展史中看到,有些技术是在已有技术成果基础上移植,综合产生的,并不完全是科学理论直接应用的结果。,4、广义的技术概念有的学者就把一切讲究方法,技能的有效活动都称之为技术活动。德国哲学家卡普在技术与社会一书中定义技术为“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日本学者三木清认为:技术就是人类的行为的形式,一切
4、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的行为形式都是技术。,(二)对技术的本质的科学界定,尽管关于技术的本质的观点众说纷纭,而且至今还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但我们在这里讨论技术的定义主要从狭义上来把握,是指那些应用于自然,并使天然自然改造成人工自然的技术,即工程技术。我们倾向于对技术的本质特征作如下的描述 : 工程技术是科学理论,实践经验和物质设备在社会生产中动态整合的过程。这一描述蕴含的意思大致有这么几层:,1、技术离不开科学的理论。(1) 技术必须建立在人对自然的真理性认识之上,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决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一切巫术,占星术都没有科学理论可作为支撑,游离于科学定律之外,因此不能称之为技术。(2)技术需
5、要人的理性,不能以本能来解释技术。否则动物也会变成技术的拥有者。,2、人的实践经验以及由此获得的技术能力是技术的一个部分。 (1)从技术史的历史考察中,我们知道最早的技术起源于经验,通过实践人们总结出各种经验规则,工艺方法。例如为了穿衣必须织布,而按经纬方向编织棉线的技术原理,就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2)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人就获得了能力,这种能力是技术活动的主体人所特有的,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它与理论知识有关联,但不是一种简单的正比关系。读了万卷书却完全脱离技术活动的人就难以具备技术能力。,3、物质设备是技术的重要内容(1)物质设备本身是一种技术成果和产品,是一定技术水平的物质表现,但不能
6、简单地把它直接等同于技术本身。 (2)作为技术产物的工具,机器装置,只有在同现实的技术活动结合过程中,才能实现人对自然的变革。,4、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物质设备三者是动态地有机整合的过程。 (1)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而技术的各个方面必然会随着社会生产目标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整合,使无形的,潜在的技术转化为有形的现实的技术。 (2)技术的发展会推动新的物质手段产生,人们运用新的物质手段进行创造,又会产生出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经验和能力。如此不断循环和反复,就把技术推向新的进步。,(三)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经验、技能、工具、机器、知识等等 分别属于: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经验
7、、技能这些主观性的要素。经验和技能是最基本的技术表现形态。 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按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器装置、自控装置等三种表现形式。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是现代技术构成的主导要素。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不同形式的技术知识表明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认识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上述三种类型的技术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独立性与相关性、互补性与主导性、自稳性与变异性等特点。,二、技术的特征,技术具有哪些特征,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认为有15种特性:社会性、经济性生产性、物质性、手段性、系统性、阶级性、革
8、命性、保守性、历史性、选择性、规则性、容许性、动力性、控制性。 我国学者同认为有动态性、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保密性、交易性、地域性、层次性、连锁性等。 我们认为:这些特性可归结为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技术的自然属性 1、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技术是不存在的。 2、任何物质手段都是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产物,这些物质手段的构成,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自然物质基础,归根结底是大自然所提供、所馈赠的物品。 3、技术活动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然过程,这种自然过程表现了自然的必然性一。,(二)技术的社会属性 1、人们在变革和利用自然的
9、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对技术发展方向、运用范围等诸多方面具有强烈的制约。(道德与法律约束) 2、任何技术都有它的目的性,这种技术目的性不可能来自天然的自然界,而是来自于人类社会,是在社会中产生并随社会发展变化的。,(三)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1、技术的自然属性由自然规律决定的,它规定了技术构成的科学基础和前提;技术的社会属性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它制约着技术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技术的社会属性是主要的,技术的发展首先要受到外部社会条件的影响;技术的自然属性是从属的,纯粹的技术和自然因素往往是在社会制约框架之内才起作用。 3、技术的双重属性使它担当起人与自然和人与社
10、会之间的中介物的角色在人与自然之间,技术是人能动地调节和控制自身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手段,是物质生产的基础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尺度,也是人类智慧时代的重要标志;在人与社会之间,技术是人类的劳动资料,是人类劳动能力的表征,同时也是社会自身变革的力量和因素。,三、技术价值,技术是属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和特点 1、技术价值是指技术作为客体,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目的的满足的属性和功能。它表现的是技术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技术价值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1、技术的自然价值:以其自然属性显现;精确、耐久、低成本;世代传承、跨界转移性等。具有
11、中立性。2、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其社会属性显现;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3、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平衡的。4、技术的经济价值和其他社会价值是不平衡的。,(三)现代技术的正价值与负价值 1、现代技术发展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2、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能不能减少负面效应? 4、技术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5、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境界技术服从真理原则,人可通过技术创造、美化环境,创造艺术、陶冶心灵等,使技术成为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的强有力工具。 5、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相互冲突问题,(1)高技术 A.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B.人体器官移植技术; C.“安乐死”技术; D
12、.克隆技术; E.网络技术等。,(2)关于技术价值或技术伦理的案例 最近几年,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机器生命”,就是把一种装有特殊程序的电脑芯片植入老鼠等实验动物的大脑,人们在电脑上通过无线通信系统控制老鼠的行为,使之能够按照人的意愿和指令去做危险或者其他人类不愿、不能或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从事人类希望的事情。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主张,应该迅速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即将设置好的芯片植入某些人类成员的大脑,不仅用来改善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员的行动,而且可用于改造部分特殊职业人员,如飞行员、宇航员、火车和汽车的驾驶员、间谍、战场中的士兵等,使之能够受到精确的控制而避免事故或更有效地活动等。但动物保护组
13、织和大部分人文主义者则坚决反对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动物和人类,因为这样做就是把动物和人工具化,严重损害了动物的权利和人类的神圣尊严。 问题: (1)这三个材料具有针对性地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2)这三个材料各自所说又有什么不同? (3)你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这些事情? (除了前两问可以有大致共同的看法,这一问在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争论比较激烈,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实践中慎重地对待这些事情,以免造成对自然和人类的伤害),第二节 技术创新方法,一、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的含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
14、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熊彼特的定义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 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 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 ,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二)技术创新的错误理解 1、一种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把技术
15、进步作为技术创新的目标 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技术的进步。,2、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关注技术的应用,即面向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应用创新。 强调了技术开发中市场的导向作用,强调了技术开发成果在市场中的成功,这无疑从理论上抓住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技术的应用。 促进技术开发行为的市场取向,(三)技术创新的特征,1、技术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技术创新特征在技术上的体现就是“新颖”,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市场范围内,相对于原
16、有技术的改进或创造。 2、经济上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创新,这是因为创新存在极高的回报。 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或过渡性。作为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中间环节的创新具有中介性,是技术与经济之间的桥梁。 4、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技术创新是由不同环节、不同阶段构成的一个综合过程。一般的创新过程应包括技术化、生产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四个阶段。技术创新的周期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指一种技术创新从形成到应用,再到被淘汰的时间过程,亦即技术化、生产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四个阶段之和;其二,指技术创新替代一种技术创新,又为另一种技术创新所替代的过程,它反映了技术
17、创新的继承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连续性的中断。 5、技术创新过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种综合的系统性活动。,(四)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分类,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渐进性的、连续的小创新。 根本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 :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创新。 2、按按技术创新效益所导致的不同生产要素的节约分类。 技术创新可分为节约劳动型技术创新、节约资本型技术创新和中性技术创新。 3、按技术创新的对象的区别,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二、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
18、个过程,始于技术构想,终于首次商业价值的实现。它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新设想、新发明的产生阶段 新设想、新发明的产生是发明家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它是对现有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产生的。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课题项目,进行实验研究,制出样品样机等。 2、开发研究阶段 在实验室成果的基础上,挑选产业化前景比较明朗的项目,集中力量去解决如何变成生产技术的问题。 3、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 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生产,并将技术创新的产品投放市场,首先实现商业价值。,三、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和影响着产业结构。因为各种社会需求的变化无一不是技术进步导致的最终
19、结果。而技术进步有事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结果。,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式,1、技术变革的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下的主导产业的依次更替,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显著标志和基本特征。 2、市场需求的拉动社会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拉动并持续影响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3、产业关联的带动一个产业的各个生产部门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某一个产业部门技术创新增加了该部门的生产率和生产能力,就由可能诱导出其他部门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诱导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关联机制的复合作用,推动这产业结构的变动。 4、相对成本变化的促动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相对成本降低,就会促使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 5、国际贸易变化的引导在国际贸易中
20、,比较优势的终点日益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产业。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四、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战略,从中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当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适当形式积极进行合作创新。,1、自主创新战略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承认。自主创新应该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但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不宜过分强调自主创新。 2、模仿创新战略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是我国多数企业现阶段实施技术创新的现实战略,如果我国所需要的先进设备都能做到“第一台引进,第二台仿制,第三台有所改进”,那么,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然会逐步缩小。 3、合作创新战略 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方式。在我国,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应该是建立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