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技术美.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584018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4.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技术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四章-技术美.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四章-技术美.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四章-技术美.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四章-技术美.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技术美内容 概要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第二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第三节 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一、技术范畴二、技术的美学视域一 、技术范畴在手工业生产时代,技术与艺术没有严格区别,即技艺相通。在古代,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和技能的总称,其中的技术侧重在主体方面。正如说文解字所称: “技,巧也,从手支声 ”。技术成果的取得依据三种 要素 :第一符合自然规律;第二其目标设定要满足人的需要;第三通过人的生产劳动来实现。图 1 传统技术工具 犁 图 2现代生活中的书架一、技术范畴机器生产的出现,人的技能和技巧的作用弱化,而机器和工具的作用加强。技术的物质手段成为

2、技术的主要标志,技术成为科学的物化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 “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方式。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技术本质的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就会向我们打开。这是展现的领域,即真理的领域。 ”也就是说, 生产作为技术的展现,它使自然朝向主体需要的方面产出 。图 3现代生活中的木制碗 图 4 现代生活中的座椅一、技术范畴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3、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一、技术范畴庄子 达生 梓 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 “子何术以为焉?”对曰: “臣工人,何术之

4、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一、技术范畴德国美学家 M.本泽根据三种特性把以下四种对象区别开来:对象特性 自然对象 技术对象 设计对象 艺术对象固有性 确定性 预期性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德国著名建筑家和设计大师 P.贝伦斯说: “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技术成就变成一种成熟的、高级的艺术,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深远

5、的意义。 ”美国文化学家 L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 1934)一书中指出:机器不仅是人们活动的一种工具,而且是 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把机器的制造与人的需要和愿望充分地结合起来,是新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二、技术的美学视域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是一曲工业革命的赞歌,自 1849年决定办首届世博会起,展场的建造就成为众所瞩目的议题。这座建筑体量要大(落成面积近 9万平方米),建造速度要快(一年多的时间),建完之后还要 拆卸, 传统的建造方式遇到了死结。园艺师帕克斯顿提出 了一个 花房式的建筑 方案。金属 和玻璃成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方式也变为 装配式 ,构件尺寸经模数控制后都可以委托厂家异地制造(

6、并可多家工厂同时生产,提高效率),整个建造过程充分体现了 工业化机器大生产 的优越性。二、技术的美学视域之后,一些人则从工业革命的成就中看到了扫除过去一切的力量源泉 机器 ,并为之讴歌 。其中 最激进、极端的声音来自意大利诗人菲利波 托马索 马里内蒂,于 1909年发表了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吸引了一众追随者,涉及多个艺术门类 。宣言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极端推崇,宣称新的比旧的好,年轻的胜于年老的,传统的一切都应该消失。汽车、飞机、喧嚣而不眠不休的工业化城市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水晶宫建成于 1851年,位于伦敦市。它

7、与世博会于 1851年同时诞生,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在 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图 5水晶宫外观效果图 图 6水晶宫 内景二、技术的美学视域德国人的实践更为务实,他们组织了 “德意志制造联盟 ”,把艺术家和生产企业召集到一起,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审美品质。彼得 贝伦斯是联盟的代表人物,得以有机会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鞭长莫及的工业建筑领域进行探索。贝伦斯 并未将经济和效率理解为简陋,在摈弃不必要的建筑装饰的同时,仍然注重 建筑的审美品质 ,这种美是 通过简明的几何体量组合、高效的平面布局、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而实现的。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8、贝伦斯设计的通用公司透平机车间成为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后来格罗比乌斯也以工厂建筑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工业建筑在现代建筑的进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及至格罗比乌斯的德绍包豪斯校舍的设计,其布局和形式语言都深受工业建筑的影响。机器的逻辑已经进入建筑的实践领域,机器的审美特性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图 8格罗比乌斯的德绍包豪斯校舍图 7贝伦斯设计的通用公司透平机车间二、技术的美学视域使 机器美学 得以确立的旗手型人物是勒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他提出建筑师要向工程师学习,建筑应该具备机器般的品质, “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 ”他甚至把希腊神庙所具有

9、的严格的比例系统与精确的模数同机器相类比,以此佐证自己的理论。最关键的是他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了这些想法。二、技术的美学视域密斯用金属和玻璃这样的材料来建造,特别能塑造精准的视觉效果。密斯擅长使用工字钢的组合来丰富建筑立面的构件形式,一方面使建筑显得轻盈,一方面增加了细部的光影层次。不过,整体上虽然密斯也主张 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 ,但其 审美趣味仍希望保留古典建筑的优雅 ,德国的国家美术馆被评论为现代神庙或可说明这一点。图 9德国国家美术馆二、技术的美学视域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其 外面 挂满了各种管道和设施,比之一般的工厂更显凌乱,形式上除此之外也说不出别的了。罗杰斯解释:

10、 “这个中心要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接待和传播文化的中心。它的建筑应成为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机器,装有齐全的先进设备,采用预制构件来建造。它的目标是 打破文化的和体制上的传统限制 ,尽可能地吸引最广泛的公众来这里活动。 ” 图 10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坐落在法国首都巴黎。 1969年,已故总统蓬皮杜决定兴建蓬皮杜中心。 1972年正式动工, 1977年建成。外露复杂的管线的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二、技术的美学视域必须点明 蓬皮杜艺术实践 同柯布西耶的之间的区别,他们是 把建筑形式处理成机器的样子,其设计并非全然是从功能出发的 ,

11、在过程中拒绝了博物馆专家对固定的墙面和天花板的要求, “我们遇到了许多我们不喜欢的要求。我们对业主的要求保持了相当的距离。 ”蓬皮杜中心的形象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建筑师认为建筑应该设计得能让人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活动, 自由和变动性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 。他们说: “这座建筑是一个图示,我们要大家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到外面,是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自动扶梯装在透明管子里,让大家能看清其中的人怎样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座建筑是一种新的美学的宣言。第二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一、技术美的独立 二、功能美 一、技术美的独立技术美作为工业时代所倡导的审美形态 ,最初成为 “工业美学 ”研究的对

12、象。法国工业设计教育家 Y.维埃诺提出了 工业美学 的 “宪章 ”,其中指出:产品的选材和工艺应符合经济原则;产品只有适用,才会有美;产品外观与使用应该协调;产品的美表现在其结构、形式、质料和色彩之中;产品的美不是外加装饰,而具有内涵属性等。图 11 现代生活中的休闲座椅二、功能美技术美也可以称为功能美。就是说这种对象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罗兰 巴特指出: “功能美不存在于对一种功能的良好结果的感受之中,而存在于产生结果之前的某一时刻被我们所领会的功能本身的表现之中 ”。单个沙发的 功能美 ,不是通过人坐在上面很舒适所产生的快感,而 是 沙发的形式在直观中 使人感到坐在上面很惬意所形成的美感 。

13、二、功能美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底层架空,柱子十分细巧,底层车道的半径是当年出产的雪铁龙汽车的转弯半径,以此向工业产品致敬。带形窗是采光器和观景器,内部的坡道犹如传送带保证交通的连续感,自由的平面布局,随意弯曲的墙体脱离了结构的束缚而单纯是分隔的构件,在阳光下曲线的墙体也是造型的手段。近乎方形的平面,使萨伏伊别墅像一个精巧的产品坐落在开阔的绿地中,尽管任何局部的做法都是简单的,但整体上它呈现出机器般复杂的构成关系,光影构成了丰富的立面层次。 图 12 萨伏伊别墅 ,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 柯布西耶于 1928年设计, 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 ,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