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 背 木 耳 袋 栽 高 产 技 术黄背木耳是毛木耳的一个高产菌株,属于木耳科木耳属。它原产台湾,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栽培方法简便,产量高,抗污染,每 100 千克原料可产干耳 1015 千克,最高的可达 20 千克。栽培黄背木耳,原料来源广泛,如棉籽壳、玉米芯、杂木屑、白灵菇菌糠等农副产品及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料。栽培场地广泛,白灵菇菇棚、杨树林行间等都可作为出耳场地。采耳后的下脚料还可栽培蘑菇,也可作为农作物、花木的有机肥料。种植黄背木耳,成本低,效益高。一般每袋装干料 0.60.8 千克,加上菌袋菌种及人工等的成本共计约 0.6 元左右,可产干耳 80120 克,每袋产品利润可达 1.
2、00 元左右,经济效益高于平菇、蘑菇、香菇等。生产周期仅 46个月,它的生产适宜季节正值大多数低温菌无法生长的夏天,填补了食用菌周年生产的空白季节。目前,黄背木耳产量行销全国,尤其东北西北西藏等冬季缺乏新鲜蔬菜的的地区更加欢迎。同时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一、 黄背木耳的生长发育条件黄背木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的环境条件主要有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酸碱度(pH 值)等几方面。(一)营养黄背木耳是一种木腐生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需从周围环境的有机物质中摄取,主要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等几类。1.碳源 凡是能提供碳源营养的有机物质,都称为碳源。适宜于黄背木耳菌丝和子实体
3、生长发育的碳源有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因此,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丰富的棉籽壳、木屑、玉米芯、豆秸等农作物秸杆壳皮和副产品都能满足菌丝和出耳过程中需要的的碳源。2.氮源 指能够为黄背木耳提供氮素营养的所有物质。氮源不足会影响科普传播技术资料2木耳菌丝生长。在配制栽培料和菌种培养料时可以加入含氮丰富的农副产品,如麦麸、玉米面、黄豆粉、花生饼等,可满足其生长需要。3.矿质元素 主要有磷、钾、钙、镁等。磷对菌丝生长起重要作用,没有磷,碳和氮就不能被很好地利用。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可中和培养料中的酸,稳定培养料的酸碱度,代料培养往往在料中加入 1%2%的石灰、石膏,就
4、是这个道理。此外,黄背木耳生长还需要铜、铁、锰、锌、钴等微量元素。不过这些微量元素在普通水和原料中已能基本满足黄背木耳生长发育的需要,不需另加。4.生长因子 主要起催化、调节和促进生长的作用。黄背木耳生长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生物激素等。这些物质是它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需要量极微,一般在米糠、麦麸、玉米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在培养料中加入一部分,就可满足黄背木耳生长发育的需要。一些生长激素对菌丝生长也有作用。如萘乙酸(NAA)能增加产量,在菌丝体发育阶段使用浓度为 12ppm(百万分之一),子实体阶段为 25ppm(不能超过 10ppm)。(二)温度黄背木耳是一种高温型的真
5、菌,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温度不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在 1537,15以下生长极缓慢或不生长,在 15以上开始缓慢生长,20时开始加快,2530生长最快,且菌丝洁白、健壮、旺盛。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1832,2428最适。(三)水分和湿度水是黄背木耳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黄背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均需适当的水分。在菌丝体生长阶段,用棉籽壳作培养料,菌丝生长适宜的含水量为 5565%,其中以 60%为最佳。若含水量在 70%以上,料袋会明显积水,水过多,料中氧气不足,阻止了代谢作用的正常进行,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严重时会导致菌丝死亡。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内空气相
6、对湿度应在 6570%之间。以保持培养料中水分不致过多损失;若低于 50%时,培养料中的水分易于蒸发,超过 70%时,易引起杂菌污染。黄背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随着子实体的3长大伸展,逐步增大空间湿度,耳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5%为宜,低于70%,子实体难于分化和发育;若高于 95%,通气不良,子实体易腐烂或畸形,易感染杂菌。子实体形成初期,空气湿度以 85%左右为宜,这时料中的水分含量在 60%左右为最佳,过干不利于黄背木耳原基的分化形成,即使分化出耳基也会干缩死亡。但料和空气过湿会引起原基和幼耳死亡。因此,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和培养料内的含水量是获得高产的关
7、键之一。(四)空气黄背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场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容易形成、伸展和开片。反之,空气不新鲜,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过多,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也会导致杂菌生长。在菌丝生长阶段,通风换气要求不严,但应保持一定的氧气供给。在配制培养料时,应注意粗细搭配和水分,培养料决不能过湿,以免使料变酸发臭,也不宜装的过紧( 要松紧适度),保持一定的空隙和通透性,以满足菌丝对氧气的需要。在菌丝培养期间,要保持培养室通风和换气。子实体生长和发育阶段,通风换气尤为重要。除选择好通气良好的场地外,耳房中的耳袋数量也要适当。同时要防止煤烟和其它有害气体侵入耳房
8、,切勿燃明火升温,经常保持场地内外的清洁卫生,满足子实体对氧的需要。(五)光照黄背木耳在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阶段和耳片伸展期间均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照。若有较强的直射光照射在耳袋边缘或瓶壁上,就会出现大量原基消耗营养,使菌丝生活力下降,耳片干缩,如果水分不足,菌丝形成间断生长,耳片成熟时间延长,质地坚硬,产量下降,抗杂菌能力减弱。直射光照射减产,散射光照射增产。光对耳片色素形成、积累有重要影响,弱光耳片白色或淡色,强光则耳片色深。光越强,耳片背面的茸毛越长、越粗、茸毛颜色深;光越弱,茸毛越短且细,其色也浅。(六)酸碱度黄背木耳菌丝的 pH 值适应范围为 5.07.8
9、,最适宜为 6.07.5。若 pH 值在4.5 以下或 8.5 以上均不宜于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间适宜的 pH 值为5.28.0,最佳为 6.57.0。4二. 黄背木耳的栽培管理技术(一)场地选择和生产季节安排黄背木耳适应性强,以排水良好、通风、有散射光照射的地点为宜,如菇棚、树林及农作物行间均可栽培,如杨树林套种黑木耳等。耳场应远离污染源,如粪池、禽畜舍圈、仓库、垃圾堆(场)等,并需远离公路。根据黄背木耳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和气候条件,科学地安排制种和栽培时间,一般在第一年的 1112 月份制栽培种,第二年的 23 月份生产耳袋并及时播种。56 月份开始出耳。在此过程中,栽培种需要 3040
10、 天,栽培袋需4060 天才能长满。菌袋长满菌丝后放入较荫凉的地方,到适温期再吊袋出耳。气温稳定在 20以上时为最早出耳时期,由此时间向前推算确定制栽培袋和栽培种的开始时间( 同时要加上制袋时间,如每天只能生产 1000 袋,需要 1 万袋就要加上 1020 天)。季节安排宜早不宜迟,这样,出耳时间充足。我区一般从5 月份开始出耳,到 910 月份产季结束。如果开始出耳太晚,只出一两批就已降到 20以下了,等到次年再出耳,产量、质量均受影响。栽培量达万袋的专业户,就更要注意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如果是工厂化栽培黄背木耳,用人工控制耳房温、湿度,可周年生产。黄背木耳收完的下脚料,可立即用做生产蘑菇、
11、金针菇等的培养料,形成周年食用菌生产体系。(二)材料及器具的准备现以栽培一万袋黄背木耳为例,下面列出所需的材料。1. 培养料及高产的培养料配方棉籽壳、杂木屑(松、杉、柏、樟树木屑等除外) 、玉米芯 (粉碎成花生米大小)及其他农作物秸杆( 粉碎 )共 80009000 千克,麸皮或米糠 10001500 千克,玉米粉 300500 千克,石膏 80150 千克,磷肥 100 千克,生石灰 200300 千克。 黄背木耳高产的培养料配方:生产中使用的培养料配方很多,常因掌握比例不当,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生产中常用的高产配方有:(1)棉籽壳 30%、玉米芯粉 30%、杂木屑 30%、麸皮 10%;(
12、2)棉籽壳 65%、杂木屑 20%、麸皮 15%;5(3)棉籽壳 60%、玉米芯粉 20%、杂木屑 10%、麸皮 10%;(4)玉米芯粉 50%、棉籽壳 40%、麸皮 10%;(5)玉米芯粉 50%、木屑 30%、麸皮 20%;(6)棉籽壳 80%、麸皮 20% 。以上配方中每 100 千克风干料需加入石膏粉 1.02.0 千克,磷肥(如钙镁磷肥、稀土磷肥、过磷酸钙等)1.52.0 千克、玉米粉 3.08.0 千克、糖 0.51.0 千克,另加新鲜石灰 2.03.0 千克。其中石膏粉与石灰一样都是缓冲剂,使培养料的 pH 稳定,石灰还具有杀虫、灭菌、脱蜡等作用。料中加入少量蔗糖,供给菌丝生长初
13、期所需养分,利于菌种定值。补充玉米粉、即增加氮素营养,又利于菌丝的营养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加玉米粉的一袋可产干耳 150 克,但加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杂菌污染。特别要注意的是黄背木耳培养料中不能加入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菌丝对他们极为敏感,加入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菌丝都无法生长。2. 栽培用器材及工具塑料袋:即耳袋,常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5065 千克,袋的厚度为4050 微米,袋宽 1820 厘米,长 3538 厘米 。温度表:测料温和气温。最大刻度为 150的温度表 23 支,测常压蒸锅灭菌时的温度; 最大刻度为 100的温度表 23 支, 测气温用, 干湿温度计1 个,用于
14、测定出耳场房的空气湿度。广泛 pH 试纸: 测培养料的 pH 值,测定范围为 114。铁铲、 火钳、火钩各一把,鼓风机 1 台(为土蒸灶用具)。药品: 甲醛 510 千克, 高锰酸钾 57 千克,用于接种箱灭菌和耳场消毒。95%的酒精 58 千克,点酒精灯用;若兑成 75%的浓度则用于皮肤消毒。 敌敌畏 23 千克,场地杀虫防虫用。 石灰若干,用于场地消毒。接种工具:接种箱 23 个,接种锄 46 把,可用直径 58 毫米的钢棒烧红锻打而成,呈锄状,全长 2530 厘米,用于挖取菌种。 酒精灯 46 盏,接种箱内接种操作用。 100150 毫升的量杯 23 个,5001000 毫升的微型喷雾器
15、 35个,用于接种箱内喷洒药物或局部治虫杀菌。 背式手动或机动喷雾器 23 台。 6500 毫升的罐头瓶若干,用于接种箱内装消毒酒精和用具。灭菌灶: 土蒸灶 12 个,可容纳 10002000 袋耳袋,用于耳袋灭菌。 煤炭 12 吨。菌种:即栽培种,750 毫升的菌种瓶 9001000 瓶,或 300400 袋袋装菌种。(三)代料栽培技术代料栽培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有: 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耳收获等八个环节。1. 培养料的配制: 选择一块平整的水泥地作拌料装袋的场地,每次拌料总量以 500-1000 千克为宜,不要太多,否则拌不均匀。首先,要根据材料选用合适的配方,按比例称料,堆在场地中央
16、。先将石灰石膏磷肥及需添加的微量元素等混于麸皮、玉米粉中拌匀,再加入棉籽壳、杂木屑等主要材料中,干料拌合 34 次,尽量使其均匀。所加的糖要放入水中,全部溶解后喷入干料中,边加水边拌和,使料含水量为 6065%,一般每 100 千克干料需加水 120130 千克,具体视培养料的自然含水量而定,先以 1:1 的量加水,不足再慢慢添加,不能一次加水太多,否则还需加干料,且不易拌和均匀,用水量也更难掌握。掌握含水量的感官标准:料吸足水后,抓一小把料用手握紧,若手指缝间有水痕而不滴下为适度;无水迹,则水分太少,指缝间滴水,甚至成线状流出,则水分过多,可将料堆摊开晾晒到水分合适时再装袋。拌料时剔除料中石
17、块、泥土和粗大的带刺木棒。2. 装袋与灭菌拌好的料先堆放发酵 23 天,发酵时每天翻一次料,让料充分吸水后再装袋。装袋时,边装料边用手压料,使上下培养料松紧一致。擦去袋口两端内外的培养料,扎紧袋口。一个标准的菌袋所装的湿料重量一般是 1.22.0 千克。所装的菌袋要求大小、长短、重量、松紧度都一致,料过松应重装。有条件时,可用装袋机装料。每次拌的料,应一次装完。如当天未装完的料应用农膜盖严,防止失水。下次装料时必须检查水分是否适当,若不足,应补充水分。7所装菌袋应装入大编织袋中,摆成平板,便于记数和搬运,也利于灭菌。袋装完后及时灭菌,以免培养料发酵变质。灭菌时,将整编织袋的菌袋码时袋与袋之间要
18、留有空隙,以利串气,使蒸汽穿透菌袋,灭菌彻底。装完锅后用双层农膜封严,尽量使升温后少漏气。灭菌时最初火力要猛,在 23 小时内使温度提高到 98100开始记时,然后小火。蒸灶内维持 100以上 1416 小时,再焖上一夜,冷却后趁热出锅。灭菌不彻底是生产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原因有:灭菌时间过短、袋码的过多或过紧、达不到规定的温度、温度时高时低、出锅太急、菌袋有细小孔洞等。3. 接种23 月份,气温较低,灭菌后的菌袋中料温降到 2830时及时接种,即抢温接种。袋温较高,有利于菌种成活和生长,并利用袋的余热将培养室的温度维持在 20以上,节约燃料。但抢温接种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如果超过40,会烫死菌
19、种。在 4 月份接种,气温较高,最好安排在每天的早晚和夜间接种,这时空气新鲜,风小,温度较低,减少污染机会,利于操作。杂菌无处不有,特别是老菇场,接种污染率很高。在气温较高时,空气流动快,杂菌更加活跃。也更容易污染。关键在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场地、用具都必须事先灭菌杀虫 。接种前要认真挑选耳种。因为运输中的震动,或保存不当、存放过久等都会使菌种受到污染,所以在接种前均应再一次检查菌种,有污染、破损者决不能用。最好选用在菌丝满瓶(满袋)后 1020 天内或略有褐色耳基的菌龄的菌种。有少量耳基的菌种,只要菌丝健壮,无黄水,不萎缩,无杂斑,一般用后对产量质量均无影响。有污染的菌种,应弃之
20、不用。接种操作必须在接种箱或接种室中进行,以保证接种质量。(1)接种箱接种将酒精灯、接种锄、接种架、75%酒精棉球瓶、菌种等放入接种箱内的适当位置。将菌袋放入接种箱左侧码齐。先在一小瓷碗内放入 5 克高锰酸钾,然后再倒入 10 毫升甲醛混合,并立即封闭接种箱,使其熏蒸灭菌。甲醛熏蒸处理 4060 分钟后即可接种。处理时间一定要充足,时间短杀菌不彻底,易造成污染。8接种时,先用肥皂水将双手洗净擦干,再用 75%酒精棉球擦手 12 次,立即伸入箱中。再一次用 75%酒精棉球擦手,然后点燃酒精灯,将接种锄在火焰上烧 35 次,待自然冷却后再挖菌种。将菌种瓶塞点燃很快用手压熄,去掉棉塞,灼烧瓶口,用接
21、种锄挖去瓶口 12 厘米的老菌丝,再灼烧一次接种锄,冷却。再烧两次接种锄,冷却后插入菌种瓶(不要放于别处)。将袋竖放,打开袋口,把种瓶拿起,瓶口对着袋口,用接种锄将种挖出放入袋口部,将菌种均匀地覆盖在袋一端的培养料上,松扎袋口(另一端方法相同)。接种后的菌袋码在箱的另一端。注意,接种时不能把种块弄的太碎,否则菌丝不易定植萌发;菌种也不能太集中,用接种锄把菌种推到袋口四周的袋端各处,然后用手压一压菌袋两端,使菌种和料贴紧。箱中菌袋接种完毕,取出菌袋。清理杂物,再放入菌种、菌袋,重新熏蒸,重复上述作业。一般每箱接种时间为 6090 分钟。一般 750 毫升菌种瓶可接 812 个菌袋。袋装生产种,每
22、千克可接 25 袋左右。黄背木耳的用种量比其它食用菌的用量大一些。(2)接种室接种用于超过一万袋的大规模生产,接种效率高,操作方便。因接种室要完全封闭,成本较高,费材料,人需在室内操作,会受到较多的甲醛气体危害。接种前一天晚上接种室内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撒石灰,垫上塑料薄膜,将菌袋搬入,并将菌种和各种工具放入。再用煤炉加热甲醛,气化完全后关掉火源。甲醛的用量是 10 毫升/立方米空间。甲醛气化时关闭接种室。次日早晨即可接种。接种前 30 分钟可用喷雾器喷与甲醛等量的氨水或碳酸氢氨溶液,用氨与残留的甲醛作用,以减少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锄和菌种瓶口,菌袋立放,其它操作与接种箱
23、的相同。4. 发菌期管理接种以后,菌袋在培养室内经过 3045 天菌丝长满全袋,称为发菌。在发菌期应对培养室进行杀虫杀菌,控制温度和避光等工作。培养室应选择保温,不潮湿,较通风的房间,以水泥地面为好,便于防治病虫害。墙上刷上石灰,堵塞墙上的缝隙和墙角鼠洞,门窗用黑布帘遮光保温。9室内设竹(木)床架放袋。彻底清除杂物,垃圾,进行杀虫灭菌工作。先在地面上撒上石灰,用 0.5%的敌敌畏,0.2%的三氯杀螨醇等杀虫剂杀虫,再用杀菌剂灭菌,灭菌方法同接种室灭菌。灭菌后关闭门窗 2448 小时,让杀菌剂充分发挥作用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最后将接种后的菌袋搬入,堆码整齐。发菌期间温度要稳定,以 2530最好,
24、低于 20菌丝无法生长,超过35菌丝容易死亡。为保菌丝萌发快,生长迅猛、健壮、营养积累多,可以再发菌的前、中、后期控制为三个不同的温度时期,第 110 天(前期),温度2628;第 1030 天(中期 ),温度 2830;第 30 天后,温度为 2425。这样,前期温度利于菌丝定植萌发,中期温度利于菌丝迅速生长,后期温度略低,菌丝生长健壮,利于分解、吸收和贮备营养物质,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加热保温时,当袋间温度在 28时就要停止加热,否则温度升高会烫死菌丝,因为袋内料温常比袋间气温高 35。在发菌期间,不要忽视保湿。温度高,培养料易失水,因此,培养室空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 6070%,发菌后期
25、菌丝大量增加,空间湿度需更高一些,但不要超过 75%。培养室内湿度不够,可在炉、灶上放一锅水,补充空气湿度。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可适当通风,并在袋上,地面上撒石灰粉,吸收多余的水分。在菌丝培养期间,应控制光照,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要遮光,保持黑暗状态。菌丝生长期间需要有适当的新鲜空气。在菌丝萌发初期,微弱的通气就能满足。菌丝培养后期,就应适当开门窗通气补充新鲜空气,排除二氧化碳,保证足够的氧气维持菌丝正常生长的需要。另外,在发菌期间,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一般每七天要在培养室内用一次杀菌剂,如石灰、百菌清烟熏剂、科达烟熏剂等。每 1015 天要用一次杀虫剂,如敌敌畏烟熏剂、灭蚜烟熏剂
26、、杀螨剂等,还要注意培养室周围环境的灭菌防虫。运输、堆放、翻袋时均应轻拿轻放,以免损坏菌袋,排放好耳袋后,除翻袋外,一般不要随意搬动。发菌期还应该注意防治鼠害。5. 出耳管理10菌丝长满菌袋后搬入耳场出耳,直至采收完毕的一段管理。(1)耳场准备耳场形式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修建或改建。林地、果园、菇棚、作物行间等均可育耳。大规模栽培黄背木耳,可利用林间空地搭简易耳房。耳放最好东西走向,用竹或木材搭房架,用玉米秸草帘作墙,人字顶棚上盖玉米秸或麦草,四周封严,仅留一两个进出的门。有条件的可在内壁附一层塑料薄膜。注意: 耳棚要建成二分阳八分阴的阴棚,既遮阳保湿,又有通风透气的小气候
27、环境,并有小型喷水设备。在杨树林行间也可育耳,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杨树树叶遮荫,合理安排出耳场地,可收到满意的效果。(2)杀虫和灭菌耳场清除杂物后即可进行彻底杀虫灭菌。撒上石灰,施用杀虫剂,密封一天。再用杀菌剂喷洒,密闭数日后通风换气。具体方法与接种室杀虫灭菌相似。(3)开孔催耳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培养 37 天,少量菌袋有原基形成时即可开孔出耳。开孔前菌袋必须消毒处理,因为长时间的培养,菌袋表面落有大量杂菌孢子,或者杂菌菌丝生长,可用 2%高锰酸钾溶液,或 23%的冰乙酸溶液,或 35%的石灰水等浸洗(或淋洗) ,稍晾干就可开孔。开孔的方式有圆形孔, “”形孔, “”形孔等。每排孔 23 个,每
28、袋开23 排孔,共 69 个孔,孔径 12 厘米。开孔后可直接吊袋出耳。并保持相当的湿度,以促进原基的形成。但空间大保湿困难,耳基形成不整齐,最好是采用堆积催耳的办法,即开孔后的耳袋在耳场内堆成“”字形或品字型(注意不要将所开的孔压住) ,四周用薄膜盖住。空气相对湿度可保持在 8085%,在地面、墙角和空气中喷水,每天 23次,早晚需通风一两次(每次约 30 分钟) ,创造一个适合耳基分化形成的环境,耳基可在 37 天内大量形成,此时立即吊袋出耳,每四行留下走道,每串吊挂810 袋,每根棚杆吊挂四串,棚内留有总走道和分走道,总走道东西向,分走道南北向,既保持通风又便于管理。操作时注意不能损坏耳
29、基,又要避免大的11震动以免影响耳基生长。喷水不能堆积在孔口上,否则耳原基会因积水隔绝空气和细菌生长而死亡。应使温度控制在 25以上,提供一定的散射光照刺激耳基分化形成。此法保湿容易,耳基形成快又整齐,只是工作量大。(4)耳片生长期的管理耳片原基由黄豆大小长至桑葚状后,无数“小葚”逐渐伸展开片,有的呈杯状,有的漏斗状或耳状,不断扩大、开展。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保湿 随着耳片的不断成长,需水量也随之增多,此时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草墙四周多挂草帘,向草帘上喷水,每天 3 次以上,保持耳片始终处于湿润状态。耳片小少喷,耳片大多喷;晴天多喷,阴天少喷。要求喷雾状水,宜用手动或机动农用喷雾器(加高压喷
30、头)使水更加细小。不能使水呈柱状或滴状(忌用手泼水或用水龙头喷水) 。当耳片黄褐色,背面茸毛短而细(不太明显) ,表明耳片生长旺盛,水分充足,可暂不喷水或少喷水;若耳片呈灰黑色,背面茸毛长、粗而多时,表明水分严重不足,生长受阻,应立即喷水。喷水时应结合施肥。温度 黄背木耳子实体虽然在 1832均能生长,但 2428最适宜。低于 18生长缓慢,18以下耳原基则难以分化形成。温度经常在 30以上耳片生长快,但薄且易滋生杂菌,易烂耳,应及时降温降湿,在早晚多通风。温度应稳定在 2025,使秋季气温下降前出齐耳片。通气 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出耳,要特别注意通气。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氧气不足,耳片就难以
31、伸展,呈肉瘤状畸形,又极易感染杂菌。所以应随着耳片的生长,逐渐加强通气。氧与二氧化碳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若耳场内有异味,空气较闷,就标志着空气不新鲜,二氧化碳浓度高,必然影响食用菌的呼吸和生长发育,须立即通风换气,并清理场内杂物及破袋烂耳,地上撒石灰粉。每次喷水后也应开窗通风,排除积于子实体表面的水。气温超过 35,中午和白天不宜通风,应早晨晚间通风,天气阴闷或雨天,应加强通风,尤其在连阴雨季节更应多通风。同时要防止干热风的袭击,以免子实体水分损失过多,影响产耳。光照 耳场要有适当的散射光。光线与子实体分化和生长,特别是色泽12等有密切的关系,散射光使木耳嫩,茸毛少而短。一定要防止
32、阳光直射,特别是夏天的西晒阳光,可通过门窗晒到许多地方。受到阳光直射,耳片茸毛长,色深而质硬,质量下降。黄背木耳从原基形成,经过 23 个星期即可采收。这时应注意天气预报,了解或预测采耳后的几天是不是晒耳的好天,并做好一切采耳准备。在采摘前23 天内不再喷水。追肥 随着耳片长大(或采耳后) ,培养料内营养消耗过大,可进行追肥,能增产 2030%,追肥可施用磷酸二氢钾、尿素、三十烷醇等,浓度分别为13、5、 13ppm。当耳片伸展 812 天,根据耳片的大小和数量在晴天下午用喷雾器直接喷在耳片上,隔天再喷,连续追肥 34 次。注意喷洒均匀。若有多种肥料,可轮换施用。喷施浓度不宜过大,喷后不再喷清
33、水,以免冲掉养分。出一批耳后的耳袋,或上年未出完耳的耳袋失水较多,可浸入上述某种肥料中 48 小时,补充水分和养分。温度高或失水少,浸泡时间短;温度低或失水多,浸泡时间长。泡后捞起,晾干表面明水,保温保湿即可出耳。6. 采收、加工与贮存(1)采收 成熟的黄背木耳要适时采收。黄背木耳的成熟标准:耳片全部展开,边缘略卷,颜色由紫红转为紫褐色,稍有白色孢子堆出现,背面黄色茸毛刚开始脱落。此时即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可分批采摘,采熟留幼,采大留小。(2)干制 黄背木耳的加工主要是干制。采收的耳片去杂质,洗净,用晒席晒干。要选晴天清早采下,将带有泥沙、虫害、烂耳的与好耳分开,立即运入晒场分别摊开。待耳采完后
34、去杂、洗净、晒干。出口黄背木耳质量要求是耳片在 4 厘米以上,耳片尽量平展、微卷、无病虫害,无烂耳和流耳,无耳基和杂质。正面红褐色,背面灰白色。7. 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产量和质量。(1)菌种不萌发、生长缓慢或停滞,可能有如下原因:培养温度在 20以下,不适宜菌丝萌发,接种时料温过高,升温时袋堆过大温度太高, “烫死”13菌丝;接种时工具未冷却,烫死菌种;菌种质量差,菌丝老化;培养料含水量超过 68%,明显积水;培养料太细,通气不足,菌丝难以生长;灭菌不彻底,操作时污染了杂菌;有害虫为害;培养料灭菌后 pH 值仍在 8.0 以上,抑制生长;用药不当,如加入多菌灵
35、等,菌丝无法生长。(2)菌袋污染严重,报废率占 7080%,主要原因:培养料过于陈旧,生长大量杂菌,难于杀灭,灭菌不彻底的原因可能是灭菌灶漏气,不保温,有死角,升温不快或达不到应有的温度,炉火忽大忽小,料过紧过湿,热量难于穿透,灶中装袋过挤,热气不畅通。菌袋有很多微细孔隙,或多处破损,杂菌侵入,污染主要是从袋中央向外扩展。(3)接种污染 主要是从接种的两端向内污染。原因可能是:菌种质量差,菌种被污染,操作不严格,未彻底灭菌就接种;消毒时用药量不足,接种箱(室)密封不严,有杂菌侵入;菌袋接触了地面,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或不负责任等。(4)发菌污染 可能因菌袋接种后破裂,封口过松,培养室过于潮湿,培养室陈旧,灭菌不彻底。(5)水包子和水袋子也经常出现,原因如下:培养料中水分不均,局部积水,灶顶凹凸不平,且不规则,水汽冷凝后聚成水流入袋中;火力不稳,时高时低,使蒸汽压入袋内;铁锅内加水太多,水沸腾而注入袋内。以上的问题中,污染是生产中的大敌,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