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9 页棉花栽培技术伊犁棉区属温带干旱半荒漠型气候,干旱缺水是我师植棉团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目前我师棉区季节性缺水 0.6 亿-1.0 亿立方米。棉花膜下滴灌具有省水、省地、省肥、省工、降耗、增产、增效、病虫害轻、改善棉田小气候等特点。通过生产实践与总结,特制定适宜我师(滴灌)栽培技术规程。1、产量指标:籽棉单产 350-400 公斤2、产量结构:亩收获株数 1400016000 株,单株结铃55.5 个,单铃重 5.6 克,衣分 40.5。3、生育进程:播种 4 月 5 日20 日,出苗 4 月 20 日4 月30 日,现蕾 5 月 2530 日,始花 6 月 25 日、
2、始絮 8 月 25 日。4、植株外部形态株高:棉花打顶后自然高度 6570 厘米果枝始节自然高度 1518 厘米,机采棉 2022 厘米。第 1 至 3 台果枝节间长度不超过 5 厘米。第 4 至 6 台果枝节间长度不超过 6 厘米。第 7 至 9 台果枝节间长度不超过 7 厘米。5、亩保苗:15000-17000 株6、肥水指标:(1)施肥:全生育期亩施 150160 公斤标肥,N:P2O5:K2O=1:0.3-0.4:0.05-0.1。第 2 页 共 9 页(2)灌水:常规滴灌棉田生育期滴水 1012 次,全生育期亩用水量 370410 方(包括冬前水 7090 方、出苗水 10 方)。一
3、、棉花的生长特性:1、无限生长习性:棉花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主茎的生长点能向上持续生长,不断地生长果枝,而果枝又可不断地横生果节,蕾铃能不断增加。它的这一特性在生产上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如在生产上适期早播,促壮苗早发,防止早衰和地膜覆盖都是利用的这一特性,尽量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结铃期,来充分发挥棉花的增产潜力;不利的一面,即在水、肥过多的情况下,棉株容易徒长,出现贪青晚熟。2、棉花的再生能力强。棉株的每个叶腋里都生有腋芽,当棉株遭受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后,只要抓紧管理,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就可以迅速恢复生长。如棉花的幼根受到伤害,可再生新根;生长点破坏后从腋芽里可再抽
4、生枝条。它的这一特性,在生产上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不加强管理,会长出许多不必要的疯杈,影响蕾铃发育。因此要适时打杈。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棉花从“现 蕾-吐絮”都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般长达 70-80 天,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管理不当,会导致蕾铃大量脱落,达不到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目的。第 3 页 共 9 页4、喜温好光。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据研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 25-30。而且棉花又是好光的作物,一般棉花在每日 12 小时光照条件下发育最快,而 8 小时光照条件下,由于棉株营养不良,反而会延迟发育。了解了棉花的生长特性,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
5、,才能作到有的放矢,夺取高产。三、棉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棉花从 4 月播种-11 月中旬收完,大约经过 170-180 天,我们把它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来叙述:(一)、棉花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棉花地秋冬耕比春耕效果好,如果没有秋冬耕的地块,要作到早春耕,争取在冻层化透时结束,越早耕越有利于保墒。整地须达到墒、平、松、碎、净、齐。“墒” 即土壤有足 够的表墒和底墒;“平 ”指地面平整无沟坎;“松”指土壤上松下 实,无中层板结;“ 碎”指表土细碎,无大土块;“净” 指表土无残茬、草根及残膜,全田清洁;“ 齐 ”指整地到 头 到边达到角成方, 边成线。这“六字”中“ 墒”是整地成败的关键。棉田基
6、肥用量应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肥料质量等情况而定。棉田的冬灌比春灌效果好,如果有条件要在大地封冻前进行冬灌,没有冬灌的要争取春灌,应抓紧在土壤刚化冻后进行,最晚要在播种前 15-20 天结束。第 4 页 共 9 页2、种子准备精选良种:因地制宜,选用增产潜力大,生长势强,后发性强,抗病,纤维品质优良品种,播前晒种、硫酸脱绒、药剂拌种、浸种:硫酸脱绒能消灭种子外的病菌,控制枯、黄萎病的传播,并有利于种子精选,提高发芽率。3、播种准备:1、适期早播:开春后膜内 5 厘米地温 3 天稳定在 12开播,正常年份在 4 月上旬试播,4 月 10 日20 日为最佳播期。2、播种方式和播量:采用 3 膜
7、12 行机采棉 66+10 厘米、人工采摘 2040+60 厘米等播种方式,一般均采用膜上精量点播,以减少成本费用。3、播种深度:播深控制在 2.53.5 厘米,适墒浅播,覆土 1厘米。4、播后管理(1)及时安装滴灌设备,对于因表墒不足、出苗有困难的棉田,及时滴水出苗。常规滴灌滴水量 10-12 方/亩左右。(2)播种后及时机力中耕,中耕时以不拉膜边为原则,做到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不拉沟、深度 1214 厘米,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二)、苗期的田间管理。一般播后 10-15 天出苗。从出苗-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第 5 页 共 9 页期,大约需要 45-50 天。(1)早定苗:定苗时间掌握在两
8、片子叶展平后开始,12 片真叶时结束。定苗要求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一穴一株,严禁留双株。(2)中耕松土:苗期中耕 12 次,中耕深度第一次 1416 厘米,第二次 1618 厘米,砂土和土质较好地块可以一次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中耕时做到不拉膜、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不拉沟、不埋苗、不铲苗,留保护带 10-15 厘米,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4)化学调控:坚持叶龄模式加红茎比的量化指标操作技术,进行看苗诊断,实行促控结合、因苗调控。一般棉田苗期化调12 次,第一次当 80棉花两片子叶展平就可以化控,根据气候和长势每亩用缩节胺 1-1.5 克, 2 叶 1 心到 3 叶全面化控一次
9、(机采棉可不用控),缩节胺亩用量 1.5-2 克;化控时可每亩配尿素 100 克、磷酸二氢钾 100 克,促苗早发,壮而不旺。苗期一般不需灌水施肥(三)、蕾期的田间管理。 (5 月下旬6 月中旬)蕾期,一般在 5 月下旬现蕾,即植株长出 56 片叶时出现第一个果枝。此期标志着开始出现生殖生长(长花蕾、开花阶段为生殖生长),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即以长茎、叶为主的称为营养生长)。1、及时整枝。第 6 页 共 9 页棉花在进入蕾期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叶枝(俗称“油条子” )生长较快,而且生长量可以超过主茎的生长量,所以要及时地去掉叶枝, 怎样区别叶枝和果枝:第一,叶枝大部分发生在棉株下部几节,而果枝大
10、部分发生在棉株中上部各节。第二,叶枝与主茎的角度小,棵向生长;而果枝与主茎的角度大,接近水平。第三,叶枝一出来不是直接现蕾,而果枝在叶腋处一长出来,第一个出现的就是花蕾。因此从二者的区别来看,果枝出生早,现蕾、开花、结铃也早,而叶枝即使生长快,生长量超过主茎的生长量,但现蕾晚,结的铃较小,消耗养分较多,所以要留果枝,去叶枝。2、中耕培土。在这个时期,如果雨水过大,地经常潮湿,一定要结合中耕除草揭掉薄膜。对于旱、薄地主要是“勤、 细” 中耕保墒,不要太深;肥力、墒足、棵旺或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可适当加深,以切断部分根系,控制旺长。3、防止虫害。6 月份是植保工作的关键时期,6 月 15 日封行前对
11、红蜘蛛要踏查一次,切实抓好棉田红蜘蛛的调查和点片挑治工作,认真防治 12 次,防止中耕、打顶、人工作业等造成蔓延。药剂可选专用杀螨剂,如:三氯杀螨醇、噻螨酮(尼索朗)、苯丁锡、阿维菌素、阿维三唑锡、达螨酮、螨克等,坚决在头水前将红蜘蛛的发生控制在中心株阶段;继续做好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诱虫工作;做好第 7 页 共 9 页大棚和露地蔬菜上蚜虫的防治,防止向棉田迁飞。(四)、铃期的田间管理。 (花铃期俗称“开花结棉桃期”)棉花一般在 7 月上中旬开花,到 8 月下旬或 9 月上旬吐絮,大约经历 50-60 天,这个时期是棉花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平均为 2-3 天长一个果枝,这个时期主要以生殖生长
12、为主。花铃期的管理措施。(1)水肥运筹:常规滴灌棉花花铃期一般需滴水 79 次,6月下旬7 月上旬滴水 34 次,灌水间隔 78 天,每次滴水2530 方/亩,每水随水滴棉花滴灌专用肥 57 公斤/亩(6 月分每次 5 公斤/亩、7 月分每次 7 公斤/ 亩)。 7 月中旬8 月中旬滴水 45 次,每次滴水 3035 方/亩,需滴棉花滴灌专用肥 78 公斤,灌水间隔 78 天。对于土壤肥沃的壤土地、沙壤土地及施有机肥的棉田在花铃期期可以用尿素代替棉花滴灌专用肥;对黏土和中等肥力棉田可以用棉花滴灌专用肥和尿素各加一半滴施,以节约成本,减少费用。(2)化学调控:一般棉田花铃期需化控二次,第一次化控
13、在 8叶至 9 叶进行,亩用缩节胺量 2.54 克。第二次在 7 月上旬打顶结束后,化控亩用缩节胺 1012 克封顶.2、整枝。花铃期整枝的主要内容是打顶尖、打群尖和抹腋芽等。打顶尖:适时打顶,能控制棉株高度,使有效养分能够更好地向蕾铃输送,以增加结桃率和铃重,有利早熟增产。打顶的时第 8 页 共 9 页间,一般棉田应在 7 月中旬打顶;如高水肥、密度小,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应在 7 月下旬打顶;旱薄地、密度大,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可在 7 月上旬打顶。打顶要采取“一叶一尖打顶” 的方法,即摘去顶心,连带一片小叶,切不可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一把揪” 。如棉株生长整齐,应提倡一次打顶;如棉株生长不整
14、齐,可分次大顶,先打高的,后打矮的。打群尖:又称打旁心,就是当每一果枝上长出一定数量的果节时,将其顶尖摘除。打群尖应根据棉株的长势、密度和霜期来确定。本着“ 节够不等 时,时到不等节”的原则,自下而上分期进行。一般棉株的下部果枝可留 23 个果节,中上部果枝可留 34个果节。打群尖要在 8 月 5 日至 10 日分次打完。 3.防治病虫害。花铃期主要有伏蚜、二、三代棉铃虫、红蜘蛛等害虫,及红叶茎枯病、烂铃病等病害。(五)、吐絮期的田间管理。棉花一般在 8 月下旬或 9 月上旬开始吐絮,至 10 月底或 11月上旬,历时 70 天左右。吐絮期的管理措施:1、整枝:后期整枝的主要内容是打无效花蕾。
15、 (立秋后出现的花蕾是无效蕾,白露前后开的花是无效花。 )还要进行打老叶、剪空枝等。请农民朋友们记住:“立秋后出 现的花蕾(即花苞)为无效蕾,白露前第 9 页 共 9 页后开的花,都不能正常成桃(即成铃)吐絮”。应通过打群尖及时摘除这些无效花蕾,否则消耗养分。2、治虫、防烂铃:后期防虫对象仍以棉铃虫和红蜘蛛为主,应抓住时机进行防治。防烂铃。在采取宽行距、整枝、促控措施,调节棉田荫蔽度外,还要剪掉空枝、老叶、摘掉败花。发现烂铃及时采摘带出田外,防止蔓延。3、适时收花,做好“五分”“四净”:做好棉花“五分”“四净”,是提高棉花品 质和品种质量的有效措施。棉花“ 五分” 就是把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留种花、好花、次花、霜前花、霜后花,实行分收、分晒、分轧、分存、分售,四净“即:棉株上的花拾净;铃壳内花瓣拾净;落地花拾净,棉絮上的叶屑杂物去净。以适应商品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