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 信 息 技 术 走 进 品 德 课 堂长沙市岳麓区川塘小学 彭 娟联系方式:13974982990小学品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教育,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但教材中有些观点和规范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在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引入教学过程 ,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把教学中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 ,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的学
2、习变得轻松愉快。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无限潜力,主动出击,让信息技术走进品德课堂,让它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说: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学生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是不够明确的,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理解观点、明白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如果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手段走进品德学科,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知行统一,势必会给品德学科的教学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但如何上好让信息技术走进品德课堂,给广大教师带来了
3、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一、信息技术让教材内容鲜活起来,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现行品德与生活为了突显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在教材的挖掘与生成上的自主作用,教材重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版块安排上下功夫,而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加简要文字提示的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生成教材的空间,也给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当拿到仅有几幅图片和简单文字表述的教材时,怎么上?如何开展活动?这要求教师在对该课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教材进行拓展,将校本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引入教材中,让简单的静止的呆板的画面和文字鲜活起来,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
4、展示,达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目的。信息技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比如教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个主题好大的一个家时,它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这是一个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感受的主题。而教材提供了的画面和文字也无法展示大中华、多民族、多文化的背景。又由于二年级的学生
5、的知识面有限,对祖国和民族的认识模糊,课堂上往往会出冷场和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前我就以爱我中华歌曲为背景,制作了有中国版图、中国名山大川、有故宫长城、有现代城市标志建筑、有古代四大发明和“神七”飞天、有各民族幸福和谐生活情景的课件。上课开始,教师就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通过观看录像感受祖国的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生活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为活动的开展铺垫了认知基础和感情基础。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但这些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材中的照片、画面难以使学生体验到中
6、国被受辱的那种情感,所以此时我就播放一些“圆明圆被焚烧、中国国宝被掳夺、南京大屠杀”等画面,可缩短时空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激起愤慨,体验那时民众心中的悲愤的心情。再如在组织班集体真温暖一课活动时,我在课前精心选取学生见过、听过或有生活体验的各种发生在身边的感人至深的大、小事,如抗冰灾、献血、帮助老弱病残、拥军优属等感人场面,制作成录像课件人间真情。一上课就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在强烈视听刺激中体验到浓浓的人间真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接下来的“营造更温暖的班集体”的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二、信息技术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延展课堂的空间界限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
7、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应来源于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耳熟能详乐于学习的、且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生活实际。因此,让现实生活更多地融入到品德与生活中,让品德与生活更深入广泛地介入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品德与生活中更清晰地了解生活和社会,形成适应社会、热爱生活的能力和品德,是每位品德学科教师的职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
8、果。如组织二年级教材保护水,节约水这一课活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播放家乡青山绿水的风景片,让学生欣赏水之美,紧接着演示水源污染的图片课件,教师话锋随即一转:这些污染的现象你们身边有吗?把你们课前调查到的我们身边的水资源被污染的资料都拿出来。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教学内容牵引到学生生活中去,充分让学生谈自已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告诫人们什么。接着教师再将学生的视角由“我们”身边拉到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播放全国各地水资源污染情况图片课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和残酷性。随后又将学生拉回现实中来,通过观看一些同学在水龙头旁洗手、玩水、打水仗、水龙头也不关的录像课件,通过讨论交流:看了这段画
9、面,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再通过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周边人浪费水的现象的材料,学生深深地明白了哪些行为是污染水、浪费水的行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够避免那些行为。三、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
10、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如:在讲二年级我有一双巧巧手一课时,首先,我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面点图片,水果拼盘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形态各异的制作,制作精美的面点不仅增加餐桌的喜庆气氛,而且能锻炼我们的手指灵活性及大脑创造思维的开发,以及激发学生制作面点及水果拼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己的创意。创作面点和水果拼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份作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 ”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
11、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生机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在讲二年级未来的家乡一课时,我在教育网站上查找“未来城市” 、“超级城市”、“巨型建筑”等各种各样的设想方案展示给学生欣赏,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设计自己心中美好的家园,学生潜能获得
12、了发展,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和想象画出家乡的明天。让信息技术走进品德学科,从而优化了小学品德教学,给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我们的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使用目的不明确,只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走过场;演示中缺乏教师必要的启发讲解,忽略学生的道德思维训练等。学生获得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诸如观察、联想、想象、体会、理解、推理等
13、,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启动儿童知觉运动,唤起他们自身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融进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摘要: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的整合, 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突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 动性: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开 发利用课程资源,让教材鲜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 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 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 习的天地;信息技术为教师创设更
14、生动、逼真的问题 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 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品德与生活 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在各学科中的优势和应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信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
15、教学活动类型。”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通过编制交互性强、介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展现或模拟各种场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突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一、信息技术让教材内容鲜活起来,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现行品德与生活为了突显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在教材的挖掘与生成上的自主作用,教材重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版块安排上下功夫,而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加简要文字提示的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生成教材的空间,也给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当拿到仅有几幅图片和简单文字表述的教材时,怎么上?如何开展活动?这要求教
16、师在对该课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教材进行拓展,将校本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引入教材中,让简单的静止的呆板的画面和文字鲜活起来,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展示,达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目的。信息技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个主题是好大的一个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
17、多彩;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这是一个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感受的主题。而教材提供了的画面和文字也无法展示大中华、多民族、多文化的背景。又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对祖国和民族的认识模糊,课堂上往往会出冷场和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前教师以爱我中华歌曲为背景,制作了有中国版图、中国名山大川、有故宫长城、有现代城市标志建筑、有古代四大发明和“神六”飞天、有各民族幸福和谐生活情景的课件。上课伊始,教师就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通过观看录像感受祖国的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生活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为活动的
18、开展铺垫了认知基础和感情基础。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五上)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但这些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材中的照片、画面难以使学生体验到中国被受辱的那种情感,所以此时播放一些“圆明圆被焚烧、中国国宝被掳夺、南京大屠杀”等画面,可缩短时空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激起愤慨,体验那时民众心中的悲愤的心情。再如在组织班集体真温暖一课活动时,教师课前精心选取学生见过、听过或有生活体验的各种发生在身边的感人至深的大、小事,如抗击非典、抗洪救灾、献血、帮助老弱病残、拥军优属等感人场面,制作成录像课件人间真情。一上课就通过播放录像,让学
19、生在强烈视听刺激中体验到浓浓的人间真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接下来的“营造更温暖的班集体”的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二、信息技术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延展课堂的空间界限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应来源于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耳熟能详乐于学习的、且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生活实际。因此,让现实生活更多地融入到品德与生活中,让品德与生活更深入广泛地介入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
20、品德与生活中更清晰地了解生活和社会,形成适应社会、热爱生活的能力和品德,是每位品德学科教师的职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组织二年级上册教材保护水,节约水这一课活动导入新课时,播放家乡青山绿水的风景片,让学生欣赏水之美,紧接着演示水源污染的图片课件,教师话锋随即一转:这些污染的现象你们身边有吗?把你们课前调查到的我们身边的水资源被污染的资料都拿出来。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教学内容牵引到学生生活中去,充分让学生谈自已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告诫人们什么。接着教师再将学生的视角由“我们”身边拉到了更广阔的空
21、间,通过播放全国各地水资源污染情况图片课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和残酷性。随后又将学生拉回现实中来,通过观看一些同学在水龙头旁洗手、玩水、打水仗、水龙头也不关的录像课件,通过讨论交流:看了这段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再通过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周边人浪费水的现象的材料,学生深深地明白了哪些行为是污染水、浪费水的行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够避免那些行为。又如,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活动中,教师从本地山头的树林对比录像、本地山林火灾照片、鞭炮厂用等课件,给学生强烈的体验和感受。接着再从城区孩子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旧挂历的丢弃、街头广告的滥发、商场货物的过度包装等现象的分析和反思,让孩
22、子们深切的感悟到节约用纸与保护森林休戚相关,节约用纸就得从身边小事做起。三、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
23、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如:在讲二年级第三册我有一双巧巧手一课时,首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面点图片,水果拼盘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形态各异的制作,制作精美的面点不仅增加餐桌的喜庆气氛,而且能锻炼我们的手指灵活性及大脑创造思维的开发,以及激发学生制作面点及水果拼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己的创意。创作面点和水果拼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份作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 自主、合作、探究 ”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
24、、生机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在讲二年级第三册未来的家乡一课时,我在教育网站上查找“未来城市”、“超级城市 ”、“ 巨型建筑”等各种各样的设想方案展示给学生欣赏,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设计自己心中美好的家园,学生潜能获得了发展,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和想象画出家乡的明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优化整合,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我们的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参考资料: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用)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