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下仓散装粮热入冷藏技术探究宋引进(陕西蒲城国家粮食储备库)高温入仓,低温冷藏技术在各类教材和学术资料都分别有成功的报道。实践证明:它对降低粮食温度和水分、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确保储粮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该项目技术深受广大保粮职工的欢迎,但就地下仓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可靠、且较为经济具体的技术资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探索。1 试验的条件和方法1.1 供试仓库根据试验要求,选择我库两座条件相似地下仓为试验仓库,直径为 18m,仓容每座 1800 吨,坡底仓,仓身高度 15.516.3 米。供试仓库粮食的基本情况仓号粮食数量( T)水分(%)杂质( %)容重(g/l)不完善粒
2、(%)入库时间 备注17 号 1800 11.0 1.0 761 5.8 2001.6 试验仓、强通风20 号 1740 11.1 0.9 760 5.6 2001.7 对照仓、自然通风1.2 风机与风道采用压入式通风,风机选用 472114.5A 离心风机,电机功率 7.5KW,转速 2900N/min,全压 258kg/m2,风量 10580m3/h,主风道风速 12m/s,支管道 5m/s,通路比为 1:1.02。主管道总长 12 米,口径 50 公分,支管道长 3 米,口径 30 公分,形状见图 1。1.3 试验方法2 个试验仓全部采用夏季高温入仓(6 月 20 日7 月 20 日之间
3、) ,入库粮温在16.3m18m35以上,水分在 10.5%11.1%之间,入仓粮经高温杀虫密闭后,在 12 月下旬至来年元月底, (月平均温度-2以下,最低在-10以上,湿度在 40%50%)结合长期天气预报,对试验仓进行 6-7 天连续强通风,使粮温和仓温全部降至 4以下,进入密闭保管,空白试验仓号则采取自然通风降温办法。1.4 检测项目水分:表层采用恒温快速测水法,每 2 小时测一次,其他采用湿敏电阻。粮温:全部采用热敏电阻,微机控制,每 12 小时检测一次。害虫检验:每季一次。品质测定:每年 4 月份检测品质变化情况。2 试验结果2.1 表层水分变化与通风时间2.2 温度与通风时间变化
4、曲线2.3 品质变化对照分析单位:mm 2/s、%、分17 号仓 20 号仓 检 测 项 目时间 粘 度 面 筋 吸 水 量品 尝 评 分 值 发 芽 率 粘 度面 筋 吸 水 量品 尝评 分 值 发 芽 率2001.9 4.8 187 74 90 4.7 186 75 892002.4 5.6 198 83 95 5.3 195 81 922003.4 5.8 210 85 97 5.6 205 83 952004.4 5.9 209 84 96 5.5 204 83 942005.4 5.8 210 86 96 5.4 204 80 923 结果分析(1)地下仓机械通风解决了粮食在高温长久
5、保管的难题,达到了低温储存的目的。(2)由于地下仓特有的储粮特性,通过通风的仓房,粮温一般在 3 年以后才能恢复到常温,且全仓平均粮温在以后多年储存过程始终保持在 15-20以内,而没有经过机械通风的对照试验仓粮温要经过 3 年以后才能降到 15-20以内。经陕西杨凌农科院对储存 5 年之久试验仓小麦储存品质检测,小麦发芽率仍稳定在 96%以上(对照试验 20 号仓发芽率在 92%左右) ,粘度、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也没有明显变化,有效地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3)通风后,仓温、粮温可长时间控制在 15以下,实现了无药保粮。(4)技术适应性强。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为机械通风降温、降水,提供了
6、天然条件。通过不断探索,地下仓机械通风最佳时间为每年 12 月中旬至来年元月底,时域广;操作简便易懂,只需一台 7.5 千瓦的离心风机和一套通风管道即可运作。(4)费用低。以 17 号仓储存 1800 吨小麦为例,用一台 7.5 千瓦离心风机连续工作 140 小时(每度电按 0.5 元)即可达到通风降温目的,共需要费用 1050 元,吨费用 0.56 元,而 20 号仓因自然通风发生表层结露,仅出仓、晾晒、电费三项费用就需 3200 元,加上防治费等其他费用 750 元,吨费用就高达 2.27 元。4 存在问题(1)加速了仓壁防潮、防水层的老化速度。(2)由于受检测条件限制,通风的最佳时限有待进一步探索。说明:整个通风过程严禁中途停止,防止形成内结露。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