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给老师的建议.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57355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老师的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给老师的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给老师的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给老师的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给老师的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给老师的建议老师也有不会的 * 老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这是一种美德。 我上初中时,由于英语老师短缺,代我们班英语课的是一位生物老师。第一次上课时,老师是这样作开场白的:“我不是教英语的,由于英语老师不足,决定由我兼代英语。我一边学,一边教,教到哪里,你们学到哪里。没有教的你们不要问,因为我还没有学。 ”课后,同学们都议论。有的说英语老师好,没有架子;有的说从来没有老师还有不会的,英语老师真实在。几句纯朴的话,英语老师一开始就贴近了学生,同学们都感到他很亲切,很实在。 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结果,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英语课总评前,同学们都议论,准备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上课了

2、,英语老师带着温和又严肃的面容说:“这学期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不好,原因主要出在老师。过去的让他过去吧。下学期我好好学,努力教,同学们积极配合,争取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又是几句纯朴的话,打消了同学们紧张心理。据我所知,许多同学都把对英语老师的崇敬之情,全部倾注在对英语课的学习上。 这位英语老师代了我们三年英语,毕业时,我们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六个班中位居上游。 老师在学生面前敢不敢说“我不会” 、 “我不懂” ,说了会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事实上,任何一位老师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全会、全懂。敢于承认是实事求是、诚实谦虚的表现。这样做,丝毫降低不了老师的威信。相反,

3、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更诚恳、更亲切,大大缩小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把对老师的亲近之情转移到学习上,学好老师所教的课程。 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不曾接触过,老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的知识扩展了;学生问住了老师,老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学会了捕捉信息的本领。 装作什么都懂都会的老师,学生是不欢迎的。 老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这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产生人格的熏陶和感染。敢于承认失败 选自给老师的建议 作者:陈茂林 * 承认失败不是懦弱,不是耻辱。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勇气,一种真诚。 我到美国参观访问时,曾听过一个中学数学老师的课。开始讲课后,我发现三个学生爬在课桌上睡觉。这位老

4、师若无其事,照讲不误,既没有提醒睡觉的学生应该听讲,更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训斥学生。就这样,这位老师心平气和、幽默风趣地一直讲到下课,这三位学生才被吵闹的下课声惊醒过来。 我在课堂上很纳闷:为什么这位老师不去提醒睡觉的学生?同时也引起我的联想:像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国内,我们的老师又该是如何处置呢? 下课后,我问这位老师:“你发现没有,在你讲课时,有三位学生睡觉?”他非常轻松地说:“发现了。”稍作停顿,他向我解释道:“第一,我讲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懂了,懂了可以不听;第二,我的讲授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 懂了的就可以睡觉,不听讲课,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我欣赏这位老师分析的第二条:因为没有引起学生兴

5、趣而出现睡觉现象。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是教师通过讲授、示范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了的知识的过程。完成这个转化,就是教师的特殊本领。既然是实践,就存在着失败。我们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是在实践,但很少听到老师说过这节课不成功,失败了。而意识不到失败,是永远提高不了自己的。 意识到一节课失败了,他必然进行反思,总结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吸取教训,加以改进。正像前面说的那位数学教师那样,既然他意识到了兴趣的重要,他必然在以后的讲授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是进步,这就会提高。 所以,承认一些课不成功,不是懦弱,不是耻辱。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勇气,一种真诚。“人贵有自

6、知之明。”只有不断发现并改进不足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拥有爱心 * 拥有爱心,你的前面便是一片光明。 德育报发表过一位班主任老师的文章,大意是:班里的一个学生爱好体育活动,尤其是短跑很出色。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且还经常犯个小错误。一次,学校召开运动会,班主任组织报名时,让这个学生报了 400 米接力,指定他跑第四棒。比赛那天,班主任老师专门备好照相机,当这个学生冲刺时,为他拍下了奋力一拼的镜头。事后,班主任把照片放大,配上相框,很认真地把照片送给这位学生,表示对他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的感谢。并且告诉他,如果在学习上再努一把力,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一定会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位同学

7、接过老师的照片,听了老师的话,心情非常激动。从此以后,关心集体,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与过去的他判若两人。 我们经常说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其实,中小学生并不隐藏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他们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往往无意识地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在老师和同伴面前。作为教师,重要的并不是潜心去发现,而是精心去爱护它、发展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中小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比起成年人来更容易外露,因为他们童心无欺。人的成熟过程,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发挥优势,减少以致根除劣势的过程。老师要善于发现并精心爱护每个学生的长处,让他们的长处在学生时代得以充分展现,并逐步达到相

8、对稳定。此长彼消,他们的短处也会随着长处的发展与稳定逐步被克服。 前面说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可谓精诚所至,用心良苦。他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腔赤诚的情,一颗火热的心。只有自己拥有爱心,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总归是学生,如果他们不需要教育、帮助与引导,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正是由于教师的存在,才使人类文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进步。 老师拥有爱心,前面便是一片光明。表扬可以适度夸张 * 表扬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去研究、去实践。 我在美国的诺福克市一所中学听过一节课。当一个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后,这位老师非常热情地肯定说:“谢谢你,你用一个历史的观点,回答了一个文学方面的

9、问题,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下课后,这位老师特意留住那位学生,邀请我一起与他合影留念,并将这位学生一张美术课的练习画赠送给我做纪念。合影时,我发现,这位学生腿部有残疾。我高兴地接受了这位学生的“礼品”后,这位老师也以同样的热情对我说:“谢谢你,你的热情对他将是一个伟大地帮助。” 我心里想:这位老师为什么如此钟爱“伟大”一词呢?那位学生的回答也许不一定是伟大的创举,我和那位学生合个影也谈不上伟大的帮助,但是这位老师居然这样说了,而且说的是那样动情、诚恳。 经过琢磨,我悟出一个道理:这位老师对这位学生采取夸张的表扬,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他的自尊心,激发他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更应如

10、此。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可以适度地夸张。因为它不是一项科研成果的鉴定,也不是先进模范的评比,谁也不会因为老师的表扬适当夸张了,而批评老师不实事求是。 适度夸张的表扬,与不痛不痒的表扬,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的激励作用大,而且维持的时间长;后者的激励作用小,而且维持的时间短。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热情、诚恳而又适度夸张了的表扬,将对他的一生起到激励作用。 联想到我们一些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显得平淡无力,对学生没有震动作用。批评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去研究;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更应该去研究、去实践。 当然,老师对学生适度夸张的表扬,要因人、困事、因时而异。如果不看对象,不分事件,不管时间,都采取夸张的表扬

11、,也就起不到夸张表扬的作用了。 中小学生好胜心强,自尊心强,富于幻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胜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吧。要争当“大老师” *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最好的药,它能医好所有学生的一切心病。 演讲比赛时,一位学生以“大教师”为题的演讲,博得满堂喝彩。 干部有“大干部”,诗人有“大诗人”,作家有“大作家”,厂长有“大厂长”,经理有“大经理”。众多名称前面冠上一个“大”字,是说他们成就显赫,世人公认,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肯定与敬仰。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教师也应该被尊称为“大教师”!我为这位同学的演讲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 平静下来想,教师能得到一个“大”字,也是不容易的,最重

12、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三条。 第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管学习好,学习差;长得俊,长得丑;家里富,家里穷;家长有一定职权,还是没有职权。凡是学生都去爱,对他们的全面发展都关心。应该说这样的老师就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是教师的希望,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一旦拥有了爱心,就会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一个成绩突出的教师和一个教学平平的教师,是什么形成了他们的这种差别?除了爱不爱学生,就是方法。知识缺陷好弥补,知识陈旧好更新。只要自己虚心、刻苦,是可以攻克这些难关的。但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主要靠自己的长期

13、实践。科学的教育方法集中到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谁就会获得成功。 第三,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仅仅满足于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满足于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增加,适应这一形势,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有同情心 * 同情心是真善美的表现,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一位同学,原本天真活泼,关心集体,学习优秀。但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时精神不

14、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这天,是班主任老师的课。开讲后不长时间,这位同学便低头沉思,显然开了小差。班主任老师问:“为什么最近精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这位同学痛苦地站起来,默不作声。在班主任老师的再三追问下,这位同学才说是他的外祖母去世了。班主任老师不假思考地说:“外祖母去世了,你思想不集中有什么作用?难道你思想不集中她就能活了?”几句无意的话,犹如一盆凉水猛地浇在这位同学的头上,这位同学脸上的表情更加痛苦。 原来,这位同学从小就跟着外祖母,是外祖母一手带大的,和外祖母有着极深的感情。老人的去世,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最近思想不集中,原因就在这里。 这位同学本来需要安慰与同情,但是没有得

15、到。他作何感想?他将如何看待班主任?他能否尽快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 人,应该具有同情心,这是真善美的表现,是维系人与人之间融洽关系的润滑剂。老师对学生更应具有同情心,因为师生之间有着人世间最纯洁、最高尚、最永久的人际关系。同情是爱的基础,爱是同情的升华。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了爱,教师就会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真正动力。 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同情学生做起,乐学生所乐,悲学生所悲,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茁壮成长。严而有格 * 学生是人,他们也有他们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换来的是成功;伤害学生,得到的是失败。 我上高小的时候

16、,学校实行住宿制。30 多个学生挤在一个狭窄的土炕上,因为拥挤,同学之间常常发生争吵。一天午休,我和相邻的同学正在因为相互挤占炕位而发生争执,班主任老师发现了。他面色铁青地揪着我和那个同学的耳朵,把我放在厕所旁,另一个同学放在猪圈旁,罚站。骄阳似火,臭气熏天,我们俩被罚站一个多小时,直到上课铃响了,才被解除。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班主任老师铁青得可怕的面孔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一上厕所便想起太阳下罚站的情景。虽然睡觉时再不敢因拥挤而争吵了,但每逢这位老师上课或他组织集体活动时,我看到的总是那副铁青的脸,想到的总是罚站的事,心里总是带着恐惧、不满与偏见。就这样,这位老师的课我虽然应付下来了,但是没有

17、学好,基础很糟。 我不知道和我同时被罚站的那个同学当时的具体想法,但可以肯定和我大同小异。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们的心理总是有着共同特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大学毕业后我也加入到教育工作者的行列后,对这位老师当时良苦但是用心理解了他是为我,也是为了别的同学。毕竟晚了,因为在我不成熟的幼小心灵里已经留下一块小小的伤疤。 由此我经常思索,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有的是有意的,大量的则是无意的。如何对待学生的过失和有过失的学生,这是所有老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成功的都是各有各的处理艺术,但共同的、符合规律的,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也是人,他们有

18、他们的人格尊严,尤其在伙伴面前,他们的人格尊严表现得十分强烈。因此,当学生的过失属于无意识、并不波及人的品格、是少年天性的自然表露时,老师就不必去理会。当学生的过失属于有意识的,不教育将影响其人格品质时,老师的批评、帮助、直至处分,除一定要严而有格外,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关心,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善待“顶牛” * “顶牛”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做到热情、诚恳、和蔼,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爱护,接受老师的教育就会顺理成章。 在美国一所中学和教导处,我用两个小时观察了他们的工作情况。落座后不久,先后进来七个学生,最后进来的是一个女学生。只见她满脸怒气,不管是不是外国人,一屁股

19、就坐在了我旁边。 教导处一位 40 开外的女士,逐一问询了六个男生昨天没有到校的原因,并让他们回班上课后,从容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热情地坐在女同学旁边,右手搂住女同学的肩膀,轻声地问道:“宝贝,昨天什么事情影响了你到校上课?”这时再看她的脸,已经多云转晴了。女同学告诉她,昨天回家时,几个男学生有意撞倒了她的自行车,致使她的大腿受伤,到医院包扎影响了上课。女士做了一个同情的表示,关心地问道:“伤得重不重?我可不可以看看?”女同学“刷”地把裙子拉上去,果然左腿有纱布包着。女士又问:“今天要不要看医生?”女同学说不需要,可以上课了。女士说:“要不要我陪你回教室?”女同学说不需要。最后,女同学满脸笑容,

20、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教导处。 事后我想,中小学生思想单纯,很少顾忌,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敢于承认错误的。为什么又经常出现顶牛现象呢?第一个原因中他们没有错,或者主要责任不在他们身上。第二个原因是真的错了,但在同学面前,或者在威严的老师面前,顾全面子,不予承认。 所以,善待学生“顶牛”,重要的是老师的态度。如果能做到热情、诚恳、和蔼,学生消除了紧张、记恨、逆反心态,即使真的做了错事,也会大胆承认。同时,和学生谈话,特别是帮助、批评的谈话,一定要在师生两个人之间进行。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爱护,接受老师的教育就会顺理成章。多和学生交流 * 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是朋友,就要真诚相待,相互尊重。 一项调查表

21、明,中小学生欢迎交流型的老师。 什么是交流型的老师?这个调查资料归纳了四点:1、待人公平;2、理解同学; 3、幽默慈祥;4、乐于交谈。 可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和学生讲心里话,是交流型教师的主要标志。 课堂教学是老师主要的、经常的工作,应该看到上课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机会。教学活动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首先是师生之间心灵接触和情感交流,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传达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知识不能恩赐,不能奉送,靠的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如果老师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彻底理解了的知识,像平时与人谈话交流那样,热情诚恳,平心静气,课堂气氛祥和、活跃,那么学生学到就不仅仅是知

22、识,而且还包括老师的人格。 作业批改更是老师与一个个具体学生进行交流的极好机会。由于它是文字交流,老师有充裕的时间,经过深思熟虑,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希望、引导写出来。所以,它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教育作用更大。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几个字,几句话,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朋友关系就要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师道尊严首先是“道”的尊严,是老师的人品、知识、能力的尊严。老师在课余要与学生多交流,放下架子,完全融化在学生中,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成长过程,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对学生的看法与希望。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就会以真诚对待老师。有了亲密的师生关系,老师的主

23、导作用就有了基础,学生的主动精神就有了动力。 多和学生交流,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表现自己,就是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的次数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一位老师向我讲述了他做班主任的经验。 他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他把学生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性格外向,任何情况下都乐于表现自己;一种是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还有一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在老师要 求和自己感到有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也乐于表现自己。他特别强调,无论对于哪一类学生,老师都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树立自信,在喜 悦中得到锻炼。 为了做到这一点

24、,他为学生创造了许多条件,诸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班会发言、各种集体活动等等。只要学生参与了、表现了,他都要热情地、不同程度地给予肯定。 中小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尤其在老师、家长和同伴面前,他们更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这是他们。好胜心强的表现,是他们天真、好奇、向上的天性的表现。作为老师,一定要认识和研究这一心理,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 我们经常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得越多,自信心就越强;体验得不多,自信心就不足;没有体验过成功喜悦的学生,将会在成

25、长的路上留下终身缺憾。 关于“产婆式教学法”的思考 一个新生命的降生,一个知识结晶被学生接纳,都是曙光的到来。每个老师都应像助产士那样:温柔、善良、耐心,并且善于引导。 近日看资料,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一个“产婆式教学法”的观点。乍看,难以理解,教学怎么能和生孩子连在一起呢?细想,有道理,教学就像生孩子一样。当助产士帮助产妇生下孩子,一个小生命降临人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欢欣鼓舞。当老师把人类长期实践总结出的某个知识结晶教给学生,又被学生所理解的时候,老师与学生都会兴奋不已。这样看来,老师教学与助产士助产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迎接曙光的到来。 产妇生产时的主要心理状态是压力大,有恐惧感。需

26、要助产士诚实的安慰和耐心的引导,帮助产妇减少压力,调动产妇的内在因素,才可以顺利生下孩子。如果助产士态度冷淡,动辄训斥,只会加大产妇的压力,增加生产的困难。 教学也是这样。任何学生在任何一个新知识点面前,也有压力,也有恐惧感。因为他们未曾接触过,担心不理解。成年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做一件我们未曾做过的事,学一个我们未曾学过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也有压力,担心做不好,学不会。中小学生更是这样。如果老师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只会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产婆式教学法”中受到启发,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一个平静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

27、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与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与理解的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前者使人的思维受到压抑,而后者则可以使人豁然开朗。当然,攻克知识难关从根本上来说是需要吃苦的。但是,这种苦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觉自愿产生的。只有这样,才算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学生才会做到刻苦学习,也才能体会到苦中有甜,先苦后甜。 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像助产士那样:温柔、善良、耐心,并且善于引导。 说“恨铁不成钢” “恨铁不成钢”的心是好的,但实践证明往往走向反面。应该认真反思这一貌似正 确的传统观念了。 父母对子女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因为父母对子女是无私的。为了子女成人、成才,他们敢打敢骂。虽然这是不对的

28、,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也予以理解。老师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因为老师对学生是无私的。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有时候也做出一些类似父母的举动。虽然这也是不对的,但习惯上都能够接受。可见,恨铁不成钢这一心态由来已久,并且慢慢地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在恨铁不成钢心态的驱使下,说了一些过火的话,做了一些过火的事,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有的教师因此而成了失败的教育者。许多教训告诉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这一貌似正确的传统观念。 中小学生正处在迅速成长发育时期,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处于似懂非懂阶段。他们天真幼稚,幻想得到的是亲情、表扬与循循善诱的引导,对于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是不

29、理解、不接收的。试想,恨铁不成钢用到成年人身上都不一定起作用,对于不懂事的孩子就更可想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老师简单、粗暴,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自信心,拉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严重时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 恨铁不成钢的心是好的,但实践证明往往走向反面。面对新一代,必须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思想。 作业批改的一次革命 批改作业是老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 学生对老师的几个字或一句话看得都很重要,它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许多老师在作业批改上进行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不对做错的题打“”,代之以提示性的语言。比如,属于粗心大意错了,提示道: “细心点,相信你会做

30、对的。”属于概念不清错了的,提示道: “只要理解概念,你一定会做正确”等等。第二,根据需要,不时地加以鼓励。比如,对全部正确的作业,鼓励道:“好”、“真棒”。对书写工整的作业鼓励道: “书写真漂亮,看你的作业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等等。第三,特别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错了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对了的及时肯定道: “有进步,我真为你高兴”等等。 我认为这是作业批改的一次革命,是教育观念更新的必然结果。 习惯的做法是对错了的打“”,现在是在错了的地方简单写出原因,并且鼓励学生,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做对的。虽然分析原因并书写出来要比打“”麻烦得多,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由原来的面对作业到现在的面对

31、学生,是一个质的转变,它说明老师的心里装着学生。正像一位老师说的那样:“批改作业,是老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千万不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不想在作业本上打,生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点阴影。” 用表扬鼓励的话代替批评指责的话,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艺术。学生对老师的一个表情都看得很重要。对老师肯定的几个字或一句话看得更重要。须知,有时候老师关键的一句话会转变以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一时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善意的肯定会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批改作业是与学生的一种交流。学生需要的是帮助、引导、鼓励与表扬。愿我们的老师都在批改

32、作业上来一次革命。 作业批语要有感染力 老师批改学生作业,犹如园丁浇灌、修剪花草、树木,除了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拥有爱心。 我上高小时(当时的小学分初小、高小两段),写了一篇自命题作文。大意是看了一篇文章,很受教育。将来长大了,也要写出许多这样感人的好文章。语文老师批改时,许多地方画了红圈,以示肯定。后面是那工整、苍劲的毛笔字批语: “你很用心,也很有心。有心加上用心就是有志。有志者,事竟成。相信你会学好语文课,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一个学生受到老师的夸奖是很高兴的。尤其是得到老师的书面夸奖,更是高兴,因为那是用文字表达的,更亲切、更深刻、更永久。虽然当时年龄小,对有心、有志、作家还不完

33、全理解,但对老师的夸奖是清楚的。打那以后对语文老师的课总是带着特殊的感情听,每逢写作文、记日记,总想着得到许多红圈圈和类似那篇作文的批语。这种童心,一直带到初中、高中,并且在中学阶段萌发了荤中文、当作家的愿望。后来果真上了大学的中文系。 虽然没有当了作家,但语文老师那几句充满激情的批语,影响了我的一生。 批改学生作业,不仅仅是督促学生,也是老师的一种调查研究。学生的作业,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信息反馈。老师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批改学生作业,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极好机会,老师应该抓住机会,倾吐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第一,不对学生做错了的题简单画“”,千万别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把

34、错误的原因写在错了的地方。第二,用几个字加以肯定,比如“好”、“很好”、太棒了,等等。写几个字对老师来说并不费劲,对学生来说分量却是很重的,因为他得到的是老师真挚的情感。第三,对一些特别需要关照的学生,写几句热情洋溢的话,这些话语可能成为学生对某门功课甚至对他(她)的一生的动力。 愿老师们像园丁浇灌、修剪树木、花草那样,通过大量、经常的作业批语,显示对学生的爱心。学生必将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重视学生的兴趣 感性的兴趣与理性的目的是紧密相连的。兴趣是目的的基础,目的是兴趣的升 华。兴趣是一种动力,一种力量。 一位美国小学老师来我国参观访问。一天,他突然向一所小学的校长提出可否讲一节

35、课。这可难住了校长:这位美国老师一句汉语都不会说,我们的学生一句英语也听不懂,如何交流?这位美国老师表示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翻译。于是,一节课便开始了。 老师走进教室后,示意同学们先离开教室,然后每四个同学为一组,每组放了一个蜗牛,一盘牛肉,一盘粮食,一盘蔬菜和青草,一杯有盖的热水,一杯带盖的凉水。做好准备后,他又示意同学们进来。同学们走进教室,惊喜地发现桌上有这么多东西,特别是还有一个可爱的小蜗牛,高兴得忘了讲台上还站着一位外国老师。他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做示范:先把蜗牛放在热水杯的盖子上,蜗牛爬来爬去,烦躁不安。再把蜗牛放在凉水杯的盖子上,蜗牛一动不动,静静地爬着。不用说话,同学们已经

36、知道了蜗牛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温度。然后把蜗牛放在有肉的盘子离,蜗牛不吃。放在有粮食的盘子里,蜗牛也不吃。放在有蔬菜和青草的盘子里,蜗牛慢慢地小心地吃了起来。同样不用说话,同学们也知道了蜗牛吃的事物是蔬菜和青草。一节课没有说一句话,同学们明白了蜗牛所吃的食物,而且是在活泼愉快、亲自参与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 以上只是一个典型事例。并非要求我们老师都应这样去做,许多课也不一定能够这样去做。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位老师的讲课中受到启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对某件事发生了兴趣,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去追求它,完成它。对于兴

37、趣广泛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是这样。一旦对某门课发生兴趣,他们也会克服一切困难学好它。 感性的兴趣与理性的目的是紧密相连的。兴趣是目的的基础,目的是兴趣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力量。我们老师应该用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的一切活动中来。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勇气。 山西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 1998 年的年会上,专门安排了四位教师讲公开课,其中一位青年教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青年教师的课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课堂提问。听课的 54 位学生,有 28 位学生长短不同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占一半以上。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他总

38、要及时肯定,态度显得那样真诚、热情。对于回答错了的学生,他又是那样平静而耐心,纠正后,总要安慰几句。其中对于一位同学的安慰十分耐人深思,他说: “回答问题是一种挑战。敢于站起来,是勇气和自信的表现,它比对一个问题做了正确的回答更重要。”对于站起来突然哑口无言的学生,他显得那样和蔼、善良,其中对一位同学说的话就充满了高超的教育艺术。他说: “你一定想好了如何回答。但一站起来又紧张了。人都有这种情况,我上中学时就经常出现卡壳,这不怕,子弹在我们手里,总是有用的。”老师还有回答不来的时候,何况我们学生呢?既解除了这个学生的尴尬,又教育了其他同学。听完这位老师的课,我像吃了一顿可口的饭,享受到了课堂提

39、问的艺术。 老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它要达到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将来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堂提问也有艺术,艺术的主角是老师。这种艺术是紧紧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是老师要热情、诚恳、善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把它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更不能因为一时回答不来问题而训斥甚至体罚学生。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老师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40、。如果满足于“好不好”、 “是不是”、 “对不对”等等,听起来热闹,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现象,并没有起到提问的作用。 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说话的人越多越好,这样的课堂秩序说明学生的主动精神被调动起来了。 德育报一位记者采访完一位语文特级老师后,想听这位老师一节课,老师欣然同意了。上课后,语文老师说: “昨天老师备课时,觉得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课有点长,是不是可以压短点。谁来压短点呢?同学们自己。一个人独立思考也行,几个同学相互讨论也行,压一个字也行,压一句话也行,压一个段落也行。但是压缩后,请你认真读一读。第一,通顺不通顺,不要因为压缩了而不通顺;第二,有没有

41、伤害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要把最关键的词句和段落压掉了。现在我们开始压缩课文。” 记者静静地坐着,语文老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有时和同学们讨论,有时静静地听着同学们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同学都开动“机器”思考着、争论着。两节课基本上是同学们在活动,乱”得不可思议。临下课还有两分钟,老师总结说:“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在压短课文,大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压缩并且都有一定的道理。压缩课文不是我们的目的,理解课文才是我们的目的。压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继续讨论,既然压缩了,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理解了,我们就不讲了,下课。” 我们的记者开始不理解:两节课就讲了那么几句话,这叫什么特级教师?但是认真一琢磨,突然

42、意识到,老师讲得就是好,这才叫特级教师。 这位老师的课好在哪里?好在他尊重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习惯上,我们总觉得学生循规蹈矩,教室里鸦雀无声才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其实并非完全都应该如此。老师讲解时,学生当然应该集中精力,安静听讲;要学生自由发挥时,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说话的人越多越好。这样的课堂秩序说明学生被调动起来了,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这才是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要一副脸不要两副脸 老师的威信归根到底来自老师的人格,而不是冷漠威严的面孔。 有的老师与家人、同事、朋友或者不是他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一旦面对自己的学生,原来

43、的脸便冷漠威严。学生戏说老师的脸经常是“晴转多云”。 本来是一副脸,为何变成了两副脸?有的老师认为师生有别,在学生面前,应该有老师的威严,随便了,怕降低自己的威信。 其实这是一种很浮浅的看法。老师的威信归根到底来自老师的人格,而不是老师的面部。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思想狭隘、语言粗鲁,即使他的脸表现得再威严,学生也不会从心里佩服。而一个道德高尚的老师即使像学生一样天真活泼,学生也会从心里敬佩他。所以,老师的威信来自老师的思想情操、道德行为、学识水平和教育艺术,应该在这些深层次上加强个人修养。如果企图用冷漠的脸、吓人的话去制服学生,没有不失败的。 中小学生天真、幼稚、单纯,想问题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复杂

44、。在他们心里,老师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如果在他们面前故作威严,甚至以“师”压人,犹如一朵小花遭到烈日曝晒,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人都具有童心,即使进入老年,也是童心未泯。老师在学生面前焕发童心,重现童形,既是正常的,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它是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为学生的失误而忧虑,热心、诚恳、温和、耐心地对待学生,应该是每位老师的基本涵养。 童心无欺,童心无邪。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具有童心,这是教育的需要。 脸是反映心的。面部表情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你在学生面前必然是一副脸。 一位班主任的故事 一个好厂长可以扭转

45、一个企业,为社会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财富。 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扭转一个班,为社会培养出创造财富的人才。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向我讲述了他带一个特殊班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学校按学生的考试成绩编班。分数高的编入“快班”,分数低的编入“慢班”。演义出去,有人把“快班”叫成了“好班”,把“慢班”叫成了“差班”。我认识的这位老师带的是一个“慢班”。 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她是这样做的开场白: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做咱们班的班主任(请注意,她用的是咱们而不是你们,师生亲情全在这咱们之中)。学校是如何分班的,你们也清楚,说白了,我们班底子比较薄。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钢是由铁炼成的,谁敢说铁不是材料?铁

46、不珍贵?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百炼成钢。”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几十双眼睛进射出诚恳的企盼。 接着,她布置了一项任务:“学校规定,新生入学半个月后,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我们班有没有信心夺得第一名?”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有。”于是,她利用课余时间领着同学们练习,一遍一遍,一丝不苟。果然,比赛那天,他们班得了第一名。 新组建的集体里,第一次有了象征着荣誉的红旗无疑对每一个同学都是巨大的激励,五十多颗心聚集在这面优胜小红旗下,这个班集体有了第一层坚实的钢筋水泥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这个班又在卫生、劳动、体育等方面取得了好几个第一名。她没有满足,没有止

47、步。她知道带领同学们攻克学习堡垒是最大的难关。于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她和同学们滚爬在一起,激励同学们决不在学习上掉队。集体凝聚力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每个同学都怕因为自己的掉队而损害了集体的荣誉。于是,这个班又多了刻苦向上、你追我赶的风气。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第三年总评,在向年级八个班中,她所带的班级排名由原来的第八跃居到第三。 一个好厂长可以扭转一个企业,为社会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财富;同样,一个好班主任可以扭转一个班级,为社会培养出创造财富的人才。 我是这样对待考试作弊的 要让学生知道,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但做人不诚实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比考试更重要的是做人,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人品。 我任原山西

48、省教育学院院长时,虽然也有严格的考试允律,但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经过座谈讨论,决定实行以下办法:考试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二次、三次都可以。如果作弊,根据情节予以处分,直至取消学籍。实行新办法后,考试纪律大有好转。 考试不及格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心理素质也存在着明显差别。即使情况相同和相近,也有偶然失误的可能,正如打仗一样,不可能有常胜将军。 考试作弊是在没有退路情况下的一种侥幸冒险行为。分析其原因,学生都知道不应该作弊,但是在回答不来问题而又想取得好成绩的矛盾心态下,便采取了不正当的做法。 教育学院的学生是在职的教师,所以实行了以上办法。目的是为了让老师们

49、知道: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自己对知识的占有程度和运用能力。老师是凭“本事”工作的,而不能靠作弊。如果老师作弊了,怎么去为人师表? 中小学校和教育学院不一样,但应该如何对待考试作弊是相同的。老师和家长要平静地对待考试分数,既不要忽视它,也不要把它看得过重。尤其当学生失误时,要多一份热情与鼓励,切不可训斥、加压甚至惩罚。老师要把遵守考试纪律作为如何做人的教育实践,让学生懂得诚实做人体现在各个方面,同样体现在考试上。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但做人如果不诚实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比考试更重要的是做人,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人品。老师要正确、艺术地对待和处理考试作弊现象,让学生在道德品质、科学知识等方面都获得丰收。 不要在父母面前批评学生 “表扬要当众,批评要个别。”大凡学生尊重的老师无不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这是 15 年前的事了。 一天,儿子对我说: “班主任让你下午到学校去,有事和你商量。”我如约到了学校。班主任对着我和孩子开门见山地说: “你儿子上课走神,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断下跌,最好换个环境,转到别的学校去。”当着孩子的面我能说什么呢?只好说了些含糊其辞的话。 我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为其转学。只是对孩子说:“班主任老师完全出于好意,希望你能比现在更有长进,相信你会理解的。”孩子默不作声。 从此以后,我发现儿子变了。不再提及班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