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眩晕的解剖、生理及临床 诊 断、 治 疗,主要内容,一、示例病案 二、眩晕-概念&解剖学基础 三、眩晕-临床分类&表现 四、中医眩晕病概述 五、眩晕治疗概述 六、病例分析总结,一、 示例病案,患者彭*,女 ,64岁.主诉:头晕头昏反复发作2月,加重伴四肢乏力5天。现病史:患者2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常感头晕头昏,晕甚时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敢睁眼,行走欠稳,头位及体位改变头晕加重,常有颈项部不适,稍烦燥,夜间睡眠欠安。刻下症见:头晕头昏沉时作,行走欠稳,头位及体位改变头位时稍加重,无恶心呕吐,常有颈项部不适,稍烦燥焦虑,夜间睡眠欠安,四肢乏力,肢体活动尚可。患者发病以来精神软,纳差、二便正常,体
2、重减轻不明显。既往史:有高脂血症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否认心脏病史。,专科检查,无眼球震颤 指鼻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阴性,快复轮替试验稍慢,Romberg征睁眼(-),闭眼(+); 感觉系统正常 反射正常 脑膜刺激征 () 病理征(),辅助检查,颈椎磁共振:C4-5,C5-6,C6-7椎间盘膨出,颈MRA未见明显异常; 颈 张口位:寰枢关节失稳,颈椎退行性性变; 头颅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 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局部双侧分叉处后壁斑块形成,双侧颈动脉弹性降低;,思考问题,思考问题,患者的诊断是什么?(中医、西医),该病的鉴别诊断?(中医、西医),该疾病的治疗?(中医、西医
3、),眩晕(vertigo) 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 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性幻觉 是对自身平衡觉空间位象觉的自我体会错误,二、眩晕-概念&解剖学基础,前庭神经传导径路,1. 系统性眩晕,眩晕-临床分类&表现,1.1 周围性眩晕(真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 如 迷路炎 中耳炎 前庭神经元炎 内耳眩晕症(Meniere病)等,可伴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听力障碍,1.2 中枢性眩晕(假性眩晕),眩晕-临床分类&表现,病变 前庭神经颅内段 前庭神经核 核上纤维 内侧纵束 皮质&小脑前庭代表区,见于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小脑脑干&第四脑室肿瘤
4、颅内高压症 听神经瘤 癫痫等,表2-5 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眩晕-临床分类&表现,病因 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疾病引起 如眼部疾病贫血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神经功能 失调等,2. 非系统性眩晕,特点 头晕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 无眩晕感, 很少伴恶心呕吐 无眼震,眩晕-临床分类&表现,眩晕的治疗,结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风阳易动 年高肾亏阴精亏虚髓海空虚 病后体虚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虚清阳不升血虚清窍失养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湿内生痰阻中焦 清阳不升 跌仆坠损 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气血不能上清 窍 扰 被清窍失养荣,中医眩晕病概述-病因病机,1、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气郁
5、化火 风阳易动2、年高肾亏 阴精亏虚 髓海空虚 3、病后体虚 脾胃虚弱 气虚清阳不升 血虚清窍失养4、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 痰湿内生 清阳不升 5、跌仆损失 瘀血停留阻滞经脉气血不能上升 头脑外伤,清窍失养,清 窍 扰 被,眩晕,中医眩晕病概述-证型,病案总结,1、诊断:西医: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眩晕病(痰浊中阻兼气虚证) 分析:患者起病慢,病程长,症状持续时间久,程度较周围性眩晕轻,且头位变化对眩晕的影响不是很重,无明显眼球震颤,无明显自主神经症状,故西医诊断: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头昏头晕,少气懒言,全身疲乏,面色偏白,纳差,寐欠安,二便平,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故中医诊断:眩晕病(痰浊
6、中阻兼气虚),总结病案,2、主要鉴别诊断 西医:与脑梗死、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相鉴别 脑梗死:一般伴随有明显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或言语障碍,行磁共振检查有明显脑实质改变 梅尼埃病: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特点,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后或睡醒后症状迅速消失。 良性位置性眩晕:体位改变(如起床、翻身)后突发眩晕,持续时间绝大部分不超过60秒,片刻消失。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昏,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头晕) 中医:与中风、厥证相鉴别 中风:一般伴随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偏身麻木、口眼歪斜 厥证:一般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总结病案,3、治疗 西医治疗:扩血管,营养脑神经,予以尼莫地平片,丁苯肽胶囊,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 中医治疗:化痰祛湿,健脾益气之方,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黄芪、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