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歌行教学思路设计一、导语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将学生带入三国时代,激发学生对曹操及其诗歌短歌行的兴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三国演义主题曲的第一句,最早出自明代文人杨慎之手,之后明朝的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说到三国英雄,不得不说到曹操这位枭雄。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浪花淘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在三足鼎立的政治舞台上,他堪称一个拥有文韬武略的英雄;在古代文学的长廊中,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一代枭雄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 ,一起来感受曹操的雄心壮志和求贤若渴!二、作者简介曹操(1
2、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著名的官渡之战是曹操组织的,是以少胜多的战例;他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
3、怀。曹操诗歌大致分为两类: 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 、 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三、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
4、列阵长江,欲一举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 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一天,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他感此景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 四、文学常识介绍“短歌” ,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行”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
5、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五、配乐朗诵和整体感知首先听读短歌行的配乐朗诵音频,然后参照译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获得一个整体感知。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 ,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业未就” 。六、深入剖析思考: 1、本诗划分为几个小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2、各小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
6、 3、各小层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析结构析诗句: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分解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一层表达的内容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设问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比喻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因为功业未就) 。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点评:“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7、。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这种忧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分解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层表达的内容是:思念贤才,礼遇嘉宾。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青青”二句运用了借代和用典,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
8、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 ,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紧接着的四句,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
9、是含蓄的表达方式。点评: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分解 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第三层表达的内容是:渴盼人才,忧思难解。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
10、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点评:这八句是对以上两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一是为求贤而愁,二是表示要待贤以礼。这里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分解 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四层表达的内容是:虚心纳士,竭尽诚心。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曹操以乌鹊绕树、 “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
11、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 ,据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
12、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点评: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七、总结 层次层 意 艺 术 手 法 思 想 感 情一 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设问、比喻、借代 忧功业未就二 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用典、借代、比兴 思求贤若渴三 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比喻、想象 迎仰慕贤才四 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比喻、用典 盼天下归心本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八、思考与讨论1.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
13、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2. 这样一个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的人物,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 三国演义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小说保持一致。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3.“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曹操有“很深的忧” ,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 ,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他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业未就” 。 这些忧抒写了诗人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