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动反馈教学下,目标体系的制定与运用数学课可能性大小课例分析上海市洛川学校 曹联英【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学习了目标体系后,在可能性大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关注目标的达成度。通过运用先进的白板和互动反馈按点作用,创设生活情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词】教学目标制定 互动反馈1、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技能和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2、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学目标虚化: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课堂教学不顾教学目标,课时教学完成后不管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目标的泛化:不管是什么课型的教学目标都大同小异。3、教学目标错位、缺位: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或没有定位,导致内容安排失当,甚至有的没有安排。教无原则,想怎么上就怎么上。以上情况说明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会制定目标,实施教学脱离目标,随心所欲,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教学效果好坏,心中不清楚。尽管教学很卖力,加班加点,但耗时低效,难以创造佳绩。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
3、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目标的导向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研究与实践(一) 、目标体系的感悟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目标定向原则,清晰、具体、可测量。在学习了布卢姆的教学目标体系后,知道了教学目标采用“知识维度”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和“认知过程维度” (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构成了一个二维表。对于相同的知识类型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认知过程,形成
4、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中的动词和名词分别确定“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类别,将教育目标置于相应的交叉单元格中。因此,使用了分类表之后,就能更完整清晰地理解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这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将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认知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二) 、根据目标体系,制定教学目标下面我就以可能性大小这节课的案列进行阐述:教材分析:可能性的大小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可能性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对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以结果能否预知为标准,可以分为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两大类。确定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不确定
5、现象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 “可能性”单元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知识作准备。教材先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然后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自然与社会现象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例:抛一个硬币,它必然要下落,这是确定现象,而抛一个硬币,我们却无法事先确定它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这是不确定现象。学生通过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积累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经验,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6、并能用“一定” “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分析:该目标包含 2 个子目标, “了解”是理解水平。用“一定” “不可能”和“可能”这些字眼描述的现象,它们隶属事实性知识。目标 2: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分析:前半个子目标即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 2.3) ,后半个子目标即运用程序性知识(目标 2.5) 。目标 3:让学生经历猜测、观察、实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分析:学生在猜测、观察、实验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它应归属于元认知。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教学内容 记忆 理解
7、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事实性知识 确定和不确定现象(Ab) (2.3) (4.1)概念性知识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Ba) (2.3) (4.1)程序性知识 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Cb) (2.5) (3.1) (4.1)元认知知识 可能性大小的判断(Da) (2.4) (3.2) (4.3) (6.2)(三)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片段一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师:图上有三个盒子,小丁丁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个黄球,你们建议他从哪个盒子里摸?拿起手里的遥控器做出你的选择?说说为什么?生:选择1号盒子,因为都是黄色球,一次一定能摸出黄球。师:为什么不建议小红从 B 盒或 C 盒摸呢?生:
8、因为2号盒和3号盒里都有红色的球,所以都有可能摸到红球。师:既然2号盒和3号盒都可能摸出黄球,哪个盒子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呢?为什么?生:3号盒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因为3号盒里的红球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就会大。(3)导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简捷地复习了第一课时关于“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知识,并顺利地导入了对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研究,完成了教学目标 1。片段二:(验证可能性的大小)1学生试验前的猜测。(1)师: 老师在这个布袋里面放了红黄两种数量不一样的正方体,摸到哪种颜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
9、 ,然后用遥控器选择。(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大?红色正方体 黄色正方体(3)学生选择。导语:我们这么猜科学吗?在试验的过程中允许改变自己的选择。2学生试验。师:四人一组合作,一名同学摸出正方体,一人用写“正”的方法来记录摸的情况,一人监督,一名同学负责拿着盒子,每次要把球摇匀。3根据试验结果再次选择。(1)师:我们已经试验了20次,算一算红正方体一共摸了几次?黄色正方体呢?看着这两个数据,你们有想法吗?如果再允许你们选一次,怎样选?(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大?红正方体 黄正方体(3)学生选择。4发现规律。师:原来选择黄正方体的同学你们为什么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5进
10、行验证。教师揭开布袋验证。6总结规律。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红色正方体的数量比黄色正方体多,摸出红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大。黄色正方体数量比红色正方体少,摸到黄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就小。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7深化结论。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结果会怎样?如果只摸一次,一定能摸出红色正方体吗?小结:只有摸的次数越多,摸出红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就越大。(二)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1师导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试验提示:摸的次数要尽可能的多,每次摸完放回摇2学生小组合作试验
11、。师:请大家观察统计的数据,结论和你们组原来的猜想一样吗?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3 全班汇报。六个组摸到黄色正方体的多,两个组摸到的绿色正方体多。学生讨论:两个组摸到绿色正方体多这种这种情况可能吗?4得出结论: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5师:我们在猜一猜,试一试的过程中做出了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现在你们能直接根据数量来判定可能性大小吗?.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不了解盒子里装正方体的数量的情况下,先行预测“摸出哪种颜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大?”这显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的含有“碰碰运气”的成份。但是,教师允许学生在观察摸正方体实验的过程中,修正自己最初的选择,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只有根据
12、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去进行判断才是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这个实验初步体验和发现“可能性大小”的规律。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的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强化了对“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有关”这样一个结论的认可,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2.片段三:(可能性大小的应用)每次摸一个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30次,结果会怎样?(1)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 (2)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匀再摸。(3) 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 (4) 摸出的一定是红球1学生选择。2反馈。(二)设计转盘,灵活运用。1师:现在如果你是
13、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如果你是一个顾客,你又想怎样设计这个转盘?现在请我们班这部分同学做商场活动的策划者,另一部分同学做顾客,分头设计这个游戏转盘。设计完后整理自己的设计想法,准备讲给同学听。2动手设计。3学生汇报。(1)商场策划者(2)顾客4.小结: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转盘设计问题,知道了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小。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应用“可能性大小”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应用中深化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检测目标 2 的完成情况。片段四:(拓展与运用)小亚和小胖玩游戏:盒子里有 5 张卡片,卡片上分别写 15
14、的数字,一人从盒子里摸出一张卡片。如果摸到的卡片上的数字大于 3,则小胖赢;否则,计小亚赢。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怎样设计设计才公平?最后一个环节是向课后延伸,引导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检测目标3的完成情况。(4)互动反馈效果分析在整节课中,最终的目标达成度学生完成的情况如何,教师通过学生手里的互动反馈遥控器显示的数据,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控及补缺。按点1题干设计:小丁丁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个黄球,你们建议他从哪个盒子里摸?选项设计:1、A 盒 2、B 盒 3、C 盒这个按点的设计是摸底前测,检测上一节课的教学完成情况,并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引入作了
15、铺垫。学生数据反馈为 100%,说明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充分地感受事件的发生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两种情况。完成目标 1,为实现目标 2 做准备,让学生进入问题导学。按点 2摸到哪种颜色正方体的可能性大?选项设计:1、红色正方体2、黄色正方体这个按点的设计属于知识形成性,第一次是让学生在不了解盒子里正方体数量的情况下,先行预测。结果选红色的有 12 人,黄色有 15 人,两种答案都有人选择。再次选择,学生通过实验,修正自己最初的选择” ,最终都选择了红色。再次选择后让学生体验到,只有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去进行判断才是有科学依据的,通过这个实验初步体验和发现“可能性大小”
16、的规律。按点 2 的设计帮助学生在问题导学中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实现目标2。按点3 这个按点的设计属于终结评测,让学生学习应用数据进行可能性大小推断的数学思考方法。反馈后,94%的同学回答正确,说明大部分同学在应用中深化对可能性大小的规律的认识,检测目标 3 的完成情况。部分错误的同学及时跟踪,反馈错误原因,立刻纠错,让他们辨清概念,掌握方法。三、研究的结论(一)目标体系分类、分层的学习研究可以提高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按难度从低到高的层次区分了六大类认知水平。对于相同的知识类型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认知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题干设计:每次摸一个
17、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 30 次,结果会怎样?选项设计:1、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 2、摸出的一定是黄球3、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4、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同,而教学过程总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可以避免只设计简单的教学目标。如果一堂课仅有简单的教学目标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较高难度水平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能指导教师制定合适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2)目标体系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掌握并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教师就能够用理论分析教案,从而知道教案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实施的
18、教学评价和制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程度高的教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应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学设计的错漏之处,而且也可以展现出教学设计的优点。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合适有效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强的教学评价,只有这三个条件具备了,才有可能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正好可以展现这三者之间的一致性。(三)目标体系有利于构建构建互动反馈的教学方法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次基础上,利用互动反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按点,每次按点后,教师进行了及时地反馈、总结。不仅使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既全面又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想法,也便于同学之间的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参考文献1 互动反馈目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2 年 11 月 总课题组2 互动反馈教学方法的研究 , 2013 年 5 月 潘克明3安德森等著,皮连生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29,86-873屈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