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3780.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6891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378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378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378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378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378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 ,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

2、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刘鹗,字铁云,江苏人。1888 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二、听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本文结构图: 时间: 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 明湖居 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听书( 唱书)

3、 听书前: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点钟: 台下:拥挤热闹(侧写烘托) 。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 。十一点钟: 台下:更拥挤热闹。 台上:男人(丑陋、弹曲、动心 ) 。 十二点半钟: 台下:叫好不绝。 听书时: 台上:黑妞姑娘( 十六七岁) 清脆婉转,百变不穷。 弹罢数分钟:( 侧写、正写)台下:以为观止。两人对话: 白妞更好(映衬对比) 台上:白妞姑娘( 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 正热闹时:无比奇妙、精彩绝妙 台下: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 闹声稍定 台下: 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

4、,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1、戏院盛况(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写黑妞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目的在于:(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使文章

5、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第二课时一、继续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正面描写:出场、演唱、反映三方面写。1、白妞出场先写外贸,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棰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2、白妞说书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大比喻,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赋予声,细致描写,多处用此。人参果:

6、舒畅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 (1)用感觉设喻:通感(2)用视觉设喻:通感(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比喻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作者为了突出白妞演唱还用了对比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节选部分共写三个人物,无论琴师、黑妞都是为了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小结:“水涨船高” 、 “山外青山楼外楼” ,这四处无一处写白妞,实则处处写白妞,这就是铺垫,就是侧面描写,从

7、而烘托的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再出示完整的鲜花图) 。整篇课文就是以鲜花样凸现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铺垫,浑然一体,鲜明生动。二、总结课文:(一)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分别分析如下: 1、 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听书人多: 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 热闹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的

8、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2、 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3、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人能学一两句。 白妞: 只可意会,不可

9、言传,无法学到手 (对比、烘托、先声夺人) 。 4、白妞说书; (1)白妞登台: 貌不惊人 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 就使观众为之倾倒。( 动作、眼睛) (2)白妞说书: 运用大量形象、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声音: 低高极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细无声忽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说唱 ,听觉: 感觉妙伏贴畅快暗暗叫绝 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本文的比喻句,使难以捕捉的没有实体形象的声音美,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实体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听众评价: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两个典故。(二) 明湖居听书一节不涉及谴责的内容,是该书中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所称道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对白妞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 。课后还要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段细心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