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太白中学 王丹【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的第三课,本课内容包含三目,第一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通过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二目:“市”的发展,说明市这一商品形式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时空限制,摆脱管理的直接监视,有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本课内容,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预计新授课1课时,习题讲解1课时。【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但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对历史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概括
2、能力,结合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概况。【三维目标】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4.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文献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教学过程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PPT展示图片史料资料,启发式,讨论式
3、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客观恰当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难点:理解古代中国在“市”的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2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课前问题预设】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导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电视剧大清徽商全方位的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程和人生命运,
4、该剧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慷慨悲凉的营商人生,曲折哀怨的情感历程,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代徽商顽强奋斗的人生足迹,向观众铺陈了一部浓缩的晚晴社会文化史、商业史,呈现一幅流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和凄婉的命运历程悲歌。请思考:中国明清之际形成了两大著名的商帮,除徽帮外还有哪一个?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教学过程: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 请同学们依据课本 17-18 页第一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完成下面表格内容.答案要简练规范,语言通顺。后面发言者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 (预设问题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时间 商业发展表现远古时代商代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唐朝3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先由学生展
5、示,肯定学生的答案,大家讨论的很好,思维也很活跃,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可以总结为以下答案,教师辅以幻灯片点拨小结)2.教师重点强调:宋元的商业: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出现了会馆和商帮3.教师解析: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在这一政策下商业还能发展起来?参考答案:(1)封建制度建立后,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必定得到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定带动为农业服务的手工 业,商业的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经济规律。(3)封建统治者追求奢侈生化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中心商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怎样突破
6、这个难点,采用的手段很重要,我采用让学生结合史料并进行讨论的方式,这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也有利于难点的突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以便于学生整体感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虽然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干扰,但是商业还是不断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分析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通过史料和教材内容整合,突破这个重点知识。另外还要注意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表现,理解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商业还在进一步发展,且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发展。 )二、 “市”的发展1.请同学们依据第二目“市”的发展 ,独立完成下面表格,整合好知识点,答案要简练通顺。后面发言者
7、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预设问题 2,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秦 代 汉 代 南 朝 唐 代 4宋 代 明 清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市场的限制逐渐被取消和新兴市镇的兴起,说到根本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教师辅以幻灯片点拨小结)2.教师重点强调: 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的地点;唐代的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本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不再受管理的直接监管。明清时期的商业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不同时期 “市”发展的情况,以便于学生整体感悟“市”这一商品形式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时空限制,摆脱管理的直接监视,有利
8、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请同学们依据课本17-18页第三目商业都会的崛起 ,独立完成下面表格,答案要简练通顺。后面发言者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预设问题2,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朝 代 主要商业都会战 国 汉 朝 新朝王莽 唐 朝 宋 朝 清 朝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答案。教师辅以幻灯片点拨小结)2.教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市场和城市部分) ,概括古代城市发展有什么规律?参考答案:(1)由最初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化 (2)由军事重镇或者工商业的发展兴起新兴城市,加强了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功能,城市的功能趋向多样
9、化。(3)唐朝以后,南方商业城市明显多于北方。5(设计意图:本目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了解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四、本课小结:1.通过本课知识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商人的命运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农业、手工业是否发达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是否合理内外交通是否便利等(2)商人地位总体来说比较低下,商人的命运受到以上条件的制约和影响.2.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比较全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课内容进一步讨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从商人地位、发展历程、与农业关系、城市功能
10、变化、对外贸易变化等方面分析) (预设问题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1)起源早,历史悠久(2)国内外贸易发达,由受控制到摆脱直接监督(3)市场形式多样,货币种类丰富(4)商业发展推动力城市繁荣(5)商人群体活跃,但地位低下,是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设计意图:之所以在本课小结中设计这几个问题,是考虑到这几个问题与整篇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课文叙述的史实中隐含着这这些问题,所以最后小结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理论认识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前后呼应看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反馈1、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原因是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
11、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6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 B . C. D.3.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州县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4.中国古代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
12、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设计意图:当堂反馈,帮助教师考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掌握情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六、课下作业:(1.2 题 ppt 展示在作业本上作答,3 题在练习册作答)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
13、矣。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 ,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2) 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3) 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7(4) 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1)基
14、本模式:小农经济。(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4) 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2.(2010 年高考节选)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 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 分)答案:(1)加强市场管理。 (2)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3. 学习资源 12 页 “基础巩固 知能提高” ,113 页课时作业。七、教学设计反思: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跃,能完成课前预设部分的问题,整体效果良好,表现出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由于时空跨越较大,这个设计中教师解析部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另外,需督促学生提前预习,方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八、教学板书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北宋:交子 明清:会馆与商帮二、 “市”的发展 草市 夜市 宋:突破限制三、商业都会的崛起宋 汴京 清 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