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556642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 -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 1.1 新的经济环境与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1.1.1 新的经济环境 1. 经济全球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整个国际市场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经济的客观基础在于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国际分工。近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虽然各国之间存在着经济条件的差异,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因而不能形成国际分工。只是到了机器大工业时期,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落后国家都卷入到国际商品交换中,从而使得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工发展成为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即生产国际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已

2、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就提出,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成功地加入到世界市场中去。八十年代以来,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哪个国家能突破建立本国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框框,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参照系,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建立起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的专业化经济结构,这个国家就能快速发展。 ? 跨国企业把许多消费品、机械设备部件的制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专门化的制造任务,分散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去生产,形成了国家之间的专业化经济分工。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商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际流动急剧扩大,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大幅度提高。 ? 现在,在美国市场上,一个日本的佳能照相机可能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的生产者和设

3、计者;瑞士航空公司为了降低劳务成本,已经把财务核算中心搬到了印度。 进入 20 世纪末后,随着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因素的消失或者弱化、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代通信和运输体系的巨大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从而使得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地全球化。这种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更快、更广泛、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或地区被更快、更广泛地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从而使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大大提高。伴随着生产国际化,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开放和合作成为相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最终会出现经济

4、的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终趋势。 ? 到了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各国经济、金融和贸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彼此之间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 凡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都逐步摆脱了本国资源、市场的约束,其经济活动也不再受本国国界的限制。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处于商品经济长河中的高级阶段。现代社会的经济组织与经济形态大多表现为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也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体制,市场配置也就处于经

5、济资源配置的主要位置。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形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逐步 建立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资源配置由主要靠计划转变为基本上靠市场;逐步建立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大力推进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体制改革,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 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方式、经济调节方式、经济管理方式、经济刺激方式和信息传输方

6、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截止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大趋势 ? 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日渐增多 由于跨国公司对利益的追求,它们的全球化经营一定集中在对它们最有商业利益的地区,其资金和技术也只能流向最能使它们获利的地区。具有较大市场规模、较快的经济增长、更高的人均收入、较高水平的现有国外直接投资存量额度、一个更自由化的贸易和经济制度等要素会吸引相对多的国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继续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随着我国加入 WTO,我国对跨国公司投资各种限制性条件已逐步减少。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奏响“步步高”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从合资

7、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 从传统的投资建厂到并购业内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以高起点、短周期抢占市场制高点。 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性研发中心,挟资金优势网罗当地优秀人才,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开展研发。 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现象日益普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跨国公司的挑战,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中国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勇敢面向世界,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

8、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国际化经营市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海尔为例,海尔先后在 106 个国家设立了 3 万多个销售网点和 10 个技术信息网络。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整体战略布局及国际化框架,完成了“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跨越。 又如联想集团,为向海外发展设立了四个阶段:第一步是办贸易公司,以了解市场,选择产品开发为突破口;第二步是成立海外研发中心、建立生产基地和世界销售网络,第三步是 1993 年在海外股票上市,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化战略。第四步是跨国并购。 2003

9、 年 6 月,我国累计在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 7178 家非金融类企业,协议投资总额 147.9 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 100 亿美元。 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 3 万多家。就企业类型而言,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展开。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就行业而言,我国的跨国经营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格局。 我国企业国际融资日益频繁 我国是一个正在进行体制转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都需要继续积极利用外资,并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 就传统理论而言,依据融资方式的不同,我们把国

10、际融资分成两大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指发行国际债券、股票境外上市、设立投向境外的投资基金等几种主要渠道。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与国际金融机构与政府贷款等。 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已有 10 多年的历史,中国概念股先后在华尔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中国股票首次登陆华尔街。1992 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3 年 7 月的青岛啤酒,主挂牌在香港,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 ,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很快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热潮,在 1993 年 7 月份达到高峰。由于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上市公司自身在管理制度、治理结构、

11、公司业绩不佳等因素的影响,1994 年,股价跌到谷底。 第二波: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基础设施类股票。中国股票在华尔街的第二次潮涨潮落的原因与第一次大同小异。 第三波:1996 年底,中国概念红筹股(香港)独领风骚,1997 年 10 月金融风暴终结升势。第四波: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飙。1999 年 7 月 14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同一天,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后,新浪网在NASDAQ 上市,引发中国网络股在美上市的又一轮高潮。 企业确定上市方案时,主要考虑上市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国际证券市场的监管、筹资规模及筹资费用、

12、境外交易所股票平均市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是两种主要境外上市方式的比较: (图略)我国企业集团化的趋势明显 企业集团,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经济实力,代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从管理上,人们普遍认为,大企业或集团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远远低于单一企业组织间的协调成本或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加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企业集团化已经成为现代工商企业的基本标志。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钱德勒在其名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从史学的角度,认为现代工商企业至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其二是内部管理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进行。现代企

13、业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组织,而是一个由多个营业单位构成的大型实体,这里的多个营业单位可能是内部的各种分部或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子公司,从而构成一个以某一核心为主导的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企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只有集团式的巨型企业才能真正代表一国经济的实力,真正代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组建融生产、科研、金融、贸易为一体的,集供产销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形成所走过的路程。 1997 年我国国务院发布 15 号文件,提出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1998 年以后,通过资产重组,我国产生了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如 1

14、998 年,国务院批准石化行业组建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1998 年 11 月,上海钢铁企业实行战略重组,组建了宝钢集团;1999 年,国务院决定将航天、航空、核工业等 5 个军工总公司重组为 10 个集团公司;1999-2000 年,中国电信业也重组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卫星通信和中国联通四大集团公司。到 2000 年,我国已有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 5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2655 个。 时至今日,我国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步伐大大加速,因为,我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已具备了三个条件。 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

15、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子。 近 10 年来在发展企业集团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我国企业迫切要求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现在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企业也被逐步塑造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企业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充足的动力,不断创新,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企业同时也感觉到了空前的竞争压力,预算约束、市场约束不再是软的、无形的,而是硬的、有形的,企业的行为日趋合理化。 顾客需求瞬息万变

16、、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等,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变化,而企业的变化,不论是新产品的研制、还是新市场的开拓,都来自于管理决策的变化,因此,企业管理水平必须提高,企业管理决策必须实现科学化。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企业集团化是现代工商企业的基本标志,因此,企业管理不能也不可能是对单一组织的管理,而是面对集团式巨型企业的管理,它不仅涉及公司总部,而且更重要的是涉及各种子公司或分部,它是一个由多层次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构成的管理体系。企业集团管理应该说没有统一模式,不同的企业集团有不同的特征,而且管理的风格各异,如何强化和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是摆在理论界与实

17、务界面前的一大难题。 从现实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的数量不在少数,但真正管理好的企业为数不多,而管理不好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管理不善的企业集团,问题或多或少都暴露在财务上,集团财务管理失控被认为是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企业集团财务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强烈呼吁。 1.1.2 新的经济环境中集团财务亟待解决的三大难题 1.财务信息国际化 (1)财务信息国际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经济全球化必然需要一个统一的商业语言来实现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财务的国际化问题或者说具有国

18、际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在现实的世界经济秩序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长弗兰克哈丁曾就东南亚金融危机发表评论说:“会计行业没有因为该地区经济的螺旋式下降而遭责备。但是很明显,如果财务披露更具有透明度、更加可靠,并具有国际可比性,则防御性措施可能会在更早的时间被采用” 。由此可见,没有国际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对世界经济会带来何种影响。而在中国,面对 WTO 的特殊环境,解决会计信息的国际化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在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与资本全球化流动所引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标准的国际化全球化:一是商品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二是资本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目前,在商品技术标准全球化方面已是卓有

19、成效,典型代表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ISO9000 系列。任何希望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商品都必须遵循这些标准,否则将不具有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然而,现今的许多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非常先进,可以通行国际市场,但其财务报表却不是按国际通行资本技术标准编制和分析的,而是遵循本地区、本国的会计准则报告,因而根本无法进行跨国融资。 比如,对于处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心的法兰克福或苏黎世的银行家们来说,当他们接到来自十几个国家或十几个公司的贷款申请时,就会同时收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财务报表,这对他们的决策会带来很大的困惑。同样地,当国的上市公司要进入国的证券市场,也会因为财务报表表达方式的不同,给潜在的

20、股票购买者带来决策上的困难。 再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往往遍布世界各地,各母、子公司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编制的各式会计报表,为跨国公司合并报表的编制和经营决策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异常迅速,不仅发达国家和地区组织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组织跨国公司。这就要求身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以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的,以利于其内部经营情况的对比、分析和考核评价。基于相同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和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2)实现财务信息国际化的根本途径与困难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实现财务信息国际化的根本途径。 必要性 要实现会计的

21、国际通用,首先就要求就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标准就是会计准则。这样,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导方针就必然有求统一。会计准则在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制定的基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共同构成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可能性 会计学科的特殊性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提供了本质的可能。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作为复式记账理论基础的会计方程式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遵守的信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都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接

22、受和认可的原则。这一切都说明,会计中一些基本准则、原则和方法都可以为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目标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目标就在于消除或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别,增加相互之间的共同点,使之逐步趋于一致,从而使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国际间具有可比性和同等性。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减少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提高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降低那些在国际资本市场投资、融资企业和国际资本提供者的资金成本以及国际贸易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减少国际贸易纠纷。从这一点上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会给很多国家和地区带来好处。 会计准则国际化困难重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目前来看

23、,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依然不高,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过程也是步履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财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加深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复杂程度。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所特有的财务信息使用群体:投资者、债权人、税务部门、政府以及企业雇员,不同的使用群体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要。投资者需要与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债权人要求了解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税务部门需要与企业纳税有关的会计信息;政府需要与国家预算相关的信息;企业雇员则希望能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发展前景、职工福利等方面的信息。形形色色的使用群体,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得不充分考虑国际会计准则对不同国家之间

24、的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必然大大加深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复杂性。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质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利益之争。 谁在这场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的精神,那么他们在这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运动中将大受其益。因为其本国和地区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调整的差异会很小,同时承担的风险却非常有限。这样,他们将会极力干预全球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而对大多数的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利。就连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利益之争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比较被

25、动的局面。这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的合理、正确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阻力。经济后果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会计准则本身并没有利益倾向性,然而会计信息作为资本计量的度量结果,会对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这些个人或团体行为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其他人或团体的利益,这被认为是会计计量的经济后果。正如其他的度量衡标准一样,人为地调节可以使某些集团受益而同时使另一集团受损。特别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斯蒂芬泽弗提出了经济后果学说以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影响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会计准则对不同的相关利益集团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那些可能会承担会计

26、准则不利经济后果的利益集团必然会干预或寻求各方干预会计准则制定,迫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改变可能对其不利的准则规定,从而使他们通过其它会计活动获得非生产性利益。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秩序性质又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监管机构在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上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左顾右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缺乏足够的权威,其组成缺乏较强的国际代表性。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理事会共有几十人,是由它最初的建立者占据着,而这些委员都是由审计师或会计师组成的。如果能改变委员会的组成,吸收报表的使用者或其他类型的会计师参加,那么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承认委员会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判定者会更容易。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任何国家都不

27、会轻易接受别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多数国家制定会计准则和指南的机构也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成为少数国家的附属品。因此,如果委员会是由少数强大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者组成,那么委员会将成为每个成员国寻求本国最大利益的政治工具。 此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诸多的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成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障碍。 况且,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相对的。目前来看,最多也只能是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一使用,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会计环境的巨大差异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失,会计准则国际化为统一的全球会计准则并应用于全世界范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现今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各个国家和地区仍多使用自己的会

28、计准则。 2.满足内部管理需求的财务信息获取困难 (1)企业对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的迫切要求 信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其作用已毫无疑义。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信息经济社会(1982 年,奈斯比特大趋势 ) ,或称之为知识经济社会(1990 年,联合国相关机构) 。 1996 年,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其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 ,首次提出并强调了信息和知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为了在信息经济社会求生存,在当今激烈残酷的竞

29、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转变,从粗放经营向成本控制转变,从部门管理向企业级协同管理转变,实行科学决策制度,推行现代管理科学。 要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就必须依靠适时、有用的信息才能完成。市场竞争的加剧,不仅要求企业管理做出快速的反映,而且企业管理、决策越来越复杂,要求更多更相关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管理的进步和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依赖于管理信息,由此,企业对管理信息及其质量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 从内部受托责任的多级化来看,按照受托责任学说,任何企业及其它组织,其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受托责任来进行的。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普遍存在规模扩大化、委

30、托人多样化以及组织复杂化的现象,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发生变化。 企业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受托责任的经营目标,保持稳定的企业收益,就必须赋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以一定的责任和权限,从而使受托责任多级化。由于在广阔的业务领域内,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被分级化、分层化。被下放的责权若无监督和控制措施作保证,也无法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所以,其结果就是履行受托责任的各个层级应提供的信息量骤然增大,信息种类骤然增多,信息复杂性骤然增强。 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认为,企业经营决策中依靠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财务信息。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

31、的增加, 20 世纪 50 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管理理论”就认为:“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 ”而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的是信息。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 “管理人员需要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财务会计信息” 。 但是,仅仅依靠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是无法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要求的。会计组织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满足计划与控制的要求,由于内部管理人员有其独立的立场,而且会计组织需要为各种不同的最终用途提供信息,虽然向外部报告的财务信息对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持作用,但充其量不过是决策过程中的情报活动而已,只是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制定决策之初所需的信息。所以,

32、会计组织仅仅提供对外部报告的财务信息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会计工作仅仅停留在事后反映经济活动成果的传统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对会计的要求已超出记账、算账、报账的活动范围,由单纯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核算工作发展到利用这些财务状况的核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的管理会计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与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由决策、计划、核算、反映、监督、分析、预测组成的多种会计职能。 会计人员不仅要完成传统的对外报告会计工作,而且需要增加更多的对内部管理决策服务方面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不再是大多数企业的摆设,而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对

33、会计信息的依赖将会强化,会计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管理,同时,会计也将完成自身的革命,即从核算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将放在会计分析和提供管理所需的有用信息上,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技术将被广泛运用。 我国企业能否根据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环境,及时发挥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管理决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命运,这些直接导致了企业对财务信息要求的变化。财务信息不仅要反映、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还必须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企业对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 信息经济时代的宏观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

34、的,而在信息经济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设备面临随时被淘汰的危险,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金融业务的复杂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企业面临的金融市场也是变化频繁。这样,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和财务风险水平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对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管理用信息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改善决策质量的基础,在企业生成和使用管理信息的过程中,内部管理用信息的适用性、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是主要评价标准。事实上,管理信息的这四个质量特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动态发展的。适用性管理信息是经过综合、分析、加工过的信息,以满足

35、不同管理层次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适用性是以内部管理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为基础的。 因此,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资源的“四性”是必要的基础。 3.企业获取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非常困难 财务信息分为对外服务与对内服务信息,而对外服务的财务信息是稳定的,主要向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以及外部使用者提供本企业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要受“公认会计原则”及证券交易机构的限制,有法律规范及一系列的会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正是因为比较规范,软件开发有据可循,软件实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如前所述,对外信息满足不了企业各级管理决策者的需求。 内部用财务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36、内部利用财务信息的目的是提供促使组织内成员更容易实现组织目标,能进行合乎事实的判断和有效决策的信息。恰当地判断和决策所需财务信息的性质和种类都是广泛的、多样的。这些信息中的某些东西的基本性质与会计报表的信息相同,但有时表现得更详细。在理论上,对内服务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往往被设定为会计主体中的决策者或管理者,在企业中存在着各个层次的决策者,他们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对内服务财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必然包含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而不仅仅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管理人员的范围比较广,对信息提出的要求也会多种多样。 内部用财务信息加工手段的多样性:服务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其信息的加工手段依具体的目标而定,

37、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信息的输出是基于管理上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所以,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由于对内服务信息是千差万别的,与业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稳定性差,并要求及时提供,因而,对内服务财务信息的加工手段必须依具体的目标而定,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我国的财务系统是为了替代手工记账,从以会计核算对外报告为主要目的传统会计中产生的。因为中国财务制度的特殊性、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对电算化事业大力支持和对国产财务系统的特殊保护因素,这一阶段的财务系统基本上是模仿手工处理方式,以满足对外报告信息为目的。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反应灵敏,提高经营效率,企业需要大量的各种对内服务的财务信息,获得

38、这些信息如果仍旧依赖于旧的方式,其搜集信息的范围可想而知是非常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对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特征以及对内部管理用财务信息在质量上的高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采用传统方式很难获取这些信息。 3.加强财务实时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困难 (1)企业集团需要通过加强财务控制来协调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由于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多个法人的联合体;企业集团“金字塔”式的组织形式,决定了母公司位于顶端,并以资本为联结纽带,依据产权关系形成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子公司。母公司凭借产权所赋予的控制权,对各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但各子公司又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对外有一定的

39、独立处置权,为此,母子公司之间在经济利益关系上既相互依赖,又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集团型企业管理体系。 对于分公司,集团的财务一般采用的直线职能制的控制模式,具体而言,又可分为对资产处置、现金调配等纳入集团管理的集权模式和财权下放的分权模式,但是,都很难避免“集易死,分易乱”的两难选择,集团的财务监督成本较大。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主要联接纽带是资本,集团成员独立的法人地位决定了只有从财务角度实施一体化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使企业集团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利益上的整体。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从总体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关系问题。集权与分权是对企业权利分配的两种对立的措施,集

40、团既要是一个协调、互动、高效的组织,这样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又要是一个遵循法律上的相对独立性的、直接面对竞争和市场、创造宽松氛围以利于创新的组织。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企业集团都是在控制与自由的两难中寻求一种集权与分权的平衡,都应遵循“有控制的分权”这一原则。 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已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集团企业本部普遍面临下列问题: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监控困难、信息管理成本高。因此,实行财务集中监控已经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统一财务管理核算,加强监督控制的迫切要求。 加之近年来,我国的集团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在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

41、挑战的情况下,集团企业需要能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的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及时、准确做出有关决策。因此,国际和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要求集团企业对自身有更全面的了解,而集团企业要想知道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实力到底在哪儿,这样才能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但是,金字塔似的组织结构一直是我国企业运营的构架,这种层层分级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时至今日,企业经济活动量大大增加,所处的经济环境变化无常,原有的管理模式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同时可能导致企业整体目标欠优化和各分部目标相冲突等问题。因此,为了整合财务资源,提高竞争力,集团企业往往需要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

42、2)加强财务实时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很困难 对于财务集中,有三种不同层次的集中,即报表的集中、凭证的集中、交易的集中。最普通的集中对一个集团企业来说,是每一家能够给他提供比较完备的财务报表,这种集中很难避免有假账、假表的情况。报表集中是最容易达到的,也是水平最低的集中。凭证集中,实际是财务信息系统的集中,财务的核算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都集中到总部处理。交易的集中,则是更高层次的集中,即整个交易的数据从源头来,减少中间的输入环节。 财务系统作为我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企业应用系统,以前在大多数集团企业并没有和其他信息系统相连接,更没有和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相连接,企业中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一个个信息孤

43、岛;甚至于在集团企业中,总部与各分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也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加强财务的实时监控,实现集中管理,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技术条件不成熟,管理软件及其应用的发展步伐还没有跟上集团企业的现实需要。 1.2 多报告系统是企业的必然要求 1.2.1 多种会计法规环境下的要求 1.中外会计法规差别 世界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分为五大模式,即美国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德国会计模式、法国会计模式和社会主义会计模式。这几种会计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美国会计模式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保护投资人,尤其是保护潜在权益投资人的利益;英国会计模式注重真实和公正,会计制度主要是保护债

44、券、股票持有人和债权人;德国会计模式是以德国及北欧国家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以强调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应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法国会计模式是以法国及周边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以强调会计处理应服从税法税则的要求、并与其保持一致;社会主义会计模式是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这种会计模式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而逐步消失。 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在具体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有关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

45、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大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 (1)几种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体系介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包括 30 项准则和注释。 由于各国会计体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方

46、式的差异,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在各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不愿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在日本,会计准则是由日本政府制定的,而日本政府尚没有意向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会计准则,然而,如果他们觉得本国的会计准则更好,则会保留自己的会计准则,同时让国际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试用三至五年后重新考虑是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代表较高会计水平的美国,目前则要求外国公司必须采用美国会计准则或调整至美国的会计准则。美国甚至希望国内公认会计准则能为全球所接受,等等。 欧盟决定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欧盟国家的上市公司自 2005 年起使用该准则,除此之外,国际财务报告准

47、则还为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譬如南非、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等。会计师在为欧盟公司及其联营公司、子公司做账或者审计时,都会用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师在处理美国公司或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账务时,就会接触到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是为约 12,000 家美国上市的公司制定的,亦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指定要求的。在美国有股票或者债券上市的外国公司并不需要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公布账目,但是必须准备相关的调节表,为美国投资者提供详细信息,说明如果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48、所报告的净利润和净资产会有何出入。 对于美国的非上市公司,虽然没有一般的归档要求,但是,有大约 15,000 家非上市公司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来准备账目,有的是根据银行借款的要求行事,有的则是自愿的。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为广泛,它包括数百条准则、注释、观点和其他权威性的规定。 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国市场也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但这种接轨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必

49、须要有一种国际通用的“工商业语言” 。因此,中国的会计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使用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模式,制定和发布具体会计准则。 我国实行会计改革的一大特点是要把会计处理的部分权力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确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 1993 年开始实施新的 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之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最近一次修订是在 2000 年 7 月 1 日生效) 是中国会计领域的最高权威。它规定了所有企业有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责任,包括对会计核算的性质和作用的定义以及基本原则,另外, 会计法亦授权财政部管理会计事务和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在 2000 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关注财务会计及报告的事宜,如账簿记录、财务报表的编制及报告实务。除不对外融资的小企业外,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适用于所有企业。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