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 东北三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 分)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是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画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
2、象和情象内容。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汉字的点、画、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
3、笔笔画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始终重视形神关系、持续解读形神关系,也就逐渐成为中国书论、画论、艺论、文论,乃至整个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中国书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文化现
4、象,它具有中国文化思维共有的“三易”质地,也就是说,在总的方面它诠释了“简易、变易、不易”的思维。“简易”不是简单化,而是统摄、宏观、浑一地在各种关系的综合把握中看问题,是统摄提升具体而又庞杂的现象,简化、转化为总体感觉的能力。“变易”不能乱变,要根据你创作的具体情况去实现符合规律的变化发展,但又要有“不易”精神,执守本质、执守原则、执守规律。字体和书风就是“不易”,经典和传统就是“不易”,碑帖和程式就是“不易”。2在“简易”思维和写意表神精神统摄下,辩证处理好“不易”和“变易”的关系,是书法创作之精要,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之精要。(摘编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书法以特有的形态,体现着中国人既规范又潇洒的人格价值和既守格又破格的文化精神。B.汉字书写经历了描摹事物到音指与象指结合,再到书与画实用功能分离,最后书与画艺术审美重又结合的过程。C.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比其他纸笔拥有更丰富的语汇,在书写和表达内容上的空间也更阔大。D.中国书法的特征与“三易”思维有着紧密联系,“三易”思维完全可以诠释中国书法这一文化现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汉字书法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人们在汉字的变化与布局中能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6、。B.文章第二段逐层递进论证,汉字书写元素的多形态多方向性笔画特性,比书画同源的造型特性对我们的文化思维和艺术思维产生的影响更广泛。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演变过程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重形神不仅是书论、画论、艺论、文论的特色,更是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特色。D.文章第四段进一步论述了不管是书法创作还是中国文化发展,都要在“简易”思维和写意表神精神统摄下,辩证处理好“不易”和“变易”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汉字没有飞扬的线条和变化的布局,我们也许不会从中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B.简化、抽象
7、、变形,再演变为符号,是汉字由象形的图画开始演变必经的过程,其中也有审美层面的追求。C.汉字的多形态笔法、多方向性写法,促使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等许多观念在现代逐步发展起来。3D.对形神关系的重视,对“三易”思维的总结,体现了中国文化思维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也可以在汉字书法中得以体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 湖北八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炫目秋景话乡愁刘醒龙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宣化店
8、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
9、的意志。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
10、,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4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行万
11、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这样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
12、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个山沟与山头。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起云的天空忽然
13、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雨落久了盼晴,天晴久了盼雨。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意在突出大悟是一个革命老区,为后文写金岭做了必要交代。B.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乡村的忧虑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C.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其是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5D.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
14、老人,表现了金岭老一代人仍然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5.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解。(6 分)答: 6.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6 分)答: 6答案精解精析1.B A.“规范”与“潇洒”、“守格”与“破格”之间是选择关系。C.原文意思是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而有丰富的艺术语汇,在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上空间阔大。D.原文意思是中国书法特征在总的方面诠释了“三易”思维。2.B 无中生有,没有进行比较。3.C 原文第二段意思是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等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4.D 曲解文意
15、。几位老人看到游客的到来,看到村子的变化,就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所以他们脸上才挂着笑容。作者认为“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也是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肯定。5.答案 “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2 分)具体指: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但当地人迷恋此地。(2 分)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2 分)解析 要结合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作答。具体可以借助该词的本义,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推断其含义;也可
16、以依托表现手法分析含义;还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或者作者的情感态度挖掘深层含义。如“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由第三、四段内容可知,“娇羞”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由第五段内容可知,“娇羞”也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苦。6.答案 举例分析: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过九旬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精神。作用:作者抓住景与人、事的内在关联,或精当议论,或以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将它们勾连起来,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两者有水乳交融的效果。解析 答题的时候要抓住写景与写人记事相结合的例子,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例如文中既写了银杏树的黄叶之美,也借其“娇羞”的特点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和平年代村民的贫穷。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达到了写景与写人记事水乳交融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