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的时间去哪了?放署假前学校要求我们阅读给老师的 100 条建议,又要写读后感,有什么新意吗?可当我细细品读后,不禁被作者的智慧所折服。一本书带着我走进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宝库,把我领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领域。对于怎样进行教学准备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
2、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回想自己准备每一节课的时间和这短短的 50 分钟相比是多么大的差距。而差距的根源就是读书太少。我总是推说哪有时间读书呀?我们做中职教师的真的累,工作时间远远不止上班的八小时,有时八小时之外花的体力、精力比八小时之内的还要多。每天除了给学生上好课外,还要挤出时间来备课,处理学生的作业;更重要的是,教师这个职业不比其它行业,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培训、进修学习,为自已不断的充电总之,一大堆的琐事等着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搞教研,做研究型教师,一天只有 24 小时,以上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晚上回到家
3、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时间去了哪儿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艺术;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 ,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他们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们的分分秒秒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那我的时间到哪里去了呢?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学校为何一直要求我们假期多看书、多写读后感,那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对我而言,我要在熟练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广博地吸收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同时我还要多读那些能拓宽我视野的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样一来,终会有回报的!材料系 张冰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