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防汛预案.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556012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防汛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防汛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防汛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防汛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防汛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适用范围 .11.4 工作原则 .12 城市概况 .12.1 自然地理 .12.2 社会经济 .22.3 洪涝风险分析 .22.4 洪涝防御体系 .32.5 重点防护对象 .43 组织体系与职责 .53.1 指挥机构 .53.2 成员单位职责 .53.3 办事机构 .64 预防与预警 .64.1 预防预警信息 .64.2 预警级别划分 .74.3 预防预警行动 .74.4 主要防御方案 .85 应急响应 .10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10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12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135.5 应急响应

2、结束 .146 应急保障 .14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4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15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15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15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156.6 社会动员保障 .166.7 宣传、培训与演习 .167 后期处置 .167.1 灾后救助 .167.2 抢险物资补充 .177.3 水毁工程修复 .177.4 灾后重建 .177.5 保险与补偿 .177.6 调查和总结 .178 附则 .178.1 名词术语定义 .17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18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188.4 预案解释部门 .188.5 预案实施时间 .18第 1 页东港市城市防

3、洪应急预案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减轻洪涝灾害对东港市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高效有序地开展城市防洪抢险救灾工作,做好防范和处置因暴雨、洪水、台风、潮汛等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保证城市抗洪抢险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预案。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城市市区内洪水、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及应急处置。1.4 工作原则1.4.1 贯彻市长负责制,分管副市长任城市

4、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负总则,城建局长、大东区、新兴区、新城区、开发区主任、大东港务公司经理、华能丹东电厂厂长任副总指挥,具体分管防汛、抗洪、救灾的工作。对总指挥负责,做好与部门职能相应的防汛准备和防洪抢险救灾的实施工作。1.4.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洪方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极大地调度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做好抗洪抢险工作。1.4.3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密切结合东港市区防洪、防潮、排涝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城市发展规划以及防洪设施的建设情况,在逐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补充、

5、完善。1.4.4 城市防洪预案编制从东港历年来防汛、防潮、抗洪、抢险、救灾的实践经验出发,尽力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2 城市概况2.1 自然地理2.1.1 城市地理位置第 2 页东港市城市位于东港市域东南部,鸭绿江入海口北部,东经 1232212422;北纬 39454015之间,与朝鲜半岛隔水相望,城区规划面积 38.7km2,其中建成区面积 15.9km2。城区属滨海地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在 2.53.5m 之间,平均地面高程在 3.0m 左右,且北高南低,平均地面坡降 110000。2.1.2 所在

6、流域与河道、堤防、水库等的关系大东沟河是东港市东部地区排水河道之,自北向南在鹤大公路平安桥处进入城市,于大东港区西南侧注入黄海,是东港市城市排水的唯一承汇河流。该河系由大东沟干沟及其支流土房沟、二道沟等组成,流域内有十字街水库、大楼房水库、田家沟水库、七股顶水库、孟家水库等 5 座小型水库。大东沟穿越城区段 9.36km,岸线长 14.924km。为弯曲型河道,河槽基本稳定。洪水由上游水库池流及区间来水组成,且受潮水顶托影响。2.2 社会经济东港市位于鸭绿江入海口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薪岛、绸缎岛隔江相恃,其城市人口 12.7 万人,建成区面积 15.9km2,年产值 37.8 亿元,固

7、定资产总额 97 亿元。 东港市区的交通比较发达,陆路距沈阳市 323km,大连市 330km,丹东市37.3km,201 国道在城市北部自东向西穿过;水路,距大连市 157nmile,营口市330nmile,烟台 215nmile,韩国仁川港 286nmile。东港市有国家级大型企业华能丹东电厂;省级丹东港大东港区;省级大东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东港市 85 个内外资工业企业。2.3 洪涝风险分析2.3.1 洪潮特征东港市是我国北方年降水量最多地区之一,降水偏多,时间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水。除大东沟干流外,一级支流土房沟流域面积 43.59km2,二道沟流域面积 30.03km2,也是大东沟洪水的

8、一个重要组合。流域降雨再遇天文大潮,海水顶托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大东沟口外海域属强潮海湾,正规半日潮,平均涨潮历时 6h6min,落潮历时6h9min,一个周期约 12h25min,据大东港验潮站 1982-1997 年 16 年实测资料,历年逐月最高潮位现测值3.5m,接近械区地面高程,且出现的概率达 75.5,汛期 69 月份,出现概率达 88.93。东港市地区年降水量 675.511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 967mm,且年际间变化很大,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的 2.3 倍,年内月季间降水量变化更大,在汛期 6 月下旬到 9 月上旬,降水量占全年的 59.7,而 7、8 两月占全年的 51.

9、2,因此,暴雨洪水也多发生在 7、8 月份。第 3 页不同频率洪水的水位流量表 表-1P=2% P=10%水位(米) 流量(m 3/s) 潮位(m) 水位(米) 流量(m 3/s) 潮位(m)大东沟 4.64 604.51 4.6 3.98 456.46 4.35红旗沟 4.498 150.57 4.6 4.193 114.31 4.35二道沟 4.054 99.54 4.6 3.989 54.43 4.352.3.2 城市防洪(潮)现状、标准城区内分成两个防洪区,防洪标准不等,新城防洪区含大东沟河右岸,迎港桥至东港路桥段,堤防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其余标准为五年遇(二道沟堤防为五年一遇的土堤)。

10、新兴防洪区含鸭绿江西航道右岸堤防、黄海北岸大东港区护岸工程及大东沟左岸堤防、迎港桥至东港路桥段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华能丹东发电厂防潮工程为百年一遇,其他均为五年一遇标准。依据东港市总体规划,大东沟防洪、防潮标准为 50 年一遇。2.3.3 现有防洪防潮工程保护范围内及不同频率洪潮水位线下的人口、住户、面积、企事业单位数量情况。 人口、住户、面积、企事业单位数量情况表 表-2人口(人) 住房(户) 面积(km 2) 企事业单位数东港市 126967 40186 32.38 388不同频率洪水 P=2 22333 5583 6.65 22P=10 18342 4585 5.1 192.4 洪涝防御体

11、系2.4.1 防洪区的划分根据东港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建成区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防洪防潮设施,宜将城区分为两个独立的封闭防洪区。即由大东沟左岸堤防与华能丹东发电厂,大东港区到庙儿沟防潮堤形成城区东南部的新兴防洪区:由大东沟右岸堤防与二道沟廻水堤形成城区西北部的新城防洪区。第 4 页新兴防洪区包括大东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华能丹东发电厂和大东港区。总面积约14.78km2,已建成 8.93 km2。东港市新城防洪区包括大东沟以西、以北,二道沟以东,鹤大公路以南的城市中心区,大东区总面积约 17.6 km2,已建成 6.57 km2。2.4.2 防洪防潮堤防东港市城区江海河岸总长 24.73km,其中

12、鸭绿江岸线 3.1km,黄海岸线 1.68km,现有防洪防潮堤防总长 28.44km。其中土堤 23.96km,混凝土堤 2.24km,护岸工程1.68km,浆砌石堤 0.560km。一、新兴防洪区:由鸭绿江西航道右岸堤防、黄海北岸大东港区护岸工程和大东沟左岸堤防、华能丹东发电厂防潮工程四部分形成独立封闭的防洪区,现在堤防总长15.15km,其中鸭绿江西航道右岸土堤 3.1km,堤顶高程 6.4km,迎水面为干砌石护面;黄海北岸大东港区扩岸工程 1.68km,岸线高程 4.45m;华能电厂防潮工程 2.24km;大东沟左岸堤防从迎港桥至华能电厂贮水库处总长 8.13m,其中土堤 7.95km,

13、堤顶高程4.56.4。顶宽 1.06m;浆砌石堤 0.18km。堤顶高程 6.1m,项宽 0.6m。该防洪区堤防标准不一,华能丹东发电厂防潮工程为百年一遇标准,大东港扩岸工程,鸭绿江西航道右岸堤防和大东沟黄海大街到东港路桥段为 50 年一遇标准;大东沟其他堤段因当时为保护苇芦生产,修建时标准为五年一遇,由于年久失修,现已达不到设计标准。在积极抢护前提下,可抗御五年一遇洪潮水。二、新城防洪区:由大东沟右岸堤防与二道沟廻水堤形成。现有堤防总长13.29km,其中大东沟右岸堤长 7.44km,该堤防有 0.38km 长为浆砌石堤,堤顶高程6.1m,其余均为土堤。堤顶高程 4.56.1m。顶宽 16m

14、。二道沟回水土堤长 5.85km。堤项高程 4.75.5m,顶宽 1.52.0m。该防洪区堤防设防标准不一,从黄海大桥至东港路桥段为 50 年遇标准,其他堤段均为五年一遇修建,因年久失修,险段较多,经分析鉴定,在采取临时措施,积极抢护前提下,可抗御五年一遇标准。2.4.3 排水设施一、排水站:l 座,水工部分已完,设备厂房未配套。二、排水涵闸共 18 座,其中新兴防洪区 8 座,新城防洪区 10 座详见附表 3-1。三、拦河闸,共三座,其中大东沟一座,土房沟一座,二道沟一座,详见附表 3-2。四、跨河桥梁。有跨河(沟)桥梁共 7 座,其中大东沟河系 5 座,土房沟河系 1 座,二道沟河系 1

15、座,详见附表 3-3。2.5 重点防护对象各政府机关,能源、通讯、金融部门,交通枢纽,各中小学校,重要库区,大型商场、超市及商业网点,危旧房、低洼院落,人防工事,市政设施。第 5 页3 组织体系与职责3.1 指挥机构东港市城市防汛指挥部负责城市防洪应急事务,其主要职责为全面负责全市防汛抗洪的领导、指挥及协调、指导工作;指导制订紧急管理办法或特别管制措施;帮助各防区调用救援物资、设备和人员;必要时统一组织、协调驻军、武警部队参加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向省、市逐级报告有关情况。3.2 成员单位职责3.2.1 市公安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物资以及破坏防汛设施的违法犯罪

16、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和转移。3.2.2 市民政局组织、协调洪涝灾后救助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一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城市防汛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3.2.3 市财政局组织实施全市防汛等经费预算,根据有关部门和地方提出的申请,会同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在年度预算内审核下拨经费,并监督使用。3.2.4 市城乡建设局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全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指导城市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排涝工作。3.2.5 市交通局组织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公路

17、(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汛工作,负责清除公路、水运碍洪建筑设施。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协调运力运送防汛和防疫的人员、物资及设备。3.2.6 市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市防汛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市防洪排涝和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地方政府完成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江河洪水的监测预报,负责全市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3.2.7 市卫生局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城市防汛指挥部提供洪涝灾区疫情和防治信息,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3.2.8 市广播电视局第 6 页负责组织指导各

18、级电台、电视台开展防汛宣传。及时准确报道经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审定的汛情、灾情和各地防汛动态。3.2.9 市供电局负责对城镇损坏电力设施的修复和防洪救灾的电力供应。3.2.10 市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对汛情形势做出气象分析和预测。汛期,及时组织力量,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做出滚动预报,及时向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气象信息。3.2.11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检查校舍、围墙安全,加强学校师生防洪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3.2.12 市海洋渔业局负责海上安全指挥,组织水上救助工作,做好渔业船舶回港避风及渔业养殖场所人员的安全转移,避免和减少辖区水域从

19、渔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组织沿海单位对防潮堤安全检查和抢修维护工作3.2.13 市粮食局负责防洪救灾粮食储备、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及抢险用的麻袋、编织袋的储备供应工作。3.2.14 市人民武装部负责组织协调驻东港市有关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预备役的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军队及民兵参加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协助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3.2.15 武警边防、消防大队队积极参加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3.2.16 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市城市防汛工作,承办城市防汛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按照城市防汛指挥部的指示,指导城市防洪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城

20、建局。 3.3 办事机构市各成员单位,大东区,新兴区、新城区,开发区、大东港务公司,华能丹东电厂均设立城市防洪办事机构。在市防汛指挥部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本地区的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本防区或本单位的防汛和防潮等突发险情的处置工作。4 预防与预警4.1 预防预警信息4.1.1 气象水文海洋信息第 7 页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时,城市防汛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防区做好相关准备。当大东沟发生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加密观测时段,及时上报观测结果,雨情、水情应在 1 小时内报到防指办,重要站点的水情应在 30 分钟内报到防指办,为防汛指挥部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4.1.2 工程信

21、息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准确报告。4.1.3 洪涝灾情信息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洪涝受灾情况,防汛指挥部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市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部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对重大灾情,应在灾害发生后 30 分钟内将初步情况报到市防指,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4.2 预警级别划分根据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的洪涝灾

22、害分级,启动相应的级、级、级、级应急响应行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及响应等级汇总表 表-3序 号 预 警等 级 响 应等 级 性质 表示色 应对情况 及类别 备 注1 四级 四级 一般 蓝色一般突发公共事件2 三级 三级 较重 黄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3 二级 二级 严重 橙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4 一级 一级特别严重 红色特大突发公共事件4.3 预防预警行动4.3.1 预防预警准备:一、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的思想准备。第 8 页二、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防汛队伍和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服务组织的建设。三、

23、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要落实安全渡汛方案。四、物料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五、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通信专网、各防洪区的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4.3.2 江河洪水预警行动: 一、当大东沟即将出现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二、各防区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

24、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发布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4.3.3 暴雨渍涝预警行为:水文部门应加强降雨监测,当出现强降雨时,应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并向各防区发出强降雨警报。各防区接到降雨警报后,应及时向所在防区发出预警。4.3.4 台风暴潮灾害预警行动气象部门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根据辽宁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实施办法及时对台风影响情况进行预警。可能受台风影响的防区应加强值班,跟踪台风动向,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发布,按防台预案做好相关工作。4.4 主要防御方案4.4.1 江河洪水防御方案:一、标准内洪水防御方案1、发生标准内洪水的总体目标发生标准内洪水要确保防洪堤及其

25、他防洪设施的绝对安全,不允许发生垮坝事故。当发生管涌、渗漏、脱坡等险情时要全力抢修,立足死保死守。2、防御对策和措施(1)建立健全防洪抢险指挥系统,完善各项责任制,责任到人。在已建立的地方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分级防汛责任制,分部门防汛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防汛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落实到人。城市防汛指挥部在市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城市防汛抢险工作。(2)工程措施是取得防汛工作全面胜利的重要前提。方面要抓住中央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的机遇,按省批准的城市防洪规划标准利项目,抓住重点全面落实,力求经过五年努力,使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制订防洪预案,在已

26、第 9 页有工程现状的前提下,在大汛到来之前落实各项工程设施,特别是有险情、隐患工程设施安全渡汛的各项措施。包括抢险队伍、抢险物资、车辆、机械、技术方案、通讯联系、指挥调度等。(3)技术保证是领导指挥决策正确的重要依据,城市防汛指挥部建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组,实行重大雨情、汛情、险情会商制度。在水文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潮情预报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判断,对可能出现的洪水,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提出防护、抢险、避险的决策方案。(4)几项具体措施简述A、抢险队伍:抗洪抢险队伍由城建局、大东区、新兴区、新城区、开发区、大东港务公司和华能丹东电厂各出 100 名人员组成 600 人抢险救灾队伍,遇到险

27、情时在城市防洪指挥部调动下,统一行动。B、抢险物资:每年汛期大东区、新兴区、新城区、开发区、大东港务公司和华能丹东电厂均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草袋、纺织袋、铁线、木杆、砂石土料、工具等,由市城防办统一调配。抢险时还可紧急调运社会非储备物资,按责任制划分由物资、供销部门具体负责。C、车船和抢险设备:由大东区、新兴区、新城区、开发区、大东港务公司和华能丹东电厂各组织抢险疏散车辆 15 台,大东区、新兴区、新城区各组织抢险疏散船只 20艘,城建局组织抢险工程车辆 30 台(包括挖掘机)组成的港城抢险车(船)队由港城联防区指挥部统一安排调度。3、抗洪抢险的重点;险工险段、穿堤管涵等交叉建筑物。在主汛期到来时

28、,由河道堤坝管理人员日夜值班巡逻,遇险随时报告。4、人员财产的安全转移:各防区在接到城市防汛指挥部下达的转移命令后,要按规定的路线、地点逐家逐户组织安全转移,确保人员、财产安全。二、 超标准洪水防洪预案1、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总体目标(1)遇超标准洪水,要及时做出洪水量级的分析判断,工作重点是按防洪预案做好人口、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力争做到不死人、财产损失最小。(2)发生超标准洪水,但洪水水位未超过坝顶高程,在做好保护区内人口安全转移的同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仍立足于抢险保坝,尽最大努力做到不垮坝,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2、前述 2、3、4 项均适用于此。3、根据我市现有防洪工程能力,洪水

29、标准超过 5 年标准,即有发生超标准洪水可能,要实施超标准洪水预案。超标准洪水预案的实施命令由城市防洪指挥部发布,并调度和组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统一行动。第 10 页4、超标准洪水淹没范围内的人口,财产转移工作由各防汛指挥机构执行,其转移的路线、地点、安置等具体事宜由各防区制定方案,报城市防汛指挥部批准。根据东港地区洪水高峰历时短的特点,严密组织,做到无人员伤亡。转移的重点是西海关的危旧房区。5、洪水淹没区的陆地、水面实行交通与社会治安管制措施。由公安部门全权负责。6、丹大铁路、鹤大公路、东边线、东港路、黄海大街、迎宾大街等交通干线要力保畅通,石油、电力、邮电、自来水等重要设施要制定自保措施方

30、案,重要设施不受损失和破坏。同时要力争做到非淹没区的正常供电、水、油、气和通讯联系。4.4.2 暴雨渍涝防御方案:当气象部门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人员和财产。4.4.3 台风暴潮防御方案:一、台风警报的发布方式:除气象部门按惯例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煤体发布台风警报外,城市防汛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台风信息或上级防汛指挥部门的要求,经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同意,发布东港市区台风警报。二、台风警报内容1、台风影响的范围2、台风的强度量级3、台风

31、登陆的地点及走向:4、防台风的重要部位和设施5、防台风的必要措施。5 应急响应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5.1.1 按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是: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强化纪律,依法防洪;快速反应,保障有力;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科学调度,防抗结合,确保实现防汛工作目标。5.1.2 进入汛期,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5.1.3 洪涝灾害发生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第 11 页5.2.1 级应

32、急响应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 I 级响应1、大东沟发生 50 年一遇以上特大洪水,并与 50 年一遇以上潮位遭遇;2、大东沟城市段堤防发生决口;5、当台风在 24 小时内可能袭击我市或者在附近地区约 150 公里的范围内的沿海地区登陆,对我市将产生严重影响。二、级响应行动1、城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主持会商,市防指全体成员参加,视情启动城市防汛指挥部汛期洪水调度指挥预案和经过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2、城市防汛指挥部做出防洪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汛指挥部。情况严重时,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汇报并做出决策和部署。3、视情况按国家和辽宁省有关规定

33、宣布全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城市防汛指挥部依法行使权力。4、城市防汛指挥部视情况成立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5、城市防汛指挥部协调部队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或应急供水。6、城市防汛指挥部在 30 分钟之内派专家组赴一线进行技术指导。7、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汛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和重点工程调度。5.2.2 级应急响应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级响应1、大东沟发生 2050 年一遇大洪水,并与 2050 年一遇潮位遭遇;2、大东沟城市段堤防达到警戒水位;3、当台风正向我市逼近,48 小时内将影响我市。二、级响应行动1、城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主持会商,市防指全体成员参加,

34、视情启动城市防汛指挥部汛期洪水调度指挥预案。2、城市防汛指挥部做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防汛工作指导,将情况迅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丹东市防汛指挥部。3、视情况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宣布全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城市防汛指挥部依法行使相关权力。4、城市防汛指挥部视情况成立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5、城市防汛指挥部协调部队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或应急供水。6、城市防汛指挥部 1 小时内派专家组赴一线进行技术指导。第 12 页7、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汛情、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和重点工程调度。5.2.3 级应急响应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级响应1、大东沟发生 1020 年一遇洪水,并与 10

35、20 年一遇潮位遭遇;2、大东沟城市段堤防发生严重险情;3、当台风正在发展,预计有可能影响我市。二、级响应行动 1、城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或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城市防汛指挥部部分成员或成员单位派人参加,视情启动城市防汛指挥部或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汛期洪水调度指挥预案,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2、城市防汛指挥部或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做出相应工作安排,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变化,加强防汛工作指导,将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丹东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3、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安排,把洪水调往少水河系和干旱地区。4、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在 2 小时内派出专家组,指导基层防汛工作。5.2.

36、4 级应急响应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级响应1、大东沟发生 510 年一遇洪水,并与 510 年一遇潮位遭遇;2、大东沟城市段堤防开始行洪。二、 级响应行动1、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会商,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视情启动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汛期洪水调度指挥预案,做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情的监视,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城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向成员单位和新闻媒体通报。2、各防区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5.3.1 河流洪水一、当大东沟河系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各防区应按照批准的防洪预案和防汛

37、责任制的要求,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必要时上报市政府,动用部队、武警参加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或突击抢险。二、当大东沟河系水位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各防区应根据水情和洪水预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适时调度运用防洪工程,临时抢护加高堤防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等。第 13 页5.3.2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一、当出现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下游发出警报。二、堤防决口、水闸垮塌的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并视情况抢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围

38、,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三、各防区视情况在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堤防堵口,调度有关水利工程,为实施堤防堵口创造条件,并应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启动堵口、抢护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5.3.3 暴雨渍涝一、当出现渍涝灾害时,各防区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和移动排涝设备,开展自排和抽排,尽快排出涝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在防汛形势紧张时,要正确处理排涝与防洪的关系,避免因排涝而增加防汛的压力。5.3.4 台风暴潮:一、气象部门对台风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分析和预报意见,并立即上报市人民政府及城市防汛指挥部。二、各防区领导及防汛负责人应根据台风警报上岗到位值班,并部署防御台

39、风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海上作业单位通知出海船只回港避风或就近港口避风。海洋、渔业、海运、海上安全等部门部署检查船只归港锚固情况,敦促沿海地区做好滩涂养殖、网箱加固及渔排上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四、市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部门及时播发台风警报和城市防汛指挥部的防御部署。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5.4.1 信息报送、处理 一、汛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信息共享。二、防汛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5.4.2 指挥和调度出现洪涝灾害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后

40、,事发地的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成立现场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根据现场情况,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上第 14 页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5.4.3 群众转移和安全:一、民政部门负责灾民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灾民,作好灾民临时生活安排,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二、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

41、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5.4.4 抢险与救灾一、出现洪涝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二、事发地的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三、事发地防汛指挥机构应迅速调集当地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四、处置洪涝灾害重大险情时,应按照职能分工,由城市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各防区、各成员单位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5.4.5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一、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安全。二、各防

42、区应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和消毒药品,以备随时应用。5.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一、出现洪涝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市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二、必要时可通过市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5.5 应急响应结束5.5.1 当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时,事发地的防汛指挥机构可视汛情,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5.5.2 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

43、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5.5.3 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防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对实施应急处置的事件,要做出专项的总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第 15 页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 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6.1.2 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堤防及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6.2 抢险与救援保障6.2.1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一、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

44、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二、各防汛指挥机构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防汛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急需。6.2.2 应急队伍保障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驻军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二、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地方组织建设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解放军组建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 6

45、.3 供电与运输保障6.3.1 电力保障电力部门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6.3.2 交通运输保障交通运输部门保障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和车辆调配,负责洪水时河道航行的安全。6.4 治安与医疗保障6.4.1 治安保障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做好洪涝灾区和防灾人员转移后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6.4.2 医疗卫生保障第 16 页卫生、农业等部门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人畜疾病的免疫和公共场所消毒工作。6.5 物资与资金保障6.5.1 物资保障一、物资储备:当地防汛指挥

46、部门应当按照当地防汛需要储备防汛物资。二、物资调拨:防汛物资按规定程序调拨,及时补充消耗物资。6.5.2 资金保障财政、民政、水利、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抢险救灾资金的筹措、落实,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的使用、发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救灾、恢复生产所需信贷资金的落实和信贷。6.6 社会动员保障6.6.1 防汛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汛的责任。6.6.2 进入汛期,各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洪涝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6.6.3 各防汛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洪涝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

47、决防汛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考虑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6.6.4 市政府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工作。在防汛的关键时刻,各级防汛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6.7 宣传、培训与演习 6.7.1 宣传各防汛指挥机构和新闻部门应加强防汛及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6.7.2 培训一、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防汛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二、培训工作应做到分类指导、考核严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三、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培训。6.7.3 演习

48、一、各防汛指挥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二、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洪抢险演习。第 17 页7 后期处置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7.1 灾后救助7.1.1 市民政局及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查统计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和向社会公布。7.1.2 市民政部门应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继续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接收、发放等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各防区

49、和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妥善安置、安抚灾民。7.1.3 市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管、市环保局应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消毒、疫情监控、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环境污染消除等工作。7.2 抢险物资补充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7.3 水毁工程修复7.3.1 水利部门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7.3.2 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7.4 灾后重建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7.5 保险与补偿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有关保险公司应及时定损理赔。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因定损理赔需要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情况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7.6 调查和总结7.6.1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完毕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会同事发地单位和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对突发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