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词文言文.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555649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文言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诗词文言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诗词文言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诗词文言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诗词文言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 届语文古诗文巩固练习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首句 “何处望神州 ? 满眼风光北固楼”,请简析其含义和作用。(2 分)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2 分)3.末句用了两个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思想?(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送杨寘序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

2、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

3、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选自古文观止)注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 ”。道:通“导”,意为排遣。尉:县尉。剑浦:地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治:医治B 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 乐:以为乐C道其湮郁,写其幽思 写:书写D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固:本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B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

4、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

5、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 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6、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 “韩信也。”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王计必欲东,

7、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句子,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大丈夫不能自食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上未之奇也 B.上不我用C.何陋之有 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

8、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 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释 (羽)而不斩 D.以(何) 为大将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 分)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4 分)“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5 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宫 词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注】 琼轩:华丽的长廊5第一句写宫花“寂寂”开放,有什么作用?(3 分)6诗的三、四句刻

9、画出宫女的什么处境和心理?(3 分)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两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1第二首台城中,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2 分)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

10、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敬,来

11、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注】经历:掌管文牍的小

12、官。馘:gu,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阃寄:指边将领。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裒:pu,聚集。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夸耀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 ”的一组是( )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A B C 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3、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其

14、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浐:chn ,水名,在陕西。 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3 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简要赏析。(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李斯论清 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

15、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

16、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

17、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禁学士:指秦始皇坑儒生犯禁者。嚬蹙:皱眉蹙顿。“嚬”同“颦”。眇:瞎一眼。咥(di):咬。儒效:儒家治世的功效。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满足B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迎着C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或许D而彼宴然无与者矣 安闲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斯迎合时事

18、而乱国的一组是( )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 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A B C 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李斯事秦从未实行荀卿之学,其主要问题在于“趋时”。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论为仕的经验教训,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应为自身的地位、富贵而考虑。C此文主旨鲜明,立论新颖,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有物有序,发人深省。D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事秦,行暴政,故天下乱。6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

19、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

20、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

21、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c绐载行市 绐:欺骗。D吾亦恨之 恨:痛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发兵以御之 杀之以应陈涉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其意不在错也 齐国其庶

22、几乎D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 4 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错为人峭直刻深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独有斩错 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

23、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翻译文中加线句子:5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6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听。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7从题材和主题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词?词中写出什么意象?抒发了什么情感?8这首词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

24、文言文,完成 13 题。书博鸡者事高启(明)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悉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赞,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阁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

25、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尾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遂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摔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

26、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来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注】袁:袁州,在今江西宜春县一带。嗛(xin):怀恨。 褫(ch ):剥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B即诬守纳已赇 赇:贿赂C至豪民第门,摔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D今姑贷汝 贷:借给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博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

27、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B袁州路长官旋政,多有利民之举措,因此受到百姓的受戴;然而他也因年龄大、吕德好而自负,以致遭陷害。C臧使者因为袁守的一句话,而不惜滥用权力,以报私怨,实属狠毒暴横之人。D博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各 3 分,共 9 分)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二、阅读下面元曲与唐诗,完成 45 题。(6 分)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

28、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4.“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氛围如何?有什么作用?(2 分)5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联系全曲,赏析“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4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6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颔联或尾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 分)7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古诗文巩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马伶传(侯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

29、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

30、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曰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

31、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趾相错也 错:交错B遍征金陵之贵客之人 征:召集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D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甚远 凌:超越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是马伶技艺大增的一组是:( )(3 分)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 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A B C D3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1)李伶之为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32、5 分)(2)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之哉!(4 分)二、古诗词阅读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4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 分)5请从情景关系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诗。(4 分)日暮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6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 分)7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

33、情感?(4 分)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这首诗有何寓意?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 25 题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

34、、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

35、上恩德,以与世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2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乐:快乐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查核C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拾取,采取D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本:根据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 ”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C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

36、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 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民

37、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 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

38、,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

39、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注】 斶(ch) 展禽,字季,鲁国著名贤士,食邑柳下。柳下季垄,即其墓。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罪死不赦 罪:定罪,判处B. 寡人自取病耳 病:疾病C.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游:交往D. 清静贞正

40、以自虞 虞:同“娱”, 乐2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或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宣王召见颜斶时叫颜斶上前,结果颜斶却叫大王上前,齐宣王为颜斶有悖于君臣礼节的行为甚是不满。B.颜斶引述老子得话,意在提醒齐宣王要懂得以贱为本、屈已尚贤的道理,同时告诫诸大臣不可自轻自贱,为臣也应该坚守自身人格。C.颜斶以美玉雕琢后失去了璞石天然、本真和朴实的品质为喻,暗示了人显贵后就会依附于身份、爵位,就易失去自由和真正的自我;比喻说理,形象生动。D.颜斶晚食当肉、安步当车、无罪当贵、清静自虞这一生活理想流露出了他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本真意义的追求,也反映出他“视富贵如浮云”的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人格。3翻译文中加

41、下划线的句子。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二、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4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5“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6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7“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试作分

42、析。古诗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小洋【明】王思任由恶溪登括苍,舟行一尺,水皆污也。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吴闳仲送我,挈睿孺出船口,席坐引白,黄头郎以棹歌赠之,低头呼卢,俄而惊视,各大叫,始知颜色不在人间也。又不知天上某某名何色,姑以人间所有者仿佛图之。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溪西一带山,俱以鹦鹉绿,鸦背青,上有猩红云五千尺,开一大洞,逗出缥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日益曶,沙滩色如柔蓝懈白,对岸沙则芦花月影,忽忽不可辩识。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鹅毛霞,俱黄金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岚数层斗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金光煜煜不定

43、。盖是际,天地山川,云霞日彩,烘蒸郁衬,不知开此大染局作何制。意者,妒海蜃,凌阿闪,一漏卿丽之华耶?将亦谓舟中之子,既有荡胸决眦之解,尝试假尔以文章,使观其时变乎?何所遘之奇也!夫人间之色仅得其五,五色互相用,衍至数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议如此其错综幻变者!曩吾称名取类,亦自人间之物而色之耳。心未曾通,目未曾睹,不得不以所睹所通者,达之于口而告之于人;然所谓仿佛图之,又安能仿佛以图其万一也!嗟呼,不观天地之富,岂知人间之贫哉!(选自新编古文观止)【注】污:不流动之水,谓此江多滩石,水流不畅,船行艰难。曶:昏暗。阿闪:佛名。此指佛的奇妙。卿丽:祥瑞的云彩。遘,遇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挈睿孺出船

44、口 ( )姑以人间所有者仿佛图之 ( )又有夜岚数层斗起 ( )衍至数十而止 ( )2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写小洋前水路的艰险;第二层写令人心情豁然开朗的小洋印象;第三层写小洋夕照的美妙绝伦;第四层写作者对小洋天上人间的无尽感慨。B文章出语简练而新奇,“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中的“欺”和“放”两字,尤为奇绝,不仅表现出水路的惊险,也为小洋的出现做了铺垫。C文章写小洋夕照,先是用了一连串的色彩比喻,再以突发奇想的“大染局”来概括这种色彩的丰富与美妙,可谓绝妙。D最后一段感慨,很有些对人间的不满和无奈,在大自然的富庶面前,作者突然悟到了人间的贫穷,流露出对民

45、生疾苦的同情。3文中加下画线的句子。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意者,妒海蜃,凌阿闪,一漏卿丽之华耶?曩吾称名取类,亦自人间之物而色之耳。何所遘之奇也!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贵侯园穆修名园虽自属侯家,任客闲游到日斜。富贵位高无暇出,主人空看折来花。4结合关键词语,简析此诗的思想内容。古诗文巩固练习参考答案1“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极

46、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权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3末句用了两个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思想?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如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

47、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3C(写,通“ 泻”,宣泄、排除、排遣、抒发。)4B(作者并没有直接劝慰友人,而是以琴声为喻劝慰杨寘以弹琴来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5(1)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及其至”,2 分;“操弦骤作”,2 分;其余地方翻译无误且语句通畅,1 分)。(2)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等到依靠祖上的勋绩,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累以进士举”,2 分;“及从荫调”,1 分;“为尉于剑浦”1 分;其余翻译无误且语句通畅,1 分。)【参考译文】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