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案例分析题【 资料 】 甲公司主要从事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 2006 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甲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日常消费品经销商。A 和 B 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 2007 年度财务报表。 A 和 B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 2006 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 10%的基础上,甲公司董事会确定的 2007 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 20%。甲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甲公司所处
2、行业 2007 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 12%。( 2)甲公司财务总监已为甲公司工作超过 6 年,于 2007 年 9 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甲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甲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 4 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 2 年。( 3) 2007 年度甲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 D 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 C 产品略有上升,使得 D 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 C 产品上升了 3%。( 4)甲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甲公司于 2007 年 4 月将主要产品( C
3、 产品)的销售下调了 8%至10%。另外,甲公司在 2007 年 8 月推出了 D 产品( C 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 2008 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 2008 年 1 月停止 C 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甲公司于 2008 年 1 月针对 C 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 10%。 c 产品毛利率为 8.1%。【 要求 】 针对以上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参考答案:事项( 1)答:我们认为该事项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且该风险属
4、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涉及到得财务报表项目为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及管理费用的发生认定。理由:2007 年该行业平均销售增长率为 12%。而甲公司计划要求增长率为20%(超同行业增长率 67%) ,甲公司是否真的可能达到这种超增长率?面对此问题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结合工作底稿中的事项( 4) ,甲公司在 2007 年 4 月份将主要产品 C 销售量下调了 8%至 10%,尽管在 2007 年 8 月推出了 D 产品( C 产品的改良型号) ,市场表现良好,但是 D 产品没有在当年大幅生产。且由于其实 C 产品的改良型号可能进一步压缩 8 月后 C 产品的销售量,在这多重
5、因素的影响下甲公司能否达到 20%的增长率?这使审计人员更加怀疑是否有多级主营业务收入的可能性。 制定的年薪制成为管理层虚构收入的动机及压力,因为只有达到目标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管理人员很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人为的虚增营业收入。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报酬,导致财务报表项目中营业收入及管理费用两项交易事项可能存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事项( 2)答:我们认为该事项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且该风险属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理由: 会计工作是一个需要相当工作经验及连续性的工作。 2007 年 9 月在甲公司服务了超过 6 年的财务总监的离职可能影响到企业整体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及相关性,从而使得整体层次的
6、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除会计主管任职超过 4 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 2 年,这样表示甲公司可能表示运用了过多的专业胜任能力较弱的会计人员,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局限性专业胜任能力较弱的人员可能会由于自身因素使得整个流程出现错报。由于单独或者汇总的错报从而影响整体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事项( 3)答:我们认为该事项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且该风险属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涉及到得财务报表项目为存货的存在认定及营业成本的发生认定。理由:D 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 C 产品略有上升,使得 D 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 C 产品上升了 3%,且会计人员大多数为不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新成员。多
7、项变动可能使得两种产品的成本发生多计情况,从而导致主营业务成本多计。可能导致甲公司在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恰当的实质性程序进行判断。事项( 4)我们认为该事项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且该风险属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涉及到得财务报表项目为存货的计价和分摊认定及资产减值损失的完整性认定。理由:2008 .1 月的降价 10%之后使得 C 产品的毛利率为 -2.11%1-( 1-8.1%)/( 1-10%) ,使得 C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小于其成本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再 2007 年末对于 C 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能导致甲公司在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货的计价和分摊认定)及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完整性)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恰当的实质性程序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