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用脚手架安全注意事项近年来, 随着一座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脚手架在搭设、施工作业使用中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为保障施工安全,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外用脚手架安全注意事项、以及预防的手段及方法,确保我们自身安全和现场施工安全。一、脚手架事故解析1.人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尤其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脚手架安全的认识。在生产活动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而大量事故原因是:现场监护人的失职、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
2、业所造成。尤其是搭设脚手架的架子工在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时,不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人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自己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另外,有些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施工材料锈蚀、裂纹、材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材料把关不严;安全防笵意识不到位;构配件连接不牢靠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2.物的不安全状态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绑扎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
3、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由此导致脚手架搭设不规范而造成的伤亡事故不断。另外,有些脚手架使用的架管锈蚀、弯曲变形,扣件使用劣质的材料制造,刚度达不到要求,架管厚度低于规范要求下限最大值;脚手板锈蚀断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都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3.安全管理方面脚手架搭设与施工方案不符或不全面,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施工作业人员没有经过架子工资格考试培训,无证上岗,安全意识差,违章冒险作业,对脚手架的安全状况认识不足,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施工单位只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全培训、忽视施工方案结合实际性、对安全技术措施的符合
4、性和安全技术交底的针对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脚手架施工工程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工程必须做专家论证,要明确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塔机安、拆等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安全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如果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施工人员不经安全培训、无证上岗,工程施工过程中凭个人经验操作,就会不可避免地因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而留下诸多的事故隐患,极易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
5、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和在脚手架上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问题,但施工现场的监理部、施工单位项目部在例行组织的定期安全检查和平时巡检中,忽略或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监理部未及时下发监理通知书,施工单位未按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和纠正,最终导致一些生产事故的发生。二、事故预防对策(一)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中严格遵守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1.脚手架防护层设置要求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双排架内侧水平杆距墙面不宜大于150200m
6、m;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 200m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一般应至少满铺2 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只设一层脚手板时,应在脚手板下设随层兜网。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 10m 满铺一层脚手板或防护兜网封闭。临边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防护栏杆上皮距地高度应为 1.2m;挡脚板高度为180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 45cm 系牢在脚手架管上。脚手架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 3 层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
7、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应及时更换。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 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应大于 4m;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 24m 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
8、应采用上斜连接。3.剪刀撑设置要求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 57 根,不应小于 4 跨,且不应小于 6 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高度在 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 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连续设置;高度在 24m 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全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或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4.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纵向水平杆(大横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 3 跨,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同跨内
9、,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应小于 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应大于纵距的;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 1/2;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5.脚手架拆除要求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设置警戒线并设专人警戒。拆除
10、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 2 步,如大于 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拆除后的各构配件严禁直接抛掷至地面。(二)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建筑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因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应督促施
11、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的器具及构配件不得继续使用。(三)认真做好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下列项目:脚手架和脚手板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搭设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架上荷载是否超载。脚手架安全检查要把住脚手架“十道关”:材质关、尺寸关、铺板关、护栏关、连结关、承重关、上下关、雷电关、挑梁关、检验关。要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施工单位应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复,监理人员应进行复核;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以上所述是预防脚手架安全事故的最基本的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的特点,拟定切合实际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2015 年 1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