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向同性指物体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性质不会因方向的不同而有所 变化的特性,即某一物体在不同的方向所测得的性能数值完全相同,亦称 均质性 。物理性质不随量度方向变化的特性。即沿物体不同方向所测得的性能,显示出同样的数值。如所有的气体、液体(液晶除外)以及 非晶质物体都显示各向同性。例如,金属和岩石虽然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各方向的物理性质也都相同,但因为它们 是由许多晶粒构成的, 实质上它 们是晶体,也具有一定的熔点。由于晶粒在空间方位上排列是无规则的,所以金属的整体表现出各向同性。容积效应是指正常组织放射损伤与组织受照容积之间 的相关性。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
2、:CT 图像上各个像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组织全体的平均 CT 值,它不能如实反映该单位内各种组织本身的 CT 值。在 CT 扫描中,凡小于 层厚的病变,其 CT 值受层厚内其它组织的影响,所测出的 CT 值不能代表病变的真正的 CT 值:如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 CT 值偏高;反之,在低密度组织中的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 CT 值偏低,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CT 平扫又称普通扫描,是指静脉内不 给含碘造影剂的扫描,通常用于初次 CT 检查者,CT平扫最重要的是掌握各个不同部位或器官以及兴趣区的层厚和层距技术,当层厚等于层距时即为连续扫描,相临层面之 间无间隙,当 层厚小于层距时
3、,两相临层面之间留有空隙。层厚选择取决于受检部位或器官以及病灶大小而定。通常较 大的器官选用层厚 1cm,例如脑,胸部,腹部等;鼻咽,颈部,胰腺,前列腺等通常用 0.5cm 层 厚;眼,喉,肾上腺通常用0.20.3cm 层厚; 脑下垂体采用3.5 结节病对诊断有利。(8)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于鉴别。总之,不典型的结核病和结节 病虽然鉴别困难,但以下几点有助于结节病诊断:(1)全身多系统受累,尤其是皮下结节 、血液系 统受累、面神经受累等以结节病多见;(2)67Ga 扫描出现“熊猫”征倾向于结节病的诊 断;(3)抗痨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有助于结节病诊断。2、 肺癌:同 I 期。3、 职业性尘肺:
4、肺内有病灶同时可伴有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须与结节病进行鉴别。以下几点有利于职业性尘 肺的诊断:1)有长期接触粉尘 的职业史;2)淋巴结多为轻度肿大,伴有蛋壳样钙化;3)石棉肺可 见胸膜结节和斑块。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当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弥漫性小结节影为主时,需要与 DPB 进 行鉴别。以下几点有助于 DPB 的诊断:1)常有慢性咳嗽、较多脓痰等气道感染表现,伴有活动性气促;2)多有副鼻 窦炎史;3)CT 上主要表 现为沿着气道分布的“ 小叶中心性结节”,后期常合并支气管扩张;4)痰菌常为绿脓杆菌;5)肺功能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6)病理学特点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终末气
5、道慢性非特异性的全壁炎症,管壁增厚、管腔狭窄;7)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5、 胶原血管病累及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 统 性红斑狼疮(SLE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PSS)、多发性肌炎( PM)或皮肌炎(DM)和干燥综合征(SS)等胶原血管病较易累及肺部,影像学表现也多种多 样, 须与结节病鉴别。以下几点有利于此类疾病的诊断:1)部分病例有明显的风湿类疾病的表现,如关 节肿胀、酸痛、畸形;低热、口干、雷诺氏怔等。2)肺内病变以斑片状、毛玻璃影和实变为 主,两下肺明 显,常累及胸膜,有一定的游走性。晚期病例可导致蜂窝肺,肺容积缩小; 3)风湿类检查项目部分呈阳性;4)肺组织病理表现多
6、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和血管受累明 显。6、 真菌感染:属于感染性肉芽肿性病变。有些病例 临床表现不明显或很轻,有些可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肺内病灶有一定的游走性和自限性,与结节病有相似之处。以下几点有助于真菌感染的诊断:1)部分病例可找到有机粉尘的吸入史,如整理陈旧图书,打 扫室内卫生,澡堂清洁工,或常去洗桑拿浴,或农民,或 饲养宠 物等;2)肺内病变以絮团状为主,可有空洞,两下肺为多,可累及胸膜,有一定的游走性;3)纵膈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即便有也多为轻度肿大;4)真菌抗原检测阳性;5)病理活检发现真菌,以隐球菌和曲霉菌为多;6)抗真菌治疗有效。7、 其他肉芽 肿性疾病:如韦格内肉
7、芽肿,朗格汉斯肉芽肿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可能相似。主要依靠病理活检进 行鉴别。 C-ANCA 阳性有助于8、 韦格内肉芽 肿的诊断。朗格汉斯肉芽肿的影像学特点为小结节影和薄壁的囊;病理活检发现特征性的郎罕氏细胞可确诊。9、其他肺部炎症: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肺部炎症,可通过临床表 现、周 围血像、病原体学检查、特殊的抗原和抗体检查、抗病原体疗效等进行鉴别。10、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肺内病灶形态多样, 须与结节病鉴别。EAA 患者多有某种过敏原接触史;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理活检有助于鉴别。11、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肺内病灶
8、形态多样、 变化多端,与结节病易于混淆。以下几点有助于 COP 诊断:1)肺门 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少见;2)病理活检提示小气道和肺泡管内过多的肉芽组织增殖(增殖性细支气管炎),伴周 围肺泡的慢性炎症。这些变化具有均一、短暂的特点;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呈芽生状,有疏松的 结缔组织将成 纤维细胞包埋而构成,可通 过肺泡孔从一个肺泡扩展到邻近的肺泡,形成典型的 “蝴蝶影”; 重者可有纤维化、蜂窝肺。IV 期结节病的鉴别诊断:主要与伴有肺纤维化的疾病鉴别。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UIP): 由于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非常明显,与结节病鉴别 困难不大。但当 结节病进展到 纤维化
9、阶段,不伴有淋巴结肿大时,与 IPF/UIP 非常相似。以下几点有助于 IPF/UIP 的诊断:发病隐袭、年龄多大于 50 岁;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双肺 velcro 罗音、杵状指、发绀;影像学改变为两肺弥漫性网状影和蜂窝肺,沿着胸膜和膈肌分布、肺容积缩小;肺功能改变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血气变化为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病理表 现为不均匀分布的正常肺组织、间质炎症、间质纤维化和蜂窝样改变,特点是轻重不一、新老并存、分布不均。2、胶原血管疾病肺间质浸润:胶原血管疾病,尤其是硬皮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疾病的后期常合并严重的蜂窝肺,CT 表现上与 IV 期结节病相似,
10、鉴别要点同前。3、石棉肺:影像学上与 IV 期结节病相似,但职业史和肺实质内的纤维条带和胸膜斑块,以及病理活检有助于石棉肺的诊断。4、亚急性或慢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也可出 现与 IV 期结节病相似的网状阴影或蜂窝肺,病理活检有助于鉴别。5、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晚期: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 IV 期结节病相似,但少有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主要靠病理活 检予以鉴别。尘肺(1)x 线检查: 尘肺分为三期,用代号“I”、 “”、 “”表示。无 尘肺(“O”)。O:无 尘肺的 x 线表现;O+: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一期(“I”)。 I:有密集度 1 级的类圆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有两个肺区各有一处
11、,每 处直径大于 2cm;或有密集度 1 级的不规则小阴影,其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I:小阴影明显增多,但密集度与分布范围中有一项尚不够定为“”者。二期 (“”) 。:有密集度 2 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 4 个肺区;:有密集度为 3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 围超过 4 个肺区,或有大阴影尚不够为“ ”者。 三期(“”)。:有大阴影出现,其 长径2cm ,宽径lcm; 有单个大阴影或多个大阴影,面积总和超过右上肺区的面积。所有 尘肺患者 CT 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纤维条索及网状阴影.、期出现不同程度肺气肿.期出现纤维斑块;除期尘肺外,均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期 1 例、期
12、 5 例肺门淋巴 结呈蛋壳样钙化.、 期 尘肺中有 5 例胸膜呈不同程度增厚.e-Speed 电子束 CT 的超高速 扫描能完全避免跳动的心脏及流动的血流在成像过程中的影响,因此,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e-Speed 电子束 CT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有四个基本方面,即动脉 钙化及斑块检查、冠状 动脉造影、心肌灌注和心脏功能分析,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冠状 动脉支架以及 桥血管的形态学评价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e-Speed 电子束 CT 的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及血流扫描可提供心血管疾病从形态结构到功能和血流灌注的综合诊断信息,因此,在冠心病、
13、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疾患、心 脏肿瘤、肺 动 脉血栓栓塞、以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e-Speed 电 子束 CT 同时拥有多层螺旋 CT 的功能,适用于全身常规临床检查。 (1)可以无创性检出冠状 动脉钙化和斑块,运用 软件进 行分析,预测冠心病风险。(2)可以获得冠状动脉影像,三 维重建可直接观察到冠状动 脉全貌,量化分析狭窄部位、程度和斑块,为介入和搭桥手 术进行筛选和治疗方案预制定。(3)多层血流检查可评价心肌、冠状 动脉及搭桥血管的血流灌注。(4)多层电影检查可评价心室运动功能及心功能状态,对诊 断心肌缺血、室壁瘤、腔内血栓有重要价值。(5)经三维重建,结合搭
14、桥血管血流灌注,可以实现冠状动 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无创性随访。主动脉壁中层退行性病变,各 层组织粘合力减退,主 动脉壁受血流冲 击或血管滋养管裂破引致内膜断裂,则主动脉壁中 层剥离,形成外 层薄、内层厚的壁间血肿。心脏搏动产生的应力对升主动脉和近段降主动脉影响最大,因而 6070%的病例夹层动脉瘤起源于升主动脉,25% 起源于近段降主动脉。 约 90%的病例并有高血压。 夹层动脉瘤形成后,可向远段主动脉延伸,累及胸主动脉全长 和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向近段主 动脉延伸则累及 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引致冠循环血流阻断或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夹层病 变累及颈总动脉则产生脑缺血症状;肋间动脉受累则可引
15、致脊髓缺血产生截瘫;肾动脉受累则引致肾功能衰竭;髂、 股动脉受累则可引致肢体坏死。夹层动 脉瘤长大后如外层穿破入心包腔 或胸膜腔, 则产生心包压塞或大量血胸引致死亡。有的病人动脉瘤内层穿破入主动脉腔,则主动脉形成两个血流通道,主动脉壁剥离过程就不再发展,病情得到 缓解。按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分型1965 年 DeBakey 按夹层动脉瘤 发生的部位和范围分为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I 型:内膜破裂处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壁剥离范围起源于升主动脉,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并可延伸到腹主动脉。型:内膜破裂处位于升主动脉,主 动脉壁剥离范围局限于升主 动脉。型:内膜破裂处位于左 锁骨下动脉开
16、口远端的近段降主动脉。主动脉壁向降主动脉方向剥离,可延伸到腹主动脉,但不涉及升主动脉壁。根据升主动脉是否受累分Stanford 分型则根据升主动脉是否受累分为 A、B 二种类 型。A 型:内膜破裂处可位于升主 动脉、 主动脉弓或近段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累及升主动脉,甚或 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 腹主动脉。Stanforda 型相当于 DeBakey 分型的 I 型和型。A 型约占病例数的 66%。B 型:内膜破裂处常位于近段降主 动脉, 夹层动脉瘤的范围仅限于降主动脉或延伸入腹主动脉,但不累及升主动脉。相当于 DeBakey型。B 型约 占 33%。胸主动脉某部的病理性扩张称为动脉瘤,其基
17、本 X 线征象如下 1、胸主动脉升、弓降或降部呈梭形或/和囊状扩张,瘤体与“正常”主动脉相连关系清楚。2、不同部位的瘤体可以压迫或/和侵蚀周围的器官,例如胸骨或脊椎的受压侵蚀, 对动脉瘤的 “定性”诊断颇有帮助。 对气管、支气管及食道的压迫可引起移位及管腔的狭窄。心包积液:X 线检查:心影向两 侧普遍扩大(积液 300 毫升以上);大量积液(大于 1000 毫升)时心影呈烧瓶状,上腔静脉影增 宽,透 视下心脏搏动弱。肺野清晰可与心力衰竭相鉴别。2、心电图:常有低电压、 心动过速 、大量 积液者,可见电压交替。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右前方有一均匀水样低密度棱形阴影,最大 层面大小 5.873.71,
18、心包内见液体密度影!缩窄性心包炎:线检查显示心脏小而平静,心包有钙化影、肺血减少。心脏阴影大小正常或稍大。心增大可能由于心包增厚或伴有 心包积液。左右心 缘 正常弧弓消失。呈平直僵硬。心脏搏动减弱。上腔静脉明显增 宽。部分病人心包有 钙化呈蛋壳状。此外。可见心房增大。上腹部多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固定注射时间条件下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造影剂固定注射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 CT(MD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 材料和方法:90 例进行上腹部增强扫 描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多排螺旋 CT 扫描。病人先行上腹部平扫,然后进行动脉期、肝实质 期、延 迟期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碘帕醇
19、 300mg I/mL,剂量为 1.7 mL/kg,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 30s。A 组、 B 组、 C 组动脉期及肝实质期的扫描时间分别为造影剂注射开始后 30、50s,35、55s,40、60s;延迟期扫描时间固定为 180s。测量腹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胰腺、脾脏增强前后的 CT 值并进行分析。 结果:动脉期肝脏、胰腺、脾脏、门静脉的 CT 强化值三组随着时间 延迟而增高,腹主动脉在三组间无差异; 肝实质期肝脏强化值 C 组大于 A 组,余血管及实质器官在各组间不存在差异;延迟期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时间密度曲线图显示腹主动脉 35s 扫描时强化达到峰值,肝脏 60s 时达到峰值。 结论
20、: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图的分析,在固定注射时间(30s)下,增强扫描三期最佳延 迟时间分别为造影剂注射开始后 40s、60s、18.螺旋 CT 已发展成确定急腹症病人病因的首 选检查方法。以下对几种常见急腹症的多层螺旋 CT 检查作一简单介绍。阑尾炎:X 线平片对阑尾炎的 诊断价值有限,急性者约 50无明显 X 线病征发现,但是无阳性发现的腹部平片并不能除外阑尾炎。采用螺旋 CT 的特殊检查方法诊断阑尾炎,其敏感度和准确度可达 9899,特 别是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 阑尾炎病例,在 临床鉴别诊断困难时,多层螺旋 CT 可以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肠梗阻:小肠和大肠梗阻占急腹症手术的 20。
21、以往 肠 梗阻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 X线平片结果,但仍有 2030 的病人诊断不明确,需 进 一步行胃肠道造影。造影检查不仅费时,而且不能充分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在对肠梗阻的 诊断中, CT 能可靠地明确有无梗阻,梗阻的位置、原因及程度,是单纯性梗阻还是闭袢性梗阻以及是否存在绞窄或缺血。鉴别单纯性还是闭袢性梗阻十分重要,因 为前者可保守治 疗而后者需急诊手术。 CT 检查肠梗阻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憩室炎、严重的小 肠炎或梗死、外伤、肿瘤或闭袢性肠梗阻的严重并发症。CT 是评价腹膜炎的理想方法,并可以发现胸部或腹部平片遗漏的腹腔内游离气体。资料显示,平片
22、在发现腹腔游离气体、腹水、脓肿方面逊色于 CT。小肠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穿透性坏死和穿孔。 CT 在发现小肠缺血的肠袢扩张积液、黏膜和肠壁增厚、肠壁和门静脉积气方面 远优于 X 线平片。胰腺炎:CT 在急性胰腺炎的 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中起重要作用。CT 可发现胰腺内出血或坏死,以及炎症对邻近脏器的浸 润。可以根据胰腺坏死程度提示病人的预后。有资料表明,当坏死面积大于 50时,有 70100的并发症和 11的致死率。对 CT 征像不明确的磁共振检查可以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搏 动性肿块 和低血压,但有近 1/3 的病人不具有这些典型临床表现而
23、误诊为泌尿系结石或憩室炎。螺旋 CT 可发现 X 线平片难以显示的主动脉周围血肿、肾脏推移、 主动脉瘤的真腔与假腔及附壁血栓。腹部出血:肠管、系膜、网膜、腹膜或腹壁肌层的急性出血可引起急腹症。X 线平片仅能发现腹腔积液征象,无法鉴别是 单纯性腹水还是出血。 CT 检查可根据病灶的 CT 值发现高密度的血肿及腹腔积血。另外,CT 对憩室炎、腹腔内化脓性感染、胆囊炎、胆管结石等病人的检查均明显优于 X线平片。在急腹症影像检查的方法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急腹症检查的申请单中,X 线平片明显多于 CT 检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影像学的新技术不熟悉:不少临床医师的影像学知识有限,或
24、知识 老化, 观念陈旧,或仅局限于以往的经验,不了解 CT 等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2)不能有效与影像学科室沟通,思维定式:某些患者虽经多次腹部 X线平片检查仍未明确诊断,也不主 动与影像科室沟通,商 讨检查 方案,以致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3)认为 CT 检查费用昂贵: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目前,腹部 X 线平片检查和螺旋 CT 检查的费用差别 不大,而且螺旋 CT 检查提供了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对急腹症的诊断确信度和鉴别诊断能力,手 术的准确程度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误诊误治和盲目手术探查。平扫 FNH 表现为 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
25、边界不清或欠清。 平扫表现只能发现病灶,等密度病灶可能遗漏,更无法定性。由于随着螺旋 CT 的应用, 可动态观察病灶在各期扫描的强化特征,这使实现 FNH 的术前正确诊 断成为可能。(1)动脉期扫描:FNH 因富含血管,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且除中心瘢痕外强化均匀一致。(2)门脉期扫描: 大多数病灶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伴有中心瘢痕者,瘢痕未见强化;(3)延迟期扫描: 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反映了 FNH 的富血供的特点,为与其他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帮助。瘢痕延 迟强化是 FNH 的特征性 CT 表现。需与其鉴别的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HCC) 、血管瘤及少见的肝纤维板层样肝癌
26、(FLHCC)、肝腺瘤等。与 HCC 鉴别要点: (1) HCC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早期强化, 但其强化特征为“ 早进早出”, 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大多数病灶 为低密度,界限一般清楚;FNH 为除中心瘢痕外均匀显著强化,界限往往不清或欠清,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病灶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2) 较大的HCC 病灶强化往往不均匀, 因为其中心往往发生坏死, 而 FNH 病灶除中心瘢痕外, 病灶的强化均匀一致, 且瘢痕的有无和病灶的大小无关。 (3) HCC 动脉期扫描有时可见到供血动脉, 较细小, 但显示几率低且多位于周边。 (4) 中心显示瘢痕以及瘢痕的延迟强化高度提示 FNH 的诊 断,(5) 包
27、膜的出 现则高度提示 HCC 的诊断 ;与血管瘤鉴别要点3: 典型的血管瘤增强特点为早期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逐渐向中心扩展, 延迟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充填。而 FNH 的强化方式 为中心向四周弥散且均匀一致 , 两者不难鉴别。但也有少数不典型的血管瘤, 在动脉期扫描中明显强化呈高密度, 而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中为等密度, 这和 FNH 难以鉴别 。MRI 的检查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肝腺瘤 为肝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其具有出血和恶性变的倾向, 主张手术治疗。腺瘤常可显示包膜,血供丰富, 在螺旋 CT 多期扫描中的 CT 表现和 FNH 相似,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9
28、9m Tc 胶体硫核素扫描, 如病灶内有浓聚, 可提示 FNH 的诊断; 另外 FNH 还需与较少见的肝纤维板层样肝癌(FLHCC) 鉴别。FLHCC 也可无肝硬化,并可见病灶中央低密度瘢痕区,但部分 FLHCC 病灶 平扫可见钙化, 增强后无明显特征, 与 FNH 强化特征不同。脂肪肝也称为肝脏脂肪变性或脂肪浸润,肝内病理改 变多呈弥漫性 2。非均匀性脂肪肝称局限性脂肪肝,是较弥漫性脂肪肝而言,两者可互相 转 化。2.1 低回声型本组 29 例。脂肪浸润不均匀,在小区域内可残存部分正常肝组织, 声像图 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病变区为正常的肝组织或轻度脂肪浸润的肝组织,该型需与肝 肿瘤相鉴别
29、,以下几点有助于 鉴别:(1)无包膜,周边无声晕;(2)正常 组织的低回声区内见有血管穿行,且血管无受压、浸润,移位变形;(3)结合肝脏整体回声表现。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的最大特征是无占位效应。2.2 强回声型本组 10 例。正常的肝 组织内出现脂肪堆积。 声像 图表现为局部出现一个或多个团块状回声增强区域,分布欠均匀,形态欠规整,边界清晰,直径多小于 5cm,病灶区为脂肪浸润区,即脂肪肝早期改 变,其余肝 实质回声正常。该型易与肝血管瘤混淆,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 强回声,分布均匀,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于肝组织间有小血管的管道相通。 总之, 应用二维超声对 非
30、均匀性脂肪肝的检查,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区分出 仅限于肝段或肝叶的脂肪肝,也能鉴别叶间裂等部位的脂肪堆积,在脂肪肝中发现近乎正常或脂肪 轻度浸润的肝组织 ,或正常肝中 发现局限性的重度脂肪浸润。局灶脂肪肝和脂肪肝中的肝岛均须与占位病变鉴别,前二者无占位效应,血管通行正常,对周围结构无推移挤压现象。间 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对 局灶病变与肿瘤的鉴别较有价值,造影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 组织回声增强, 肿瘤内的异常增生血管清楚 显示,呈“蜘蛛网”状。鉴别困难时,可考虑 CT 或核素扫描等检查。肾积水的原因分成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以及泌尿系外与下尿路病因造成的肾积水。 (一)先天性的梗阻
31、病因有 节段性的无功能:由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上段输尿管有节段性的肌肉缺如、发育不全或解剖结构紊乱,影响了此段输 尿管的正常蠕动,造成 动力性的梗阻。此种病变如发生在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则形成先天性巨 输尿管,后果 为肾、输尿管扩张与积水。 内在性 输尿管狭窄:大多 发生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段通常为 12mm,也可长达13cm,产生不完全的梗阻和继发性扭曲。在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在梗阻段的肌细胞周围及细胞中间有过度的胶原纤维,久之肌肉 细胞被损害,形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无弹性的狭窄段阻碍了尿液的传送而形成肾积水。 输尿管扭曲、粘连、束带或瓣膜 样结构,此可为先天性也可能为后天获得,常发生在肾盂输
32、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腰段,儿童与婴儿几乎占 23。 异位血管 压 迫约 13,为异位的肾门血管,位于 肾盂输 尿管交界处的前方。其他有蹄铁形肾和胚胎发育时肾脏旋转受阻等。 输尿管高位开口: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因肾盂周围纤维 化或膀胱输尿管回流等引起无症状肾盂扩张,导致肾盂输尿管交界部位相 对向上迁移,在 术 中不能发现狭窄。 先天性 输尿管异位、囊肿、双 输尿管等。 (二)后天获得性梗阻 炎症后或缺血性的疤痕导致局部固定。 膀胱 输尿管回流造成 输尿管扭曲,加之输尿管周围纤维 化后最终形成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输尿管的梗阻。 肾盂与 输尿管的 肿瘤、息肉等新生物,可为原发也可能为转移性。 异位 肾脏(游走 肾)。 结石和外 伤 及外伤后的疤痕狭窄。 (三)外来病因造成的梗阻外来病变造成的梗阻包括动脉、静脉的病灶;女性生殖系统病变;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 ;腹膜后病变(包括腹膜后纤维 化、 脓肿、出血、 肿瘤等)。 (四)下尿路的各种疾病造成的梗阻 如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挛缩、尿道狭窄、肿瘤、结石甚至于包茎等,也都会造成上尿路排空困难而形成肾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