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与人生 上海财经大学50、60、70、80、90后 校友的人生、事业发展轨迹,50后:张为国1978-1982经济学专业,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8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1992年又被破格评为教授。 1997年1月调任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 2007年7月1日担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成为首位担任此职务的中国学者。,会计,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师从名家,参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本科教改 倡导博士研究生培养和会计研究方法的改革 参与“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工作 接任证监会首席会计师,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参与设计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推动中
2、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担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成为首位担任此职务的中国学者。,60后:杨玉成1982-1986基建财务专业,19861993留校任教 19931999年君安证券有限公司 分析研究员等 19992001年上海大众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经理 20012004年上海申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2004至今,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总监、副总裁,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而成功的取得首先要提升自己!,从留校任教到投身金融实务,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是关键。从攻读财大
3、在职研究生,到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学习,再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再到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习是自己实现理想目标的保证。 2005年 获全国十大CFO称号,70后:靳文辉1991-1995国际贸易专业,在校时担任学生会、团委工作,校广播台的播音员 毕业后,雀巢(中国)人力资源经理 美国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医疗集团人力资源高级经理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有理想的人生才能精彩和有方向 理想基于实践和努力,没有捷径 一切成功的未来始于足下,变革带来机遇和自我潜力开发的沃土,给予我们大学生创新、自由、平等竞争和追求梦想实现的机会。 做任何工作, 都离不开一个“
4、专”字,都需要积累。当我们知道专注,才能够有收获、有启发、有贡献。 成功没有捷径,一切看你如何去做!心里有梦想,自身有专长,固然有助于事业发展;但如果你没有,踏踏实实,不断从工作中学习,也会积累成长,事业有成。,80后:吴戟1998-2002年 金融学专业,2002年-2004年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风险部 审批员 2004年-至今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风险部 审批组长、审批经理、反欺诈部经理 2010年-2013年 复旦大学MBA,理想是人生的方向 目标是前进的发动机 职业发展需要良好务实的人生规划,大学时代,我并不属于最优秀或者出挑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上,参加过一些社团活动,并取得金融学(金
5、融学专业)和管理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双学位。 远大的理想能够更好地激励自己,但目标的制定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设定在一到三年中可以达到的目标。,90后:苏晓雯2009-2013美国会计专业,学习成绩优秀,学术成果曾获得校课题评比一等奖并公开发表,多次获得学校、企业及会计师公会颁发的奖学金,曾赴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交流学习。在校内担任助教及助研工作,曾于普华永道和德国汉高等多家知名企业中实习。 以免试直升资格进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就读,并担任班长一职。,理想就像一颗亮眼的星星,它或许仍旧遥远,但我看到了它的美好,它让我怀着希望、凭它的指引继续前进。,刚进大学也曾经有过迷茫,但相信这是暂时的,我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学习、工作、生活上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不断努力积累与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未来所要实现的领域。 理想带给我希望,带给我努力的动力,使我在通往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更能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