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查学生心理 完成四步调控李世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郑州分校 452370)课堂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注意力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结果,青少年神经兴奋性高,又极易疲劳,如何巧妙地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则是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创设最佳学习情境,通过反馈调节,使学生一张一弛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状态,为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动力基础。依此理论,笔者分析了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设计课堂教学四步调节法,经实验效果良好。经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课堂心理变化,大致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刚上课的“过渡时间” ,指上课后 5 分钟左右时间内,学生的情绪还未稳定下来,需要稳定情绪,激发
2、兴趣,开启思维;接着进入情绪高涨阶段,也指教和学的“最佳时间” ,大约从第 6 分钟开始,学生的情绪已转入课堂学习,经教师引导,情绪已经安定,又经课间休息,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兴趣性高,对知识欲求迫切,易于接受新知,学习效率高。此段时间的延续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初中生约有 15 到 20 分钟,高中阶段约持续 20 到 30 分钟。此期间还有个“相对疲劳”现象。即上课后 15 分钟左右,因精力高度集中,易产生疲劳,兴趣和注意力都会有所下降,效率降低,需调节情绪;然后进入学生的自我调控和补偿阶段,为上课后的 35 分钟到 45 分钟左右,学生开始出现疲劳,注意力开始涣散,也称为
3、“疲劳时间” ,学生此间会觉察学习效率的降低而集中注意力,自我调整情绪,振作精神,进行知识归纳、综合,完成课堂知识整理和补救矫正,中上等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调节,中下等生的调节慢些,下等生不明显,有的差生甚至没有,这时特别需要老师帮助;最后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时间” ,指下课前 5 分钟左右时间,学习的发展已出现不平衡,调节好的学生克服“疲劳” ,学习得法,知识能力发展很快,经过动脑思考往往会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调节差的则会停顿于已有课本的知识理解、识记。差生则会消极地看书打发时间,或分散精力,搞与本课无关活动等待下课。其中“疲劳时间”和“自由发展时间”为学生分化阶段,由于
4、中下等生的学习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素质较差而使其发展受阻,制约成绩提高,也是差生知识负积累多,愈来愈差的又一原因。由以上学生课堂心理分析,根据中学生的心理总体特征和生物课特点,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优等生,提出针对差生的课堂教学四步调控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第一步为“引导自学”的调节在开始上课 15 分钟内完成。首先要安定情绪,启动思维,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新课学习。或用复习旧课联系新课,或用提问、演板等师生谈话的共同活动,或用演示实验,观察标本、模型、挂图等吸引学生,要设计巧妙而引人入胜的导言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兴奋状态,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布置自学新课。针对新课中重点
5、、难点和易混点提出思考题,以醒目的板书,鼓动性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先去感知,理解教材,教师则巡回指导,了解进度,随时回答学生的发问,这样在学生精力充沛、兴趣高、注意力集中之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不但对新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还能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效率。第二步为“启思精讲”的调节阶段,约 20 分钟时间。学生经自学、思考,相对会有些疲劳,甚至有些沉闷,有的学生有以发表自己意见为快之苗头,此时教师就要以思考题为突破口,打破沉寂。启迪思维,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归纳板书的思考题,使得课堂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消除疲劳,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随着思考题的解决,学生心理上有了成功的满足,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6、在此基础上开始精讲,仍然是针对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的讲解,而对于自学可解决的问题只作启示性引导,把精讲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左右。为避免产生新的疲劳,教师的精讲应把握好语气的抑扬顿挫,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直观地教学手段,鲜明而简洁的板书,富于艺术性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心弦。课堂上或用启发性语言,侃侃而谈;或以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心弦;或以巧妙的思考,引人深思;或作重点性的读记,掌握新知;或做实验、演板、看挂图、观察标本;用录像、幻灯机、自制课件等现代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学生兴趣盎然,其学习便成为一种愉快活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步为“反疲劳”调
7、节,课堂进行到 35 分钟后,学生便真的疲劳了。此时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进行知识的补救,回想知识,理出线索,可故意留下 3 至 5 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对于以前的错误进行矫正,启发中上等生系统化思路,很快完成调节,强制中下等生特别是差生的知识补救,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使他们完成知识归纳总结。可创设情景,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训练,展示的习题可为课后复习题,或事先设计的新问题,进行知识的训练,可谈话,演板,同学们之间论、议,或以作业形式进行,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予以肯定或纠正,以减少知识的误差和负积累。这样创新问题情景,以训练为主线,使疲劳受到一个个新刺激,注意力在新兴奋的激励下集中起
8、来。第四步为“驱动发展”调节,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后期自由发展来限定方向。此时中上等生已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了,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知识的延伸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践提出建设性问题,中差生则有些消极,此时教师根据实情,分别布置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习题,启发上等生完成中等难度习题,监督差生完成基本题。中上等生作业完成快,仍有时间进行知识延伸迁移,教师给以指导和鼓励,而对于差生则是“加压驱动”机制,有任务在身,又不难,故而不也马虎,迫使他们把精力集中于作业上来,完成对他们来讲稍难的习题,有了紧迫感,分心的念头也在老师的巡回辅导下打消了,而教师则需给予差生以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完成习题,一有成绩就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受到鼓舞。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这四步调控是针对学生课堂心理变化规律的,适时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更适合学生心理要求,易被接受,因而效果就很好。四步调节充分体现主体与主导作用,全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特别是中差生成绩提高很快,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 本文曾以课堂教学调节初探为题荣获 1996 年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优秀论文二等奖,并收录于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调节教学理论与实践(李登印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书中, 2004 年十月发表于教育时报162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