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疗法在缺陷儿童康复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3647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疗法在缺陷儿童康复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疗法在缺陷儿童康复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疗法在缺陷儿童康复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疗法在缺陷儿童康复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疗法在缺陷儿童康复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康本一班 27 号 张丽丽心理康复在缺陷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缺陷儿童具有智力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双重障碍,在我们常规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内容往往仅局限于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而较少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事实上,缺陷儿童在进行医学、教育等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如果拥有心理健康,则有利于他们正视自己的困难,合理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配合各类康复活动,反之当他们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其消极情绪体验也会体现在言语、行为上,从而影响到医学、教育康复的效果;从他们自身发展看,拥有健康的心理,即使身残也能志坚,也能克服各种困难,要让他们懂得缺陷儿童要在

2、生活上、社会上有所突破,就要懂得付出,而不是接受,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个发展的成熟的社会人,由此可见,缺陷儿童的心理康复意义重大。一、心理康复的概念:心理康复是依据一定的原理,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来对患儿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行康复,使其恢复正常,与医学、教育康复等比较,心理康复特别重视患儿的内在的心理活动对外在行为和影响,认为患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控制自已的行为,完善自已的心理活动,心理康复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改善患儿的心理2状况,使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最终使患儿获得健康心理发展。二、心理康复的目标:心理康复的目标是实现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那么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

3、真正的心理健康?有人在对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健康的 6 条标准:1)对自身的态度:包括能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适当的探索,自我慨念的现实性,能接受自我,现实的评价自已的长处和短处等等。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包括实现自己各种能力及才干的动机水平,实现各种较高的目标(如关心他人、工作、理想、兴趣)的程度。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包括各种心理能量的适宜的动态平衡, (如本我、自我、和超我)有完整的生活哲学,在应激条件下能坚持并具有忍耐和应付焦虑的能力。4)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遵从自身内部的标准、行为有一定之规,行为独立的程度。5)对现实知觉的适应性:没有错误

4、的知觉,对于所见到的和所预期的事情重视其实际证据,对他人的内心活动有敏锐的觉察能力和共情。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具有爱的能力,并能建立令人满意的爱情关系、亲情关系;有足够的爱、工作、和娱乐;人际关系适宜、3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具有适应和调节自身的能力,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从上述的关点可以发现,心理健康主要从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生活适应、独立自主性、人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衡量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最终都归于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正常发展,心理健康的个体,是能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持续的使自身与外界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个体,只有这样,个体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反之,则是心理发展的异常,

5、所以缺陷儿童的心理康复目标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治疗,使其减少焦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生活独立性、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人格健全发展,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康复的内容:1)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患儿的异常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异常的心理状态分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两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发展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例如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患儿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如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强烈的自卑感及痛

6、苦感、忧郁、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意志减退等) ,并且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失调,导致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降低,自我评价低,4痛苦感极为强烈。对于缺陷儿童而言,就更需要我们康复过程中多观察孩子,对于他们的心理康复要以心理教育为主,首先康复机构和家长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宜采取专门的心理技术进行心理康复。2)缺陷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1 人格特征2.1.1 自我为中心 缺陷儿童常常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他人的需要,不会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比如他看到别人的孩子玩某种玩具,很喜欢,不管在什么场合,父母是否方便

7、去给他买,他们一定要,否则就哭闹不停。2.1.2 兴趣范围狭窄 缺陷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限制了他们的兴趣广度,他们对事物普遍缺乏兴趣,没有表现出与正常儿童同等水平的好奇心,大多数儿童都局限于个别事物或个别活动上,兴趣范围狭窄,兴趣内容上,对物质的兴趣高于对精神满足的兴趣,兴趣的稳定性差,不能持久,经常变换。1缺少主动性:缺陷儿童缺乏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主动性,需要 成人的鼓励和监督才能完成任务,不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行为的产生 较多是外界因素的推动。2.1.3 意志品质特征 2.意志薄弱:缺陷儿童依赖性强,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一遇到较复 杂的任务就容易放弃,不能忍受挫折和失败,害怕面对失败而逃

8、避任 务,缺乏责任心。53.易受暗示:缺陷儿童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很容易受他人暗示,而 且对别人的驱使或建议往往不加分析的全盘接受,容易受人唆使。2.1.4 自我评价不当:缺陷儿童表现出过高或过低两极分化的自我评价,一方面,由于社会适应不良,遭遇过多挫折,自信心不足,导致他们对自己过低的评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相反认为别人的什么都比自己的好;另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良好,并没有意识到自我评价高于现实,高估自己的能力,往往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2.1.5 低级需求占主导地位:对于正常的个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食物的需求会逐步退居次要的地位,而对精神需求的满足越来越重视,精神满足成为个体发展中

9、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缺陷儿童的进食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他们需求的主导地位,即使到青少年或成人阶段,智商越低,其进食需求越体现的明显,虽然他们的高级需求水平也会逐步发展,但只局限于表面,即使到了青春期以后,对个人的情感需求有了兴趣,但是也不会正确表达。2.2 情绪与行为特征1.情绪体验异常。缺陷儿童情绪易表露于外,情绪体验简单,高级的情绪 体验少,尤其是重度以上的儿童,只局限喜、怒、哀、乐等低级情绪的体 验,而对自尊、光荣、等高级情绪体验较难,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的分化明显,缺少中间层次。2.2.1 情绪特征 2.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差:缺陷儿童缺乏理性判断,不考虑行为后果,情感 反应直接,情

10、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支配,情绪不稳定,喜怒变化 快,易冲动,缺乏自制力,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调控能力知差,行为表现上也 体现出变化,不循常理的特点,而且他们的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多受机体 需要的支配,难以按照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愿根据环境变化 和实际需要调节情绪1.社会适应行出现较晚。社会适应行为出现较晚,社会适应障碍是缺陷儿童 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如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他们的很多行为发展迟 2.2.2 行为特征 缓,虽然年龄增长会有一定改善,但本质上变化不大。2.问题行为多。缺陷儿童的问题行为出现率比正常儿童的出现率高,集中表 现在多动行为,退缩行为,人际交往方式不当,强迫症、

11、恐怖症、习惯性抽 动、吮吸手指、自慰行为、大小便失控等。.四、心理康复的方法。目前促进心理康复的方法有很多,如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几种模式,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主要服务于常态的儿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则倾向于心理问题出现后的解决,根据治疗手段或任务的不同,可将心理治疗分为三类。一是语言心理6治疗:如精神分析治疗、人本主义治疗、他们都是通过言语沟通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二是非言语治疗:音乐疗法、绘画疗法、雕塑疗法、游戏疗法等,他们主要是通过音响、色彩、情景及动作等非语言信息来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还有一类是行为疗法,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它主要是通过行为变

12、化来促进心理状态的变化, ,由于行为疗法需要个体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立即将信息反馈到大脑,在认知上产生相应变化,所以其效果比言语治疗和非言语治疗更为明显,在心理治疗中应用最广,例如目前的我们的自闭症治疗普遍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适用于缺陷儿童的行为矫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在正式的心理治疗中分为如下三个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系统脱敏疗法的主要依据。2.进行放松训练。3.按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例如:患儿对某项康复治疗哭闹不配合,我们就可以把引起孩子焦虑或恐怖的康复治疗的事件由低到高分成若干等级,然后逐级消退。2)厌恶疗法:是将

13、需要矫正的行为与某种令人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联合起来,这类刺激多引起躯体的痛苦反应,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使治疗的患儿在发生不良反应时会同时感受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感觉,以此来达到减少或消除目标行为的7目标。但厌恶疗法虽然能够矫正他们的问题行为,但是随之也可能给患儿造成心理创伤,所以教师和家长还是应慎用。3)代币法是根据强化原理设计的,它要求在患儿在表现出预期的良好行为时,马上给予代币奖励,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并通过反复强化,使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不良行为得以消退,代币如小红花、记分卡等,有钱币的功能,可以兑换儿童所希望的奖励。能为儿童带来满足感。4)行为塑造法:行为

14、塑造法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来进行行为塑造,让患儿记录进级每一步,这可以促进患儿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行为塑造也是运用奖励和强化的方法,它在训练缺陷儿童的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培养适宜的学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5)消退法:消退法它是注意到了强化对塑造良好行为的不良作用时设计的,当我们对儿童的错误行为给予了错误的反应时,实际上是强化了这种错误行为,导致错误行为被固定下来,所以采用消退法进行行为矫正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忽视”儿童希望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当儿童无理取闹,在地上打滚、拒食、毁坏物品等办法来要挟家长或老师满足其不合理要求时,我们可以不予理睬,一旦停止任性行为时

15、,就与之对话并给予奖励,强化其正常行为,当再次出现不良行为时则停止奖励或不予理睬,运用消退法时一般结合使用了行为塑造技术。6)示范法: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而创立发展起8来的,社会学习论认为,人的复杂行为是通过观摩、示范、或学习,通过模仿才能获得,儿童可以通过模仿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示范法强调榜样的作用,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为儿童树立榜样,形成示范,使问题行为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不良行为,并学会正常行为。上述这 6 种心理治疗方法,都属于认知和行为治疗,由于缺陷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不稳定性,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种类多,行为治疗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时,还是要综合使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以使缺陷儿童的康复工作更具有持续性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健康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