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008 年 9 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 期第 25 页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陈根才章友鹤摘要:改变增长方式实施名牌战略是提高我省服装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我省服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我省服装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提高我省服装业竞争力的可行性措施。关键词:服装;名牌战略;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08)03-0025-06 一、我省服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服装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改革开放后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2、我省纺织服装业历史悠久。由于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可耕地更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浙江人,很早就从事纺织服装业,植桑养蚕缫丝,种棉纺纱织布,从几台布机几台缝纫机起家从事家庭作坊创业。通过辛勤劳动,企业从小到大,产业由弱变强逐步发展。在建国前就建成了国内最早使用机器纺纱织布的宁波“通益公” 、杭州“通惠公 ”等纺织厂,在浙东一带就出现了“红帮裁缝”与“奉帮裁缝”等服装加工作坊。这些纺织与服装加工企业(作坊)由于在国内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精细的手工缝制技术,取得了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其企业和产品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还誉满海外。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 30 年,聪明的浙江人抓住机遇,
3、凭借东南沿海的地域优、市场经济培育早、对外交往渠道信息多等有利条件,凭借浙江人的聪明才智和勤于学习、善于动脑,适时捕捉商机,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业的投入,使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得到快速发展。进入 21 世纪后,浙江纺织服装业生产总值连续几年居全国第 2 位(第 1 位是山东),印染加工与化纤制造业居全国首位,织布加工能力居全国第 2 位,纺纱加工能力居全国第 4 位。浙江已从改革开放前的纺织小省,跨入了全国纺织大省行列。在纺织加工能力快速发展的影响与带动下,浙江服装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据省统计局资料统计:到 2006 年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有 2375 家,从事服装加工人员达 61.97 万人,当年完
4、成各类服装加工 32 亿余件,当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为 1077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58.97 亿元,浙江服装制造业已成为名列全国服装加工前茅的大省。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2006 年全国共生产各类服装 170.00 亿件,其中广东生产 46.14 亿件,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生产 32 亿件,占全国比重 18.82%,高于江苏、山东、福建,居全国第 2 位,产品销售利润率为 5.42%,高于广东、江苏,仅低于山东的 5.73%,也处于国内第 2 位。此外,在服装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和特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装,逐收稿日期:20080327 作者简介:陈根才,男,浙江
5、纺织服装科技公司总经理,经济师(浙江杭州 310009)章友鹤,男,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教授级高工(浙江杭州 310009)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 3 期第 26 页陈根才,等: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8年 9 月步形成宁波的西装西裤、象山针织服装、杭州的女装、温州的休闲装、嘉兴的毛针织服装、义乌的衬衣及无缝内衣、湖州的童装、嵊州的领带、海宁的装饰面料及皮草、绍兴的化纤仿真面料和诸暨袜业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设备优、技术精、效益好的外向型服装企业,如宁波雅戈尔、杉杉、申洲,象山巨鹰,平湖茉织华,温州庄吉、森马、
6、法派等,它们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并逐步将自己的品牌服装打入了国际市场。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浙江的纺织服装业,虽是一个传统加工行业,但从对我省国民经济贡献分析看,它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服装业是我省轻纺工业出口创汇的重点行业浙江服装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外向型。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2006 年我省服装出口达 34.59 亿件,其中梭织服装 13.88 亿件,针织服装 20.71 亿件,出口创汇总额(包括衣着附件)为 158.39 亿美元,服装出口与创汇分别比 2005 年增长 15.65%与 18.91%,同时服装出口平均单价高于全国服装 0.69 美元/件,出口总额与出口平
7、均单价均居全国第 2。(三)服装业也是我省轻纺工业中云集名牌最多的行业 2006 年我省服装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出“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战略要求,全行业名牌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全年新增了浙江名牌服装 21 个,浙江著名商标 21件,中国名牌服装 3 个,中国驰名商标 5 件。截止 2006 年底,全行业已拥有浙江名牌服装 108 个,浙江著名商标 124 件,中国名牌服装 35 个,中国驰名商标18 个。实施名牌战略已逐步成为行业的共识,为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 2006 年度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中,我省有40 多家服装企业进入“产品销售收入”
8、、 “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百强企业行列,我省已成为全国服装行业集名牌产品最多、经济效益较好的省份之一。(四)浙江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服装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缝制工序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熟练操作工。目前在全省服装企业中从事缝纫操作的 60 多万员工多数来自农村,这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做工,既掌握了一门技艺,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因此,服装制造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为缩小城乡生活差异,为减轻国家负担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总之,我省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全国及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我省服
9、装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速,国外品牌服装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导,中西部地区服装产业的迅速崛起,国内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使我省服装业面临的问题也就凸现。 (一)全省服装行业结构调整跟不上形势变化的要求服装行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至今未根本改变。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不是依靠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手段,不是依靠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而仍然是停留在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其总量过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的低档次服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产业结构仍以加工型为主,企业挣到的只有 10%左右的辛苦费用,80%-90%的钱被外国经销商、品牌持有者拿走了
10、,使服装行业变成微利乃至无利行业。 (二)名牌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全省服装企业虽拥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名牌和浙江名牌服装称号,但数量只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的 1.49%与4.58%,即使是已获得中国或省名牌服装的产品,与国际名牌服装相比,其产品质量、规模以及效益仍缺乏竞争优势,而目前多数企业的出口服装还停留在贴牌与吊牌生产,缺乏自己的创新名牌,还不能占有国外中高档次服装市场。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出口服装市场单价与日本相差 18-28 倍,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008 年 9 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 期第 27 页与意大利相差近 50 倍,这
11、种差价就是品牌的增值,也是企业的巨大利润空间。此外,随着国外品牌服装进入国内高端市场,我省生产的品牌服装在国内中高档市场上的占有率和控制力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内许多白领群体愿意付出高于国内产品几倍的价格购买国外著名品牌服装。因此我省名牌服装急需提升质量档次,在与外国品牌服装竞争中,要争取部分消费群体,占得高档市场一定份额。 (三)面料质量档次跟不上品牌服装发展的要求我省虽是面料生产大省,但中低档次化纤面料所占比重较大,高档服装面料,特别是西服用高档精毛纺面料,衬衣用纯棉高支高密面料,女装用轻薄型新化纤混纺高品位面料生产量较少,同时由于受印染后整理技术的制
12、约,生产的高档面料也存在着布面平整、丰满度、染色鲜艳度与色牢度及功能性整理等质量问题,影响自身服装档次的提升。目前省内服装企业使用本省制造面料的比例较低,据省纺织协会与省服装协会对衬衣面料使用情况的联合调查,用本省面料的只占 34%,高档衬衣厂家与出口服装企业有 2/3 采用江苏、广东生产面料,许多品牌与定牌服装基本是外商来料加工,服装厂虽然生产名牌服装,但挣到的仅是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费。 (四)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对研究开发投入不足,这也是影响我省服装档次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我省有些服装企业,为了使服装加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轨也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服装加工技术装备,但在软件引进后,
13、如何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考察得知:日本、韩国消化吸收再创造的比例是 15-18,即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和设备要花 5-8 元进行再创造。它们大多引进少数样机,供研究使用,让技术发展踩在世界同行业巨人的肩膀上,结果实现了跨越式腾飞。而我们的企业往往重硬件引进,轻软件开发,消化吸收再创造的比例是 10.08,即花一元钱引进设备,仅花 8 分钱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结果是相同的技术和设备重复引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状态,由于对消化吸收研发投入较少(全国服装行业研发资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 0.16%) ,加上直接投入开发和设计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研发结果的层次提升,即使是
14、“新度”含量较高的产品,也多为跟进式、尾随式、模仿式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原创型新产品很少。 (五)信息化管理跟不上纺织服装市场形势变化目前我国已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跨国配置资源、跨国生产、跨国销售是全球化时代及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我省服装业要适应跨国分工的新生产方式,必须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重要基础,实现生产的 ERP 管理及营销的信息化网络管理。不能融入跨国供应链,不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习惯于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档次不能迅速提升,其结果,往往是产品在国内卖不到好价,出口到国外,也进不了高端市场,这也是我省服装业销售利润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以
15、上 5 方面分析我省服装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我省服装业虽已成为国内生产与出口服装的大省,但算不上强省,要实现向强省迈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品牌发展战略之路。三、改变增长方式实施名牌战略是提高我省服装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实施名牌战略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增长方式我省服装业当前面临总量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服装行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放眼国际上最成功的著名服装品牌,他们都不是因生产规模大、生产能力强而成功,而是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轨转型。我们如不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就会落后于国际服装经济大潮。从国内形势分
16、析,在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辅料价格上涨以及工业用地市场运作的推出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推广等诸多因素的交叉影响下,我省服装行业的制造成本已经大大提高。因此我省服装产业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从开拓新市场、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材料、探索新制度等方面去寻求突破。在经营策略上要主动放弃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低附加值运作,主动从数量价格的低水平竞争向质量品牌的高层次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 3 期第 28 页陈根才,等: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8年 9 月竞争转变,主动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营销和服务延伸,
1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高精技术、高端市场和产品价格制高点,实施品牌战略,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二)实施名牌战略企业就要有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从“制造”走向“创造”浙江服装产业在国内已成为公认的服装大省,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但产业利润并不高,只有 5%-6%,问题就在于自主名牌太少,尤其是出口服装还不能掌握国际市场主动权。因此要想从世界跨国供应链的低端步入高端,最重要的是要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创新不仅要有技术创新,还要有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从国内波司登、鲁泰、华茂、喜盈门等企业自主创名牌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以下几点:1.品牌的实质是文化。波司登创世界品牌经
18、验证明,企业员工素质行为融入到产品中产品就体现了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最终转变成品牌文化。当消费者认可了你,就会形成品牌的凝聚力,消费者每年都会想到你,当季节来临就会看波司登羽绒服颜色、款式、面料又有什么新变化,可见品牌通过文化已经深深烙在购买者的脑海中。波司登品牌在国内站稳后还善于汲取外来营养培育自己的品牌,从外国品牌加工过程中学到别人的款式设计和管理经验。现在波司登在美国、瑞士、加拿大、俄罗斯都有自创品牌销售。在 70%羽绒服出口中,自有品牌占10%-15%,利润远高于贴牌生产。2.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喜盈门实施品牌战略,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把争创名牌作为一个有计划的系统工程来做。把品牌涵盖到企业
19、的资源配置、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它的内涵是企业的理念和思想,它的外延是社会形象,它的形成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它的表现是企业的团队精神的产业集群。3.品牌建设必须坚持质量至上诚信为先。梦兰集团 30 年创名牌经验是始终把建设诚信体系和推动管理升级有机融为一体,不断向员工灌输“人心与精品共存” , “赢心与赢利共得”的经营理念。他们一方面加快产品自主开发与创新,不断领导前沿消费,另一方面在与国内外企业和商家合作中,始终坚持以诚相待,互惠互利,努力把诚信经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企业提高的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点和优势。4.在品牌建设中企业必须要有正确定位和明确的追
20、求目标。华茂集团的经验是品牌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精髓是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家的文化意识和洞察力。他们坚持走精品之路,经过几十年努力,成功走出了高档次、高品质的精品发展之路。他们不断追踪国际先进水平,扎实抓好产品质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终于使华茂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得到一致公认,成为高档优质的注释。又如山东鲁泰在创品牌中提出“建设百年鲁泰、保持世界一流”明确目标,鲁泰认为要使企业有质的飞跃,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他们采取以国外品牌带动自创品牌的战略,在获得了法国、美国等品牌在中国独家生产经营权后,成功打造自己的名牌“泰格蕾芬”高档衬衣品牌,并在国内外进行注册,有计划地将自主名牌打入国际
21、市场,占得了一定市场份额,展示了公司自创品牌新的形象,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三)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加大科研与开发投入,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品牌的活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多次指提出:我国纺织服装引进研发能力薄弱,科技投入不足,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联系我省服装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 90%以上的中小服装企业均未建立产品设计研发机构,配备专职设计人员,生产的服装缺乏技术含量,档次较低,附加值不高,加上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其竞争力已无优势可言。因此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是实施名牌战略中必须引起各地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课题。
22、根据各地做法可以从 3 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已形成特色服装产业的中心城市,应建设服装研发设计产业园区(中心) 。园区(中心)建立应各具特色,融研发、设计、展示、演示发布及相应实验基地为一体,通过建成的园区(中心) ,为国内外服装设计师提供从研发设计、样板制作到演示发布等完整的工作平台。如北京为了建成时装之都,2007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008 年 9 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 期第 29 页年初投资 2 亿美元占地 120 亩,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个国际服装研发产业园,涵盖科技、信息、贸易三大功能板块。我省要建杭州女装之都、宁
23、波西装之城、温州流行服饰、湖州童装中心有条件的城市均可学习北京的经验,建设各具有特色的集服装研发、设计、信息等产业园(中心) ,为本地区服装业的产品研发产业升级起示范作用。二是加大对各类面料生产基地的投入,建立跨地区或跨省的面料供应服装生产的产业链。前述面料质量及品种跟不上品牌的要求,是我省服装创名牌的软肋,俗语说“红花还要绿叶配” ,加大对面料开发基地的投入,建立面(辅)料与服装的产业链,是提升我省服装品牌的一个重要措施。服装企业应根据创名牌的需求,主动与面料生产企业攀亲,及时向上游企业提供所需面料质量与品牌的要求;面料生产企业要根据生产品牌服装的质量要求,加大研发投入,改进工艺改造设备,提
24、升产品质量档次。要拓宽思路,对省内暂时尚不能提供的品牌面料,可以在国内外建立面料供应基地。如北京最近与我省绍兴相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绍兴将为北京供应优质面料与辅料,面料企业长期进驻北京服装设计产业园,共同进行服装产品技术攻关设计研发和品牌展示。北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充分利用我省绍兴的面料与辅料优势来提升北京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发展。我省目前毛精纺面料是薄弱环节,而江苏江阴地区是国内生产毛精纺面料重要基地,品种多,质量优,宁波西服产业园就可主动与江苏阳光集团等企业建立紧密的面料供应产业链。对出口需要的高端名牌服装也可跨国建立面料供应产业链,如大连服装业主动与国外接轨,到意大利等国采购高
25、档服装所需面料。据有关资料介绍,意大利近3 年向中国(香港)出口纺织品增长 55%且单价也提高 48%,而中国出口意大利服装虽也增长了 35%,但未对意大利国际市场造成威胁,其原因就是中国出口服装大多数还处在高端服装之外层,这就是我国与意大利差距所在。因此加大对面料基地的建设与投入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环节。三是要加大对服装设计与市场营销两支队伍建设的培养与投入。服装的核心是品牌,品牌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积淀需要有文化底蕴的人来支撑。优秀的设计师可谓是品牌的灵魂,是引导品牌走向成功的关键。我省有的大型服装企业的设计师并不缺才华,更多的是缺乏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缺乏了解与学习国外同行的途径,同时国
26、内也缺乏先进合理的设计师培训体系。因此让设计师走出厂门国门参与国内外有关服装设计的相关活动,开拓视野,吸取更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这是培养提高设计师水平的有效途径。营销队伍建设也是企业能否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目前处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能否及时捕捉国内外市场产销变化信息,把企业置于全球范围内的供应生产销售产业链中,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就必须建立一支精通业务与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营销队伍并运作快捷通畅的营销网络体系。有关专家提出:目前国内外服装企业的竞争大多已不在产品之间、价格之间角逐,更多地表现在产品的设计创新、品牌的营销服务、广
27、告的精确传导与沟通、物流质量与速度等品牌美誉度的综合内容上。要做到这几点,企业就要抓好设计与营销两支队伍及营销网络建设,加大在两支队伍建设上的投入。 (四)实施名牌战略要搞好产、学、研结合,发挥省服装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使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力量都投入到我省服装业实施名牌战略大潮中来前述,我省服装业发展特征是以亲友式、家族式创业起步,以区域块状经济为主,以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的形式存在,这些中小企业就单个来说,研发能力缺乏,产品以加工仿抄为主,经营方式以低价竞争为主,其模式和理念已远远落后于形势,与实施名牌战略距离较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大力提倡产、学、研结合,依据我省现有的纺织服装院校与
28、科研院所的力量,参与服装业的设计与研发,培养中小企业的设计队伍,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服装企业要主动与服装院校与科研单位攀亲接对,采取派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从低端向高端转移。同时服装企业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业务活动及管理环节中的自觉运用,逐步提高产销和管理的柔性化程度。当前应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设备,大力普及 CAD 计算和辅助设计系统,提高 CAM 与 ERP 等在生产和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 3 期第 30 页陈根才,等: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8年 9 月管理系统的应用,运用信
29、息化改造传统工艺流程、组织结构和传统营销体系,是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省服装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由省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与省服装协会共同组建的面向全省服装行业的服务平台,其目的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质量检测、品牌培育和信息服务,使企业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从而为整体提高浙江服装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帮助。尤其是平台下设的“时高”服装CAD 系统,具有快捷、合理、节俭、高效、优势,目前已有 300 多家企业在使用,对提高服装设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拓宽研发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供广大服装企业所用,为实施名牌战略,切实提高我省服装竞争力,从“
30、浙江制造”迈向“浙江创造”作出应有的贡献。ToPracticallyImprov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GarmentIndustryinZhejiangProvinceCHENGen-caiZHANGYou-heTochangetheincreasingwayandcarryoutbrandstrategyistheonlywaytoimprovethecompeti-tivenessofgarmentindustryinZhejiangprovince.Thispaperanalyzesthepositionandroleofgarmentin-
31、dustryin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expoundsthemainproblemsinthedevelopmentandputsforwardfeasiblemeasuresofcarryingoutbrandstrategytoimprovethecompetitivenessofgarmentindustryinZhejiangprovince.garment;brandstrategy;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责任编辑陈超拔) (上接第 12 页)参考文献1刘学军,张均康.节能降耗练漂工艺研究J.广西纺织科技,2005
32、(4):9-11.2纪惠军,范雪荣.棉织物生物酶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研究J.印染,2005(7):1-4.3徐谷仓.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J.染整科技,2004(1):21-29.StudyofBio-enzymeDesizingProcessofCottonFabricCHENWenWUJian-HuaThroughthestudyofgentleandmildSuhongenzyme(2000L)ondesizingprocessofcottonfabrics,thispaperdiscussestheparametersofbio-enzymedesizingprocesssoastoimprovetheenvironmentandreducethecost.amylase;desizing;cottonfabric;coldpad-batchprocess(责任编辑竺小恩)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